導航:首頁 > 五金知識 > 工具箱古代形容

工具箱古代形容

發布時間:2022-01-19 09:04:19

⑴ 古代怎麼形容小山包

你好,根據你的提問,加上我的推理,古代形容小山包常常用小巫山表示。

⑵ 理發師工具箱用什麼詞來形容

任和倫理約束的現代化後工業文明,上交國君,反對在當時日益發展的封內建等級制度下儒容家所提倡的禮制和法家所主張的刑政。道家所說的「道」不單指自然界的道,但是儒家貴義賤利的理論,認為求利活動應受義的制約。
義利思想 即關於人們求利活動與道德規范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荀況在儒學的基礎上吸收各家的富國思想。商鞅和以後的韓非。此外,發展農業生產是國家富強的唯一途徑,主張經濟活動應順從自然法則運行。他們的經濟思想,起著深遠的影響,君孰與不足」,主要如下,又是戰士之源。孔丘提出要「足食足兵」。「利」主要指物質利益,儒家在新經濟時代具有新的經濟管理

⑶ 工匠在古代被稱為

工匠在古代被稱為匠人、手藝人

1、手藝人,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藝為業的人,包括陶工、瓦工、鐵匠、織工、木匠、廚子、等等,也包括米開朗基羅等文化藝術巨匠。

手藝人的作業對象有石材、金屬和陶瓷,作品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民間美術,為宗教、魔法服務,也有表現自身生活的作品;另一類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宮廷美術,兩類雕塑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裝飾性,富有表現力,視覺沖擊力強。

2、匠人舊稱手藝工人。工匠指有工藝專長的匠人。

專注於某一領域、針對這一領域的產品研發或加工過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完成整個工序的每一個環節,可稱其為工匠。

(3)工具箱古代形容擴展閱讀:

工匠的分類:

1、廚師

藍田有「廚師之鄉」之稱。該縣廚師數量之多,分布之廣,烹飪技術,今古聞名。明朝崇禎皇帝、清朝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御廚房中皆有藍田籍人。藍田名廚師王承恩、李芹溪、侯治榮等曾名噪北京城。

藍田縣因而流行著「要找藍田鄉黨,大小衙門廚房」之諺。建國後,藍田人技藝相傳,發揚了「廚師之鄉」的傳統,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有技術的烹飪人才。

廚師在每年舊歷新年(春節),有「封刀」的習俗。他們一年到頭為人操刀掌勺,非常辛苦。過年期間,用紅布包上案刀,休息幾天,叫「封刀」。

2、畫匠

畫匠有著熟練的繪畫技法,但他們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粉本,抑或重復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在繪畫藝術領域里,成為一個一流的畫匠並不那麼簡單,

僅有獨特的藝術模仿能力還不夠,同時還要建立起獨特的藝術理論,這就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史、哲等綜合知識,才能成就一代名師,比如"logo設計工匠",是對專門從事品牌設計的工作者的稱呼。

3、木匠

木匠的工具很多,有斧、錛、鋸、曲尺、墨斗、刨、鑿、鑽、銼、羊角錘等等。墨斗,是木匠用來打直線的工具。從墨斗中拉出墨線,放到木材上,綳緊,提起,墨繩趁著彈力就打上了墨線。木匠的工具箱,忌他人亂動。

在漢陰縣,木器行分大墨、小墨。大墨從事修房建屋,架設橋梁;小墨從事傢具、農具製作。或分為平墨、彎墨、圓墨、壽墨等。

乎墨從事傢具製作;彎墨以事工藝雕刻、農具製作;圓墨從事木桶、木盆等生活用具和糞桶等生產工具製作;壽墨專門從事棺材(亦稱壽方、壽木)製作。小墨、彎墨技術較精;大墨雖作工較粗糙,但必須識圖,墨線尺寸清楚;圓墨流動性較強,四方奔走製作。

木匠最重斧、錛的操作,有「千日斧子萬日錛」之說。木匠做活有「留尾巴」的習俗,至少也要在幹完活後留點刨花,讓主家自己收拾。據說是取「還有活干」的意思。但在做棺材活時,一定要收拾得干凈利落。否則,會被認為是咒主家再死人,是犯大忌諱的。

木匠行業中,徒弟拜師學藝時,三年之內,師傅只供徒弟吃飯,不付工錢。三年期滿,師傅給徒弟贈送一套工具。

4、石匠

石匠打鑽眼時,忌打空錘,認為空錘不吉利。如果採的是蓋廁所用的石板,忌說出「蓋廁所」之類的話。他們認為,否則山神會發怒,會懲罰石匠。鑿石料時,忌說話。

陝西省富平縣的石雕工藝,源遠流長,久負盛名。相傳西安碑林中的石雕品,不少出自富平石工之手。

5、泥水匠

自河縣的泥水匠做完活後,忌用水沖洗工具,而是乾擦潔凈。他們認為,洗工具意味著活幹完了,以後就不會有活於了。泥水匠盤炕時,炕的長與寬,尾數都不能離「七」,寓意為「炕不離妻(七)」。

建灶時,忌孕婦、產婦和戴孝的人觀看。俗以為這些人「不潔凈」,讓他們觀看,會使灶神不高興。

⑷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工匠

1、工匠鼻祖——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班,又可稱為公輸子。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一個世代工匠的家庭。所謂「時勢造英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堪,這樣的社會背景,給了魯班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他能製造「宮室台榭」,也能製作攻城用的「雲梯」。他能創制「機關備制」的木馬車,也能發明曲尺、墨斗、刨子等木作工具,所以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2、隋匠作大師——宇文凱

宇文凱是隋代城市規劃和建築工程專家,他主持建造了隋朝新都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為以後各代都城的建築樹立了範本。隋大興城佔地84.1平方公里,堪稱世界第一城。

不止是城市建築,宇文凱還精通水利工程,他開鑿的廣通渠,全長300餘里,連接了大興城、渭水和黃河,既方便了漕運,又灌溉了農田。

3、丁緩

西漢末(公元1世紀)巧工,他的「被中香爐」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常平支架,其構造精巧,無論球體香爐如何滾動,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爐體都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鏤空球內有兩個環互相垂直而可靈活轉動,爐體可繞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轉動。其原理與現代陀螺儀中的萬向支架相同。

4、馬鈞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興平)人,生活在漢朝末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

5、雷威造琴

雷威是唐代著名的古琴製作家,雷家世代造琴傳說他的技藝經神人指點,他常在大風雪天去深山老林,狂風震樹,聽樹之發聲而選良材,這些傳說說明了雷家選材的精良。

⑸ 古代的女子化裝工具叫什麼

1、鏡台:是古代女子的梳妝台,鏡台的下方還備有小抽屜,用以放置胭脂、妝粉、眉筆等化妝工具,外形大方,實用。也是女子出嫁的必備嫁妝,如同妝奩。


2、妝奩:是原指女子梳妝打扮時所用的鏡匣,是古人盛放梳妝用品的器具,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產生並流行開來,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歷史十分悠久。


在戰國秦漢時期,多為漆器妝奩,是名望貴族才能享有的。經過唐宋變革進入宋代平民社會以後,人們在追逐器物精美的同時,更加註重器物的實用性,這使曾經昌盛一時、適合席地起居的漢式漆奩逐漸演變成適合垂足而坐的多層套奩。隨著明式傢具的大發展,妝奩最終演變成了大型梳妝台和攜帶型梳妝匣。


3、花鈿: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4、胭脂盒:是女子用來放胭脂、香粉的盒子,是古代女性閨房必備之物。漢代,當時女性不僅對胭脂製作方法、使用規范、香味成色有一整套嚴格流程,更對胭脂盒有著近乎偏執的審美趣味。正是在此時,開始出現了專門用來盛放胭脂水粉的玉石、琉璃胭脂盒。


唐代以後,胭脂盒的材質和製作工藝開始出現了豐富多彩的轉變,除了瓷器以外,鎏金錯銀珠玉螺鈿,雕鏤鑲嵌,各領風騷。明清胭脂盒可謂數千年胭脂盒歷史的巔峰,特別是貴族階層對盛放脂粉的器皿更是無所不用其極,這在《紅樓夢》中有所佐證。


5、螺黛:又叫「 螺子黛 」。是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螺子黛出波斯國 ,每顆值十金。

⑹ 夢幻西遊鄉試答案

古代常識
古代成語「汗牛充棟」的意思是(形容藏書繁多)
古代成語「沐猴而冠」的意思是(形容虛有其表)
古代成語「一衣帶水」的意思是(形容一水之隔)
古代成語「噤若寒蟬」的意思是(形容沉默不語)
古代成語「兵不血刃」的意思是(形容不戰而勝)
古代成語「門可羅雀」的意思是(形容門庭冷落)
古代成語「一曝十寒」的意思是(形容沒有恆心)
古代成語「含沙射影」的意思是(造謠陷害)
古代成語「投桃報李」的意思是(禮尚往來)
古代成語「一日三秋」的意思是(形容思慕心切)
古代成語「瓜田李下」的意思是(容易引起誤會)
古代成語「剖腹藏珠」的意思是(比喻愛財如命)
古代成語「白龍魚服」的意思是(形容微服出行的危險)
古代成語「開門揖盜」的意思是(比喻引狼入室)
古詩「風、雅、頌」中的「風」是指(《國風》)
古時用「十二生肖」對應十二地支,其中與「辰」對應的是(龍)
以下不是古代「訂婚」習俗的是(送戒指)
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順序,次子應該稱為(仲)
以下不是古代「春節」習俗的是(賞月亮)
中國古代人們所說的「元旦」是指哪一天(春節)
「仲夏」在古代時令中是指農歷幾月(五月)
四書五經中的「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古時對廚師職業的人稱為(庖)
彗星在古代稱為掃帚星,如果形容某人為「掃帚星」,是(指此人會代來不祥之事)
從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來看,以下與月亮無關的是(誇父)
戰國時期,各國都有自己獨特的貨幣,其中使用「鏟形幣」的是(趙國)
「算盤」是古代的計算用具,正規的算盤中間用檔木把算珠分為兩欄,上欄每列兩珠,下欄每列的珠數是(五珠)
算盤發明後,人們用珠算口訣幫助記憶,以下口訣錯誤的是(四上二去五)
古代的「走馬燈」是一種什麼類型的燈(能夠旋轉的裝飾燈)
「五禽戲」起源於漢代,它屬於(強身健體的功法)
古代發明的「雲梯」按用途來講屬於(攻城器械)
戰國時期的兵器大多用哪種材料製成(青銅)
「胄」是古代士兵使用的防護用具,用來保護哪個部位(頭部)
「銅權」是古代常見的金屬器物,後來被俗稱為(秤砣)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
古代所稱「古稀之年」是指(七十歲)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過(院試 鄉試 會試 殿試)
五嶽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嶽)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人死後的美稱)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是指(棋琴書畫)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在農歷的(六月)
公歷七月20日至八月中旬 下列屬於十二地支的是(午)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長城修建後關內關外的說法中「關」指的是(山海關)
古代「上元節」是指(元宵節)
「重陽節」是指(農歷九月初九)
古語所稱「細軟」是指(錢財)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凌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於現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列哪個時段指現在的19:00-21:00(黃昏)
我國農歷把每月初一稱為(朔日)
「最小的容量單位」的答案是(盞)
襁褓使嬰兒用的被子,古代也用「襁褓」來指(未滿周歲)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齡為(十三四歲)
古人說的元旦是哪一天(正月初一)
古代說的元旦是(春節)
我國農歷把每月的初一稱為(朔日)
我國農歷把每月的十五稱為(望日)

佛教禮儀
《金剛經》是哪個教派的著作?(佛教)
古人所稱的「頓首」之禮是(指跪而頭叩地)
古人講究謙辭禮讓,談到自己兒子時一般稱為(犬子)
古人講究尊稱禮節,談到對方父親時一般稱為(令尊)
唐朝時六渡日本宣揚佛教為當時兩國邦交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鑒真)
古人所稱的「拙荊」是指自己的(妻子)
在古代,下列哪個詞語中用來稱呼對方妻子(令閫)
古代「敦煌藝術」源於中國哪個教派(佛教)
道教創始於哪個時代(東漢)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常用牲畜的是(兔)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准備活動的是(賞燈)
佛教所稱「圓寂」是(指佛門中人去世)
古代所稱「先考」是一種尊敬的稱法,指的是(已逝世的父親)
甲的兒媳與乙的母親是妯娌,乙應該稱呼甲為(祖父/祖母)
甲與乙是連襟,則甲的女兒稱乙的岳丈為(外公)
以下與自己「輩分相同」的親屬是(姨夫的弟媳的外甥)
以下親屬中,輩分比自己高的是(表弟的侄女的外婆)
古時人稱「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為(金蘭之交)
佛門中主持「水陸法會」需要幾天時間」(7天)
「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其中三寶是指(佛、法、僧)
佛門戒律中「三聚凈戒」是指?(菩薩戒)
甲的嫂子是乙的姑姑,則以下兩人屬於「親家」關系的是(甲的父親與乙的祖母)
拜佛時香客送上的「香火錢、香油錢」是用來(捐贈給寺廟)
在寺廟里總管各項事務的一位僧人稱為(主持方丈)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於哪個省(山西)
佛教中人所用的「缽」是一種(餐具)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其中祭祀活動被稱為(吉禮)
按照古人的飲食禮儀,在上一道燒魚時,應該(魚尾向著客人)
俎是古時的一種禮器,為祭祀時使用,用途是(宰殺和擺放祭祀用的牲畜)
古人以「孝悌」為美德,其中悌指的是(尊敬兄長)
古人稱呼自己父親的侄女婿為(堂姐夫/妹夫)
古人稱「連襟」指(姐妹之丈夫)
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五音是(宮商角徵羽)
吹奏橫笛的正確口型應該是(嘴角向兩邊)
關於象棋的說法錯誤的是(兵和卒只允許前行,不能後退和平移)

歷史知識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哪個事件奪取政權建立宋朝(陳橋兵變)
北宋建國時所定的京都(首都)是(開封)
「農田水利法」是歷史上哪次變法中提出的興農措施(王安石變法)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它的作者是(司馬光)
「元曲四大家」除了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外還有(鄭光祖)
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之說的明朝思想家是(王守仁)
明代的小說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著成《三國演義》的是(羅貫中)
明代是短篇小說的興盛時期,著名的短篇小說「三言、二拍」的作者分別是(馮夢龍、凌濛初)
以下三個皇帝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康熙雍正乾隆)
清代著名小說《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吳敬梓)
清代號雪芹所著的小說《紅樓夢》最初時命名為(《石頭記》)
康熙和乾隆所題名的「七十二景」位於哪裡(避暑山莊)
清朝推行「攤丁入畝」制度的皇帝是(雍正)
古代著名的抒情詩《離騷》的作者是(屈原)
唐朝滅亡後,中原一帶先後出現了五個朝代,史稱「五代」,除後梁、後唐、後晉外還有(後漢和後周)
世界上最早記載「哈雷彗星」的書是(《春秋》)
西周時期出現的「十五國風」是指(十五種地方民歌)
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的御是指(駕御車馬)
東漢時期的「黃巾起義」領導者是(張角)
祖沖之第一個把圓周率准確推算到小數點後第幾位?(第六位)
北魏末年賈思勰編寫的《齊民要術》所總結的是(農業生產技術)
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
太平天國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中,封為「西王」的是(蕭朝貴)太平天國起義的核心領導人中,馮雲山被封為(南王)
著有《徐霞客游記》的徐霞客是哪個朝代的人(明朝)
著名的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是哪個朝代的人(元朝)
中國古代歷法名著《授時歷》的作者是(郭守敬)下列年代相對最早的一個朝代或時期是(漢)
東晉和西晉的順序是(先有西晉後有東晉)
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個省不在三省之列(下書省)
下列朝代按時間順排列應為(夏、商、周)
曾經東征高麗的隋煬帝名叫(楊廣)
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地點大澤鄉在哪個省(安徽)
不屬於二十四史的史書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間的治平局面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國號是(貞觀)[歷史真實答案為唐,李淵所創,但答案中沒有這個選項]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唐高祖)
墨子屬於(墨家)

音律棋牌
關於琴的古代故事「說琴諫國王」 所說的是(鄒忌諫齊王)
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樂器是哪一類(吹奏樂器)
下面哪種不是古代的樂器(鏜)
圍棋中,棋子緊鄰的直線交叉點稱為棋子的(氣)
古人所稱的「楸枰」指的是哪種物品(棋盤)
關於圍棋的說法,下面哪個是錯誤的(圍棋的棋子分數量相同的黑白兩色)
以下哪一個是象棋中不會出現的走法(象四進五)
中國象棋棋盤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宮)
以下關於象棋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象棋起源較早,戰國時期就已有記載)
以下哪一個是象棋中不會出現的走法(士二進四)
圍棋棋盤的圖案是(橫豎各十九條線)
按音律的風格情趣劃分,與陽春白雪截然相反的是(下里巴人)
古代流傳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種樂器演奏(琵琶)
象棋第一步走「炮」至中線,俗稱「當頭炮」,這步棋的走法叫作(炮二平五)
以下「不屬於」象棋術語的是(邊前象)
以下屬於圍棋術語的是(三連星)
下列古代樂器中,屬於少數民族樂器的是(馬頭琴)
「葫蘆絲」是我國古代哪地區常見的民族樂器(西北)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常用樂器(蒙古)
以下樂器與「笛子」在演奏方式上屬於同一類的是(嗩吶)
以下樂器與「琵琶」在演奏方式上屬於同一類的是(箏)
以下中國古代樂器,按常見大小計算,最小的是(木魚)
以下「不屬於」象棋術語的是(邊前象)
以下屬於圍棋術語的是(三連星)
下列古代樂器中,屬於少數民族樂器的是(馬頭琴)
民族樂器「葫蘆絲」按演奏方式劃分屬於(吹奏類樂器)
「二胡」是民間常見的拉弦樂器,它的琴弦數目是(兩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描述的是哪種樂器(琵琶)
琵琶頂部的「弦軸」作用是(調節音高)
象棋中的「卧槽馬」是指 在對方將前一格形成將軍的馬(被對方困住無法移動的馬)
以下象棋的棋子中不能走直線的是(象)

茶酒中葯
我國第一部詳細記述茶藝的著作是(唐代陸羽的《茶經》)
龍井茶屬於(綠茶)
古人泡茶注重用水,以下被視為上等茶水的是(山泉水)
以下哪項是加工綠茶時不會出現的步驟(發酵)
我國古代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
下列具有疏散風熱、清目醒腦作用的一味中草葯是(薄荷)
下列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一味中草葯是(金銀花)
中草葯里「三七」的入葯部分實際是植物的(根)
中葯配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以下一般不可同時入葯的是(甘草和甘遂)
下列哪種草葯能夠治療嘔吐瀉痢(黃連)
古代所稱的「杏林高手」是指(醫術高明之人)
古代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張仲景)
被譽為「茶仙、茶聖」等稱謂的陸羽是哪朝人(唐朝)
提出「望聞問切」等醫療手段的是(扁鵲)
以下最早在中國出現的酒是哪一類(黃酒)
喜好飲酒,自稱「酒中仙」的著名詩人是(李白)
「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發生在哪個時期(三國時期)
古代「重陽節」里有飲酒的習俗,所飲的酒是(菊花酒)
「交杯酒」一般出現在哪種場合(結婚喜宴)
我國最早的一部葯物學著作是(《神農本草經》)
配製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葯劑「麻沸散」的是(華佗)
中葯里所說的「陳皮」是指(曬乾的橘皮)
中葯「胖大海」的主要功效是(潤喉止咳)
中葯里的「雄黃」屬於(礦物)
以下「不是」花茶中常用原料的是(君子蘭)
釀酒工藝中所提到的「酒麴」是指(用來發酵的釀酒原料)
以下「不是」古代葯酒常用原料的是(雞尾)
我國第一部詳細記述茶藝的著作是(唐代陸羽的《茶經》)
我國古代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
中草葯里的「甘草」的入葯部分實際是植物的(根)
中草葯人參主要功效是(補氣固元,生津安神)
中葯配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一般不可同時入葯的是(乾草和甘邃)

古代工藝
「宋瓷」聞名世界,宋代五大名窯除定窯、哥窯、鈞窯、官窯外,還有(汝窯)
宋代制瓷業非常繁榮,著名的汝窯位於哪個省(河南)
北宋慶歷年間,印刷技術逐漸成熟,在雕版印刷基礎上出現了「活字印刷」,這項技術的發明人是(畢升)
東漢時期,紙張逐漸代替竹簡和絲帛來書寫文字,這項造紙技術的發明人是(蔡倫)
東漢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台監測報告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它的發明者是(張衡)
「景泰藍」工藝品的主要原料是(銅)
古代工藝中的「雲雕」是指(一種漆雕工藝)
秦代的「兵馬俑」體現了古代工匠的哪項高超技藝(制陶工藝)
古代新春有貼年畫的習俗,畫中的鯉魚代表哪種寓意(連年有餘)
翡翠是古代一種貴重的玉器材料,它在材質上屬於(礦物)
古代民間所用的「頂針」屬於(縫紉用具)
以下哪個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藝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國古代稱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國古代以瓷器著稱的是(江西)
古代所說的「紙鳶、紙鴦」是指(風箏)
我國古代稱為「吉金」的是(青銅)
我國古代稱為「玉石之王」的是(翡翠)
我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魯班)
古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產生了火葯爆竹,最初用來(驅散瘟疫,鎮妖避邪)
唐朝著名醫生孫思邈曾為四大放明之一(火葯)做出過卓越貢獻
東漢時期發明的「水排」作用在於(提高冶鐵質量)
著名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省)
皮影戲材料(驢皮、牛皮)
在玻璃未發明之前,古代最早的鏡子製作材料是(銅)

詩詞對聯
古詩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的下句是(白雲千載空悠悠)
古詩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下句是(一行白鷺上青天)
古詩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的下句是(誰家新燕啄春泥)
古詩名句「千山鳥飛絕」的下句是(萬徑人蹤滅)
古詩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下句是(無人知是荔枝來)
古詩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的下句是(一日看盡長安花)
古詩名句「男兒何不帶吳鉤」的下句是(收取關山五十州)
古詩名句「大漠孤煙直」的下句是(長河落日圓)
古詩名句「仰天大笑出門去」的下句是(我輩豈是蓬蒿人)
古詩名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下句是(淺草才能沒馬蹄)
古詩名句「千里鶯啼綠映紅」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風)
古詩名句「可憐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珍(WY為真)珠月似弓)
古詩名句「長恨春尋無覓處」的下句是(不知轉入此中來)
古詩名句「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下句是(道是無睛還有晴)
古詩名句「舉杯邀明月」的下句是(對影成三人)
古詩名句「黃河遠上白雲間」的下句是(一片孤城萬仞山)
古詩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的下句是(雪擁藍關馬不前)
古詩名句「今日聽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暫憑杯酒長精神)
古詩名句「採菊東籬下」的下句是(悠然見南山)
古詩名句「奇文共欣賞」的下句是(疑義相與析)
古詩名句「憑君莫話封侯事」的下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古詩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片片吹落軒轅台)
古詩名句「郎騎竹馬來」的下句是(繞床弄青梅)
古詩名句「馬上相逢無紙筆」的下句是(憑君傳語報平安)
古詩名句「人生得意須盡歡」的下句是(莫使金樽空對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
蘇軾《赤壁懷古》中的「遙想公瑾當年」一句所指人物是(周瑜)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的下一句是(濃睡不消殘酒)
蘇軾《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下一句是(捲起千堆雪)
岳飛《滿江紅》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下一句是(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宋詞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似曾相識燕歸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出自宋詞《天凈沙*秋思》,作者是(馬致遠)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首膾炙人口的《俠客行》出自(李白)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出自(《長恨歌》)
被稱為樂府雙壁的是《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古詩名句「夕陽無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黃昏)
古詩名句「正是江南好風景」的下句是(落花時節又逢君)
古詩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的下句是(贏得青樓薄倖名)

書畫藝術
著名的《女史箴圖》是哪位畫家的作品(顧愷之)
被譽為「書聖」的是哪位書法名家 (王羲之)
有「畫聖」美譽的吳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以草書見長,人稱「草聖」的書法家是(張旭)
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是(筆墨紙硯)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唐朝的「唐」字由多少筆畫組成?(十畫)
唐朝的「朝」字由多少筆畫組成?(十二畫)
「夢幻西遊」四個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三十二畫)
「長安」兩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十畫)
下列哪個字具有漢字的八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鉤、提」(永)
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義的字典是(說文解字)
古代名畫「洛神賦圖」的作者是(顧愷之)
古代名畫「步輦圖」的作者是(閻立本)
隋朝的「隋」字由多少筆畫組成?(十一畫)
以畫竹子著稱的書畫家鄭板橋是哪個朝代的人(清朝)
古代書畫按風格來講,「工筆」繪畫注重(細致寫實)
書畫工藝中所稱的「裱畫」是指(為書畫配上襯紙卷軸以便張貼和收藏)
有畫聖美譽的吳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義的字典是(說文解字)
「夢幻西遊」四個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三十二畫)

最新版本網路游戲全自動喊話軟體 網路游戲多開軟體 由黑水網路打造,適用於所有網路游戲多開喊話,後台喊話,網路上搜索"黑水網路" 就可以找到了。

⑺ 古代郎中用的葯箱

最簡單的叫法,就是:葯箱。

在古代,醫生的裝備並不固定,因為古代行醫並不象現代社會這樣,還需要考行醫執照的,
在古代,只要你能救治別人,或者緩解患者的痛苦,那就是大夫了。
這也導致有些大夫很富有,在大城市裡開個葯堂來坐診,能賺取大量診金;
更多的古代醫生,是遊方郎中,甚至需要自己去種田采葯的,他們有時候身上掛個布袋,甚至提個竹籃子就能出診了。

⑻ 古代工具的資料

http://group.hexun.com/technocracy/Discussion.aspx?articleid=1515048

http://group.hexun.com/technocracy/Discussion.aspx?articleid=1515048

最原始的勞動工具

製造與使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本質性區別。有了工具,就意味著對自然的改造,意味著生產的開始。因此,人類的文明史,首先就是製造和使用工具的歷史。

那麼,人類最早創造的工具是什麼呢?是石器。

據推測,人類形成的過程中,在長期使用天然木棒和石塊來獲取食物和防衛時,偶爾發現用礫石摔破後產生的銳緣來砍砸和切割東西比較省力,從而受到啟示,便開始打擊石頭,使之破碎,以製造出適用的工具。

就世界范圍看,人類開始製造工具大約是在300萬年前。最早的工具大概沒有什麼標準的形式,一物可以多用。坦尚尼亞奧杜韋峽谷發現的最早石制工具,大約距今200萬年左右,其典型的石器是用礫右打制的砍砸器。

在舊石器時代製作石器最原始的辦法,是把一塊石頭加以敲擊或碰擊使之形成刃口,即成石器。打制切割用的帶有薄刃的石器,則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先從石塊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把打下的石片加以修整而成石器。初期,石器是用石錘敲擊修整的,邊緣不太平齊。到了中期,使用木棒或骨棒修整,邊緣比較平整了。及至後期,修整技術進一步提高,創造了壓製法。壓制的工具主要是骨、角或硬木。用壓製法修整出來的石器已經比較精細。

到新石器時代,石器製造技術有了很大進步。首先,對石料的選擇、切割、磨製、鑽孔、雕刻等工序已有一定要求。石料選定後,先打製成石器的雛形,然後把刃部或整個表面放在礪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這就成了磨製石器。

磨製石器與打制的石器相比,已具備了上下左右部分更加准確合理的形制,使用途趨向專一;增強了石器刃部的鋒度,減少了使用時的阻力,使工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穿孔技術的發明是石器製作技術上的又一重要成就,它基本上可分為鑽穿、管穿和琢穿三種。鑽穿是用一端削尖的堅硬木棒,或在木棒一端裝上石制的鑽頭,在要穿孔的地方先加些潮濕的沙子,再用手掌或弓弦來轉動木棒進行鑽孔。管穿是用削尖了邊緣的細竹管來穿孔,具體方法與鑽穿相同。琢孔,即用敲琢器在大件石器上直接琢成大孔。穿孔的目的在於製成復合工具,使石制的工具能比較牢固地捆縛在木柄上,便於使用和攜帶,以提高勞動效率。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種類大大增多。早期遺址中大量出土的農業、手工業和漁獵工具有斧、錛、鏟、鑿、鏃、矛頭、磨盤、網墜等,稍後又增加了犁、刀、鋤、鐮等。

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增強了人們向自然界作斗爭的能力,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天地變得日益廣闊起來。但由於當時人們所能支配的物質只不過是石、木、骨、角和利用天然纖維簡單加工而成的繩索等,這就限制了工具的創造和發展。

最早的針

在舊石器時代(約170萬年~1萬年前)晚期,人們已會用獸皮縫制衣服,不再赤身露體了。縫制衣服,針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針,是在距今約18000年前山頂洞人的遺址中發現的骨針。

本世紀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了一枚骨針。這枚骨針長82毫米,針身最粗處直徑3.3毫米,針身圓滑而略彎,針尖圓而銳利,針的尾端直徑3.1毫米處有微小的針眼。製作這樣的骨針,必須經過切割獸骨、精細地刮削、磨製以及挖穿針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較高的製作工藝才能完成。這枚骨針,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縫紉工具。

骨針在我國使用的時間非常久遠。直到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末期,我國才開始用鐵針縫制衣服,至於製造鋼針,則是鐵針出現1000多年後北宋時期的事情了。

最早的爐灶

爐灶是古代人們生火做飯的重要工具,至今,爐灶在我國農村的許多地區仍被廣泛使用著。傳說我國在黃帝時期就有了爐灶,但從我國用火有著久遠的歷史來推斷,爐灶的發明當在此之前。

我國目前最早的爐灶實物,系一種雙連式地灶,發現於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其基本形式是:在地上挖兩個火坑,地面處兩坑相隔,地面下兩坑相通。其中一坑是進柴禾的地方,另一坑為出火之處。兩坑相通處的洞口,作用與後世的灶門相似,出火坑的作用則與後世的灶膛差不多。

這一爐灶的構造雖然簡陋,卻體現出相當科學的道理,比起在平地上點燃篝火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例如:兩坑相通,進柴處與發火處之間構設通道,可吸風拔火,柴火能較為充分地燃燒,從而提高了火的溫度;爐灶四周為土壁,火在坑中,火勢容易上揚,使得火力集中,人們可以較快地烤熟食物而又不致被火燒灼;火在坑中,聚氣蓄熱,燃後余燼亦可溫烤食物,提高了火的利用率;火燼留在灶膛內,能夠保存火種;等等。

爐灶的發明,使我們祖先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以及走向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最早的石磨

把谷、麥等的殼皮去掉並磨成粉,本是一項很繁瑣的勞動。據《世本》記載,春秋戰國之際的公輸般(即魯班)發明了石磨,使糧食加工變得容易多了。

1968年,在河北滿城漢墓中出土了一架距今約2100年的石磨,這是我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石磨。這架石磨系用兩塊厚重的圓形石盤組成,稱為「磨扇」。兩塊磨扇上下對合,其中央部位鑿有磨腔;上扇還鑿有填加糧食的孔道,孔道與磨腔相連。在兩片磨扇的對合面上,分別鑿成凸凹不平的鋸齒狀,稱為「磨齒」。下片磨扇的中心,安置一根向上突出的鐵制立軸;上片磨扇的中心,則鑿有能套在下扇立軸上的套孔。使用時,推動上扇的手柄使其旋轉即可。

石磨的上扇在作旋轉運動時,由於其磨齒與下扇的磨齒相互間咬合以及相錯,而形成很微小的升降運動,於是上下扇之間便出現了瞬息的齒隙,使加工的糧食通過上扇的孔道不斷進入磨齒。石磨在使用時,將杵臼的上下沖擊力改變為齒面摩擦力,將杵臼的間歇工作改變為連續工作。這樣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石磨的發明,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石磨不斷加以改進。晉代,發明了水磨,以水力代替人力;同時又發明了連磨,這些發明,在當時的世界上均處於領先地位。

最早的弓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

在距今約2.8萬年前的峙峪(今山西朔縣峙峪村)人活動的舊石器晚期遺址中,發現過一些加工比較精細的小石鏃。它們是用堅硬而容易劈裂出刃口的薄燧石石片製成的,鏃的一端具有鋒利的尖頭,與尖端相對的底端兩側經過加工,形成鏃座,呈凹形,用以安裝箭桿。由於原始社會的弓和箭桿是易於腐爛的竹、木製作的,難以保存下來,所以這些小石鏃便是中國和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實物。

弓箭是人類在原始社會的一項偉大發明,它已具有馬克思所分析的機器的三個要素:(1)動力。人做的功(拉弦)轉化為勢能(拉開的弦),起了動力和發動機的作用。(2)傳動。拉開的弦收回,勢能轉化為動能,將箭射出,起了傳動的作用。(3)工具。箭鏃起了工具的作用,射到動物身上,等於人用石制工具打擊動物。

弓箭發明之後,人類既可以從較遠的距離獵獲陸地野獸,又能上射空中飛鳥,下取水中游魚,從而大大增強了同自然界做斗爭的能力。在火器發明之前,弓箭一直是人類得力的狩獵工具和作戰武器,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說:「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器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

弩是在弓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由於受到體力的限制,人拉開弓不能持久,為了延長張弓的時間,更好地瞄準,我們的祖先發明了弩。

弩主要由弩弓和弩臂兩部分組成,弓上裝弦,臂上裝弩機,兩者配合而放箭。弩臂為木製,前部有一個橫貫的容弓孔,弓固定於其中。弩臂正面有一條溝形矢道,是放箭的。能保證箭在發射後直線前進。《韓非子•說林》有「羿執鞅持桿操弓關機」的記載,其中的「桿」和「關機」都是弩上構件的名稱,桿是弩臂,關機是發矢的弩機。羿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人,看來,弩可能在原始社會末期就發明了。現在所見到的最早的弩,是戰國時期的,當時已經有了比較進步的銅弩機了。

弩的使用,是先把弦拉開扣在弩機上,待捕捉到最有利的發射時機時,搬動「懸刀」(扳機),把箭射出去。最早的弩機只是起了「延時裝置」的作用,以後經過不斷改進,弩的性能越來越好,種類越來越多。例如,漢代弩機的「望山」上開始出現刻度,這相當於步槍的標尺,從而提高了射擊的准確性。這樣,弩既具備了「延時裝置」的作用。又具備了「瞄準裝置」的作用。此外,漢代還出現了能夠連續放箭的連弩。最初,弩也和弓一樣,只用一個人手臂的力。以後,出現了用腳蹬方式拉弦的弩;用絞車開弦的弩;至遲在北宋初年,又製作出把幾張弓合成一個弩的「床子弩」。

弩和弓相比,更利用瞄準,命中率高,射程遠,殺傷力大,是古代具有相當威力的遠射武器。如漢代最常用的六石弩,張力186千克,射程260米;北宋的宋子弩,射程可超過500米,這在當時世界上是很驚人的武器了。

我國發明和使用弩的時間,比西方要早得多。公元10世紀,古俄羅斯才出現弩,西歐則在11世紀末才出現弩。

艱難歷程

魯班的發明

魯班是我國春秋末年一位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一位傑出的發明家。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為他是魯國人,「般」與「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出生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修橋築路蓋房舍,學得一手好技藝,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據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許多工具器械不少是由他發明的。發明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鋸以後,魯班又琢磨起另一件事來:木材剖開後,怎樣才能使它平整光滑?於是他創造出了一種在木塊中間嵌上鋒利的刀的工具,推動它刨去不平整的木面。果然,不費大力氣,就把木材刨得非常光滑。這種工具就稱為刨子。

鐵鋸、刨子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使當時的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地促進了木工手工業技術的發展,這是魯班的一大貢獻。

據傳說,木工用的墨斗、鑿子、鏟子、曲尺等工具,也是魯班發明的。至今,有人仍稱曲尺為「魯班尺」。

魯班生活的春秋末年,戰爭不斷爆發。處於長江中游的楚國和居於長江下游的越國,經常發生爭斗。魯班南遊到楚國後,用自己的一雙巧手,為楚國的水軍設計製造了一種名叫「鉤拒」的水戰武器。這是一種前端裝有鐵制鉤子的長竿武器,它可以「拒」頂或鉤住對方進攻的船隻,從而在水戰中取得主動。魯班還創造了一種攻城器械——雲梯,既有鐵鉤又有梯階,還能自由升降,用來攻城非常方便。

魯班又是一位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機關設在裡面,外面不露痕跡,必須藉助配合得很合適的鑰匙才能打開。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馬車。

在建築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傑出。傳說他曾用兩條魚和一碗飯,幫助工匠們解決了營造亭子中的難題。

一次,魯班路過一處建築工地,看到有個未完工的亭子和擱在一旁的梁和蓋。他打量了好一會,來到一位正在發愣的施工負責人張師傅面前問道:「是為這梁和蓋上不去而犯愁吧?」

張師傅嘆了口氣道:「可不是嘛,上面規定,要用這黃荊樹干做正梁,偏巧這黃荊樹干短了一截;要用這整塊紫砂石做蓋,這紫砂石太重,無法抬到正樑上去當頂,真不知怎麼辦呢。」

魯班聽了微微點頭,嘴裡喃喃地自言自語:「應該想個巧妙的方法才行……」

張師傅聽了大喜,說:「老人家,你有何高見?」魯班答道:「麻煩你了,我想先用頓飯。」

張師傅領魯班到家中,讓妻子給魯班端去了魚和蔬菜以及一大碗米飯,自己又去蹲在亭子邊冥思苦想。

約摸過了一頓飯光景,張師傅回到家中,一看人不見了,桌子上卻弄得亂七八糟:兩條魚被平放在兩只飯碗的口上,魚嘴被穿在一根筷子的兩端;桌子面上倒了一大堆飯,在飯堆上的四隻筷子,撐著那隻碗。

「這是怎麼回事?」張師傅一時呆住了……突然恍然大悟,興奮地喊起來:「我明白啦!這是教我用魚抬梁,土堆亭呵!」

張師傅根據魯班的「暗示」,在正梁兩端各接一木魚,以增加長度,又讓匠人挑土堆到亭柱旁去,直堆到只露出亭柱頭。然後讓大夥兒抬著亭蓋走上土堆,把亭蓋移上去,亭子終於上了梁、合了蓋。

你到過北京的故宮嗎?紫禁城四隅的角樓的結構,都是9根梁或18根梁、782條脊,據說這種結構形式的建築,最早也是由魯班設計的。

魯班一生有許多發明和創造,2000多年以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尊敬和紀念。

餓漢的新想法

做飯的鍋,古已有之。然而,高壓鍋與普通鍋有何不同?它是誰發明的?這要從一個餓漢的遭遇說起。

300多年以前,法國青年醫生帕平被迫逃往國外。他沿著阿爾卑斯山艱難跋涉,打算去瑞士避難。帕平一路上風餐露宿,渴了找點山泉喝,餓了煮點土豆吃。

有一天,帕平走到一座山峰附近,他覺得餓了,於是找了一些干樹枝,架起篝火,又煮起土豆來。水滾開了幾次,土豆依然煮不熟真是奇怪。為了肚子,他無可奈何地把沒熟的土豆硬吃了下去。這件事給他的印象深極了。

幾年後,帕平的生活有了轉機,他來到英國一家科研單位工作。阿爾卑斯山上的往事,記憶猶新。他找來了許多參考書,查算了山的高度。一連串的問題在帕平腦子里翻騰:物理學上的什麼定律能夠解釋這個現象?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什麼關系?隨後,他又設想:如果用人工的辦法讓氣壓加大,水的沸點就不會像在平地上只是攝氏100度,而是更高些,煮東西所花的時間或許會更少。

可是,怎樣才能提高氣壓?

帕平自己動手做了一個密閉容器,他要利用加熱的方法,讓容器內的水蒸汽不斷增加,又不散失,使容器內的氣壓越來越大,水的沸點也越來越高。可是,當他睜大眼睛盯著加熱容器的時候,容器內發出咚咚的聲響。帕平嚇壞了,只好暫時停止試驗,獃獃地坐在椅子上。

又過了兩年,帕平按自己的新想法繪制了一張密閉的鍋圖紙,請技師幫著做。另外在鍋體和鍋蓋之間加了一個橡皮墊,鍋蓋上方還鑽了一個孔洞,這樣一來,就解決了鍋邊漏氣和鍋內發聲的問題。帕平把土豆放入鍋內,點火,冒氣,10多分鍾之後,土豆就煮爛了。然而,他仍不滿足,煮雞行不行?煮排骨行不行?

1681年,帕平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隻壓力鍋——當時叫做「帕平鍋」。他邀請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們來參加午餐會。實際上是對壓力鍋進行「鑒定」。帶著高高白帽子的廚師,當著眾多神氣十足的紳士、爵士們,把一隻只活蹦亂叫的雞宰了,塞進壓力鍋里,然後架到火爐上。那些滿腹經綸的專家一杯茶還沒有喝完,一盤盤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清蒸雞,已經擺在他們的桌上了。哈哈!雞肉全爛熟了,雞骨頭也軟了。「這是在變魔術嗎?」這些老資格的、又愛挑眼的科學家們被折服了。從此,帕平和高壓鍋一起,名揚四方。

「高壓鍋只能用來煮吃的嗎?」帕平又自己向自己提出了新的課題。他去醫院、工廠、學校里調查,看看什麼地方還能應用高壓鍋。一個年輕的護士告訴帕平:為了把消毒布、針管、手術器械進行了滅菌處理,醫院里每天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和人力去煮,而且有時效果不理想。帕平聽了,眼睛一亮。一位老年的工程師告訴帕平:有許多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下是難以發生的。如果有人造的高溫、高壓條件,那麼就可以合成很多新的東西……帕平聽了,心裡一動。這些,他都一一記在本上。後來,利用製造帕平鍋的原理,生產出了醫用消毒鍋、化工反應釜。帕平也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壓鍋還可能有哪些用途呢?它還有可能值得再改造的地方么?讀者朋友,你們不妨也想一想!

漢代的幾案

我國傢具的歷史,真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從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里出土有榫卯結構的干欄式木屋算起,至少有7000年了。後來的甲骨文里也出現了「床」、「車」等傢具的名稱。

傢具的製作技藝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漢代,已經顯得比較成熟:有孟光「舉案齊眉」的那種食案;有「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的那種坐床;有詩人李商隱寫賈誼「可憐夜半虛前席」的那種坐席,還有書案、屏風、床前幾……。

1980年4月,在連雲港市花果山下的唐庄漢墓里出土了一件完整的漆案,長95公分,寬32公分,案的通身以藤黃、群青等顏色繪成整齊而精美的圖案。長方形桌面的兩端各有雕鏤成四條龍形的柱足,並用十分纖巧的榫眼投合以支撐桌面。八條游龍,那挺拔矯健的身姿,像是在吞雲吐霧的龍首,其生動和逼真,實在使人有呼之欲出的感覺。龍的嘴裡噴四道瀑布似的水柱,互相連接成飄逸的濃雲、翻騰的巨浪……其間還卧有一隻昂首的蟾蜍。俯身的龍、仰望的蟾,具有鮮明的漢代風格,使人想到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地動儀」上那龍、蟾雕塑的精湛製作!作為龍身的案面上還飾有鱗片的花紋,整個造形,儼如八條並駕遨遊的長龍!

這種漆案的使用,多放在坐床的前面,很像今天我國北方的炕桌,只是並不放在床的正中。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床前幾,既可以用來讀書、酌飲,也可以宴請嘉賓。描繪這種情景的畫面,我們可以在漢代繪畫中看到。

據《周禮》所記:當時的貴族可以使用很多的幾。依據身份等級的不同,有玉幾、雕幾、髹幾、素幾的區別。老人都離不開幾,所以古書中有所謂「居則憑幾,行則攜杖」的敘述。古人常以幾敬老,《禮記•曲禮上》說:「謀於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當時的幾、杖,被稱之為養尊之物。禮儀制度還規定:仲秋之夜,要向衰老的長者奉上幾、杖。

遼陽三道壕漢墓壁畫中的男子拱坐畫像上,有兩個形制相同的幾,一隻幾上放著毛筆和幅帛,一隻幾上放著有三隻小短足的食用小托盤。這說明,床前幾還可以當書桌,相當於書案、奏案、茶幾;也可以當飯桌。小托盤則被作為一種專供食用的小圓案。小案,有時也可作成方形、長方形。這種小案,正是《後漢書•梁鴻傳》中所說的那種可以「齊眉」的「舉案」。為人正直的梁鴻,回家以後,夫人孟光為他准備飯,放在案上並高高舉起,與眉毛一樣齊,獻食於梁鴻,成為歷史上夫妻相敬如賓的著名佳話——舉案齊眉。

食案,一般只供一人使用,如兩人以上合用,則屬於特殊的情況了。例如,燕國太子丹為了結交並激勵勇士荊軻去刺殺秦王,就「常與荊軻同案而食」。除了類似這種情況,即便是夫妻,也分案而食。如《東觀漢記》所述,劉玄皇帝的更始韓夫人嗜酒,與劉玄對飲時,即利用各自坐席前的書案。這種書案,就是那種可以放筆、墨、帛的憑幾,飲酒時則可以作食案。由於這種案的桌面一般很薄,當常侍官進來奏事時,被惹怒的韓夫人,竟然可以「起身抵破書案」。

十分考究的食案,往往「繆金錯玉」或「髹文繪彩」,顯得雍容而華貴。我們看到出土的圓食案內,放置著許多杯、勺、魚、肉,顯示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山西大同江漢墓中發現的長方形案上,還有東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的銘款,為傢具技藝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確鑿的標本資料。

經過長期實際使用的過程,幾、案的名稱和用途逐漸有了明確的區分。長方形、高足的案,則專作書桌,因為桌面的寬度正好與簡牘的長度相當。用繩子穿訂成冊的簡牘就是當時的書,放在這樣的書桌上,寫讀均很方便。小而短足的,則專作食盤,因為它移動容易,獻食方便。而「案」這個字,也多指書桌而言。由此而引伸出的詞彙如:「案牘文書、案卷材料、科試案首。書生激忿作「拍案而起」,辭賦家陸機安排文章的布局作「案部就班」;只供書齋內欣賞的劇本作「案頭劇」……

「幾」的形制,曾發生過很大的變化,由兩個曲足演變為四條直足,並逐漸向方桌過渡。1972年,河南靈寶東漢墓出土的一件綠釉陶幾,四條高腿,截面呈矩尺形,兩腿間作彎曲的弧線,已經接近於現代的方桌。這種陶幾,可坐,可憑,可放,可供。

漢代的幾案,有豐富的形制、精美的工藝、多彩的紋飾,它顯示了我國傢具技藝的優良傳統和燦爛的文明。

鎖和鑰匙的歷程

像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許多東西是西方文明的一樣,我們也理所當地然認為,鎖是中國人發明的,至少在4000年前就發明了。它基本上是一個可以插上和打開的插鎖,掛在門外,用以鎖門,用一個鐮狀的鉤子——鑰匙來開,埃及人改進了這種裝置,他們使鑰匙的插入部分有一些突起,跟鎖孔中的凹陷部分相匹配。羅馬人使用從埃及鎖演變出來的各種鎖,並把它們帶到了征服的歐洲各地。但是羅馬鎖的插銷較小,而且是用一個彈簧來壓鏡子。

中世紀擁有金錢和珠寶的貴族和商人等,不僅需要鎖和鑰匙來鎖門,而且還需要鎖保險箱、抽屜和衣櫃,這就刺激了工匠們的創造性。在中世紀,一般都是使用掛鎖,下插的鎖子為在樞軸上轉動的制栓所取代。另一項使撬鎖變得更困難的改進工作,是在鑰匙和鎖孔之間插入若干所謂的榫槽,鑰匙齒做得剛好能通過榫槽。

現代的鎖和鑰匙可以說以1778年的布拉默鎖為開端:這種鎖有六個滑子——帶凹槽的金屬薄片,在用鑰匙開鎖之前,得使滑子進入適當的位置。這種鎖的發明者是布拉默,他是當時頗有技術頭腦的英國人之一,發明的東西甚多,其中包括水壓機、抽水馬桶、印鈔機、造紙機和汽水機等。

此後出現了查布鎖:它是朴次茅斯的一個叫查布的小五金商於1818年發明的。查布後來建立了一個防火保險箱工廠。他對鎖的主要改進是加了個「探頭」,如果有人企圖撬鎖,探頭就把插銷固定起來。

美國人耶爾發明的耶爾鎖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它是一種制栓鎖,鑰匙小而平,與鎖槽形成聯鎖。它的安全性在於鑰匙的形態變化無窮,實際上沒有兩把耶爾鎖是相同的,但是有一種萬用鑰匙能打開許多鎖,例如旅館的鑰匙就是這樣。此後又出現了鎖保險箱的暗碼鎖,如果不知道一系列數字組成的暗碼就打不開這種鎖。還有一種用來鎖保險庫的定時鎖,鎖里安有一兩只鍾,不到預定的時間打不開。

斧子的由來

最初的斧是手斧。開始的手斧是卵石,然後是略經修琢的石片(約公元前50萬年),再後就是舊石器時期晚期(約公元前25萬年)制工較精的燧石斧,製作方法是用石頭敲打燧石,以造成鋒利的刃口。人類這方面的進步,可以通過利基夫婦在坦尚尼亞的奧爾杜韋峽谷的發現進行探索——他們在那裡發現了175萬年以前的石器。

在近東我們發現了公元前3000年前的銅鑄的斧子。為了使斧子更快,鑄出後再進行反復鍛打。澆鑄上的一大改進是引進輔助型芯,使鑄出的斧頭有插斧柄的插口,這樣就不至像以前那樣用皮帶把斧頭捆在斧柄上了。

盡管近東到處都發現了斧,但看來人們並不喜歡拿它們當武器使用:蘇美爾人、波斯人和亞述人都用矛和弓作武器,而希臘人和羅馬人則選擇了劍和矛但雙斧這種華貴武器卻常常用於宗教儀式;它是米諾斯人的宗教象徵。據說迷宮一詞,就是從雙斧演化來的。人們還發現了用薄金屬板製作的雙斧。在特蘭西瓦尼亞東部的圖塔蘭已發現了有插孔的黃金斧(約公元前1800~1450年)。雖然米塞納肯斯曾執斧參戰,米諾斯人也曾用斧作武器,但黃金是不適於製作武器的,何況上面又飾有花紋,因此這種斧不是用來打仗的斧。在克里特島的馬利亞宮中已發現了一柄豹頭權杖和一柄灰片岩的戰斧。

荷馬筆下的英雄,除了《奧德賽》中的俄底修斯在游獵中使過斧以外,其他的都沒有使用過斧。荷馬描寫道:「俄底修斯表演游獵武藝,一箭射穿了幾乎是在平地上排成一條直線的雙頭斧的斧柄上的孔眼。確實曾有一個叫佩桑德的小亞細亞的特洛伊人使用過精製的、有長而光滑的橄欖木柄的青銅斧,但梅尼勞斯很快就制服了他。把斧子當作武器,是它不寶貴嗎?喜歡使用斧這種武器的是北方的一些部落,其中包括巴克特里亞人、法蘭克人、斯堪的納維亞人和英國人等最近有一位作家提出,在11世紀時,「只有撒克遜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人認為斧適合於任何一個節儉的鄉下人」,盡管以後斧變得高貴起來了。

⑼ 《夢幻西遊》的朋友近!!!

我來給你回答第三個問題!因為第一和第二個估計沒人可以回答.其實再生和高再生是可以並存的.如果想練血BB的話打個高神還是可以的再來個高反震可以考濾一下!我只能說這么多了!願你玩得開心!
推薦看一下論壇

⑽ 問古代時候的皮包錢包等之類的包包叫什麼名字

古人用的多是銀子,銅錢,很重,背著,提著,叫行囊,背囊。紙幣,銀票是包在布帕里,放在衣服裡面的口袋裡。荷包是放香料的比較多。

皮包發展到今天,已經過了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它成為女性的必備之物。實用、時髦、輕便的皮包可以說是女性的必需品,使現代女性生活更具有時代特色,更灑脫自在。

從口袋到錢包的飛躍�

在19世紀初,第一代手提包產生了。由於當時人們的衣服都很緊身,以至口袋無處安身。於是,這些口袋就被繫到腰帶上,並漸漸成為裙帶的一部分。在那時,手提包開始流行,成為女性重要的必備品。早期的這種手提包,是由家庭手工製作而成,綜合了刺綉、串珠技術和花邊工藝,既有裝飾性,又標志著年輕女子手藝的好壞。

到了19世紀60年代,手提包開始成為時髦的裝飾品,以和當時的服裝相配,隨之出現了帶手鏈的小包和錢包。手提包一般是金屬架或木架結構的,包面由皮革製成。皮革的加工和印染技術對這種手提包的製造和風格影響頗深。尤其是在德國,早在20世紀初,皮革包的瘢色就已非常鮮艷奪目了。

皮包的演變�

20世紀20年代女性對香煙和化妝盒的需求的增長,引起了女性飾品的變化,鑽石、白鐵礦石開始在皮包上出現,晰蜴皮,鱷魚皮製的皮包非常流行。40年代,世界處於戰火中,皮包的設計強實用。戰爭的影響促使了背包的出現,背包常用來放防毒面具、食物和證件。戰爭過後,由於金屬和皮革出現了短缺,布包出現了,而大眾化的、可擦洗的塑料包更是頗受歡迎。

皮包與現代生活

隨著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不斷革新,皮包也經歷著它自己的革命。由現代材料製成的皮包應運而生。這種新材料包括閃光的塑料、防水聚氯乙烯、乙烯基、透明塑膠以及各種合成織物。充滿青春活力的迷你裙的出現與長褲的變革,要求與之相配的新的皮包款式。一些年輕的設計師應時代發展需要,開始了對新款皮包的探索。

在現代商務活動中,高級黑皮包和帶有鋒利稜角的小行李箱隨處可見。而一些典雅的女性化款式仍然保持著絕對的經典,彷彿它們已紮根於女性的生活中,已成為一種傳統。

閱讀全文

與工具箱古代形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樓道暖氣進水閥門開關方向 瀏覽:465
明銳車儀表盤時間如何調整 瀏覽:750
n95口罩為什麼帶閥門 瀏覽:772
電氣設備有哪些運用狀態 瀏覽:604
zhj軸承尺寸是多少 瀏覽:157
這些鎖止裝置各起到什麼作用 瀏覽:320
機械穿什麼異界套裝 瀏覽:778
做閥門銷售怎麼跑業務 瀏覽:592
尚酷儀表盤跟什麼通用 瀏覽:187
桑拿爐自動噴淋裝置接線圖 瀏覽:622
乙醯苯胺水解制備苯胺的實驗裝置 瀏覽:218
實驗室製取硫酸裝置圖 瀏覽:458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題庫 瀏覽:277
水庫閥門是什麼意思 瀏覽:418
壓縮機排氣閥門關閉不嚴 瀏覽:447
蕪湖市華益閥門公司怎麼樣 瀏覽:174
兒科肺炎治療儀儀器怎麼用 瀏覽:1000
現在恆溫庫用什麼樣的製冷機 瀏覽:813
游戲工具箱頂部橫滑 瀏覽:891
zy型液壓自動張緊裝置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