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各位老師請教五金企業成本核算問題
這個原材料應該是不難核算的啊,生產的都是不同產品;關鍵就是對製造費用的分攤吧?你可以按照其產出產品價值的高低分攤。你們的產品又不是直接對外銷售,還要加工,所以不必設半成品。生產成本下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就行
2. 五金公司如何進行成本核算
毛坯是外購的吧
生產過程主要是機加工唄
如是,原材料成本就是外購的毛坯
機加成本
刀具
人工
製造費用
不要希望有現成的東西
自己根據實際設置模板為好
3. 五金製造業成本如何核算
你可以看一下,利龍軟體公司的開發的,製造業通用成本核算模式,也是針對成本控制而研發的,它是利龍軟體公司獨創的,通過利龍軟體才能實現的,能滿足製造業的各種成本核算方法要求的通用成本核算解決方案和電算化設計方法。
該模式通過強大的用戶自定義功能的運用和超強的通用軟體功能設計,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主要的解決方法包括:
一、成本中心 是用戶自定義的核算主體,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單位,其主要屬性為:1、每個成本中心可設置一套獨立的成本核算方法,且可隨時調整;2、每個用戶可根據本單位的核算需求設置多個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可以是平級關系,也可以是上下工序關系,也可以是上下級關系,系統支持一級核算、二級核算到n級核算。
二、核算對象與要素
每個成本中心都必須獨立的設置一套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一)核算對象:每一個成本中心可確定自己的核算對象,系統支持分批次、分產品、分項目、
分加工中心、以及聯產品和副產品、等級品等多種成本核算對象,也可在一個成本中心內混用。(二)成本要素:每個成本中心根據自己的核算要求可將成本劃分為若干成本核算要素,如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半成品、燃料動力、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等各成本要素。(三)輔助項目:每個成本中心可根據成本要素核算的需要自定義相應的輔助核算項目,如工時、產量、折算比例、消耗系數、定額成本等。
三、數據來源與計算關系 (一)數據來源:本系統提供了豐富的數據來源,包括: 1、本系統的相關基礎數據;
2、本系統的其他成本中心數據;3、利龍系列產品的各種業務單據和財務結算單據;4、第三方通用財務軟體帳務系統的科目余額表;5、EXCEL電子表格;6、本表的歷史數據、固定參數等。相關文件你可以參考下中國製造網門戶wwwzgzz1688net
4. 五金廠的成本核算流程有哪些
資金周轉:資金貨幣----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貨幣資金
一.成本的定義:為了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之和,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即生產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意義:
1.可以審核挖掘成本支出,降低成本.
2.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
3.為成本預測提供數據.
4.對利潤進行比較和利潤分配進行核算.
三.成本項目的內容:
1.直接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輔肋材料,外購半成品,燃料,包裝物等.
原材料:能構成產品實體的材料稱為原材料.
2.直接人工:生產工人的工資,獎金,津貼.
3.製造費用: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直接人工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各種產品工時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工資或生產工時
生產成本:原材料,生產工人工資(直接費用),製造費用(間接費用).
四.成本核算的要求:
1.要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A.做好原始記錄.
B.物資的收發,領退及盤點.
C.定額的制訂及修改(如材料定額,工時定額)
D.廠內計劃價格的制訂.
2.正確劃分多項費用的界限,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各種耗費.
A.劃分生產經營,管理費用與非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界限.
B.劃分生產費用與經營管理費用的界限.
C.劃分各個月的費用界限.
D.劃分產成本與在產品的界限.
E.劃分各個產品的界限.
五.核算成本的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布法.
1.品種法:是以產品的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適用於:單步驟大量生產的企業,如發電,供水,採掘.
2.分批法:是以產品的批別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適用於:單件小批量生產的企業,如造船,重型,精密儀器製造等.
3.分布法:是指按照生產過程中各個加工步驟為生產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六.成本計算流程
生產成本(原材料/應付工資)+製造費用(累計折舊/待攤費用/預提費用)=庫存商品(產成品)
注:年末(12月)結轉四步曲.
1.計提稅金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城建稅(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7%
教育費附加(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3%
2.結轉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4.月末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銷售費用
主營業務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5.結轉本年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注:本年利潤帳戶年終無余額,結轉時的借貸方向也由帳戶的余額方向來定
5. 五金加工的成本核算
核算的方法就是會計做賬、賬務處理過程,並通過一些計算表來計算。
Subject: 成本計算表、成本費用表、成本費用控製表\製造(管理)費用明細表.DOC
請在你郵箱附件中下載。
6. 關於五金製品成本核算問題!請教高手!
我認為不正確,473如果是總合格產量,不含邊角廢料的重量,那材料總成本應該是(473+159)*0.029再刨去可回收部分部分159*0.012,邊廢也同樣有損耗所以消耗同樣含3%這是對的,最後還減去合格產量損耗,顯然不對;公式應該是(473+159)*0.029*(1+3%)-159*0.012
如果473是含邊廢的重量那麼473*0.029*(1+3%)-159*0.012就OK啦
個人意見供參考
如果你能傳個成本計算單我能分析出來是怎麼回事。
7. 五金件的成本怎麼算呢
這個要看具體的產品來定,沖壓和車床的價格是不一樣的,純加工費用相對簡單,看你的工序難易度,以及機器折舊,人工,利潤,包裝,運輸等費用綜合起來計算。站在采購商的立場:不建議採用來料加工方式,如果廠商在你提供的材料上做手腳,是很難發現的。以前的五金行業可能沒有把廢銅計算太多,但現在銅價高企的情形下,這部分是一定會計算到成本裡面的。有些精明的沖壓工廠,就只賺你的廢料錢,免費幫你加工。象車工件,你不把廢料歸還客戶,那就一定是要給錢的,否則就是對方采購嚴重失職。記入"委託加工物資" 其成本包括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費用及應負擔的運雜費、支付的稅金等注意: 加工後直接用於銷售的.其所負擔的消費稅應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加工後連續生產的,應將所負擔的消費稅先記入"應交稅金 --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按規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費品銷售後所負擔的消費稅。關於的成本我們要如何來計算?單價={材料費+[加工費*(1+稅17%)]}*[1+損耗費(4%)+管銷費(5%)+利潤(10%)]。
一、材料費的計算:
總用料重量*材料價格-(總用料重量-產品凈重)*廢料回收價格
⑴單重的計算:
① 圓柱形: πr∧2 * 密度* 10∧-6 ② 沖壓片板材: 長*寬*厚*密度*10∧-6
⑵沖壓件留邊料尺寸: 沖壓件厚度(T) 單邊留料 T≤0.5mm 1.2mm 0.5mm<T≤1.5mm 1.5mm T>1.5mm 2.0mm
⑶常用材料密度: 材料名稱 密度g/cm3(t/m3)
⑷常用材料價格:
材料名稱 含稅(17%)價格(元/Kg)
⑸廢料回收價格: 材料名稱 價格(元/Kg)
二、沖制費:
一個產品往往由多個工序構成,每個工序可能用不同噸位的壓機,現將不同噸位啤機沖制一次的
三、機加工費:
加工機床種類每小時收費(RMB)。
8. 五金加工 怎樣進行成本核算
是讓外單位加工嗎?
記入"委託加工物資" 其成本包括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費用及應負擔的運雜費、支付的稅金等
注意: 加工後直接用於銷售的.其所負擔的消費稅應計入加工物資成本
加工後連續生產的,應將所負擔的消費稅先記入"應交稅金 --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按規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費品銷售後所負擔的消費稅
9. 五金件成本怎麼算
單價={材料費+[加工費*(1+稅17%)]}*[1+損耗費(4%)+管銷費(5%)+利
潤(10%)]
一。材料費的計算:
總用料重量*材料價格-(總用料重量-產品凈重)*廢料回收價格
⑴ 單重的計算:
① 圓柱形: πr∧2 * 密度* 10∧-6 ② 沖壓片板材: 長*寬*厚*密度*10∧-6
⑵ 沖壓件留邊料尺寸: 沖壓件厚度(T) 單邊留料 T≤0.5mm 1.2mm 0.5mm<T≤1.5mm 1.5mm T>1.5mm 2.0mm
⑶ 常用材料密度: 材料名稱 密度g/cm3(t/m3)
鐵 7.8 鋼 7.85 鋁 2.7 紫銅 8.9 鉛黃銅 8.5 猛銅 8.5
⑷ 常用材料價格:
材料名稱 含稅(17%)價格(元/Kg)
單光鐵 ¥6.2 不銹鋼 ¥18 鋁 ¥20 紫銅 ¥76 鉛黃銅 ¥51 猛銅 ¥85
⑸ 廢料回收價格: 材料名稱 價格(元/Kg) 廢鐵 ¥2.2 不銹鋼 ¥14.6 紫銅 ¥44.0 鉛黃銅 ¥33.0
二、沖制費:
一個產品往往由多個工序構成,每個工序可能用不同噸位的壓機,現將不同噸位啤機沖制一次的
全國注冊建築師、建造師考試 備考資料 歷年真題 考試心得 模擬試題
價格列如下:
沖床噸位(T) 沖制費(元/次) 16T ¥0.006 25T ¥0.008 35T ¥0.010 45T ¥0.012 60T ¥0.015 80T ¥0.020 110T ¥0.025 160T ¥0.030 200T ¥0.050 200T(雙軸) ¥0.060 250T(雙軸) ¥0.090
連續模,以上的噸位的沖制費要少,例如250T(雙軸)-- ¥0,050
三、機加工費:
加工機床種類 每小時收費(RMB)
傳統機床(車,銑,平面磨,內外園磨等) ¥30 快走絲線切割 ¥40 CNC加工 ¥60 慢走絲線切割(日立) ¥100
10. 五金工具企業成本核算流程與方法
五金工具企業成本核算流程與方法
一、五金企業的管理特點決定其適用簡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五金企業一般指資產規模不大、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財務人員)較少的五金企業,組織體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體系,管理跨度較小。中小型五金企業因數量眾多而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人員創辦新興的科技五金企業將呈不斷增長趨勢,其中將有為數眾多的小型五金企業。中小型五金企業由於由於受到規模、財力和人力的限制,五金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統,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採集不準確。
在生產方面具體表現為:
1.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
2. 輔助核算部門不獨立核算;
3. 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經常失真;
4. 車間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易區分---說到這,是否有人會說,那還能核算準,核算不準核算又有何意義?我也有這要樣的疑問,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過介紹這樣一種簡單的方法以期能對中小五金企業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中小五金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應對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適應其管理現實的需要;也同時決定了他們多數應使用的是實際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標准成本法或作業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選擇
無論什麼工業五金企業,無論什麼生產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要求如何,最終都必須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訂單生產,可使用分批法。同時因小五金企業一般不對外籌集資金,(待查措詞)不向公共部門報送報表,所執行的也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五金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五金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是參照稅法規定的一種四不像的盡量能起到一些避稅效果的會計政策。這在本文所要介紹的核算方法上也能體現出來。
三、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將其合並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為一般中小五金企業經營范圍有限,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並不能歸屬到具體產品,核算到產品沒有實際意義。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可以按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謂的以表代帳。
2.因中小五金企業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五金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會太多、金額不會太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沒必要再設製造費用-辦公旨同。差旅費什麼的二類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統一分配。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
4.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8.不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記入製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帳以備管理需要;若需要設,亦採用一次攤銷法,入帳同時即進行分配。
9.關於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
10.對於在產品構成中所佔比重較小且數量眾多的存貨建議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計算離不開倉庫和車間等單據的傳遞、歸集、整理等,這就需要五金企業起碼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庫房管理制度,生產。
2、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生產通知單、領料單、入庫單等資料要及時轉交會計部門。
3、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科目。
(二)月底
1.計提折舊,結轉製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入財務帳原材料與庫房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帳。原材料發出採用加權平均法。
3.取得工資相關資料,計提工資及福利費。4.由生產車間相關部門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費用分配方法
(一)、原則:1.分配方法要符合五金企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條件,要能體現受益原則。2.分配標準的選擇原則強調所選擇的標准與待分配的費用之間有一定聯系,並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記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標准記入。
(二)、1、能直接歸屬到某產品的原材料等大項費用直接歸入相應產品。2、其它成本費用一律採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約當產量計算產值參與分配。
六、評價
1.核算基本准確,能滿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夠精確。
2.產品約當產量估計不夠准確,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沒法。
3.產值比例法未見哪本會計著作上有記載,感覺沒有理論依據,適用范圍也不太廣,主要適用於已做過詳細成本核算、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五金企業。不過我認為其有一定的科學性,雖然其同工時比例法、工資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樣,效果卻相近。
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正常性停工與非正常停工
2.委託加工問題(互相多重委託)
3.生產研發耗用問題
4.試生產階段無產品產出耗用問題
八、成本核算的幾個相關問題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五金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自我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有時僅靠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
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裡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五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五金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
4、正如中國會計視野網友qiqiaoao所說,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法是重損益而輕資產,即對期間損益作了大量詳細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而對資產價值及生產成本的計量卻缺乏相應的規定。可是資產最終會通過折舊、攤銷、銷售等方式轉化為期間費用,現在的資產價值即是今後的期間費用的來源和依據,在我國的成文法中法無禁止即為合法,稅法既然沒有對相關的資產計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規定,那麼會計功夫的深淺就會決定今後期間費用的多少,而會計本身就是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它離不開估計、判斷並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會計魔術,這為五金企業納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因此現行稅法重損益而輕資產計量的做法無異於開門閉窗。這也為在成本核算這方面提供了足夠的籌劃空間。
5、電算化對成本核算的促進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五金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自我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有時僅靠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
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裡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五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五金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