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計算產品1,2,3,4,5.的生產周期怎麼設置excel公式
G2單元格輸入:
=SUM(INDIRECT("J"&MATCH(D2,I:I,0)&":J"&MATCH(E2,I:I,0)))
下拉公式
⑵ 利用生產周期計算生產產品所耗用的時間,怎麼在excel中體現出來
如下圖,在E2輸入=B2*D2/60/60,除以一個60,得到的是分鍾數,除以兩個60,得到的是小時數
⑶ 生產周期如何合理計算
要區分周期時間CT和前置時間LT(或生產周期),周期時間CT是可以通過秒錶測量得到的,但前置時間LT不是通過秒錶就可以測量出來的,另外,還要了解前置時間LT的起點和終點(是從接到訂單到交給客戶?是從啟動生產到產品入庫.......)起點與終點不同,所得到的LT將會不一樣。有幾種方法可以獲得生產周期LT:1)採用VSM分析,計算出來的LT即為該產品族的前置時間(將庫存及PLT等時間轉變成LT)。2)針對共享設備或生產線,可以採用安置輪分析,計算得出EPE(循環時間),即可得到相關產品的交期LT。3)通過對歷史數據(生產計劃與入庫信息)進行分析,測算出來各類產品的生產周期。4)通過估計的方式5)實在不行,就問車間負責人,從接到計劃到成品入庫幾天時間。
⑷ 生產管理周期計算,幫忙算一下請詳細解說
你這個沒有包括轉換時間,3*(10+5+20+20)/60=165/60=2.75小時
⑸ 生產周期怎麼計算
簡化的流量元素的計算可以藉助下面圖進行討論:
實際生產周期(TL)由兩次報告日期tPEU和tPE之差計算得到。為了計算工序間隔時間(TIO)必須知道工序時間(TOP)。工序時間等於效率系數(ER)乘以任務時間(TO)再除以相應工作中心的每天的工作能力(CDAY)。例如,在任務時間(以標准小時計)為12小時,效率系數為120%的情況下,工作中心被該任務佔用的時間為12小時/1.2=10小時。如果該工作中心以每天8小時的生產能力進行工作,則工序時間為10/8=1.25天。對一個批量而言,任務時間等於准備時間(TS)與每個任務加工時間(TPO)之和。任務加工時間又等於單件加工時間(TPU)與批量值(Q)的乘積。
工序間隔時間由運輸時間(TT)、等待時間(TWA和TWB)組成。只有在運輸組織很差的情況下運輸時間才顯得重要。在等待時間中通常還包括了進行質量控制檢查的時間和工作中心上需要的而在工藝文件中並沒有的其它時間,如:對工件進行劃線、清洗或倒毛刺等。故障也引起等待時間,但只有對工作節拍在分鍾或秒級范圍內的高度自動化的製造和裝配設備,故障的影響才顯著。工序間隔時間的主要部分是在工作中心前的排隊等待時間。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如特殊的研究,才對工序間隔時間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採集和分析。
因此,上面圖1所示的由工序時間(TOP)和工序間隔時間(TIO)構成的流量元素可以作為生產周期計算的基礎
生產周期的長短主要去決於設備及工藝等技術物質條件,但計劃和組織管理工作的完善,也能有效縮短生產周期。
生產周期包括單件產品的生產周期和成批產品的生產周期 。
單件產品周期
單件結構簡單的產品,其生產周期為該產品在各個工藝階段生產周期的總和。如果單件產品是由多種零件構成的,其生產周期的制定就比較復雜,不僅要考慮各零件的生產周期和產品的裝配期,還要考慮各零件在各工藝階段進行平行交叉生產的情況,而平行交叉那部分時間應該在計算總的生產周期時扣除。
成批產品周期
成批產品的生產周期的計算原理與單件產品生產周期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要考慮零件和產品在製造過程中的移動方式。移動方式不同,生產周期的長短也不同。制定成批零件的生產周期的關鍵是確定一批零件的工藝生產周期。
⑹ 如何計算生產周期
個人認為,采購周期不能算是生產周期,采購物料可以根據計劃提前入庫,生產周期只算在本廠區內由原材料到成品庫的時間。如果是查單,缺料就另當別論了
⑺ 如何計算生產周期天數
一種產品的生產周期是:從生產計劃下達起到成品入庫的時間。多種產品的計算就要加權平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