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各位朋友請幫我下載韋曉亮的GRE作文大講堂的【論證論據工具箱】。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
已發送,注意查收~
考明年6g的吧,good luck
⑵ GRE孫遠工具箱的問題
lz,你好這個孫遠工具箱當時我用過,感覺還是可以的。雖然有你所說的一些問題,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首先,這個工具箱給我們提供了好多美國人寫的文章,這些本土文章有助於你更好的熟悉地道的英語結構和思路。這個對於閱讀和作文都是大有好處的。
另外,這個工具箱的首要目的是通過閱讀、背誦文章,找到感覺,也就是像開頭寫的那樣,逐漸過渡到 「I can think in English」。
總之,任何資料都有它的不足,但是,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它的長處,這個就足夠了。當然,關於作文,你還可以參考其他的gre 作文書,取其長處,為我所用,寫出自己的東西,這個才是關鍵。
lz好運。
⑶ 關於GRE的准備
葉佳雯,女,畢業於杭州外國語學校,現在是復旦大學英語系二年級學生,在GRE考試中獲得滿分的好成績。成功於汗水中汲取養分,葉佳雯的成績離不開她平時的辛勤努力和經驗積累。下面是葉佳雯在GRE考試中的學習心得,與大家共勉。
我開始准備考G是在大一上學期。當時之所以想到要考G,是因為覺得大一的課程比較松,學的東西不夠多,知識吃不飽,多了很多時間出來。與其把這些時間浪費掉,還不如攻下GRE。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考滿分。相反,考G對我來說,是學習英語的一種鞭策,我覺得它有助於我克服人所常有的惰性,去刻苦努力地學一點東西。報考前,父母讓我三思,因為五年內的G成績到時候都會一並寄到美國的大學,如果這次考不好,留下一個不良記錄,就得不償失了。
但我當時覺得,如果總是給自己這樣的消極暗示,那就什麼事都不要去嘗試了。我報的是新東方11月到1月的班,然後在3月考了G筆試,剛好是大一下學期開學後一個月。我自己覺得,之所以後來考得還不錯,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應試。相反,我更多地是把准備考G當成促使自己提高英語水平、鍛煉思維能力、豐富知識的一種學習途徑。這種心態使我能創造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不是盲目相信網路上別人的經驗。
第一階段
可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在學習上我比較注重個人自己的學習,對老師的依賴性不強,所以在去新東方讀G前,我自己已經把單詞背得八九不離十了,各類型的題目都做了兩三百道。當時用的書是俞敏洪老師的紅寶書99版和其他一些參考書。
首先來說一下對紅寶書的使用。第一遍看紅寶書是一個非常非常痛苦的過程,因為我每個單詞都用Webster重新查了一遍,以最適合自己記憶的方式對釋義進行了校對和修改。六七千個單詞要一個個地這樣修改過來,功夫無數。當時大一的課程雖然鬆弛,但是也還是有學業負擔的,我的日子過得很苦,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六點起床,晚上總要到凌晨兩三點才睡覺。就是這樣,一天也只能看掉兩三百個單詞,有時候其他事情一多,連兩三百個都看不了。
有時候我覺得特別絕望,因為我只是把單詞給仔細修訂了一遍,還沒背哪,想想後面的任務太艱巨了。但是咬咬牙也就挺過去了。漸漸地,工作做得熟練起來後,一天能看掉四五百個單詞。在十月下旬的時候,我終於把紅寶書的單詞都在Webster里親自查了一遍,並且進行了修訂。另外,碰到有的單詞我覺得特別好,我還會到牛津高階里去查它的用法。牛津高階這本字典有很好的例句。我覺得復習G不僅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真地要記住這些詞,要學進東西去。以這樣的心態去學,才能一絲不苟,效果才會好,對考試也是有好處的。
在查好詞後,我開始背單詞。因為在查的過程中,對單詞已有一個比較深刻徹底的了解,用一個詞來說就是「明澈」,一個詞究竟在句子里應該怎麼用,究竟有哪幾種精確釋義,我都有記錄。這樣,背起來就非常快,感覺很暢快。第一遍背得還疙疙瘩瘩的,等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一頁頁翻過去了。當然,會碰到一些特別乖僻的詞,或者長得特別像的詞,或者是一大籮筐的同義詞,我都會特別把它們摘錄出來,乾乾脆脆地列出一張表來,一目瞭然。很多人習慣於把這種整理羅列的責任推到新東方老師的身上去,認為只要去新東方上課,抄了筆記,就萬事OK,自己不願意動手動腦去整理,我覺得是不太好的。
第二階段
我覺得新東方對我幫助最大的是作文課。憑心而論,作文主要還是得靠平時積累,不是一下子抱抱佛腳就能OK的。但是指導也是很關鍵的,它能告訴我應該走什麼樣的路線,整篇作文的框架結構大致應該怎樣,等等。我覺得新東方作文課的精華部分就是對Argument的分析,把幾種錯誤都一一pinpoint,非常精確。新東方的詞彙課也不錯,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串詞,就是把同義詞一串串拎一拎。我覺得非常有好處,能夠理清人的思路。
下面我想講講的是關於一些書的用法。
首先是新東方孫遠的GRE寫作寶典。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有用的是「工具箱」,裡面有許多文章可供閱讀。尤其是美國學生寫的GMAT作文,非常具有啟發性。語言很地道。復旦外文系的元老陸谷孫先生曾說,要寫出一篇好文章,至少要讀過一百篇好文章,出產量和閱讀量之比至多為1:100。這樣的要求當然是針對英語專業的學生,但是對其他專業的想寫好作文的人,也不乏啟迪。只有大量閱讀原汁原味的英語,才能寫出稍微有點地道的文章(要讀就一定要讀美國人寫的東西,中國人寫得再好,終究不地道)。我自己除了孫遠工具箱里的文章以外,還經常閱讀外文期刊雜志,並且我恰好是英語專業的,專業課上也有泛讀課。這樣的閱讀量,幫助我提高了作文水平
其次是上海新東方傅順賢的作文書。這本書編排上比較實在,列出了Argument的各種錯誤和相應的模板。我覺得它有比較強的針對性。這里還想說一下模板的問題。我覺得模板只是一個幫助入門的工具,但到了考場上,能不用模板就盡量別用模板。我覺得在考前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寫好提綱。我的提綱寫得非常詳細,把每一個Argument和Issue的題目都仔細分析了一遍,寫了詳細的行文框架。這樣在考場上時就不會慌張了。這樣准備作文的附帶好處是我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都深刻起來了。
真題我一遍也沒有做完,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題海戰術,高三那年我都沒怎樣做題。我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和知識面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把題型理解透徹,而不在於要做多少題目。但是我把GRE和LSAT的閱讀全部做了一遍。因為我覺得要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迅速讀完一長一短兩篇文章,並且做題,還要做對,對閱讀理解的要求很高。在長期訓練下,我閱讀時能夠以一行左右為單位地掃過去,速度很快。我覺得自己的閱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總的來說,復習G的過程,對我來說,與其是應試,不如說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過程。它擴充了我的單詞量,提高了我的閱讀水平,而且促使我閱讀了大量文章,豐富了知識。我覺得自己收獲很大。我想,即使後來我分數沒有考好,我也不會後悔考G
⑷ GRE issue 孫遠作文工具箱
主要新GRE題庫已經變了。
但是你從中學習一些寫作方法,找一些寫作思路,積累寫作素材,還是非常不錯的書。
⑸ 如何考好GRE
1、作文及早動筆寫。我從11月初就說要開始寫,拖了20天才開始。第二階段的開筆也是磨了很久。動筆真的很難,一定要逼自己。
2、及早限時。我從第二篇作文開始限,到後來就不會為寫不到500發愁。
3、一定要自己改+別人改。大多人把文章給別人看或者貼到網上都會感到不自在,我也一樣,貼第一篇的時候反復看了好多次,才把自已的「滿意」之作發上來,結果沒人看--也許大家感覺作文版上的人互相都很熟,自己被遺忘了。其實不然,只是早到遲來的問題,如果全心投入,很快就會得到大家認可的--我發了兩篇還沒人幫忙改,就動手幫別人改。改完作文被人道謝的感覺很爽的:P,對自己水平的提高也真有幫助:改一題,相當於自己徹底思考一遍,或是反思一遍,可以開拓思路。因為我太遲--距考試15天--才把作文貼上來,沒有完全融入大家,實在是憾事一件。不過得到IMONG大蝦的指導,很榮幸呢。給正在准備AW的同學:在GTER上,要熱情,要臉皮厚。
4、及早模考。我從考前15天開始模,之前的每篇都是限時,其實也差不多是模考了。就每天8點半准時開始,用PP3寫一篇ISSUE+一篇ARG。最後三天模擬進考場(有些搞笑,因為考場在學校里,每天早上先走到考場外面吃完早飯再到公教開始模考)。到考試那天太自然了,和模考時一樣,寫了650左右,只剩1分鍾檢查。之前看很多人的文章都說考試比平時多寫100字,多出5分鍾。我完全沒有,可能是模考得太多了的緣故。不過,穩一點總是好的。
5、背點東西。我背工具箱,也是剩十幾天的時候開始背,後悔背得太晚。實際的效果是,每次背完工具箱,第二天寫起來感覺特別順手,一句句話像流水似的出來。第一次以為是抽到簡單題的緣故,試驗了四次,效果都一樣。語感確實很重要!我背的時候在寫字板里默寫的,又練了打字。
6、機經。好寶貝啊!我3,12的。本來想把所有ISSUE想一遍,沒時間。後來從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的機經開始收集。到考前一個星期的機經題提綱寫好。這不但是一個賭博,也是對思維的訓練(寫提綱也要限時哦)。我的題在外地機經里,出現過3次。廈門的機經太少了,兄弟們只好參看外面的。
7、熟悉所有ARG的題目。我用了整整3天,看到後來想吐。先自己想一遍,再把一些參考書翻翻。寫ARG有一個感覺,就是在駁論的同時最好把自己的論點串成一個整體,對每一個攻擊點的論述之間最好是有邏輯關系,而不是簡單的並列。這個大家仔細研究ARG的6分範文可以看出來,然後自己想的時候多往這方向靠。
8、及早機寫。練好打字速度,少寫錯字。早些上機器寫就不用專門抽時間練了,背文章的時候也可以練,剛才說了。考前把自己經常打錯的單詞猛打一遍,我3.11晚上打了2個小時。這些單詞多出現在ISSUE里,因為ISSUE的用語就是你寫作的風格。如果不搞定,考試一定吃虧。因為我後來翻看ISSUE的時候發現同一錯誤自始至終出現,也許階段性的總結效果更好。語法錯誤也是這樣搞。
PS:考完的那天感覺不錯,後來一看題覺得死定了。ISSUE55要寫quality of learning at all levels of ecation被高分競爭影響。 我發現寫成了quality of ecation被影響,一直到下午才放下了心裡的石頭。
准備V:考得不好,有點教訓。原來覺得不就是背單詞嗎?沒什麼大不了。三個月的時間一下子廢了一個月零三天。真正開始是在4月15號。第一輪背單詞從11月15號開始,我是用17天的計劃表,一天的單詞分成3-5天背完(因為覺得17天的方法根本非人能完成,而且我很注重音標,這個現在准備TOFEL顯優勢了),期間用單詞磁帶反復聽(用磁帶也很有用,我在新東方上課的一個月間只聽了一盒E的磁帶,雖然只是在上下課的路上很隨意的聽,最後發現這些單詞記得比其它都牢)。這樣搞完一遍後到了痛苦的單詞瓶頸期,看什麼不記得什麼。這個時候的方法就是把不會的揀出來,一輪輪的淘。我花了兩周才淘完所有的,離考試也只有一個月不到了。不過這輪淘完後果然實力大增,類反從8-9的錯誤降到3-4。但是,最後三周太注重模考,單詞沒有一遍遍的過,到考前發現又有很多忘記,後悔莫及,硬著頭皮上了場(考試的時候palaver居然忘記了是什麼意思)。-單詞要一直看,每天用一半時間都不為過!
填空:按陳聖元的那本練吧,還可以。類反:宋昊的那本簡直是垃圾,經常拿一個詞的主要意思牽強的解釋,而題目考的是它的一個偏義,自己有空多查韋氏。紅寶里的釋義還算全,不要只記一個。閱讀:集中訓練不錯。我經過訓練達到過的最好成績是14分鍾全對。模考時閱讀也一直不成問題,這是個一勞永逸的活。
Q的准備:只看了數學無憂,這個只要考試時認真對待就沒問題。平時飯後做一套熟悉一下就可以了。
模考:和准備AW一樣,我很早就開始模考,而且糾集了身邊5,6個一起考的人在一間小教室里搞,倒數二、三周每周2次,最後一周3次。結果到了考試又是那麼自然,有一套題閱讀還有4題沒做,和平時一模一樣。不過真正考試的成績確實比平時模考都低。記得總結錯題,最後一周除了背單詞就是總結模考和平時的錯題了。
因為我屬於那種靠努力而非天份取得成績的人,所以一些經歷可能對大家有幫助。衷心感謝所有支持和幫助過我的身邊的和GTER上的XDJM。也希望大家通過努力取得自己想要的分數。所有GTER走好。
⑹ gre孫遠工具箱中一句話的翻譯
只是界定了集團在本相形見絀的可能性形成一個身份的基礎上豐富的過去。
⑺ 關於GRE復習的問題
如果你想現在就開始准備的話,你可以先慢慢的背背紅寶書。因為復習G不要戰線拖太長一般從12月左右開始認真准備。作文用1個月准備就行。建議你選在3月考作文,這樣還有3個月准備筆考。2月之前就背單詞就行了,2月准備1個月作文。有什麼問題可以找我420436336
⑻ GRE-孫遠的工具箱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孫遠工具箱是一個按照GRE題目分好類的經典段落文集,准備ISSUE的時候比較有用。熟讀甚至背誦其中的一些段落可以很好的引導我們展開作文思路。不過真正寫作,最好使用自己改寫過的段落,以免出現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