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金包括什麼的啊
五金:指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同,傳統的五金製品,也稱「小五金」。
1、金:讀作jīn,本意是名詞,赤黃色貴重礦物、國際貨幣標准。
2、銀:為過渡金屬的一種。化學符號Ag。銀是古代就已知並加以利用的金屬之一,是一種重要的貴金屬。
3、銅: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存在於地殼和海洋中的金屬,自然界中的銅,多數以化合物即銅礦石存在。
4、鐵:佔地殼含量的4.75%,僅次於氧、硅、鋁,位居地殼含量第四。
5、錫:早在遠古時代,人們便發現並使用錫了。在我國的一些古墓中,便常發掘到一些錫壺、錫燭台之類錫器。
(1)邁盛電動工具擴展閱讀:
1、我國是世界五金生產大國之一,已經成為世界五金加工大國和出口大國,具備廣闊的市場和消費潛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五金行業在新的形勢下,集群發展也具有明顯的特點。
2、五金類產品種類繁多,規格各異,但是五金類產品在家居裝飾中又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選擇好的五金配件可以使很多裝飾材料使用起來更安全、便捷。
3、中國五金產業從「小五金」邁向現代五金,面對的是包括工具五金、建築五金、鎖具安防、廚衛產品、日用五金等內在的幾大領域,每年貿易總額達10000億美元的國際市場。
4、五金工具產品需求很旺盛,特別是禮品工具套裝的出現,為五金工具行業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園林工具也堂而皇之地進入了普通老百姓家庭。
⑵ 中能東道股票上市了嗎
截止到2018年11月中能東道股票暫未上市。
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看,可以中能東道集團公司的公司類型是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不是股份有限公司未標註上市字樣。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
查看中能東道公司官網發展目標可知:
中能東道五年是: 力爭新能源整車企業上市成功。力爭動力電池企業上市成功。
中能東道集團是一家集新能源動力總成研發與生產、新能源汽車工程設計、整車生產與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被認定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走進崇高精神」踐行基地、中國國防工業企業軍民融合產業聯盟成員單位。
目前,集團擁有5個技術研究院,多個產業基地,並與上千家汽車配套企業展開合作,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生態系統的建設。未來3-5年,中能東道集團將建設五個以「大三電+小五電」為核心的動力總成基地和整車生產基地,推出SUV及智能微型車,實現累計產值超千億的目標。
(2)邁盛電動工具擴展閱讀:
公司上市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2、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3、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⑶ 誰是美國科學在論的創始人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漢納,1990年8月18日逝世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斯金納引入了操作條件性刺激。著有《沃爾登第二》(Walden Two,也譯《桃源二村》)、《超越自由與尊嚴》(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等。
斯金納(B.F.Skinner.1904-1990),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奠基者。他創制了研究動物學習活動的儀器――斯金納箱。1950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58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68年獲美國總統頒發的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獎。
斯金納1904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父親是當地的律師,他從小就愛製作各種小玩藝,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後,又發明並改造了很多動物實驗的裝置。在中學和大學期間,他曾立志當一名作家,並曾獲得希臘文特別獎,他曾經試圖進行文學創作,但很快,他就發現無論是自己還是其他作家對人的行為的理解都少得可憐,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為,他轉向了心理學。在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碩士的時候,他受到了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吸引,成為了一名徹頭徹尾的行為主義者,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學家生涯。他在華生等人的基礎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別於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的另一種條件反射行為,並將二者做了區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行為主義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他長期致力於研究鴿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提出了「及時強化」的概念以及強化的時間規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斯金納的簽名
斯金納在美國公眾中的名聲遠比在心理學界的名聲大得多,一位崇拜者寫道:「(斯金納)是一個神話中的著名人物......科學家英雄,普羅米修斯式的播火者,技藝高超的技術專家......敢於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權威的人,他解放了我們的思想,從而脫離了古代的局限。」這些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斯金納在心理學界的貢獻仍然是不可磨滅的。
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1904年3月20日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的一個車站小鎮。斯金納從小喜愛發明創造,富有冒險精神。他15歲時曾與幾個小夥伴駕獨木舟沿河而下,漂流300英里。他還試制過簡易滑翔機,曾把一台廢鍋爐改造成一門蒸汽炮,把土豆和蘿卜當炮彈射到鄰居的屋頂上。1922年斯金納進入漢密爾頓學院主修英國文學並開始從事寫作。由於他對動物和人類的行為深感興趣,因此他曾選修過生物學、胚胎學和貓體解剖等學科。在生物學教師的指導下他閱讀了洛布的《腦生理學和比較心理學》、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等科學著作,還閱讀了羅素的《哲學原理》、華生的《行為主義》。這些著作對他日後的學術成就產生了巨大影響。
1926年斯金納從漢密爾頓學院畢業,轉入哈佛大學心理系。在哈佛大學學習期間,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張極嚴格的日程表,從早晨6點至晚上9點的分分秒秒幾乎都用來鑽研心理學和生理學。他不看電影不看戲,謝絕一切約會。功夫不負有心人,斯金納於1930年獲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學位,1931年又獲心理學博士學位。此後他在該校研究院任研究員。1937~1945年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教心理學,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學心理系主任。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學,擔任心理學系的終身教授,從事行為及其控制的實驗研究。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斯金納在紐約讀中學,到1926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年為止他在大學里學藝術和語言學。本來他想成為作家,但他只在報紙中發表了約十多篇文章。按他的女兒寫的傳記他是在這個時候讀了伊萬·巴甫洛夫和約翰·華生的著作的。因此他於1928年赴哈佛大學學心理學。當時哈佛大學剛剛建立了一個行為心理學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導師將動物看作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不研究其內部。斯金納被鼓勵進行他自己的實驗研究,他後來研製了一個非常簡單而有效的研究動物行為的裝置。直到今天心理學家依然使用這個裝置來研究動物行為。
斯金納盒是一個籠子,籠子里有一個開關。試驗動物需要學會一個技能,比如燈亮了就撥動開關。開關連到一支筆上,開關每被開一次,筆就向上方動一格,筆下是一個不斷向前運動的紙,因此開關的位置決定紙上的曲線的傾斜度。假如紙上畫的曲線的傾斜度非常大的話,則說明動物學得非常快。
心理學研究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
斯金納在心理學研究方面的成就卓著。他發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的規律。他設計的用來研究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實驗裝置 「斯金納箱」,被世界各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廣泛採用。他在哈佛大學的鴿子實驗室名垂青史。他根據對操作性條件反射和強化作用的研究發明了「教學機器」並設計 了「程序教學」方案,對美國教育產生過深刻影響,被譽為「教學機器之父」。為表彰斯金納在心理科學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1958年美國心理學會授予他 「卓越科學貢獻獎」,1968年他榮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這是美國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勵。1971年美國心理學基金會授予他一枚金質獎章。1990年8月 10日美國心理學會授予他「心理學畢生貢獻獎」榮譽證書。8天後,即8月18日斯金納去世。
主要著作
斯金納一生著作很多。自1930年以來發表了百餘篇論文和12本專著。他的主要著作有:《有機體的行為:一種實驗的分析》 《科學與人類行為》《言語行為》《學習的科學和教學的藝術》《教學機器》《強化時間表》。這些著作全面闡述了操作行為主義理論和這種理論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他還用操作行為主義理論闡述社會生活問題,出版了小說《沃爾登第二》 以及《自由與人類的控制》《超越自由與尊嚴》。這些作品曾在美國社會中引起巨大反響和激烈爭論。
⑷ 電動三輪車排名十強
1、淮海
電動三輪車行業自2001年發展至今,其歷程亦不過16年。而淮海電動車品牌卻擁有41年的發展歷程,一個比電動三輪車行業發展歷史還要悠久的品牌,自然在品牌知名度上一騎絕塵。
此外,淮海電動車連續三年開展的「愛心書包」幫助留守兒童、貧困學子,連續三年開展的「助力麥收」幫扶三農,更讓淮海電動車品牌在電動三輪車主力消費群體中間形成廣泛的知名度。
10、宇鋒
坐落於常州的宇鋒,是電動三輪車行業常州生產基地的代表性品牌,而在行業各大展會中,我們也常見宇鋒的身影。相比較行業其它品牌,宇鋒的營銷模式便是通過展會擴大品牌在經銷商群體間的知名度,爾後通過渠道擴張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而今,經過二十多年發展的宇鋒,簽約皇阿瑪張鐵林為其形象大使,將品牌從行業推向公眾。
⑸ 請問電動牙刷哪款性價比高
電動牙刷性價比是有前提的,你單純的問性價比很難有個准確的回答。你要對比的哪個價位的,什麼系列的牙刷,最看重的功能是什麼。你心裡這些有標准了,才好給你對比判斷。
⑹ BOSCH是什麼牌子
博世是德國的工業企業之一,從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能源及建築技術的產業。1886年年僅25歲的羅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圖加特創辦公司時,就將公司定位為「精密機械及電氣工程的工廠」。
博世集團於 1909 年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貿易辦事處, 1926 年在上海創建首家汽車售後服務車間。時至今日,集團的所有業務部門均已落戶中國:汽車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建築智能化技術。博世在中國已經有 37 家公司,並在上海設有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007 年博世在華合並銷售額達 18 億歐元。
截至 2007 年,對華投資總額約 10 億歐元。2008 至 2010 年,博世計劃再投資 8.5 億歐元。約 17,000 多名中國員工全心全意為中國的顧客提供最先進的技術以及最可靠的服務,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博世公司已在中國成立了10個代表處、5家貿易公司和一個貿易辦事處、9家獨資企業和9家合資企業、均由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統領在華經營活動。博世集團在華投資總額已超過9.7億美元。
博世中國旗下的博世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博世汽車柴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華德火花塞有限公司和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均在各自的領域內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2004年,博世所有在華企業的銷售額(包括出口)增長到14億歐元,不考慮匯率變化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5%。汽車技術部的銷售額超過了博世在中國總收入的一半,為博世取得這一卓越的成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博世一直致力於為中國迅猛發展的市場提供經濟、清潔、安全的技術和產品。
企業文化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六十三。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零九。該企業在2008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零一。該企業在2009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九十八。
⑺ 好心人幫下忙行嗎(追50)
斯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國際著名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終身教授。這位生於1942年的當代享有盛譽的傑出學者,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霍金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69年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1972年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年任教授,1979年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鍾,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准備10天。
著有《空間-時間的大比例結構》(1973,合著)、《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評論》(1979,合編)、《超空間和超重力》(1981,合編)、《宇宙之始》(1983,合編)、《時間簡史》(1988年)。
1985年5月應邀訪問中國。2002年8月來華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2006年6月15日,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學主持以「宇宙的起源」為題的公開講座。6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開幕式並作學術報告。
發現氫氣的偉大學者——卡文迪許
古怪的性格
17一18世紀,在歐洲的科學家中,出身於中產階級的為數不少。當時沒有專門的科研機構,科學家很多是業余的。,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作一些科學研究,器材、葯品都得花自己的錢。這就要求科學家不僅具備有一定的經濟條件,更需要一顆奉獻給科學的心。卡文迪許恰好具備了這一切。許多人都說,卡文迪許是18世紀英國有學問人中最富者,有錢人中最有學問者。這樣說的確毫不誇張。
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許出生在英國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德文郡公爵二世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肯特郡公爵的第四個女兒。早年卡文迪許從叔伯那裡承接了大宗遺贈, 1783年他父親逝世,又給他留下大筆遺產。這樣他的資產超過了130萬英鎊,成為英國的巨富之一。
二氧化碳的研究和氫氣的發現
由於這種古怪的性格,卡文迪許長期深居獨處,整天埋頭在他科學研究的小於地。他把他家的部分房子進行了改造。一所公館改為實驗室,一處住宅改為公用圖書館,把自家豐富的藏書供大家使用,1733年他父親死後,他又將他的實驗基地搬到鄉下的別墅。將別墅富麗堂煌的裝飾全部拆去,大客廳變成實驗室,樓上卧室變成觀象台。甚至在宅前的草地上豎起一個架子,以便攀上大樹去觀測星象。至於踐踏了那些名貴的花草,他毫不在乎。這些都表明,對於科學研究池簡直象著了魔一樣。
「 1766年,卡文迪許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論人工空氣的實驗」。這篇論文主要介紹了他對固定空氣(即二氧化碳,在化學命名法提出之前,人們是這樣稱呼二氧化碳的)、易燃空氣(即氫氣)的實驗研究。
1781年,普利斯特列宣稱他做了一個「毫無頭緒」的實驗:他將卡文迪許發現的氫氣和自己發現的脫燃素空氣(即氧氣)混和在一閉口瓶中,然後用電火花燃爆,發現瓶中有露珠生成。他懷疑自己的實驗結果,也無法解釋自己的實驗。當普利斯特列將這一情況告訴卡文迪許後,引起了後者的興趣。在徵得普利斯特列的許可後,卡文迪許繼續這一實驗。由於他設計的實驗較精確,很快得到結論。在他1784年發表的論文「關於空氣的實驗,中指出:氫氣和普通空氣混和進行燃爆,幾乎全部氫氣和1/5的普通空氣凝給成露珠,這露珠就是水。他又採用氧氣代替普通空氣進行多次實驗,同樣獲得了水。他還證明氫氣和氧氣相互化合的體積此為2.02:1。由此他確認了水是由氫氣和氧氣化合而成的。
卡文迪許雖然一生獨居,但是科學研究所開辟的新天地給他的生活提供了特別的斤趣。雖然他自小身體虛弱,但是他的生活一直很有規律,所以很少生病,直到1810年3月10日,才以79歲的高齡與世永別。
奧 斯 特
(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
奧斯特丹麥物理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於蘭格朗島魯德喬賓的一個葯劑師家庭。1794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學,1799年獲博士學位。1801~1803年去德、法等國訪問,結識了許多物理學家及化學家。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1815年起任丹麥皇家學會常務秘書。1820年因電流磁效應這一傑出發現獲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學院院長。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
他曾對物理學、化學和哲學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由於受康德哲學與謝林的自然哲學的影響,堅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長期探索電與磁之間的聯系。1820年4月終於發現了電流對磁針的作用,即電流的磁效應。同年7月21日以《關於磁針上電沖突作用的實驗》為題發表了他的發現。這篇短短的論文使歐洲物理學界產生了極大震動,導致了大批實驗成果的出現,由此開辟了物理學的新領域——電磁學。
1812年他最先提出了光與電磁之間聯系的思想。1822年他對液體和氣體的壓縮性進行了實驗研究。1825年提煉出鋁,但純度不高。在聲學研究中,他試圖發現聲所引起的電現象。他的最後一次研究工作是抗磁性。
1908年丹麥自然科學促進協會建立「奧斯特獎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貢獻的物理學家。1934年以「奧斯特」命名CGS單位制中的磁場強度單位。1937年美國物理教師協會設立「奧斯特獎章」,獎勵在物理教學上做出貢獻的物理教師。
居里夫婦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居里夫人
比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於巴黎一個醫生家庭里.在他的兒童和少年時期,性格上好個人沉思,不易改變思路,沉默寡言,反應緩慢,不適應普通學校的灌注式知識訓練,不能跟班學習,人們都說他心靈遲鈍,所以從小沒有進過小學和中學.父親常帶他到鄉間採集動、植、礦物標本,培養了他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學到了如何觀察事物和如何解釋它們的初步方法.居里14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位數理教師,他的數理進步極快,16歲便考得理學士學位,進入巴黎大學後兩年,又取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80年,他21歲時,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體的特性,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1891年,他研究物質的磁性與溫度的關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順磁質的磁化系數與絕對溫度成反比.他在進行科學研究中,還自己創造和改進了許多新儀器,例如壓電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靜電計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結婚.
居里夫婦親自體驗了鐳的生理效應,他們曾不止一次地被鐳射線燙傷.他們與醫生一起研究將鐳用於治療癌症,開創了放射性療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了自己的祖國波蘭和第二祖國法國,參加了戰地衛生服務工作,組織X光汽車和X光照相室為傷兵服務,還用鐳來治療傷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戰結束後,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創建的鐳學研究所,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並培養青年學者.晚年完成了釙和錒的提煉.居里夫人在無任何防護設施的情況下從事了35年的鐳元素研究,加上大戰期間四年建立X射線室的工作,射線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嚴重貧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實驗室,並於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
居里夫婦一生澹泊、謙虛,不喜歡世俗的恭維與贊揚,不關心個人的名利和地位.在發現鐳和提煉成功以後,他們不請求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利.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於全人類.他們向全世界公開他們的提鐳方法.對他們花費十幾年制備出來的、約值十萬美元的一克多鐳,全部交給了鐳學研究所,不取分文.對美國婦女界贈獻給她的一克鐳,也不據為私有,一半給了法國鐳學研究所,一半給了華沙的鐳學研究所.在將鐳用於治療癌症時,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商定,不要他們的發明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他們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人類從新發現中獲得幸福.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ni(1879--1955)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他1905年提出的相對論,使人們對物理學和世界的看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人類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建立在嶄新的時空觀上。
愛因斯坦生於德國,是一個安靜而孤僻的孩子,喜愛閱讀和聽音樂,做事認真而目的明確。他雖然文靜,但並不順從被動,甚至向家庭教師扔過椅子。後來,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但仍然非常固執。愛因斯坦洞悉力敏銳16歲發現了牛頓力學的缺陷,撥開當時「物理學天空上的兩朵烏雲」之一。
愛因斯坦推翻了人們認為空間和時間都是絕對的常識,於190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提出了光量子假說,正確解釋了布朗運動,推導出了著名的公式 E=mc2。他的第二個科學成就的高峰是在1915年到1917年,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修正了牛頓的引力理論,預言了使世界為之轟動的光線引力彎曲現象,提出了激光的原理,開創了宇宙學的研究。統一場理論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統一問題,是報一生未競的事業,也是目前科學研究的前沿課題。
1933年,愛因斯坦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移居美國直到去世。他一生都熱心於社會正義和人類和平事業。他說:「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到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
法拉第
(Faraday,Michel,1791~1867)
法拉第是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這在物理學上起了重要的作用。1834年他研究電流通過溶液時產生的化學變化,提出了法拉第電解定律。這一定律為發展電結構理論開辟了道路,也是應用電化學的基礎。1845年9月13日法拉第發現,一束平面偏振光通過磁場時發生旋轉,這種現象被稱為「法拉第效應」。光既然與磁場發生相互作用,法拉第便認為光具有電磁性質。1852年他引進磁力線概念。他主張電磁作用依靠充滿空間的力線傳遞,為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開辟了道路,也是提出光的電磁波理論的先驅,他的很多成就都是很重要的、帶根本性的理論。他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所有現代發電機都是根據法拉第的原理製作的。法拉第還發現電介質的作用,創立了介電常數的概念。後來電容的單位「法拉」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法拉第從小就熱愛科學,立志獻身於科學事業,終於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
牛 頓
(Isaac Newton,1643~1727)
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經典力學體系的奠基人。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牛頓(英國)
牛頓1643年1月4日(儒略歷1642年12月25日)誕生於英格蘭東部小鎮烏爾斯索普一個自耕農家庭。出生前八九個月父死於肺炎。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強。3歲時母親改嫁,由外祖母撫養。11歲時繼父去世,母親又帶3個弟妹回家務農。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頓小學時成績較差,「除設計機械外沒顯出才華」。
牛頓自小熱愛自然,喜歡動腦動手。8歲時積攢零錢買了錘、鋸來做手工,他特別喜歡刻制日晷,利用圓盤上小棍的投影顯示時刻。傳說他家裡牆角、窗檯上到處都有他刻劃的日晷,他還做了一個日晷放在村中央,被人稱為「牛頓鍾」,一直用到牛頓死後好幾年。他還做過帶踏板的自行車;用小木桶做過滴漏水鍾;放過自做的帶小燈籠的風箏(人們以為是彗星出現);用小老鼠當動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他觀察自然最生動的例子是15歲時做的第一次實驗:為了計算風力和風速,他選擇狂風時做順風跳躍和逆風跳躍,再量出兩次跳躍的距離差。牛頓在格蘭瑟姆中學讀書時,曾寄住在格蘭瑟姆鎮克拉克葯店,這里更培養了他的科學實驗習慣,因為當時的葯店就是一所化學實驗室。牛頓在自己的筆記中,將自然現象分類整理,包括顏色調配、時鍾、天文、幾何問題等等。這些靈活的學習方法,都為他後來的創造打下了良好基礎。 牛頓的《光學》是他的另一本科學經典著作(1704年)。該書用標副標題是「關於光的反射、折射、拐折和顏色的論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光學成就。
第一篇是幾何光學和顏色理論(棱鏡光譜實驗)。從1663年起,他開始磨製透鏡和自製望遠鏡。在他送交皇家學會的信中報告說:「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個三角形的玻璃棱鏡,以便試驗那著名的顏色現象。為此,我弄暗我的房間……」接著詳細敘述了他開小孔、引陽光進行的棱鏡色散實驗。關於光的顏色理論從亞里士多德到笛卡兒都認為白光純潔均勻,乃是光的本色。「色光乃是白光的變種。牛頓細致地注意到陽光不是像過去人們所說的五色而是在紅、黃、綠、藍、紫色之間還有橙、靛青等中間色共七色。奇怪的還有棱鏡分光後形成的不是圓形而是長條橢圓形,接著他又試驗「玻璃的不同厚度部分」、「不同大小的窗孔」、「將棱鏡放在外邊」再通過孔、「玻璃的不平或偶然不規則」等的影響;用兩個棱鏡正倒放置以「消除第一棱鏡的效應」; 取「來自太陽不同部分的光線,看其不同的入射方向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並「計算各色光線的折射率」,「觀察光線經棱鏡後會不會沿曲線運動」;最後才做了「判決性試驗」:在棱鏡所形成的彩色帶中通過屏幕上的小孔取出單色光,再投射到第二棱鏡後,得出核色光的折射率(當時叫「折射程度」),這樣就得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種彩色光所組成的非勻勻的混合體」。這個驚人的結論推翻了前人的學說,是牛頓細致觀察和多項反復實驗與思考的結果。
牛頓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連同他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和一套初具規模的物理學方法論體系,給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給18世紀的工業革命、社會經濟變革及機械唯物論思潮的發展以巨大影響。這里只簡略勾畫一些輪廓。 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體系被愛因斯坦贊為「理論物理學領域中每一工作者的綱領」。這是一個指引著一代一代科學工作者前進的開放的綱領。但牛頓的哲學思想和方法論不可避免地有著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和不徹底性,這是科學處於幼年時代的最高成就。牛頓當時只對物質最簡單的機械運動作了初步系統研究,並且把時空、物質絕對化,企圖把粒子說外推到一切領域(如連他自己也不能解釋他所發現的「牛頓環」),這些都是他的致命傷。牛頓在看到事物的「第一原因」「不一定是機械的」時,提出了「這些事情都是這樣地井井有條……是否好像有一位……無所不在的上帝」的問題,(《光學》,疑問29),並長期轉到神學的「科學」研究中,費了大量精力。但是,牛頓的歷史局限性和他的歷史成就一樣,都是啟迪後人不斷前進的教材。
"數學之神"——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其原因在於他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杠桿原理,又用幾何演澤方法推出許多杠桿命題,給出嚴格的證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盡管阿基米德流傳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來部,但多數是幾何著作,這對於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個著名的故事是: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子,便請阿基米德鑒定一下。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臘語enrhka,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將這一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的減輕的重量,等於排去液體的重量,總結在他的名著《論浮體》〔On Floating Bodies〕中,後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稱於世。
《砂粒計算》,是專講計算方法和計算理論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計算充滿宇宙大球體內的砂粒數量,他運用了很奇特的想像,建立了新的量級計數法,確定了新單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數量的模式,這與對數運算是密切相關的。
丹麥數學史家海伯格,於1906年發現了阿基米德給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傳抄本。通過研究發現,這些信件和傳抄本中,蘊含著微積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沒有極限概念,但其思想實質卻伸展到17世紀趨於成熟的無窮小分析領域里去,預告了微積分的誕生。
正因為他的傑出貢獻,美國的E.T.貝爾在《數學人物》上是這樣評價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張開列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之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兩們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
安 培
(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
安培法國物理學家。 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親按照盧梭的教育思想,鼓勵他走自學成才之路。12歲時就自學了微分運算和各種數學書籍,顯示出較高的數學天賦。為了能到里昂圖書館去看接閱讀歐勒、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還花了幾星期時間掌握了拉丁文。14歲時就鑽研了當時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編的《網路全書》。沒有上過任何學校,依靠自學,他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識。 1793年(18歲)因其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殺,為了糊口他做了家庭教師。在讀了一本盧梭關於植物學的書以後,又重新燃起了他對科學的熱情。1802年,在布爾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及化學教授,1808年被任命為新建的大學聯合組織的總監事,此後一直擔任此職。1814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馬賽逝世。
他的興趣十分廣泛,早年是在數學方面,曾研究過概率論及偏微分方程,他的一篇關於博奕機遇的數學論文曾引起達朗貝爾的矚目。後來又作了些化學研究,他只比阿伏加德羅晚三年導出阿伏加德羅定律。由於他高超的數學造詣,他成為將數學分析應用於分子物理學方面的先驅。他的研究領域還涉及植物學、光學、心理學、倫理學、哲學、科學分類學等方面。他寫出了《人類知識自然分類的分析說明》(1834~1843)這一涉及各科知識的綜合性著作。
他的主要科學工作是在電磁學上。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消息由阿拉果帶回巴黎,他作出迅速反應,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提出了3篇論文,報告他的實驗研究結果:通電螺線管與磁體相似;兩個平行長直載流導線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進而他用實驗證明,在地球磁場中,通電螺線管猶如小磁針樣取向。一系列實驗結果,提供給他一個重大線索:磁鐵的磁性,是由閉合電流產生的。起先,他認為磁體中存在著一個大的環形電流,後來經好友菲涅耳提醒(宏觀圓形電流會引起磁體中發熱),提出分子電流假說。他試圖參照牛頓力學的方法,處理電磁學問題。他認為在電磁學中與質點相對應的是電流元,所以根本問題是找出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為此,自1820年10月起,他潛心研究電流間的相互作用,這期間顯示了他的高超實驗技巧。依據四個典型實驗,他終於得出了兩個電流元間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論稱作「電動力學」。安培在電磁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是《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它是電磁學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此外,他還提出,在螺線管中加軟鐵芯,可以增強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電磁,現象傳遞電報訊號。
以他的姓氏安培命名的電流強度的單位,為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