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寧波周邊哪些旅遊景點
寧波是一座山清水秀、文化薈萃的歷史名城。推薦十大景點排行,涵蓋寧波旅遊景點大全:
一、天一閣博物館位於寧波市內的月湖西岸,這里坐落著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天一閣。它是明朝嘉靖年間(1561-1566年)卸任官員范欽所建的藏書處,樓中擺放著古籍與書案,處處彌漫著厚重的書香氣息。
博物館其實是座江南園林,園區內的東園和南園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假山、池塘、亭台等景緻,走在古樸的磚木長廊內,感受清幽的環境。園內建有明州碑林,數百通石碑記載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還有書畫館,時常會展出天一閣所藏歷代書畫精品和名人雅士的書畫佳作。
園區內另有天一閣建成之前的藏書處東明草堂、展示寧波民居建築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築。而在麻將陳列館中則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將牌,讓你了解到麻將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二、 老外灘位於三江口,寧波的正中心,是中國最早的外灘,比上海外灘的歷史還早20年。如今,老外灘仍保存著大量漂亮的歐式老建築,它們大多改作了小資的酒吧和餐廳,形成一片頗有情調的休閑區,是寧波的地標之一。
寧波老外灘和上海外灘有些相似,又多了幾分精緻,來這里走走逛逛,拍拍老建築,或者找家小店坐下來喝點東西都很愜意。這里白天很安靜,三三兩兩的遊客在街上閑逛,常常能看到新人在這里拍婚紗照。到了晚上,街上熱鬧非常,酒吧飄出婉轉的歌聲,韻味十足。走到江邊,欣賞三江口的迷人夜色,和愛人一起散步很是浪漫,而每到夏天,甬江邊也是納涼的好去處。
老外灘的建築也是一大看點,雖然都不能進去參觀,但僅是外觀也很有味道。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南面的哥特式建築江北天主教堂都是遊客的焦點,旁邊的斷壁有幾分圓明園的感覺,是老外灘的標志。教堂周邊有和德坊、和泰坊、紫林坊、宏昌源號、江北巡捕房,都是很有特色的老建築。
三、 天一廣場是寧波市中心最大、最繁華的商圈,這里購物商廈、餐廳小吃雲集,你幾乎可以買到任何想買的,吃到任何想吃的東西。晚上來逛街、賞城市夜景的遊人格外多,廣場中心規模巨大的音樂噴泉也是一大亮點。
天一廣場東起車轎街、西至開明街、北沿中山東路、南臨葯行街,著名的商廈有:國際購物中心、酷購商城、銀泰百貨、新華聯商廈等大型百貨樓,還匯集了各種品牌專賣店,是購物狂和吃貨們的最愛。
這一帶景點也不少,廣場南部坐落著一座宏偉的哥特式建築葯行街天主堂,其鍾樓的高度為國內現有教堂之最;廣場西部則有一座供奉神農氏的葯皇殿,是一座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清代建築,這些都值得去參觀一下。而著名的月湖公園就位於廣場以西800米處,從廣場打車約5分鍾即可到天一閣。
周末及節假日晚上,對面建築上的激光射到廣場兩側噴射出的水牆上,形成巨大的水幕電影,非常壯觀。有時,在廣場的巨型露天舞台上還會有各種大型演出。
四、東錢湖位於寧波東南近郊,面積比杭州西湖大了三四倍,不過東錢湖沿岸開發了各種收費景區,相比之下顯得稍市儈些。想要享受東錢湖之美,可以花錢進入景區遊玩,年輕人則更願意騎自行車環湖,賞景拍照好不愜意。
沿東錢湖分布著小普陀、陶公島、福泉山、南宋石刻遺址公園、雅戈爾動物園等多個景區,還有一些自然村、小公園,通常會用周末的一兩天挑幾個感興趣的遊玩,並不會環游所有景點。環東錢湖有多條公交線路,可以到達幾乎所有主要景區,很方便。
人氣景點:
小普陀是湖中一道長堤,是東錢湖人氣最旺的景點,湖中心的霞嶼禪寺總有許多人來燒香祈福。可以坐電瓶車直達水上觀音(8元/人),但更推薦沿著長堤走走,觀賞東錢湖風光。從小普陀跨橋而過,是湖西的陶公島,這里是本地的熱門燒烤地,適合一群人一起來做拓展之類的活動,外地遊客若時間緊,倒不必專門入內參觀。
五、溪口作為蔣介石的故里,本身就有幾分神秘感,加之這里沿著寬闊的剡溪,依著以瀑布、溪水出彩的雪竇山,讓它成了一處熱門旅遊地。如今溪口風景區包含蔣氏故居、雪竇山兩大主要景區,值得你花上1-2天一探究竟。
景區兩個售票處分別在溪口鎮上的武嶺門(蔣氏故里門口),以及西邊兩景區交接處的遊客集散中心。溪口風景區的旅遊配套設施很完備,溪口客運站-武嶺門-遊客集散中心之間有綠色旅遊公交往返。蔣介石故里就在鎮上,去雪竇山景區可乘車至遊客集散中心,在此轉乘綠色觀光巴士(包含在雪竇山景區、統票門票內,可不限次乘坐)至三隱潭,而後開始雪竇山的游覽。
六、雪竇山景區位於溪口風景區內,主要包括雪竇山、雪竇寺兩部分。山上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瀑布溪流值得一看,山下雪竇寺以露天彌勒佛像最為搶眼。遊玩雪竇山一般需要半天,步行和觀光車、索道、交通車結合,十分便利。
在雪竇山旅遊集散中心乘交通車至三隱潭,依次游覽上隱潭、中隱潭、下隱潭,這里是雪竇山最精華的部分,一條溪流在峽谷中形成三個潭,尤其是晴天的時候,下隱潭還可能看到彩虹。遊玩三隱潭大約需要2小時,因為去到妙高台的索道16:00就沒有了,所以至少要在13:30之前上山,不然就得走回頭路,錯過好幾個景點。
在下隱潭附近的觀光車西站,可乘觀光火車前往聲勢浩大的千丈岩瀑布,而後轉乘索道
七、月湖是寧波市中心一片月牙狀的湖面,這里曾是宋明時期文人坐而論道的城中山水,如今是寧波最重要的綠肺。它雖然不比杭州西湖名聲響亮,但在寧波的地位有如西湖之於杭州。湖畔點綴著庭院和老宅子,周末散步很是閑適。
月湖中分布著芳草洲、柳汀、松島、菊花洲等島嶼,有的以橋相連,有的已於陸地完全相連。湖畔曲曲折折的堤岸、垂柳下下棋的老人、樹林掩映的古建築,和周圍車水馬龍的大街形成鮮明對比。柳汀街穿湖而過,正好將月湖分為南北兩個區域,期間點綴著不少遺跡和老宅。這些老宅許多被用作辦公場所,不能入內參觀,也有一些被改建為展覽館,可以進去看看。月湖邊沒有沒有圍欄,是全開放式的公園,只要有路便可進入,適合隨心逛逛,也不必有既定行程。
八、前童古鎮位於寧海縣城西南14公里處,這里保留著一片明清時期的舊宅和老街,因為陳逸飛的電影《理發師》而被世人知曉。比起周庄和烏鎮,這里景色更原始,幾乎沒有商業化游樂項目,更適合走走看看,拍拍照片。
游覽古鎮之前,可以先登一下景區入口前的鹿山,其實就是一個小山坡,但是爬上去後視野很好,可以拍攝到整個古鎮的全貌。另外,售票處並不在景點入口處,需要走幾百米路才能到達,想要省力也可以坐電瓶車(5元)。
古鎮至今保留著老式的木結構瓦房,小鎮內還居住著一些村民,民風淳樸,環境清幽。羊腸小道全部用鵝卵石鋪就,非常整潔干凈,游覽時穿著舒適的鞋子非常有必要。一條水渠繞村內一圈,可以看到婦女在水渠邊洗衣服、小孩在嬉戲。走在古鎮的小路上,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老人坐在一起聊天曬太陽,安靜恬然。這里沒有過多修飾,沒有城市喧鬧,更多的是放鬆。
九、江北天主教堂位於三江口北面,是寧波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也是老外灘區域顯眼的地標。教堂滄桑的哥特式外觀,以及背後的一面斷壁,是遊人和拍婚紗照新人們鏡頭下的焦點。
這座教堂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見證了寧波這座港口城市傳教活動的歷史。教堂前的廣場上建有一座不大的噴泉,不少攝影師會選擇以噴泉為前景拍攝教堂的全貌。夜晚教堂的燈光亮起,顯得庄嚴而寧靜,更是捕捉夜景的好時機。
十、達蓬山旅遊度假區位於寧波市區北面,九龍湖景區附近,是近年開發的一片度假區域。據說這里是徐福東渡的出發地,如今這里不僅能看到紀念徐福的古跡,還建起了游樂場、度假酒店等配套設施,是周末度假的理想選擇。
度假區有2個主要景區,山上的仙佛谷景區,山下的達蓬山環湖樂園(80天環游地球主題樂園)。整個度假區玩下來大概兩天一夜剛剛好,環湖樂園是小朋友的最愛,大人去佛仙谷爬爬山,逛逛山上的寺院,看看古石刻也很合適。
另外還有蔣氏故里景區、浙東大峽谷、石浦漁港古城、寧波博物館等等
2. 寧波的習俗和特產
寧波地處浙江東部,在越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俗。
八月十六中秋節:中國各地以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惟寧波以十六為中秋。追其來由,有兩種說法:一說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國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說南宋時宰相、鄞縣(現鄞州)人史浩,當時,其任宰相之職,每逢中秋節便回家陪其母過中秋節,有年中秋節因朝中有事,故不能及時趕回,而家中人也深信其會回來過節,等到第二天,即八月十六那天,史浩果然趕了回來,此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份孝心,故選擇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每逢中秋節,家人團圓,趕廟會,觀龍舟,吃月餅,亦互贈月餅。
舞獅:在寧波市寧海縣一帶較為流行,一般在夏歷正月或佛教有關節日,數十名農民組隊,去各村輪流舞獅,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獅舞有獨舞、對舞、群舞,以三獅共舞為多,一雄一雌一仔,邊舞邊敲鑼打鼓,以表演"搶五燈"為最精彩,即在場地中間、四角各置一盞燈,狂舞獅子在中間嬉打、咬打、搶燈等動作,四周圍觀群眾。
賽龍舟:城鄉賽龍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舉行,龍舟分青龍、黃龍、白龍等;賽龍舟一般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舉行。前者相傳是楚國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劃龍舟,表示人們競相營救。後者則為寧波的中秋節。除舉行廟會外,賽龍舟可增加節日娛樂氣氛。當比賽開始時,劃船人員頭高高地昂起,一人站立於龍舟前身敲鑼指揮,服裝與龍舟同色,一聲鞭炮響,龍舟齊發,鑼鼓聲與岸上觀看的人群呼喊聲不絕於耳,場面甚為熱鬧,先到終點者為勝。寧波東錢湖的龍舟最負盛名。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東晉時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裝求學,與會稽的梁山伯同學三年。後祝英台先歸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訪,才知其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許馬氏子。後山伯為縣令,勤政愛民,死於任上,葬在城西鄉。後祝英台過山伯墓,痛哭呼號,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現寧波西鄉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廟。寧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的諺語。現梁祝故事以電影、戲劇、曲藝等各種藝術形式流傳,范圍非常之廣,涉及並流傳到歐美各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冬至吃番薯湯果: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
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①寧波湯圓
湯圓原名元宵,是寧波著名的漢族小吃之一,也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春節、元宵節節日食俗。歷史十分悠久。據考證寧波湯團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用當地盛產的一級糯米磨成粉做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令人稱絕,因而享譽海內外。
舊時候,湯團一般只能在春節期間方能吃到,平時民間很少製作,寧波有一首兒歌這樣唱叫「拜歲拜嘴巴,坐落瓜子茶,豬油湯團燙嘴巴」。與大多數中國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象徵家人團圓,也象徵生活圓滿幸福。一些海外僑胞每逢佳節,總愛吃碗湯團以寄託思鄉之情。
現在,「寧波湯圓」已經成為一塊金字招牌,名聲在外。
②慈城年糕
慈城年糕也是最能體現寧波純白之美的代表之一。慈城的年糕,至今保留著上千年的生產工藝,柔滑細膩。慈城水磨年糕手工製作技藝已列入浙江省非遺名錄。
慈城年糕是由優質粳米製成的糕點,是寧波市傳統的名優特產品。
③前童三寶
前童古鎮赫赫有名的前童三寶,指的是老豆腐、空心豆腐和香乾,可葷可素,各有各的美味,歷史上更曾被作為貢品。
3. 浙江三橋的歷史
浙江三橋分別是:柯橋、路橋和虹橋。
1、柯橋,為浙江省紹興市市轄區,1996年11月25日,稽江鄉改為建制鎮。至此,全縣均為鎮建置。2013年11月8日,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2、路橋區,隸屬台州市,1949年4月,成立黃樂縣人民政府,下轄路橋鎮。6月,成立黃岩縣人民政府,屬台州專區。1978年10月,改稱台州地區。1994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台州撤地設市,黃岩、椒江撤市設區,路橋亦升級為縣級區。
3、虹橋,隸屬於浙江省樂清市,1949年為虹橋鎮。1958年為虹橋公社虹橋管理區。1959年復建鎮,1961年建虹橋鎮公社,1981年復置鎮,1992年原瑤嶴鄉、南陽鄉、東聯鄉並入。
(3)寧波甬炎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路橋區背山面海,低山丘陵與平原相間;河道縱橫,水網密布,金清水系縱貫全境。沿海海岸曲折,大陸海岸線總長26公里;港灣眾多,劍門港是天然深水良港;島嶼星羅棋布,有黃礁、白果山、道士冠等大小島嶼15個;淺海灘塗寬廣遼闊,面積達21.33平方公里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全國聞名的柑橘、枇杷之鄉。
地形以平原為主,是溫黃平原的中心部分,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網密布,間有孤丘點綴,平原土地肥沃,排灌條件優越,是糧、棉高產區。沿海灘塗和內陸水域發展海水、淡水養殖潛力大,西北部邊界是沿海低山丘陵區,地勢低緩,盛產亞熱帶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