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STA安全工具箱 是什麼
ASTA安全工具箱DVD 2008 (5.0版) 是最大最全面的信息安全資料庫。對於電腦愛好者、發燒友、尋找內信息的容新手,或是尋求最新離線信息的IT安全專業研究者,都會為這張DVD感到滿意,甚至興奮。
主要優點:
- 異常全面(大約2562種工具)
- 分類整理的檔案詳細說明(276類)
- 安全工具箱性能改善,信息更容易找到
系統要求
OS: Windows 95/ME/98/2000/NT/XP/Vista
驅動器: DVD-R 驅動器或虛擬驅動器
『貳』 如何應對網路安全事件
網路安全事件發生的風險出現時,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並根據網路安全風險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採取下列措施:
要求有關部門、機構和人員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監測;
組織有關部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對網路安全風險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
向社會發布網路安全風險預警,發布避免、減輕危害的措施;
防範措施:
安裝防火牆和防病毒軟體,並經常升級;注意經常給系統打補丁,堵塞軟體漏洞;
禁止瀏覽器運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碼;
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網站,不要執行從網上下載後未經殺毒處理的軟體,不要打開msn或者QQ上傳送過來的不明文件等。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叄』 計算機網路安全中安全工具有哪些
從技術角度看,計算機信息安全是一個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邊緣性綜合學科。我們首先介紹以下幾個概念。
計算機系統(computer system)也稱計算機信息系統(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計算機及其相關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構成的,並按一定的應用目標和規則對信息進行採集、加工、存儲、傳輸、檢索等處理的人
機系統。計算機信息安全(computer system
security)中的「安全」一詞是指將服務與資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脆弱性是指計算機系統的任何弱點。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計算機安全」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
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此概念偏重於靜態信息保護。也有人將「計算機安全」定義為:「計算機的硬體、軟體和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
壞、更改和泄露,系統連續正常運行。」該定義著重於動態意義描述。
在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的文獻中,給出了安全的五個屬性: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賴性。這五個屬性適用於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教育、娛樂、醫療、運輸、國家安全、電力供給及分配、通信等廣泛領域。這五個屬性定義如下:
可用性(Availability):得到授權的實體在需要時可訪問資源和服務。可用性是指無論何時,只要用戶需要,信息系統必須是可用的,也就是說信息
系統不能拒絕服務。網路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戶提供所需的信息和通信服務,而用戶的通信要求是隨機的,多方面的(話音、數據、文字和圖像等),有時還要求時
效性。網路必須隨時滿足用戶通信的要求。攻擊者通常採用佔用資源的手段阻礙授權者的工作。可以使用訪問控制機制,阻止非授權用戶進入網路,從而保證網路系
統的可用性。增強可用性還包括如何有效地避免因各種災害(戰爭、地震等)造成的系統失效。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系統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是網路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網路不可靠,事故
不斷,也就談不上網路的安全。目前,對於網路可靠性的研究基本上偏重於硬體可靠性方面。研製高可靠性元器件設備,採取合理的冗餘備份措施仍是最基本的可靠
性對策,然而,有許多故障和事故,則與軟體可靠性、人員可靠性和環境可靠性有關。
完整性(Integrity):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刪除、修改、偽造、亂序、重放、插入等破壞的特性。只有得到允許的人才能修改實體或進程,並且能夠判
別出實體或進程是否已被篡改。即信息的內容不能為未授權的第三方修改。信息在存儲或傳輸時不被修改、破壞,不出現信息包的丟失、亂序等。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保密性是指確保信息不暴露給未授權的實體或進程。即信息的內容不會被未授權的第三方所知。這里所指的信息不但
包括國家秘密,而且包括各種社會團體、企業組織的工作秘密及商業秘密,個人的秘密和個人私密(如瀏覽習慣、購物習慣)。防止信息失竊和泄露的保障技術稱為
保密技術。
不可抵賴性(Non-Repudiation):也稱作不可否認性。不可抵賴性是面向通信雙方(人、實體或進程)信息真實同一的安全要求,它包括收、發雙
方均不可抵賴。一是源發證明,它提供給信息接收者以證據,這將使發送者謊稱未發送過這些信息或者否認它的內容的企圖不能得逞;二是交付證明,它提供給信息
發送者以證明這將使接收者謊稱未接收過這些信息或者否認它的內容的企圖不能得逞。
除此之外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的其他安全屬性還包括:
可控性:可控性就是對信息及信息系統實施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對危害國家信息的來往、使用加密手段從事非法的通信活動等進行監視審計,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使用審計、監控、防抵賴等安全機制,使得使用者(包括合法用戶、攻擊者、破壞者、抵賴者)的行為有證可查,並能夠對網路出現的安全問題提供調查
依據和手段。審計是通過對網路上發生的各種訪問情況記錄日誌,並對日誌進行統計分析,是對資源使用情況進行事後分析的有效手段,也是發現和追蹤事件的常用
措施。審計的主要對象為用戶、主機和節點,主要內容為訪問的主體、客體、時間和成敗情況等。
認證:保證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務者都是真實聲稱者,防止冒充和重演的攻擊。
訪問控制:保證信息資源不被非授權地使用。訪問控制根據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訪問授權關系,對訪問過程做出限制。
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安全法律、法規、政策的支持與指導下,通過採用合適的安全技術與安全管理措施,維護計算機信息安全。我們應當保障計算機及其相關
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的安全,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的正常發揮,以維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計算機信息安全涉
及物理安全(實體安全)、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個方面。
(1)物理安全(Physical Security )
保護計算機設備、設施(含網路)以及其它媒體免遭地震、水災、火災、有害氣體和其它環境事故(如電磁污染等)破壞的措施、過程。特別是避免由於電磁泄漏產生信息泄露,從而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物理安全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和媒體安全三個方面。
(2)運行安全(Operation Security )
為保障系統功能的安全實現,提供一套安全措施(如風險分析,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等)來保護信息處理過程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
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貯、處理和傳輸的信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運行安全包括風險分析,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四個方面。
風險分析是指為了使計算機信息系統能安全地運行,首先了解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諸多因素和存在的風險,從而進行風險分析,找出克服這些風險的方法。
審計跟蹤是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所提供的審計跟蹤工具,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盡的跟蹤記錄,同時保存好審計記錄和審計日誌,並從中發現和及時解決問題,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可靠地運行。這就要求系統管理員要認真負責,切實保存、維護和管理審計日誌。
應急措施和備份恢復應同時考慮。首先要根據所用信息系統的功能特性和災難特點制定包括應急反應、備份操作、恢復措施三個方面內容的應急計劃,一旦發生災害事件,就可按計劃方案最大限度地恢復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
(3)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 )
防止信息財產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授權泄露、更改、破壞或使信息被非法的系統辨識,控制。即確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
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信息安全包括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網路安全,病毒防護,訪
問控制,加密與鑒別七個方面。
網路信息既有存儲於網路節點上信息資源,即靜態信息,又有傳播於網路節點間的信息,即動態信息。而這些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中有些是開放的,如廣告、公共信息等,有些是保密的,如私人間的通信、政府及軍事部門、商業機密等。信息根據敏感性可分為以下類別。
非保密的:不需保護。其實例包括出版的年度報告、新聞信件等。
內部使用的:在公司和組織內部不需保護,可任意使用,但不對外。實例包括策略、標准、備忘錄和組織內部的電話記錄本等。
受限制的:包括那些泄漏後不會損害公司和組織的最高利益的信息。例如客戶數據和預算信息等。
保密的:包括那些泄漏後會嚴重損害公司和組織利益的信息。例如市場策略和專用軟體等。保密數據根據其保密程度可分為秘密、機密、絕密三類。敏感性程度依次遞增這是按照泄漏後對公司和組織利益的損害程度來排序的。
計算機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的重點是維護國家事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等重要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我國公安部主管全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國家安全部、國家保密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做好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的有
關工作。計算機信息系統實行安全等級保護。安全等級的劃分標准和安全等級保護的具體辦法,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健
全安全管理制度,負責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肆』 網路安全發生風險增大時,採取什麼措施
網路安全事件發生的風險出現時,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並根據網路安全風險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採取下列措施:
1.要求有關部門、機構和人員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監測;
2.組織有關部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對網路安全風險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
3.向社會發布網路安全風險預警,發布避免、減輕危害的措施;
防範措施:
安裝防火牆和防病毒軟體,並經常升級;注意經常給系統打補丁,堵塞軟體漏洞;
禁止瀏覽器運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碼;
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網站,不要執行從網上下載後未經殺毒處理的軟體,不要打開msn或者QQ上傳送過來的不明文件等。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伍』 網路安全漏洞工具nessus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技術
打開騰訊電腦管家——工具箱——修復漏洞
電腦管家,殺毒+管理2合1,還可以自動修復漏洞:第一時間發現並修復系統存在的高危漏洞,在不打擾您的情況下自動為系統打上漏洞補丁,輕輕鬆鬆將病毒木馬拒之門外。自動修復漏洞 電腦管家可以在發現高危漏洞(僅包括高危漏洞,不包括其它漏洞)時,第一時間自動進行修復,無需用戶參與,最大程度保證用戶電腦安全。尤其適合老人、小孩或計算機初級水平用戶使用
『陸』 網路安全處理過程
網路安全應急響應是十分重要的,在網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事件危害損失巨大的時代,應對短時間內冒出的網路安全事件,根據應急響應組織事先對各自可能情況的准備演練,在網路安全事件發生後,盡可能快速、高效的跟蹤、處置與防範,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就目前的網路安全應急監測體系來說,其應急處理工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流程:
1、准備工作
此階段以預防為主,在事件真正發生前為應急響應做好准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制定用於應急響應工作流程的文檔計劃,並建立一組基於威脅態勢的合理防禦措施;制定預警與報警的方式流程,建立一組盡可能高效的事件處理程序;建立備份的體系和流程,按照相關網路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設備和軟體;建立一個支持事件響應活動的基礎設施,獲得處理問題必備的資源和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培訓,可以進行應急響應事件處理的預演方案。
2、事件監測
識別和發現各種網路安全緊急事件。一旦被入侵檢測機制或另外可信的站點警告已經檢測到了入侵,需要確定系統和數據被入侵到了什麼程度。入侵響應需要管理層批准,需要決定是否關閉被破壞的系統及是否繼續業務,是否繼續收集入侵者活動數據(包括保護這些活動的相關證據)。通報信息的數據和類型,通知什麼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布局入侵檢測設備、全局預警系統,確定網路異常情況;
預估事件的范圍和影響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的方案;
事件的風險危害有多大,涉及到多少網路,影響了多少主機,情況危急程度;
確定事件責任人人選,即指定一個責任人全權處理此事件並給予必要資源;
攻擊者利用的漏洞傳播的范圍有多大,通過匯總,確定是否發生了全網的大規模入侵事件;
3、抑制處置
在入侵檢測系統檢測到有安全事件發生之後,抑制的目的在於限制攻擊范圍,限制潛在的損失與破壞,在事件被抑制以後,應該找出事件根源並徹底根除;然後就該著手系統恢復,把所有受侵害的系統、應用、資料庫等恢復到它們正常的任務狀態。
收集入侵相關的所有資料,收集並保護證據,保證安全地獲取並且保存證據;
確定使系統恢復正常的需求和時間表、從可信的備份介質中恢復用戶數據和應用服務;
通過對有關惡意代碼或行為的分析結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確相應的補救措施並徹底清除,並對攻擊源進行准確定位並採取措施將其中斷;
清理系統、恢復數據、程序、服務,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統和網路設備徹底還原到正常的任務狀態。
4、應急場景
網路攻擊事件:
安全掃描攻擊:黑客利用掃描器對目標進行漏洞探測,並在發現漏洞後進一步利用漏洞進行攻擊;
暴力破解攻擊:對目標系統賬號密碼進行暴力破解,獲取後台管理員許可權;
系統漏洞攻擊:利用操作系統、應用系統中存在漏洞進行攻擊;
WEB漏洞攻擊:通過SQL注入漏洞、上傳漏洞、XSS漏洞、授權繞過等各種WEB漏洞進行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通過大流量DDOS或者CC攻擊目標,使目標伺服器無法提供正常服務;
信息破壞事件:
系統配置遭篡改:系統中出現異常的服務、進程、啟動項、賬號等等;
資料庫內容篡改:業務數據遭到惡意篡改,引起業務異常和損失;
網站內容篡改事件:網站頁面內容被黑客惡意篡改;
信息數據泄露事件:伺服器數據、會員賬號遭到竊取並泄露.
『柒』 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應當按照事件發生後的什麼因素,對網路安全事件進行分級,並規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可以根據網路安全事件的:
可控性、
嚴重程度、
影響范圍
的不同對安全事件進行分級,並規定響應的處置措施
一般情況下分為4級
一級、特別重大--對xx工作造成特別嚴重損害,且事態發展超過xx控制能力的安全事件
二級、重大--造成嚴重損害,超出單一部門自身控制能力,需協調各部門協同處置的安全事件
三級、較大--對xx工作造成一定損害,但部門內部可自行處理的安全事件
四級、一般--對某些工作有些影響,但不危及整體工作
『捌』 網路安全工程師。在出現網路攻擊或安全事件時,提高服務,幫助用戶恢復系統及調查取證的詳操作內容和步驟
面對國家和社會的需求,信息產業部電子教育與考試中心啟動實施「網路信息安全工程師高級職業教育(Network Security Advanced Career Ecation)」(簡稱NSACE)項目。其目標就是培養「德才兼備、攻防兼備」信息安全工程師,能夠在各級行政、企事業單位、網路公司、信息中心、互聯網接入單位中從事信息安全服務、運維、管理工作。
NSACE項目總體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攻防兼備」信息安全工程師,能夠在各級行政、企事業單位、網路公司、信息中心、互聯網接入單位中從事信息安全服務、運維、管理工作。既要滿足當前的信息安全工作崗位要求,又能使學員具備職業發展的潛力。打造具有「先進性、前瞻性、實用性、可操作性」職業教材,引領學員職業成長。NSACE項目各級培訓目標分別描述如下:
1.初級目標
在本級別中,學員經過訓練,能夠擔負起小型網路信息安全工作。對網路信息安全有較為完整的認識,掌握電腦安全防護、網站安全、電子郵件安全、Internet網路安全部署、操作系統安全配置、惡意代碼防護、常用軟體安全設置、防火牆的應用等技能。
2.中級目標
在本級別中,學員得到充分專業訓練,能完善和優化企業信息安全制度和流程。信息安全工作符合特定的規范要求,能夠對系統中安全措施的實施進行了跟蹤和驗證,能夠建立起立體式、縱深的安全防護系統,部署安全監控機制,對未知的安全威脅能夠進行預警和追蹤。
3.高級目標
在本級別中,學員能夠針對安全策略、操作規程、規章制度和安全措施做到程序化、周期化的評估、改善和提升,能夠組織建立本單位的信息安全體系。信息安全管理能夠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並能提出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推廣到本單位中具體管理活動中。在技術能力上,對本單位的系統中安全措施能夠總體上把關,掌握防護系統的脆弱性分析方法,能夠提出安全防護系統的改進建議。熟悉信息安全行業標准和產品特性,熟悉信息安全技術發展動向,針對本單位信息安全需求,能夠選擇合適安全技術和產品。
網路工程是國家戰略工程,網路工程師說網路安全問題關繫到國家的安全與社會的穩定,在網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中,網路安全的重要性被日益放大,解決存在的安全問題變得非常迫切。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變得越來越重要,安全問題需要迫切解決。從微觀角度看,網路安全關繫到一個單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