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機械知識 > 防止機械轉動安全措施有哪些

防止機械轉動安全措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2 09:56:45

❶ 修理中的機器應做好哪 些防止轉動的安全措施

首先斷開電源,並且設專人守護開關,以免他人誤將開關合上!(也可以在開關處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的警示牌)請採納吧!親!小心點!

❷ 維修中的機器應做好防止轉動的哪些安全措施

眼裡,幸福就在傾聽和訴說中體會.
幸福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時很抽象,有時很具體.幸福有時很遙遠,有時近在咫尺.奉獻是幸福,給予是幸福,獲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話語是幸福,一個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靈的感覺,幸福是生命的體驗``````
朋友,你感受到幸福了嗎?
當你正在桌上埋頭苦學時,母親送來一杯香濃的牛奶,將母愛都融在這熱氣騰騰的牛奶中.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幸福.當爸爸媽媽開心的看著自己的兒女圍在他們的身邊嬉戲.你感受到了嗎?他們多麼幸福,享受著孩子們的天倫之樂.當老人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兒女成家立業,他們欣慰的笑了,安享晚年.
朋友,你幸福嗎?
當母親在寒冬的深夜一針一線的為自己的兒女縫衣服,也將溫暖織進去.第二天,我們穿上它,多麼幸福!從農村到城市讀書的孩子,也許有這樣的體會:母親在孩子臨走前,揉幾個饃饃,也將縷縷母愛揉了進來.吃著饃饃,彷彿嘗到了絲絲母愛.
清潔工人們打掃衛生,使地球更干凈,我們很幸福.老師將畢生的知識奉獻給我們,我們很幸福.生活條件的

❸ 防止機械突然轉動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1. 設置安全警戒線,復並制設「維修中嚴禁啟動「等標識牌。

  2. 配備現場安全管理人員,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3. 機械卡鎖,比如插銷,機械位置固定後關鍵部位插銷卡死。

  4. 切斷主電源,某些機械必須依靠電力驅動,切斷主電源就動不了了。

  5. 開啟輔助制動措施,比如為機械加裝制動裝置,相當於剎車了。

  6. 斷開關鍵傳動裝置,如果機械依靠傳動才能轉動的話,斷開傳動裝置就不能動了。

❹ 機械傳動中的危險零部件和安全防範措施是什麼

1設計與製造的本質安全措施

1)選用適當的設計結構

(1)採用本質安全技術。

①避免銳邊、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響預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機械設備及其零部件應盡量避免設計成會引起損傷的銳邊、尖角以及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較突出的部分。金屬薄片的棱邊應倒鈍、折邊或修圓,可能引起刮傷的開口端應包覆。

②安全距離的原則。利用安全距離防止人體觸及危險部位或進入危險區,是減小或消除機械風險的一種方法。在規定安全距離時,必須考慮使用機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態、有關人體的測量數據、技術和應用等因素。

③限制有關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響使用功能的情況下,根據各類機械的不同特點,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險的物理量值來減小危險。例如,將操縱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會因破壞而產生機械危險;限制運動件的質量或速度,以減小運動件的動能;限制雜訊和振動等。

④使用本質安全工藝過程和動力源。對預定在爆炸環境中使用的機器,應採用全氣動或全液壓控制系統和操縱機構,或「本質安全」電氣裝置,也可採用電壓低於「功能特低電壓」的電源,以及在機器的液壓裝置中使用阻燃和無毒液體。

(2)限制機械應力。

機械選用材料的性能數據、設計規程、計算方法和試驗規則,都應該符合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專業標准或規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機械應力不超過許用值,保證安全系數,以防止由於零件應力過大而被破壞或失效,避免故障或事故的發生;同時,通過控制連接、受力和運動狀態來限制應力。

(3)材料和物質的安全性。

用以製造機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間不得危及面臨人員的安全或健康。

(4)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

在機械設計中,通過合理分配人機功能、適應人體特性、人機界面設計、作業空間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提高機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體力消耗和心理壓力盡量降到最低,從而減小操作差錯。

(5)設計控制系統的安全原則。

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典型的危險工況有:意外啟動;速度變化失控;運動不能停止;運動機器零件或工件飛出;安全裝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統的設計應考慮各種作業的操作模式或採用故障顯示裝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進行干預的措施,並遵循以下原則和方法:

①機構啟動及變速的實現方式。機構的啟動或加速運動應通過施加或增大電壓或流體壓力去實現,若採用二進制邏輯元件,應通過由「0」狀態到「1」狀態去實現;相反,停機或降速應通過去除或降低電壓或流體壓力去實現,若採用二進制邏輯元件,應通過「1」狀態到「0」狀態去實現。

②重新啟動的原則。動力中斷後重新接通時,如果機器自發啟動會產生危險,應採取措施,使動力重新接通時機器不會自行啟動,只有再次操作啟動裝置機器才能運轉。

③零部件的可靠性。這應作為安全功能完備性的基礎,使用的零部件應能承受在預定使用條件下的各種干擾和應力,不會因失效而使機器產生危險的誤動作。

④定向失效模式。這是指部件或系統主要失效模式是預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總是這些部件或系統,就可以事先針對其失效模式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⑤關鍵件的加倍(或冗餘)。控制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可以通過備份的方法,即當一個零部件萬一失效,用備份件接替以實現預定功能。當與自動監控相結合時,自動監控應採用不同的設計工藝,以避免共因失效。

⑥自動監控。自動監控的功能是保證當部件或元件執行其功能的能力減弱或加工條件變化而產生危險時,以下安全措施開始起作用:停止危險過程,防止故障停機後自行再啟動,觸發報警器。

⑦可重編程序控制系統中安全功能的保護。在關鍵的安全控制系統中,應注意採取可靠措施,防止儲存程序被有意或無意改變。可能的話,應採用故障檢驗系統來檢查由於改變程序而引起的差錯。

⑧有關手動控制的原則。

A.手動操縱器應根據有關人類工效學原則進行設計和配置。

B.停機操縱器應位於對應的每個啟動操縱器附近。

C.除了某些必須位於危險區的操縱器(如急停裝置、吊掛式操縱器等)外,一般操縱器都應配置於危險區外。

D.如果同一危險元件可由幾個操縱器控制,則應通過操縱器線路的設計,使其在給定時間內,只有一個操縱器有效。但這一原則不能用於雙手操縱裝置。

E.在有風險的地方,操縱器的設計或防護應做到不是有意識的操作不會動作。

F.操作模式的選擇。如果機械允許使用幾種操作模式以代表不同的安全水平(如允許調整、維修、檢驗等),則這些操作模式應裝備能鎖定在每個位置的模式選擇器。選擇器的每個位置都應相應於單一操作或控制模式。

⑨特定操作的控制模式。對於必須移開或拆除防護裝置或使安全裝置功能受到抑制才能進行的操作(如設定、示教、過程轉換、查找故障、清理或維修等),為保證操作者的安全,必須使自動控制模式無效,採用操作者伸手可達的手動控制模式(如止一動、點動或雙手槽子裝置),或在加強安全條件下(如降低速度、減小動力或其他適當措施)才允許危險元件運轉並盡可能限制接近危險區。

(6)防止氣動和液壓系統的危險。

當採用氣動、液壓、熱能等裝置的機械時,必須通過設計來避免與這些能量形式有關的各種潛在危險。

①藉助限壓裝置控制管路中最大壓力不超過允許值;不因壓力損失、壓力降低或真空度降低而導致危險。

②所有元件(尤其是管子和軟管)及其連接應密封,要對各種有害的外部因素加以防護,不因泄漏或元件失效而導致流體噴射。

③當機器與其動力源斷開時,貯存器、蓄能器及類似容器應盡可能自動卸壓,若難以實現,則應提供隔離措施或局部卸壓及壓力指示措施,以防剩餘壓力造成危險。

④機器與其能源斷開後,所有可能保持壓力的元件都應有明顯識別排空的裝置和繪制有注意事項的警告牌,提示對機器進行任何調整或維修前必須對這些元件卸壓。

(7)預防電的危險。

電的安全是機械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器中電氣部分應符合有關電氣安全標準的要求,預防電的危險尤其應注意防止電擊、短路、過載和靜電。

2)採用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

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可以使人的操作崗位遠離危險或有害現場,從而減少工傷事故。

(1)操作自動化。在比較危險的崗位或被迫以機器特定的節奏連續參與的生產過程,使用機器人或機械手代替人的操作,使得工作條件不斷改善。

(2)裝卸搬運機械化。裝卸機械化可通過工件的送進滑道、手動分度工作台等措施實現;搬運的自動化可通過採用工業機器人、機械手、自動送料裝置等實現。應注意防止由於裝置與機器零件或被加工物料之間阻擋而產生的危險,以及檢修故障時產生的危險。

(3)調整、維修的安全。在設計機器時,應盡量考慮將一些易損而需經常更換的零部件設計得便於拆裝和更換;提供安全接近或站立措施(梯子、平台、通道);鎖定切斷的動力;機器的調試、潤滑、一般維修等操作點配置在危險區外,這樣可減少操作者進入危險區,從而減小操作者面臨危險的概率。
2安全防護措施

安全防護是通過採用安全裝置、防護裝置或其他手段,對一些機械危險進行預防的安全技術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機器在運行時產生各種對人員的接觸傷害。防護裝置和安全裝置有時也統稱為安全防護裝置。安全防護的重點是機械的傳動部分、操作區、高處作業區、機械的其他運動部分、移動機械的移動區域,以及某些機器由於特殊危險形式需要採取的特殊防護等。採用何種手段防護,應根據對具體機器進行風險評價的結果未決定。
1)安全防護裝置的一般要求
安全防護裝置必須足與其保護功能相適應的安全技術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結構的形式和布局設計合理,具有切實的保護功能,以確保人體不受到傷害。
(2)結構要堅固耐用,不易損壞;安裝可靠,不易指拆卸。
(3)裝置表面應光滑,無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險,不應成為新的危險源。
(4)裝置不容易被繞過或避開,不應出現漏保護區。
(5)滿足安全距離的要求,使人體各部分(特別是手或腳)無法接觸危險。
(6)不影響正常操作,不得與機械的任何可動零部件接觸;對人的視線障礙最小。
(7)便於檢查和修理。
2)安全防護裝置的設置原則

安全防護裝置的設置原則有以下幾點:

(1)以操作人員所站立的平面為基準,梵谷度在2m以內的各種運動零部件應設防護。

(2)以操作人員所站立的平面為基準,梵谷度在2m以上,有物料傳輸裝置、皮帶傳動裝置以及在施工機械施工處的下方,應設置防護。

(3)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的作業位置,應設置防護。

(4)為避免擠壓傷害,直線運動部件之間或直線運動部件與靜止部件之間的間距應符合安全距離的要求。

(5)運動部件有行程距離要求的,應設置可靠的限位裝量,防止因超行程運動而造成傷害。

(6)對可能因超負荷發生部件損壞而造成傷害的,應設置負荷限制裝置。

(7)有慣性沖撞運動部件必須採取可靠的緩沖裝置,防止因慣性而造成傷害事故。

(8)運動中可能松脫的零部件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緊固,防止由於啟動、制動、沖擊、振動而引起松動。

(9)每台機械都應設置緊急停機裝置,使已有的或即將發生的危險得以避開。緊急停機裝置的標識必須清晰、易識別,並可迅速接近其裝置,使危險過程立即停止並不產生附加風險。

3)安全防護裝置的選擇

選擇安全防護裝置的型式應考慮所涉及的機械危險和其他非機械危險,根據運動件的性質和人員進入危險區的需要決定。對特定機器安全防護應根據對該機器的風險評價結果進行選擇。

(1)機械正常運行期間操作者不需要進入危險區的場合。

操作者不需要進入危險區的場合,應優先考慮選用固定式防護裝置,包括進料、取料裝置,輔助工作台,適當高度的柵欄及通道防護裝置等。

(2)機械正常運轉時需要進入危險區的場合。

當操作者需要進入危險區的次數較多,經常開啟固定防護裝置會帶來不便時,可考慮採用連鎖裝置、自動停機裝置、可調防護裝置、自動關閉防護裝置、雙手操縱裝置、可控防護裝置等。

(3)對非運行狀態等其他作業期間需進入危險區的場合。

對於機器的設定、示教、過程轉換、查找故障、清理或維修等作業,防護裝置必須移開或拆除,或安全裝置功能受到抑制,可採用手動控制模式、止一動操縱裝置或雙手操縱裝置、點動一有限運動操縱裝置等。

有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幾個安全防護裝置聯合使用。
3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

1)操縱(控制)器的安全人機學要求

操縱器的設計應考慮到功能、准確性、速度和力的要求,與人體運動器官的運動特性相適應,與操作任務要求相適應;同時,還應考慮由於採用個人防護裝備(如防護鞋、手套等)帶來的約束。操縱裝置應滿足以下安全人機學要求:

(1)操縱器的表面特徵。

操縱器的形狀、尺寸。間隔和觸感等表面特徵的設計和配置,應使操作者的手或腳能准確、快速地執行控制任務,並使操作受力分布合理。

(2)操縱力和行程。

操縱器的行程和操作力應根據控制任務、生物力學及人體測量參數選擇,操縱力不應過大而使勞動強度增加;操縱行程不應超過人的最佳用力范圍,避免操作幅度過大,引起疲勞。

(3)操縱器的布置。

操縱器數量較多時,其布置與排列應以能確保安全、准確、迅速地操作來配置,可以根據控制器在過程中的功能和使用的順序將它們分成若幹部分;應首先考慮重要度和使用頻率,同時兼顧人的操作習慣、操作順序和邏輯關系;應盡可能給出明顯指示正確動作次序的示意圖,與相應的信號裝置設在相鄰位置或形成對應的空間關系,以保證正確有序的操作。

(4)操縱器的功能。

各種操縱器的功能應易於辨認,避免混淆,使操作者能安全、即時地操作。必要時應輔以符合標准規定且容易理解的形象化符號或文字說明。當執行幾種不同動作採用同一個操縱器時,每種動作的狀態應能清晰地顯示。例如,按壓式操縱器,應能顯示「接通」或「斷開」的工作狀態。

(5)操縱方向與系統過程的協調。

操縱器的控制功能與動作方向應與機械繫統過程的變化運動方向一致。控制動作、設備的應答和顯示信息應相互適應和協調,同樣操作模式的同類型機器應採用標准布置,以減少操作差錯。

(6)防止附加風險。

設有多個擋位的控制機構,應有可靠的定位措施,防止操作越位、意外觸碰移位、因振動等原因自行移動;雙手操作式的操縱器應保證安全距離,防止單手操作的可能;多人操作應有互鎖裝置,避免因多人動作不協調而造成危險;對關鍵的控制器應有防止誤動作的保護措施,使操作不會引起附加風險。

2)顯示器的安全人機學要求

顯示器是顯示機械運行狀態的裝置,是人們用以觀察和監控系統過程的手段。顯示裝置的設計、性能和形式選擇、數量和空間布局等,均應符合信息特徵和人的感覺器官的感知特性,使人能迅速、通暢、准確地接受信息。

顯示裝置應滿足以下安全人機學要求:

(1)顯示信息的形式。

指示器、刻度盤和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應在人能感知的參數和特徵范圍之內,顯示形式(常見有數字式和指針式)、尺寸應便於察看,信息含義明確、耐久、清晰易辨。

(2)顯示器的布置。

當信號和顯示器的數量較多時,在安全、准確、迅速的原則下,應根據其功能和顯示的種類不同,根據工藝流程、重要程度和使用頻度的要求,適應人的視覺習慣,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優先順序,布置在操作者視距和聽力的最佳范圍內;還可依據過程的機能、測定種類等劃分為若幹部分順序排列。

(3)顯示器的數量。

信號和顯示器的種類與數量應符合信息的特性,要少而精,不可過多、過濫,提供的信息量應控制在不超過人能接受的生理負荷限度內;信號顯示的變化速率和方向應與主信息源變化的速率和方向相一致。

(4)危險信號和報警裝置。

對安全性有重大影響的危險信號和報警裝置,應配置在機械設備相應的易發生故障或危險性較大的部位,優先採用聲、光組合信號,其強度、對比性要明顯區別並突出於其他信號。報警裝置應與相關的操縱器構成一個整體或緊密相連。

3)工作位置的安全性

確定操作者在機械上的作業區設計時,考慮人機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布置機械設備上直接由人操作或使用的部件(包括各種顯示器、操縱器、照明器),以及創造良好的與人的勞動姿勢有關的工作空間、工作椅、作業面等條件,防止產生疲勞和發生事故。

(1)工作空間。對機械工作空間的設計應考慮到工作過程中對人身體所產生的約束條件,其工作空間應保證操作人員的頭、臂、手、腿、足有合乎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的充分的活動餘地;危險作業點,應留有足夠在意外情況下能避讓的空間和安全通道。

必要時提供工作室,以防禦外界的有害作用,保證操作者不受存在的危險(如灼熱、氣溫、通風不良、視野、雜訊、振動、上方落物)的傷害。工作室及裝潢所用材料必須是耐燃的,有緊急逃難措施,視野良好。保證司機在無任何危險情況下進行機械操作。

(2)工作檯面。工作高度應適合於操作者的身體測量參數及所要完成的工作類型。工作面或工作台應能滿足安全、舒適的身體姿勢;可使身體軀干挺直、舒展得開,身體重量能適當地得到支承;各種操作器應布置在人的相應器官功能可及的范圍內。

(3)座位裝置。座位結構及尺寸應符合人的解剖生理特點和功能的發揮,高低可調,以適應不同人員的需要。其固定須能承受相應載荷時不破壞,應將振動降低到合理的最低程度並滿足工作需要和舒適的要求。

(4)良好的視野。操作者應在操作位置直接看到或通過監控裝置了解到控制目標的運行狀態,在主要操作位置能夠確認沒有人面臨危險;否則,操縱系統的設計應該做到:每當機器要啟動時,都能發出聽覺或視覺警告信號,使面臨危險的人有時間撤離,或能採取措施防止機械啟動。

(5)高處作業位置。操作人員的工作位置在墜落基準面2m以上時,必須充分考慮腳踏和站立的安全性,配置供站立的平台、梯子和防墜落的欄桿或防護板等。若操作人員需要經常變換工作位置,還須配置走板寬度不小於500mm的安全通道。當機械設備的操作位置高度在30m(含30m)以上時,必須配置安全可靠的載人升降設備。

(6)工作環境。機械工作現場的環境應避免人員暴露於危險及有害物質(如溫度、振動、雜訊、粉塵、輻射、有毒)的影響中;在室外工作時,對不利的氣候影響(如熱、冷、風、雨、雪、冰)應提供適當的遮掩物;應滿足照明要求,優先採用自然光,當工作環境照明不足時,輔之以機器的局部人工照明,光源的位置在使用中進行調整時不應弓[起任何危險。避免眩光、陰影和頻閃效應引起的風險。

4)操作姿勢的安全要求

工作過程設計、操作的內容、重復程度及操作者對整個工作過程的控制,應避免超越操作者生理或心理的功能范圍,保護作業人員的健康和安全,有利於完成預定工作。

(1)負載限度。機器各部分的布局要合理;減少操作者操作時來回走動、大幅度扭轉或擺動,使操作時的姿勢、用力、動作互相協調,避免用力過度或頻率過快,還應保證負荷適量。超負荷使人產生疲勞,負荷不足或單調重復的工作會降低對危險的警惕性。

(2)工作節奏。設計機器時應考慮操作模式,人的身體動作應遵循自然節奏,避免將操作者的工作節奏與機器的自動連續循環相聯系;否則,會使操作者處於被動配合狀態,由於工作節奏過分緊張,產生疲勞而導致危險。

(3)作業姿勢。身體姿勢不應由於長時間的靜態緊張而引起疲勞。機械設備上的操作位置,應能保證操作者可以變換姿勢,交替採用坐姿和立姿。若兩者必擇其一,則優先選擇坐姿,因坐姿穩定性好,並可同時解放手和腳進行操作。

(4)提供必要的支承。如果必須施用較大的肌力或需要在振動、顛簸環境下進行精細或連續調節的操作時,應該通過採取適宜的身體姿勢並提供適當的身體支承,以保持操作平穩、准確。手控操縱器應提供依託裝置;腳控操縱器應考慮在操作者有靠背座椅坐著的條件下使用。

(5)保持平衡。身體動作的幅度、強度、速度和節拍應互相協調,提供適合於不同操作者的調整機器的工具,使操作者保持操作姿勢平衡,防止失穩跌倒。

❺ 對機器的轉動部分應有哪些防護措施

機器的轉動部分必須裝有防護罩或其他防護設施(如柵欄)。露出的軸端必須設有護蓋,以防絞卷衣服。禁止在機器轉動時,從靠背輪上取下防護罩或其他防護設施。

❻ 維修中的機器應做好哪些防止轉動的安全措施

修理中的機器應做好哪些防止轉動的安全措施?
答:修理中的機器應做好防止轉動專的安全措施,屬a切斷電源(電動機的開關、刀閘或熔絲應拉開,開關操作電源的熔絲也應取下;切斷風源、水源、汽源所有有關閘板、閥門等應關閉;上述地點都掛上警告牌。必要時還應採取可靠的制動措施。檢修工作負責人在工作前,必須對上述安全措施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後方可開工。

❼ 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措施主要有哪些

首先不要漏電。因為電影裡面帶來相當嚴重的危害。其次要做好防水措施。不要讓機械設備進水。進水後也會漏電的。

❽ 維修時防止機械傷害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1、投入使用的機械設備必須完好,安全防護措施齊全,大型設備有生產許可證、出廠合格證。
2、作業人員經過培訓上崗,特種作業人員持特種作業證上崗。
3、機械設備安裝後應按規定辦理安裝驗收手續,報上級部門檢測,經檢測合格後才能使用。
4、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格按說明書及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5、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必須在停機狀態下進行。
6、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保持機械設備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可靠。
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紮止血,使傷員保持頭低腳高的卧位,並注意保暖。
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
消防不安全因素,如機械處於危險狀態,應立即採用措施進行穩定,防止事故擴大,避免更大的人身傷害及財產損失

❾ 施工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措施主要有哪些

一、平刨機
1)平刨在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經過建築安全管理部門驗收,確認符合要求時,發給准用證或有驗收手續方能使用。設備掛上合格牌。
2)平刨、電鋸、電鑽等多用聯合機械在施工現場嚴禁使用。
3)手壓平刨必須有安全裝置,並在操作前檢查機械各部件機安全防護裝置是否松動或失靈,並檢查刨刀鋒利程度,經試車1~3min後,才能進行正式工作,如刨刀已鈍,應及時調換;吃刀深度一般調為1~2mm;
4)操作時左手壓住木料,右手均勻推進,不要猛推猛拉,切勿將手指按於木料側面,刨料時,先刨大面當作標准面,然後再刨小面;
5)再刨較短、腳薄的木料時,應用推板去推壓木料;長度不足400mm,或薄且窄的小料不得用手壓刨;兩人同時操作時,須待料推過刨刃150mm以外,下手反可連拖;
6)操作人員衣袖要扎緊,不準戴手套;
7)施工用電必須符合規范要求,並定期檢查。
二、圓盤鋸
1)操作前應檢查機械是否完好,電器開關是否良好、熔絲是否符合規格,並檢查鋸片是否有斷、裂現象,並裝好防護罩,運轉正常後方能投入使用;操作人員應戴安全防護眼睛,鋸片必須平整,不準安裝倒順開關,鋸口要與主動軸匹配、緊牢,不得有連續缺齒。
2)操作時,操作者應站在鋸片左邊的位置,不應與鋸片站在同一直線上,以防木料彈出傷人。
3)木料鋸到接近端頭時,應由下手推料進鋸,上手不得用手直接送料,應用木板推送;鋸料時,不準將木料左右搬動或高抬;送料將不宜用力過猛,遇木節要減慢進鋸速度,以防木節彈出傷人。
4)鋸短木料時,應使用推棍,不準直接用手推,進料速度不得過快,下手接料必須使用刨鉤;剖短料時,料長不得大於鋸片直徑的1.5倍,料高不得大於鋸片的1/3;截料高度不準大於鋸片直徑的1/3。
5)鋸線走偏,應逐漸糾正,不準猛扳;鋸片運轉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時,應用水冷卻,直徑再60cm以上的鋸片再操作中,應噴水冷卻。
6)木料若卡住鋸片時,應立即停車後處理。
7)用電應符合規范要求,採用三級配電二級保護,三相五線保護接零系統。定期進行檢查,注意熔絲的選用,嚴禁採用金屬絲代替。
三、手持電動工具
手持電動工具主要分為兩類:電動旋轉式手工具和電動沖擊式手工具。
1)使用前應檢查電源電壓是否和電動工具銘牌上所規定的額定電壓相符。長期擱置未用的電動工具,使用前還必須用500v兆歐表測定繞組與機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值,應不得小於7mΩ,否則必須進行乾燥處理,操作人員應了解所用電動工具的性能和主要結構,操作時要思想集中,站穩,時身體保持平衡,並不得穿寬大的衣服,不戴手套,一面捲入工具的旋轉部分;使用電動工具時,操作者所使用的壓力不能超過電動工具所允許的限度,切忌單純求快而用力過大,致使電機因拆超負荷運轉而損壞;另外,電動工具連續使用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微型電機容易過熱損壞,甚至燒毀,一般電動工具再使用2h左右即停止操作,待其冷卻後再行使用。
2)電動工具在使用過程中不得隨意調換插頭,更不能不用插頭。而將導線直接插在插座內。當電動工具不用或需調換工作插頭時,應及時拔下插頭,當不能拉著電源線拔下插頭。插插頭時,開關應在斷開位置,以防突然啟動。
3)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如發現絕緣損壞,電源線或電纜護套破裂,接地線脫落,插頭插座開裂,接觸不良以及斷續運轉等故障時,應即修理,否則不得使用;移動電動工具時,必須握持工具的手柄,不能用拖拉橡皮軟線來搬動工具,並隨時注意防止橡皮軟線擦破、割斷和扎壞現象。
4)電動工具不適應在含有易燃易爆或腐蝕性氣體及潮濕的環境中使用,並應存放於乾燥、清潔和沒有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對於非金屬殼體的電機、電器,在存放和適應時應避免與汽油等溶劑接觸。
四、電焊
1)焊接工作前,應首先檢查焊機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鉗和焊接電纜的絕緣是否有損壞的地方,焊機的外殼接地和焊機的各接線點接觸是否良好;不允許未進行安全檢查就開始操作
2)在狹小空間、船艙、容器和管道內工作時,為防止觸電,必須穿絕緣鞋,鞋下墊有橡膠或其他絕緣襯墊;最好兩人輪換工作,以便相互照看,否則就需有一名監護人員,隨時注意操作人員的安全情況,一遇有危險情況,就立即切斷電源進行搶救。
3)身體出汗後而使衣服潮濕時,切勿靠在帶電的鋼板或工件上,以防觸電。
4)工作地點潮濕時,地面應鋪有橡膠板或其他絕緣材料。
5)更換焊條一定要戴皮手套,不要赤手操作。
6)在帶電情況下,為了安全,焊鉗不得夾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將焊接電纜掛在脖頸上。
7)推拉閘刀開關時,臉部不允許直對電閘,以防止短路造成的火花燒傷面部。
8)下列操作,必須切斷電源才能進行:
改變焊機接頭時;更換焊件需要改接二次迴路時;更換保險裝置時;焊機發生故障需進行檢修時;移動工作地點搬動焊機時;工作完畢或臨時離工作現場時。
五、氣焊與氣割
1)氣焊、氣割操作人員屬特殊工種人員,須經燭光把部門培訓、考核,掌握操作技能和有關安全知識,發給操作證件,持證上崗作業,未經培訓,考核不合格者,不準上崗作業。
2)焊接壓力容器和管道,須持有壓力容器焊接操作合格證;焊補儲存過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和管道,應遵守置換動火的有關規定。
3)焊補帶壓力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和管道,應遵循帶壓不置換動火的有關規定。
4)乙炔發生器、乙炔氣瓶、液化石油氣瓶距明火的水平距離不得小於10m。乙炔發生器、乙炔氣瓶、液化石油氣瓶與氧氣瓶的水平距離不得小於5m,其周圍禁止煙火。
5)嚴禁用高壓純氧吹掃、疏通可燃氣膠管,必須疏通時,應採用壓縮空氣,空氣壓力不得大於0.3MPa,冬季可燃氣膠管發生凍結時,應用溫水解凍。
6)工作中如需調整可燃氣和氧氣的壓力,必須先將焊、割炬的進氣閥門全部關,待調整後,再重新點火使用,禁止帶火焰調整,防止因氣源壓力與流速的波動引起回火事故,中壓乙炔發生器應每三年進行一次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0.3MPa,持續5min。
7)施工現場焊、割作業須執行「用火證制度」,並要切實做到用火有措施、滅火有準備,施焊時有專人看火;施焊完畢後,要留有充分時間觀察,確認無復燃的危險後,方可離去。

閱讀全文

與防止機械轉動安全措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水管都有什麼閥門 瀏覽:55
管道閥門墊子有幾種 瀏覽:166
電動叉車的傳動裝置 瀏覽:174
mstercam2020機床怎麼選擇 瀏覽:883
萬美煤氣閥門有假的嗎 瀏覽:615
承壓管道閥門打壓嚴密性試驗記錄 瀏覽:398
q5換後輪軸承怎麼壓法蘭 瀏覽:68
製冷劑泄漏速度怎麼描述 瀏覽:795
坐著舉重的器材是什麼器材 瀏覽:648
自動拘束裝置價格 瀏覽:15
豐縣漢固達五金機電 瀏覽:533
劍刀是什麼鑄造 瀏覽:762
有三個儀表盤的什麼車 瀏覽:550
空調製冷時室內機結冰是什麼原因 瀏覽:206
小米黑鯊怎麼上設備鎖 瀏覽:990
電磁空氣閥門的拆裝與常見故障排除 瀏覽:446
塑料管道是用塑料閥門嗎 瀏覽:271
機械革命筆記本觸摸板怎麼開 瀏覽:468
輔助儀表是什麼意思 瀏覽:859
什麼冷水機只能製冷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