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建設
提高農民購買力
建立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新機制,形成以政府主導的多方力量和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新格局。區委、區政府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區級領導
和機關單位都要包村扶貧。要切實履行工作責任,整合項目實行產業扶貧,努力形成
扶貧合力,提高農民購買農機具的能力。
2. 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結合扶貧開發,實施土地復墾及土地治理,整治地質災害點,有條件的鎮村開展農田基建平整土地,提高地力和機械作業條件。結合交通路網建設,加快機耕路和生產路建設,實現規模以上產業示範園達到基本的通路條件,形成區鎮公路、鎮村公路、村組道路相互連接的公路交通網,
滿足群眾生產生活要求,為農機作業創造有利條件。
3. 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制定山區農機化發展規劃,大力推廣農機先進實用技術,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使果、畜優勢產業格局升級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提升產業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建設百畝、千畝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4. 加大農機科技培訓力度
農機化學校加強與勞動、教育、扶貧等部門協作,分層次、多渠道、全覆蓋對農民進行各類教育培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就業轉移培訓,注重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現代農民科技素質,培養職業農民。
5. 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
農業局有計劃地組織區農機推廣服務中心、農機監理站、農機化學校定期深入山區各鎮辦理有關農機業務,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建立農機區域化業務中心站。創造條件爭取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逐步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現有農機經營網點和農機維修網點發展壯大,提高經營水平和農機維修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功能。
6. 更好落實農機惠農政策
要以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龍頭,實施好農機兩免一補、農機安全、陽光工程培訓等惠農政策。農機購置補貼堅持向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傾斜,特別應向丘陵山區薄弱環節傾斜,如發展糧食生產機播、收獲機械、果業機械、畜牧養殖機械及農產品加工機械等,以加快丘陵山區農機發展步伐。
② 山地農業如何實現機械化
山東農業主要是地塊較小,又多丘陵,大型機械不容易工作。
推薦去了解小型農專機具,屬像手扶拖拉機、割曬機等。
現在手扶拖拉機也可以配很多農機具了,單鏵犁、小型旋耕機、小型播種機;
割曬機就是收獲用了,很小巧、輕便。
③ 如何突破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的瓶頸
提高農民購買力
建立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新機制,形成以政府主導的多方力量和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新格局。區委、區政府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區級領導
和機關單位都要包村扶貧。要切實履行工作責任,整合項目實行產業扶貧,努力形成
扶貧合力,提高農民購買農機具的能力。
2. 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結合扶貧開發,實施土地復墾及土地治理,整治地質災害點,有條件的鎮村開展農田基建平整土地,提高地力和機械作業條件。結合交通路網建設,加快機耕路和生產路建設,實現規模以上產業示範園達到基本的通路條件,形成區鎮公路、鎮村公路、村組道路相互連接的公路交通網,
滿足群眾生產生活要求,為農機作業創造有利條件。
3. 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制定山區農機化發展規劃,大力推廣農機先進實用技術,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使果、畜優勢產業格局升級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提升產業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建設百畝、千畝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4. 加大農機科技培訓力度
農機化學校加強與勞動、教育、扶貧等部門協作,分層次、多渠道、全覆蓋對農民進行各類教育培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就業轉移培訓,注重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現代農民科技素質,培養職業農民。
5. 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
農業局有計劃地組織區農機推廣服務中心、農機監理站、農機化學校定期深入山區各鎮辦理有關農機業務,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建立農機區域化業務中心站。創造條件爭取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逐步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現有農機經營網點和農機維修網點發展壯大,提高經營水平和農機維修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功能。
6. 更好落實農機惠農政策
要以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龍頭,實施好農機兩免一補、農機安全、陽光工程培訓等惠農政策。農機購置補貼堅持向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傾斜,特別應向丘陵山區薄弱環節傾斜,如發展糧食生產機播、收獲機械、果業機械、畜牧養殖機械及農產品加工機械等,以加快丘陵山區農機發展步伐。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④ 農業如何做到機械化、規模化和現代化
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先實現機械化,要實現農業機械化必須要先實現規模化,要實現農業的規模化必須要先把零散的土地集中連片起來,溝渠田塊道路合理規劃,如此農業實現三化才一有了可能。
⑤ 山區農業很難大規模機器化生產,應該如何提高產能
作為一個山裡長大的人,說說我(肅竹)自己的認識。
先看看我老家的山吧(本文所有配圖均為本人實拍,坐標陝西勉縣南部山區)。
⑥ 如何實現山地農業機械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山區尤其是貧困山區。山區的貧困落後原因在於勞動生產力低下,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近年來,雖然國家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由於山地農機從研發、生產、推廣的效益比較低,因而發展滯後的瓶頸一直未能突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山地農業的機械化,就沒有全國范圍的農業現代化,也就難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解決山地農機發展問題,需要從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將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做好政府的頂層設計,從政策、方針、措施上形成一整套支持體系。抓住適用性、可能性、可行性三個關鍵點全面突破,實現山區農業機械化的跨越式發展。
一、適用性——以國家的力量強化適合山地的農機研發
山地的共同特點:一是地形復雜,地塊或成梯形或成坡狀;二是地塊大小不一,農機的轉彎半徑不能太大;三是機耕道的覆蓋率低;四是土質結構復雜多樣。這就要求適合山地的農機必須是大功率、組裝式、輕型化,便於運送到待耕地塊。相對於平原使用的農機,山地農機要求科技含量更高,研發生產的成本也會更高。因此,強化山地農機的研發,僅靠經濟、科技落後的西部山區省份自身的力量很難實現,必須以國家的力量組織聯合攻關。一是在科研上,要把山地農機的研發作為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家財政在科研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二是實行科研項目招標,調動全國的科研資源聯合攻關;三是在科研產品生產上選擇有實力的企業生產,在產品形成市場前,國家要在資金、原材料、稅收等方面給予企業適當的優惠;四是設立國家級農機研發成果獎,以調動科研人員和生產企業的積極性。
二、可能性——通過國家扶持,調動山地農民購農機、用農機的積極性
隨著「打工潮」的出現與持續,目前農村大部分農戶不同程度都遇上耕地難的問題,農民從思想感情上是歡迎使用農機的,但有一個成本問題。以貴州為例,目前每畝地的耕地價,平地80—120元;水田120—150元,一年兩季耕作費用就分別達近200元到300元,如果是山地,價格還會更高。以種糧食為例,每畝純收入僅為500元左右,不利於調動農民使用農機的積極性。因此要想使山地農業機械真正「化」起來,在推廣初期,國家應有適當的補助,讓農民用得起,幫助農民逐步養成使用農機的習慣。同時,繼續施行現行土地流轉的政策,提高山地農業的規模效應,發揮山地農機的更大的效益。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種糧地與經濟林地的不同的收費價格,讓山地農機成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山地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推手。
三、可行性——加強山區農機人才培養,培育支撐農機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
發展山地農業機械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養一支可以支撐山地農業機械化產業整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隊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短缺是制約山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要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國家加大對山區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一是扶持農機相關院校與高校相關專業的發展,優化現有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專業,為培養大量包括科研、製造、維修、推廣培訓、農機作業、農機具產業管理等適用型專業人才創造條件;二是完善校地合作機制,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農業主管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高校提供人才培養平台,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持、農業主管部門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可採取訂單式培養人才方式,使人才培養更具目標性,人才更具適用性;三是提高農機化從業人員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待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條件、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穩定現有人才隊伍;四是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提升現有農機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五是扶持農機公司社會化服務隊伍的發展,抓好技能培訓,立足當地,服務當地,更好的發揮示範、推廣、輻射和帶動作用。
實現我國山地農業機械化,事關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千秋大計,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應堅持農機研發國家主導,農機推廣國家與地方各司其能各負其責。通過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山地農業機械化有一個長足的進展。
⑦ 中國南方農業怎麼沒辦法實現機械化,為什麼
農業機械化,一直是我國農業發展方向中的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大量的山地、丘陵地區使機械化難以推行。但同樣受此困擾的還有中國的台灣農業、日本農業。
所以,制約我國南方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真正痛點,是丘陵、山區自然條件——土地的制約。丘陵地區坡地多、地塊小、地塊分散,農機作業、農機轉移、農機運輸等受到限制,無法發揮中大型農機的作用和效益。要提高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和質量效益,前提是開展丘陵、山區高標准適機化農田整治,打通農業機器進田的「最後一公里」。
現在,在中國南方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改地適機行動,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通過改地適機,農田重整,丘陵山區有了更多宜機的耕地,解決了困擾丘陵地區的農業機械化作業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當地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是推動丘陵、山區機械化農業發展的可選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在中國南方丘陵地區實現高水平的農業機械化。
⑧ 想了解一下 在山區和丘陵地帶,農業發展的限制因素都有哪些,為什麼機械化程度不高現行的機械都有哪些
主要特點是:道路不暢、水源不通、坡度較大、平地太小。
機械化程度不高:進出不便、效率太低、不適宜大機械作業。
主要機械有:造林機械(如挖坑機)、灌溉機械(噴灌機)、茶葉機械(採茶機、修剪機)等。
⑨ 如何實現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
完善農機化生產裝備體系,推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行動。我省將在種植、收獲等薄弱環節上,加快農機化協調發展步伐;根據種植結構調整的實際需要,加大經濟作物的機械投入力度。同時,優化調整農機裝備結構,增加新型、高效農機裝備數量,提高我省農機標准化作業水平。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探索農業生態保護新路徑。我省將整合省內大專院校、農機科研院所和農機生產企業等資源,完善推廣、管理和檢測「三位一體」技術服務功能,建設農機化技術保障體系;鼓勵農戶購置符合環保標準的農業動力裝備,推廣應用節約型農機化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利用率。
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我省將整合現有資源,加快構建以各級農機推廣、農機監理、農機鑒定等公益性機構為主體,以各類農產品機械加工、農機維修、農機配件供應(廠、店)等市場服務主體為重要支撐,以現代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機大戶等為補充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社會化服務組織由生產主體向全方位經營主體轉變,加快農機合作社向全面市場化經營轉變。
為推進農機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我省將完善農機產業結構,支持農機產業園區建設,積極培育配套企業,提高企業本地配套率。並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發展契機,加快推動互聯網、物聯網與農機裝備製造業的有機結合,營造企業良好的經營環境,力爭達到農機裝備產銷兩旺,增強農機製造業發展後勁。
⑩ 談一談,如何把農業做到機械化、規模化和現代化
看了一遍,都沒觸及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