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陀飛輪」手錶和一般的機械表有什麼區別
「陀飛輪」手錶和一般的機械表最大區別是擺輪原理。
一般機械表游絲擺輪是固定的,受一個方向的地心引力。
陀飛輪的創意在於,將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Carriage)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轉。這樣,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的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消滅誤差。
事實上,陀飛輪注重它的設計,獨特的設計,獨一無二,更能突顯出它的價值。打磨工藝也是最費時的工序,它不但令人感到美觀,更是吸引人目光的焦點。理論上是陀飛輪的准確性要比一般表來的准,但現在工具母機的精密度提高,加上製造技術的提升,一般的名表都相當准,不比陀飛輪的差,所以陀飛輪的工藝價值、觀賞把玩的樂趣,及品牌代表的身份地位遠勝過它的實用性。
(1)機械表舵是什麼東西擴展閱讀:
陀飛輪機械表的發展歷程:
第一代陀飛輪機械表
是在1795年由瑞士製表大師 Abraham-Louis Breguet發明並製成的。其飛輪結構必須由「飛輪旋轉框架」和「飛輪固定支架」不可或缺的兩部分基本構件組成。在此組合中,「擺輪夾板」必須隨飛輪一起旋轉。
第二代陀飛輪機械表
是在1927年,德國製表大師Alferd Helwig製造成功沒有「飛輪固定支架」的陀飛輪懷表,提高了此種表運轉時的神秘感和動態藝術美。在此組合中「擺輪夾板」仍須隨飛輪一起旋轉,此第二代飛輪表同樣有同軸式和偏心式兩種類別。
第三代陀飛輪機械表
則由東方的鍾表大師—中國人矯大羽(Kiu Tai Yu)在1993年於香港的「天儀軒」首創發明並且親手製造成功。它不但和第二代飛行陀飛輪表一樣都取消了「飛輪固定支架」,而且奇跡般地把「飛輪旋轉框架」也一同取消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飛輪表中,此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2. 關於自動機械手錶擺舵的問題
擺舵是個上鏈的東西,快是因為鏈沒上緊,沒上夠。好表的擺舵一般是中規中矩,不會很快很滑那種也不是很慢有卡頓那種。
3. 自動機械手錶擺舵會一直擺動嗎
不會永動,需要過一段時間讓手錶擺動才行。目前自動手錶不戴停走是正常回的,你了解答了自動表的工作原理之後就知道了:自動手錶上弦的原理,絕大多數都是用偏心的擺陀(自動陀或稱自動重錘),這東西個有點像建築工程施工中砸實地面用的哪個「蛤蟆夯」,它的形狀像個半圓的盤,選用質量比較重的金屬製成,且邊緣比較厚,所以大部分質量都在陀的邊緣上,利用地心的引力和人手臂的擺動而旋轉,並驅動一組齒輪去卷緊發條來上弦。 任何所謂「自動」的東西都不是無條件的,機械的東西當然要遵守原理,手錶也是一樣,要想「自動」的前提是你自己手臂要先動,根據物理學做功的原理,物體水平移動不做功(除非你加速度甩動),所以手腕平移不能使手錶上弦。最能使手錶自動上弦的方式應該是沿自動陀的平面,手臂上下甩動,這時陀的旋轉最大,但若沿陀的軸向上下甩動,自動陀也不轉動。人們擺動手臂是自然隨意的動作,任何力都可以被分解為軸向的和徑向的,只有作用到自動陀上的徑向力才能做出有用功。
4. 幾個月新的全自動機械表,完全停走後拿起來擺一擺自動舵很靈活,但是手動上滿發條後自動舵就不靈活了。
很正常。說明你的表很好。
所謂「自動舵」,是一個靠左右擺動而上發條的擺輪內,它的作用與手動上發容條的手柄一樣,當手動上滿發條後,再擰就有很大阻力,擰不動了;自動舵也是一樣,你都上滿了發條,它受的阻力也就大了,擺動就不靈活了。
5. 自動機械手錶背面是透明的能看到一個半圓的盤 那是干什麼用的啊 急急急!
表舵,佩戴時手臂擺動上發條用的,如果它不動手錶就不走了,如果真的不動就是缺油或者損壞,需要去維修商那維修及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