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呼吸機應用下出現過度通氣怎樣調參數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抄的問題!
出現過度通氣的話一般情況可能是兩種原因,一種是壓力過大,使用時間長,可以將壓力在合適的范圍內盡量調小一些,也可以適當控制使用時間。
另一種原因是長時間張口呼吸,可以讓使用者盡量用鼻子吸氣,不能一直張嘴吸氣,也可以適當控制使用時間。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② 使用人工呼吸機過度可出現
呼吸機在危重症的治療和搶救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一個個瀕臨死亡的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但使用呼吸機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將引起一系列致命的並發症,會將尚存的一線希望化為烏有。因此,在我們臨床工作中如何加強護理,盡量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呼吸機治療常見的並發症
1.1與人工氣道有關的並發症主要有損傷、導管堵塞、氣管黏膜潰瘍等。
1.2呼吸機通氣支持直接引起的並發症主要有:通氣不足、通氣過度、氣壓傷等。
2 呼吸機治療常見並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2.1與人工氣道有關的並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2.1.1損傷 為了避免損傷氣道,醫生應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插管成功率;插管過程中應動作輕柔,避免反復插管,護士應認真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對於插管困難者或不配合者,如果生命體征平穩,可遵醫囑應用肌松劑或鎮靜劑來協助完成插管。
2.1.2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對於神清不配合的患者在建立人工氣道前採取適當的葯物鎮靜或局麻,可避免對循環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2.1.3導管堵塞 分泌物、痰液一定要及時清理,吸痰要徹底、到位,對痰液粘稠者應給予氣管點葯、膨肺後徹底吸痰,避免痰液粘於管壁上引起導管堵塞。對於躁動不配合治療者應妥善固定氣管插管,口腔內放置一枚牙墊,避免患者將導管咬扁,造成導管堵塞。
2.1.4導管誤入一側支氣管 妥善固定導管,每班認真檢查導管的深度,聽診兩肺,判斷兩側呼吸音是否一致,並及時准確記錄,如果深度發生改變,立即給予調整。
2.1.5導管脫出 妥善固定導管,寸帶松緊適宜,以伸進一指為宜,固定的膠布如被口水浸泡應及時給予更換;呼吸機管路不應固定過緊,應有一定的活動餘地,對於躁動、不配合的患者更應注意,以免牽拉使導管脫出;翻身時一定先把管路從機械臂上放下翻身後再重新固定,以免牽拉引起導管脫出。對於不配合治療或無意識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約束,並加強巡視,以免自行拔出插管。
2.1.6氣管黏膜潰瘍 套囊壓力過大會造成氣管黏膜毛細血管血流減少或中斷而出現黏膜壞死,壓力過低則出現誤吸,套囊壓力維持在20-25mmHg可以同時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因此,臨床上必需嚴密檢測套囊壓力。對於長時間應用呼吸機而無法離線的患者,應及早氣管切開,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吸痰時負壓不可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短時間內反復刺激氣道,下吸痰管時不應給負壓,以免導致黏膜破損,進而出現潰瘍;嚴格無菌操作,有效清理呼吸道,避免氣道黏膜繼發性的感染。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痰液的性質、量。
2.1.7皮下、縱隔氣腫 氣管切開24小時內護士應嚴密觀察有無皮下氣腫、縱隔氣腫的發生,定期檢查皮下有無捻發音,如果有要及時通知醫生,及時給予處置,並記錄皮下氣腫發生的部位、范圍,注意氣腫范圍有無擴大。
2.2呼吸機通氣支持直接引起的並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2.2.1通氣不足 應用呼吸機治療應選擇合適的呼吸機管路,減少呼吸死腔,保證呼吸機管路的密封,嚴密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參數,觀察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時,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
2.2.2通氣過度 患者如出現通氣過度的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調整呼吸支持參數(減少潮氣量、減慢支持頻率、降低觸發靈敏度),增加呼吸迴路死腔(延長呼吸管路),也可使用葯物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同時積極處理高熱、疼痛等。
2.2.3氣壓傷 預防重點在於鼓勵患者自主呼吸或採用部分通氣支持方式,限制支持潮氣量,合理設置高壓報警限。
2.2.4心血管功能抑制 預防及處理上應鼓勵患者自主呼吸,盡量不使用呼氣末正壓,並使用強心葯、升壓葯等穩定病人的心功能。
2.2.5肺部感染 預防上應重視:進行適當的胸部物理治療,定時翻身、叩背、體位引流、震顫、咳嗽、充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採用封閉式吸痰方法;採用合理的氣道濕化方法,臨床上常採用蒸餾水加溫濕化和氣管點葯濕化,蒸餾水每天更換,濕化罐每星期更換一次;充分進行聲門下分泌物的引流;進行人工氣道護理時要嚴格無菌操作,插管內充分進行吸痰,並將口腔分泌物及時吸凈,再進行口腔護理,防止分泌物流入氣道引起肺部感染;鼻飼時應將床頭抬高30-45度,可減少胃液反流,如疾病情況不允許,可協助患者右側卧位以利於胃的排空,在鼻飼或進食前需檢查氣管內導管的氣囊,並根據需要充氣,避免食物反流時誤吸;增加營養支持,增強機體抵抗力;嚴格進行呼吸機消毒與維護,做好呼吸機的終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呼吸機管路內的冷凝水應及時傾倒,呼吸機管路末端應低於氣管插管的位置,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感染;呼吸機管路一星期更換一次,污染的隨時更換。
3 結論
呼吸機的管理和護理是呼吸機治療的重點,掌握了呼吸機治療可能引起的並發症,掌握了預防方法,就會減少呼吸機並發症的發生,提高呼吸機治療的效果。
③ 過度通氣綜合征該注意什麼
過度呼吸(換氣抄)癥候群,是急性焦慮引起的生理、心理反應,發作的時候患者會感到心跳加速、心悸、出汗,因為感覺不到呼吸而加快呼吸,導致二氧化碳不斷被排出而濃度過低,引起呼吸性鹼中毒,造成手腳麻木,嚴重時四肢可以抽搐。首先你應該確診是器質性病變造成的還是精神焦慮造成的。器質性病變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來改善症狀,精神性過度通氣 這是呼吸性鹼中毒的常見原因,但一般均不嚴重。嚴重者可以有頭暈、感覺異常,偶爾有搐搦。常見於癔病發作患者。仍需積極治療,以防造成不良後果。治療上應早發現,早治療,可採用中西葯物結合配合心理疏導治療為主的多因素干預療法。多因素干預療法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合理最為科學的干預療法,堅持配合治療會起到治癒不再復發的療效。
④ 呼吸機使用的常見並發症怎麼處理
機械通氣並發症原因很多,如低氧血症可導致心律紊亂,有些源於病人本身肺功能不全,有些是由於我們對病人治療引起,如氣道吸引,除非我們非常小心地應用,治療中使用的葯物可以引起並發症,同時有許多病人除了需要機器維持通氣外,尚有呼吸系統以外的問題需要時時注意,病人不僅僅有一對有問題的肺,還可以有心臟疾病、肝腎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消化系潰瘍等等。同時我們還應意識到,在重症臨護的應激壓力和機械通氣下,任何原有的疾病都有可以惡化,許多並發症可不明原因地發生於機械通氣病人,發生於管理很棒的ICU內。
應用機械通氣的病人的主要問題是他們完全依賴於機器和機器的操作者,病人意願應人工氣道難於表達,有經驗的病人遠較從末接受過呼吸機的病人對那些儀表、燈光、聲音的反應要安靜,對此類病人要表示同情和理解,他們常常非常緊張,而緊張可導致機體生理病理改變,如膽鹼脂酶升高,這不僅使心率加快,還可造成氧耗增加,緊張也與急性胃潰瘍有關,這是呼吸支持病人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呼吸支持病人往往卧床不起,由於不活動,肢端靜脈血流受阻,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威協到肺栓塞,液體的補充有體液過量的危險,尤其是當病人有心臟衰竭和肺損害,這類病人往往進行血管置管,供採取動脈血、測CVP、PAWP,這也是一種危險因素,應引起重視。
合理的預防管理,有利於防止潛在並發症的發生,要求ICU工作者通過觀察了解掌握病人可能發生問題,警覺呼吸支持者發生意外。做好機器日常維護,保持呼吸機正常工作狀態非常重要,做好了維護,機器急性失靈應該說是少見的,常見原因是操作不當,如聲光報警表示壓力超過了設置值,可認為是呼吸機失靈,一個訓練有素的人通過觀察可發現通常原因是分泌物積聚,合理的操作是吸痰,如果你的反應是去報告某人而讓報警仍存在,那麼這是人為故障而非機器故障。避免人為故障,不僅在於加強訓練同時需要有判斷能力。
關於肺部感染,有兩種感染存在於ICU病人——原發的和醫院獲得的。對於院外就感染的我們無能為力,而對於院內感染者我們可以做些工作。第一步是認識感染的來源,常見的來源是呼吸治療的器件,尤其是濕熱的,如加熱濕化器,G
⑤ 人工呼吸機通氣過度的表現和原理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為的方法,運用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壓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驟停者獲得被動式呼吸,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維持最基礎的生命。
⑥ 呼吸機操作並發症預防及處理措施
在我們臨床工作中如何加強護理,盡量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呼吸機治療常見的並發症
1.1與人工氣道有關的並發症主要有損傷、導管堵塞、氣管黏膜潰瘍等。
1.2呼吸機通氣支持直接引起的並發症主要有:通氣不足、通氣過度、氣壓傷等。
2 呼吸機治療常見並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2.1與人工氣道有關的並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2.1.1損傷 為了避免損傷氣道,醫生應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插管成功率;插管過程中應動作輕柔,避免反復插管,護士應認真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對於插管困難者或不配合者,如果生命體征平穩,可遵醫囑應用肌松劑或鎮靜劑來協助完成插管。
2.1.2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對於神清不配合的患者在建立人工氣道前採取適當的葯物鎮靜或局麻,可避免對循環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2.1.3導管堵塞 分泌物、痰液一定要及時清理,吸痰要徹底、到位,對痰液粘稠者應給予氣管點葯、膨肺後徹底吸痰,避免痰液粘於管壁上引起導管堵塞。對於躁動不配合治療者應妥善固定氣管插管,口腔內放置一枚牙墊,避免患者將導管咬扁,造成導管堵塞。
2.1.4導管誤入一側支氣管 妥善固定導管,每班認真檢查導管的深度,聽診兩肺,判斷兩側呼吸音是否一致,並及時准確記錄,如果深度發生改變,立即給予調整。
2.1.5導管脫出 妥善固定導管,寸帶松緊適宜,以伸進一指為宜,固定的膠布如被口水浸泡應及時給予更換;呼吸機管路不應固定過緊,應有一定的活動餘地,對於躁動、不配合的患者更應注意,以免牽拉使導管脫出;翻身時一定先把管路從機械臂上放下翻身後再重新固定,以免牽拉引起導管脫出。對於不配合治療或無意識的患者應給予適當的約束,並加強巡視,以免自行拔出插管。
2.1.6氣管黏膜潰瘍 套囊壓力過大會造成氣管黏膜毛細血管血流減少或中斷而出現黏膜壞死,壓力過低則出現誤吸,套囊壓力維持在20-25mmHg可以同時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因此,臨床上必需嚴密檢測套囊壓力。對於長時間應用呼吸機而無法離線的患者,應及早氣管切開,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吸痰時負壓不可過大,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短時間內反復刺激氣道,下吸痰管時不應給負壓,以免導致黏膜破損,進而出現潰瘍;嚴格無菌操作,有效清理呼吸道,避免氣道黏膜繼發性的感染。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痰液的性質、量。
2.1.7皮下、縱隔氣腫 氣管切開24小時內護士應嚴密觀察有無皮下氣腫、縱隔氣腫的發生,定期檢查皮下有無捻發音,如果有要及時通知醫生,及時給予處置,並記錄皮下氣腫發生的部位、范圍,注意氣腫范圍有無擴大。
2.2呼吸機通氣支持直接引起的並發症的預防及護理
2.2.1通氣不足 應用呼吸機治療應選擇合適的呼吸機管路,減少呼吸死腔,保證呼吸機管路的密封,嚴密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參數,觀察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時,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
2.2.2通氣過度 患者如出現通氣過度的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調整呼吸支持參數(減少潮氣量、減慢支持頻率、降低觸發靈敏度),增加呼吸迴路死腔(延長呼吸管路),也可使用葯物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同時積極處理高熱、疼痛等。
2.2.3氣壓傷 預防重點在於鼓勵患者自主呼吸或採用部分通氣支持方式,限制支持潮氣量,合理設置高壓報警限。
2.2.4心血管功能抑制 預防及處理上應鼓勵患者自主呼吸,盡量不使用呼氣末正壓,並使用強心葯、升壓葯等穩定病人的心功能。
2.2.5肺部感染 預防上應重視:進行適當的胸部物理治療,定時翻身、叩背、體位引流、震顫、咳嗽、充分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採用封閉式吸痰方法;採用合理的氣道濕化方法,臨床上常採用蒸餾水加溫濕化和氣管點葯濕化,蒸餾水每天更換,濕化罐每星期更換一次;充分進行聲門下分泌物的引流;進行人工氣道護理時要嚴格無菌操作,插管內充分進行吸痰,並將口腔分泌物及時吸凈,再進行口腔護理,防止分泌物流入氣道引起肺部感染;鼻飼時應將床頭抬高30-45度,可減少胃液反流,如疾病情況不允許,可協助患者右側卧位以利於胃的排空,在鼻飼或進食前需檢查氣管內導管的氣囊,並根據需要充氣,避免食物反流時誤吸;增加營養支持,增強機體抵抗力;嚴格進行呼吸機消毒與維護,做好呼吸機的終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呼吸機管路內的冷凝水應及時傾倒,呼吸機管路末端應低於氣管插管的位置,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感染;呼吸機管路一星期更換一次,污染的隨時更換。
3 結論
呼吸機的管理和護理是呼吸機治療的重點,掌握了呼吸機治療可能引起的並發症,掌握了預防方法,就會減少呼吸機並發症的發生,提高呼吸機治療的效果。
⑦ 過度通氣要是沒有及時發現會怎麼樣
臨床上最常見的過度通氣通常由哮喘引起,二氧化碳分壓均下降、呼鹼表現。剩下的見於癔症、小孩哭鬧等,這些沒具體碰到過。
⑧ 過度通氣會不會引起顱內壓增高
過度通氣,一般會導致鹼中毒,不會引起顱內壓增高,建議患者即使機械通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