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的優缺點
1、防震抗摔性:由於原理的不同,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回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答顆粒多個組合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機械硬碟,固硬佔有絕對優勢;
2、數據存儲速度:普通機械硬碟讀寫速度在幾十到一百多MB/s,固態硬碟則可以去到一千到兩千MB/s的水平,讀寫速度上固態硬碟更占優勢;
3、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低於機械硬碟;重量: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噪音:由於固硬屬於無機械部件及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而且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噪音值為0分貝。機械硬碟就要遜色很多;
⑵ 怎樣識別一個硬碟的優劣
●硬碟的磁頭
眾所周知,一塊硬碟存取數據的工作完全依靠磁頭來進行的,換句話說,沒有磁頭,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上的硬碟。那麼究竟什麼是磁頭呢?最簡單的理解,磁頭就是硬碟進行讀寫的「筆尖」,通過全封閉式的磁阻感應讀寫,將信息記錄在硬碟內部特殊的介質上。硬碟磁頭的發展先後經歷了「亞鐵鹽類磁頭(Monolithic Head)」、「MIG(Metal In GAP)磁頭」和「薄膜磁頭(Thinfilm Head)」、MR磁頭(Magneto 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頭)等幾個階段。前三種傳統的磁頭技術都是採取了讀寫合一的電磁感應式磁頭,在設計方面因為同時需要兼顧讀/寫兩種特性,因此也造成了硬碟在設計方面的局限性。第四種磁阻磁頭在設計方面引入了全新的分離式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沿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而讀取磁頭則應用了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針對讀寫的不同特性分別進行優化,以達到最好的讀/寫性能。除上述幾種磁頭外,技術更為創新的採用多層結構,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製作的GMR磁頭(Giant Magneto Resistive Heads)也已經在2000年浮出水面,應用這種技術,可以使目前硬碟的容量在此基礎上再提高10倍以上。
●硬碟的盤面
如果我們把上述硬碟磁頭比喻成筆的形容成立,那麼所謂硬碟的盤面自然就是這「筆」下的紙。如果你曾經有幸打開過自己的硬碟(當然是已經宣布死亡了的報廢產品喲,否則後果自負),可以發現硬碟內部是由金屬磁碟組成的。有單碟、有雙碟,自然也有多碟。它們通過表面的磁性物質結合在一起。與我們平時使用的那些普通軟磁碟存儲介質的不連續顆粒相比,這種特殊物質的金屬磁碟具有更高的記錄密度和更強的安全性能。目前市場上主流硬碟的碟片大都是由金屬薄膜磁碟構成,這種金屬薄膜磁碟較之普通的金屬磁碟具有更高的剩磁和高矯頑力,因此也被大多數硬碟廠商所普遍採用。除金屬薄膜磁碟以外,目前已經有一些硬碟廠商開始嘗試使用玻璃作為磁碟基片。與金屬薄膜磁碟相比,用玻璃作為碟片有利於把硬碟碟片做得更平滑,單位磁碟密度也會更高,同時由於玻璃的堅固特性,新一代的玻璃硬磁碟在性能方面也會更加穩定。不過,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一旦用玻璃材質作為碟片,玻璃材質較之金屬材質的脆性就會突出地體現出來,要解決這個問題肯定會大大提高成本,因此估計玻璃磁碟就算現在投入小量生產,一兩年內也不會在大范圍的商業應用中普遍流行。
●硬碟的馬達
有了「筆」和「紙」,要讓「筆」能夠在「紙」上順利地寫字,當然還要有「手」的控制,而這雙控制磁頭在碟片上高速工作的「手」就應該是硬碟主軸上的馬達了。硬碟正因為有了馬達才得以帶動碟片在真空封閉的環境中高速旋轉,馬達高速運轉時所產生的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進行工作。硬碟在工作時,通過馬達的轉動將用戶需要存取的資料所在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馬達的轉速越快,用戶等待存取記錄的時間也就越短。從這個意義上講,硬碟馬達的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最終的速度。在當今硬碟不斷向著超大容量邁進的同時,硬碟的速度也在不斷提高,這當然也就要求硬碟的馬達必須能夠跟上技術時代飛速發展的步伐。進入2000年,5400RPM(轉/分)的硬碟即將成為歷史,7200RPM勢必成為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的主流產品。這種速度方面的提升對於硬碟的馬達而言,自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200RPM、10000RPM甚至15000RPM的硬碟馬達肯定不會採用傳統意義上的普通滾珠軸承馬達,因為隨著硬碟轉速的不斷提高,同時也會帶來諸如磨損加劇、溫度升高、雜訊增大等一系列負面問題。傳統的普通滾珠軸承馬達無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於是先前曾廣泛應用在精密機械工業上的液態軸承馬達(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被引入到硬碟技術中。與傳統的滾珠軸承馬達不同,液態軸承馬達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軸承,這種特殊的軸承以油膜代替了原先的滾珠,一方面避免了與金屬面的直接磨擦,將傳統馬達所帶來的雜訊及溫度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油膜可以有效地吸收外來的震動,使硬碟的抗震能力由以往的150G提高至1200G;再一個方面,從理論上講,液態軸承馬達無磨損,使用壽命可以達到無限長,雖然我們無法通過這一點就奢想自己的新硬碟能夠「萬壽無疆」,但最起碼可以延長使用壽命倒是真切的事實。
●硬碟的介面類型
硬碟的介面類型主要分為EIDE和SCSI兩種。
早期的EIDE介面硬碟採用了PIO Mode 4模式,其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6.6MB/s,後來由於採用了UltraDMA/33(或稱ATA-4)技術,傳輸速率一下子提高到了33.3MB/s。如今主流的新一代Ultra DMA/66介面硬碟,其介面界面已經獲得了Intel與世界八大主要個人電腦製造商以及全部硬碟製造商的支持,數據傳輸率比UltraDMA/33翻了一倍,達66MB/s。而更高的Ultra DMA/100和Ultra DMA/166目前也已經在醞釀之中。
SCSI介面硬碟的基本數據傳輸率是20MB/s(8bit,50線)。在應用了Ultra WIDE標准後,其傳輸速率可以達到40MB/s;採用Ultra2 WIDE SCSI標准後,其傳輸速率還可以升至80MB/s(16bit,68線);而採用Ultra 160/m SCSI標准介面後,其傳輸速度更可以飆升到160MB/s。另外,目前還有一種採用FC-AL光纖通道介面的硬碟,其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0MB/s的數據傳輸率。
如果要比較EIDE與SCSI這兩種不同介面模式硬碟的優劣,從價格方面分析,EIDE的價格比較便宜,SCSI價格很高。如果從性能方面分析,EIDE介面的硬碟雖然安裝容易,但其允許用戶連接的設備較少,且CPU佔用率較高。而SCSI介面的硬碟在這方面卻表現突出:速度更快、允許增加足夠的外設(EIDE提供兩個通道,每個通道可掛兩個EIDE設備,而SCSI卻允許用戶連接7個SCSI設備)、CPU佔用率較低。
⑶ 怎麼樣去評價硬碟性能的好壞
1、主軸轉速:硬碟的主軸轉速是決定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決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碟檔次的重要標志。
2、尋道時間:該指標是指硬碟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軌而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3、硬碟表面溫度:該指標表示硬碟工作時產生的溫度使硬碟密封殼溫度上升的情況。
4、道至道時間:該指標表示磁頭從一個磁軌轉移至另一磁軌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5、高速緩存:該指標指在硬碟內部的高速存儲器。目前硬碟的高速緩存一般為512KB~2MB,SCSI硬碟的更大。購買時應盡量選取緩存為2MB的硬碟。
6、全程訪問時間:該指標指磁頭開始移動直到最後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塊所用的全部時間,單位為毫秒。
7、最大內部數據傳輸率:該指標名稱也叫持續數據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單位為MB/s。它是指磁頭至硬碟緩存間的最大數據傳輸率,一般取決於硬碟的碟片轉速和碟片線密度(指同一磁軌上的數據容量)。
8、連續無故障時間(MTBF):該指標是指硬碟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一般硬碟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時以上。這項指標在一般的產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並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上網到具體生產該款硬碟的公司網址中查詢。
9、外部數據傳輸率:該指標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它是指從硬碟緩沖區讀取數據的速率。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數據介面速率代替,單位為MB/s。目前主流的硬碟已經全部採用UDMA/ 100技術,外部數據傳輸率可達100MB/s。
⑷ 機械硬碟的質量好不好怎麼看
主要是看機械鍵盤的可敲擊次數,還有軸系列
選些口碑好的品牌,質量都不錯,不要選太冷門的品牌,品控好不好就不知道了。
好的,比如櫻桃,賽睿,利奧波德,斐爾可,都不錯,性價比高點的,酷冷,鴨子,都很不錯。
⑸ 如何評價一個硬碟的性能好與壞
轉速,容量,噪音,有無壞道,帶寬
硬碟性能。。一般來說你只要買新的就沒有什麼問題的
整機性能而言,硬碟並不是一個瓶頸
⑹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的優缺點
與機械硬碟復雜的結構不同,固態硬碟的結構很簡單,由一塊PCB板,及安置在PCB板上的控制晶元,緩存晶元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及電容組成。所以固態硬碟擁有更輕的構造,能讓電腦的重量進一步降低。
與機械硬碟相比,固態硬碟的數據傳輸速度會更快,固態硬碟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所以不需要磁頭尋道,所以在數據寫入特別是隨機讀寫方面會比機械硬碟強很多,與機械硬碟平均尋道時間12~14毫秒相比,固態硬碟可以做到0.1毫秒左右。
大家都知道機械硬碟害怕碰撞,特別在使用過程中的碰撞可以說是致命的。而固態硬碟因為沒有機械部件,所以在使用過程中的碰撞、翻轉對硬碟的影響可以降到最低。也因為沒有機械部件,所以固態硬碟在工作的時候沒有噪音。
固態硬碟具有輕便、速度快、防震抗摔、無噪音等優點,但是任何產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固態硬碟的優點很多,但缺點也是存在的,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固態硬碟故障後恢復數據的可能性為0。固態硬碟的結構導致了在發生故障的時候,基本上是無法恢復數據了,機械硬碟的損壞或故障的情況,恢復數據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在使用固態硬碟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數據的備份,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數據。
二、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固態硬碟的價格已經便宜很多了,但是不可否認是的,固態硬碟每GB的單價比機械硬碟每GB的單價還是要高很多。相信再過幾年的發展,固態硬碟的價格一定會降下來的。
三、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問題,這也是很多人堅持不使用固態硬碟的重要原因之一。快閃記憶體晶元的可擦寫次數相對固定,如SLC類型的快閃記憶體,理論可擦寫次可達10000次,但是該類型的快閃記憶體晶元的價格也是最高的;MLC類型的快閃記憶體成本較低,但理論可擦寫次就只有3000次;成本最低是的TLC類型的快閃記憶體,但理論上可擦寫的次數只有500~1000次了,這也是現在市場上固態硬碟常用的快閃記憶體類型。雖然各大廠商都在努力的開發新的技術來延長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
固態硬碟雖然還存在著不少缺點或不足,但是能帶給我們的使用體驗與機械硬碟相比還是會好很多。所以我們在想要體驗更快的電腦運行速度還是建議選擇固態硬碟。機械硬碟可以做為我們數據倉庫盤。這樣既保證了電腦的運行速度,又兼顧了數據的安全與容量。
⑺ 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相比,有什麼優缺點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優缺點對比
1、防震抗摔性:目前的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目前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機械硬碟,固硬佔有絕對優勢。
2、數據存儲速度:從pconline評測室的評測數據來看,固態硬碟相對機械硬碟性能提升2倍多。
3、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高於機械硬碟。
4、重量: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5、噪音:由於固硬屬於無機械部件及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而且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噪音值為0分貝。機械硬碟就要遜色很多。
6、價格:目前市場上80g
intel固態硬碟,價格為4000元左右。而這個價錢足夠買幾個容量為1tb的機械硬碟了。
7、容量:固態硬碟目前最大容量僅為256g(目前ibm公司已經開始測試容量為4tb的高速固態硬碟組),和機械硬碟最大按tb容量衡量相比差距很大。
8、使用壽命:slc只有10萬次的讀寫壽命,成本低廉的mlc,讀寫壽命僅有1萬次;比起機械硬碟毫無優勢可言。
⑻ 機械硬碟和固體硬碟的優點和缺點有那些
固態硬碟在未來來絕對源是一個發展趨勢,體積小,靜音,不怕震動。如果題主喜歡玩游戲的話,裝上這個准沒有錯,因為固態硬碟的速度真的太快了,讀取速度高達400m/s,寫入速度200m/s(當然是有差異)。處理視頻還有照片的那些用戶固態硬碟還真的是好基友般的存在。
機械硬碟的特點就是,數據安全,容量大,價格低,可靠性高。數據安全到什麼程度,把裡面的鋼盤摳出來用腳跺兩下,送到專業營救公司手裡也是可以復原的,頂多丟失幾個軌。不小心把文件徹底刪了?覆蓋不是很嚴重也是可以恢復的,甚至自己下個軟體就可以搞定。固態硬碟就不行了,某個儲存晶元燒了數據丟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而且是不可逆的。就算是把固態硬碟放到保險櫃里,兩個月不通電就會有丟失文件的風險;兩年以後讀寫速度有明顯下降;斷電的時候最好念一下啊彌陀佛。機械硬碟相比固態硬碟最大的缺點就是讀寫速度低,其次是有噪音生熱,怕震動。不過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矯情,比如我的硬碟。。。= =
如果太難選擇的話,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全裝上,一個裝游戲,一個放照片。
⑼ 如何區分硬碟好壞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
區分硬碟好壞:
1、空間方面:
空間越大越好。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盡量購買單碟空間大的硬碟,單碟空間大的硬碟與單碟空間小的硬碟相比能力要高多數。
2、硬碟的轉速方面:
空間相同的硬碟,根據能力上看,7200 r/min要比5400 r/min有了不小的提高。目前7200 r/min的硬碟為市場流行,而5400 r/min硬碟則那麼用於筆記本計算機。
3、緩存方面:
硬碟緩存能力決定硬碟性能高低的一個參數。一般硬碟緩存是物理緩存,這種情況緩存越大越好,現在主流的1TB普通硬碟的話緩存有64M。
4、硬碟尋道時間:
尋道時間是指硬碟在接收到系統指令後,磁頭從開始移動到移動至數據所在的磁軌所花費時間的平均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是影響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重要參數,這個時間越低,則產品性能越好。
5、介面類型、介面速率:
硬碟介面類型和介面速率也是對硬碟性能好壞的一項因素。對硬碟影響不是很大。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現在的介面主要是IDE、SCSI和SATA介面。
當然直接影響硬碟性能的參數是硬碟單碟容量及硬碟的轉速和尋道時間這三個參數。
⑽ 機械硬碟有哪些缺點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優缺點對比
1、防震抗摔性: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機械硬碟,固硬佔有絕對優勢。
2、數據存儲速度:從PConline評測室的評測數據來看,固態硬碟相對機械硬碟性能提升2倍多。
3、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低於機械硬碟。
4、重量: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5、噪音:由於固硬屬於無機械部件及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而且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噪音值為0分貝。機械硬碟就要遜色很多。
6、價格:截至目前(2014/11/23),普通品牌的128Gb 固態硬碟為450左右。而1Tb 的機械硬碟價格才360左右。固態硬碟比起機械硬碟毫無性價比。
7、容量:固態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t 3.5寸
8、使用壽命:SLC只有10萬次的讀寫壽命,成本低廉的MLC,讀寫壽命僅有1萬次;比起機械硬碟毫無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