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通風中最大梯度值是什麼意思
上當了空間是看得見進口商的可適當
⑵ 什麼是溫度變化梯度
(1)溫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是自然界中氣溫、水溫或土壤溫度隨陸地高度或水域及土壤深度變化而出現的階梯式遞增或遞減的現象。
溫度梯度是一個矢量,通常把溫度增加的方向作為正方向。
(2)分類
(A)垂直溫度梯度
在陸地上,大約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從而形成一個隨高度增加而溫度逐級下降的大氣溫度梯度。在接近地表的范圍內,由於地形差異和覆蓋物的影響,也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溫度梯度。例如,在巴拿馬一個高40米的熱帶雨林中,森林頂部的日平均氣溫為30℃,中部為28℃,靠近地面處則為26.5℃。土壤中的溫度變化也呈明顯的階梯式。例如,當土表下2厘米處的日最高溫度是62.1℃時,10厘米處為40℃,20厘米處為33.4℃,60厘米處為26.4℃,100厘米處則為24.5℃。湖泊的水溫也隨深度增加而遞減。例如,當水面溫度為22℃時,在8.8米深處為21℃,13.8米處為11℃,39米處則降至5.5℃。海洋水溫的變化也如此。南大西洋的洋面水溫為25.7℃時,100米深處為14.6℃,1000米處則降至4.0℃。在某個水深處,水溫往往驟然下降,這稱為溫躍層。這種現象限制了生物的活動與分布。溫度梯度因受太陽輻射、氣流、水流和地面覆蓋物的影響而出現經常的變化。一般說來,在同一季節內,水域的溫度梯度晝夜變動較小,山地的變動較大。溫度梯度的季節變化在高緯度地區比在低緯度地區要大些。
(B)水平溫度梯度
陸地上或洋面上的溫度分布隨緯度的增高而逐漸下降。例如,中國地跨幾十個緯度,溫度梯度的水平變化很明顯,從南向北,氣溫隨緯度增高而遞減。以7月平均氣溫為例,東北平原為20~24℃,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為24~29℃,江南丘陵及南嶺一帶為26~30℃,東南沿海與海南島則為30℃。因水陸分布和海拔高度的差別,同一緯度上不同地方的氣溫也會有差異,但南北向溫度梯度卻是總的分布趨向,各月等溫線圖表示出這一趨向。
⑶ 溫度梯度如何
溫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是描述溫度在特定的區域環境內最迅速的變化會向何方向,以及是何種速率的物理量。溫度梯度是一維的數量,單位是度/每單位長度(在特定的溫度范圍內),以SI單位是每米K(K/m)。
考慮到你是學材料的,應該問的是正溫度系數和負溫度系數吧,以熱敏電阻為例:
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其電阻值隨著PTC熱敏電阻本體溫度的升高呈現出階躍性的增加, 溫度越高,電阻值越大。
與之相反,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其電阻值隨著溫度的升高,載流子數目增加,所以電阻值降低。
⑷ 如何算地溫梯度
地溫的直接測量都是在地下條件如坑道、鑽井或海底進行。最淺是在地下1米深處測量地溫,這是一種簡易的地溫測量方法,這種地溫場的資料可用於發現異常幅度大而且埋藏淺的地熱田。直接探測隱伏地下儲熱構造,往往在10~30米或50~100米淺井內進行地溫和地溫梯度測量。
這個深度的地溫場資料,可以反映不同異常幅度和不同埋藏深度的熱儲構造。更深的地溫場(如300~ 1000米)則用於研究區域構造、深部地熱資源和油氣田。例如中國華北平原北部地溫梯度等值線圖上的地溫異常,反映了深部地熱資源和油氣田。
(4)機械通風溫度梯度怎麼算擴展閱讀
地殼的溫度場受許多干擾因素影響。地溫梯度則與岩石熱導率有關,因而這些資料的應用受地區和時間的限制,而不利於全國或全球的對比,地熱流值是一種理想的參數。
地熱梯度的方向指向溫度增加的方向,稱正梯度。如果溫度向下即隨深度的增加反而降低時,稱負梯度。熱田鑽孔穿透熱儲層後,常出現負梯度。
⑸ 糧食機械通風糧食溫度平均值怎麼算
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糧溫X該溫體積十其它糧溫X其它體積的和)÷總體積
⑹ 小弟跪求《機械通風儲糧技術規程(試行)》,這應該是1991年的吧,反正挺早的拉 。
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已給你發送,順便粘貼原文。
儲糧機械通風技術規程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儲糧機械通風的功能、分類、技術條件、操作條件和操作與管理。
本標准適用於各類原糧、油料及非粉類成品糧、半成品糧等儲藏過程中的機械通風。
註:本標准涉及糧倉建設方面的內容,應符合國家有關標准、規范。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LS/T 1201—2002 磷化氫環流熏蒸技術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87)商儲(糧)字第7號《糧油儲藏技術規范(試行)》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儲糧機械通風aeration for grain storage
一定條件的外界氣體在通風機產生的壓力差作用下沿著糧堆中的空隙穿過糧層,從而改變糧堆內氣體介質的參數,調整糧堆溫度、濕度等,達到使糧食安全儲藏或改善加工工藝品質的目的。
3.2
單位通風量airflow rate
每小時每噸糧食的通風體積量,用q表示,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噸[m3/(h·t)]。
3.3
總通風量 total airflow
單位時間內通過通風系統的空氣總體積量,用Q總表示,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
3.4
通風系統總阻力 total resistance of aeration system
氣流通過通風系統時所產生的壓力損失,用H總表示,單位為帕斯卡(Pa)。
3.5
空氣途徑比air path ration
空氣穿過糧層到達糧面的最長路徑與最短路徑之比,用K表示。
4 儲糧機械通風的功能
儲糧機械通風的功能包括降溫通風、降水通風、調質通風和其他功能通風。
4.1 降溫通風
降低儲糧的溫度,主要用於:
a) 在低溫季節進行通風降低糧溫;
b) 處理發熱糧或高溫
c) 降低機械烘乾後糧食溫度。
4.2 降水通風
降低糧食含水率,提高儲糧穩定性。
4.3 調質通風
在糧食加工前,向糧堆內通人高濕度的空氣,適當調整糧食水分,以改善糧食加工工藝品質。
4.4 其他功能通風
a) 平衡糧堆溫度、濕度,防止或消除水分轉移、分層和結露;
b) 預防高水分糧發熱;
c) 進行環流熏蒸;
d) 排除糧堆內異味或實施熏蒸後的散氣;
e) 在高溫季節排除倉內空間積熱。
5 儲糧機械通風的分類
5.1 按通風的范圍分類
5.1.1 整體通風
對獨立儲糧單元(貨位)的整體進行通風。
5.1.2 局部通風,
對獨立儲糧單元(貨位)的局部進行通風。
5.2 按風網的型式分類
5.2.1 地槽通風系統
糧倉(貨位)地坪之下建有固定槽形通風道的通風系統,適用於整體通風。
5.2.2 地上籠通風系統
糧倉(貨位)地坪之上敷設籠形通風道的通風系統,適用於整體通風。
5.2.3 移動式通風系統
5.2.3.1 單管通風系統
小型通風機與單個扦插式通風管配套,插入糧堆內進行通風的系統,適用於局部通風或應急通風。
5.2.3。2 多管通風系統
一台通風機帶有多個扦插式通風管,插入糧堆內進行通風的系統,適用於局部通風或應急通風。
5.2.4 箱式通風系統
在糧堆內預埋箱型空氣分配器的負壓通風系統,應結合糧面揭膜方法或配置導風管,適用於小型房式倉的局部通風或整體通風。
5.2.5 徑向通風系統
筒狀空氣分配器豎置於糧堆中央,頂端封閉,使氣流沿徑向流動的通風系統,適用於筒式倉或糧囤通風。
5.2.6 夾底通風系統
糧倉底部設全開孔底板的通風系統,適用於小型糧倉的整體通風。
5.3 按送風方式分類
5.3.1 壓入式通風
通風機正壓送風,主要適用於降水通風和糧堆的中、上層發熱降溫通風。
5.3.2 吸出式通風
通風機負壓吸風,主要適用於降溫通風、調質通風、預防結露通風等。
5.3.3 壓入與吸出相結合式通風
a) 在糧堆風網中,空氣輸入端由通風機正壓送風,空氣輸出端由另一台通風機負壓吸風,適用於糧層較厚、阻力較大的場合通風;
b) 在通風過程中,一個通風階段採用壓入式通風,另一階段採用吸出式通風,適用於糧層較厚或水分不易平衡條件下的通風。
5. 3.4 環流通風
通風機的空氣輸入和輸出端,分別與糧堆風網的空氣輸出端和輸入端相聯接的循環通風系統,適用於環流熏蒸和穀物冷卻機冷卻通風。
5.4 按氣流方向分類
5.4.3 上行式通風
外界空氣從底部進入糧堆向上流動,穿過糧層後排出倉外的通風。
5.4.2 下行式通風
外界空氣從糧堆表面進入糧堆向下流動,穿過糧層後,由倉底風道排出倉外的通風。
5.4.3 橫流式通風
外界空氣從糧堆一側橫流穿過整個或部分糧堆後進入另一側,再排出倉外的通風。適用於倉房跨度小於15。m的通風。
5.5 按空氣溫度調節方式分類
5.5.1 自然空氣通風
外界空氣不經調節直接送人糧堆的通風。
5.5.2 加熱空氣通風
外界空氣經適當加熱升溫後送入糧堆的通風,主要適用於降水通風。
5.5. 3 冷卻空氣通風
外界空氣經機械製冷後送入糧堆的通風。
5.6 按儲糧堆裝形式分類
a) 包裝糧堆機械通風;
b) 散裝糧堆機械通風。
5.7 按通風機械設備類型分類
5.7.1 離心式通風機通風
適用於風網阻力較大狀態下的通風。
5.7.2 軸流式通風機通風
適用於風網阻力較小狀態下的通風。其中排風扇通風,適用於低風壓緩速降溫通風。
5.7.3 混流式通風機通風
適用於風網阻力適中狀態下的通風,其風機壓力大於軸流式通風機壓力。
5.7.4 穀物冷卻機通風
適用於環境空氣溫濕度較高時的冷卻通風。
6 儲糧機械通風系統的技術要求
儲糧機械通風系統由糧堆、倉房、風網、通風機以及操作控制設備等組成。
6.1 風網設計的基本要求
6.1.2 風道布置應能滿足均勻、有效通風的要求,風網工藝宜簡單,阻力小。風網中的彎頭應採用多環節形式,避免使用直角彎頭,彎頭的彎曲半徑不小於風管直徑的1.5倍。風網中應盡可能減少彎頭、 三通等管件的數量。
6. 1. 2 空氣分配系統向糧堆內送風應均勻,風機靜壓應能克服通風系統的總阻力,通入糧堆的風量應能滿足通風目的(降溫、降水、調質等)的需要。排風扇與風道進風口不能在同側。
6. 1.3 風道應能承受糧食和機械設備的載荷。通風設備應安全可靠,操作簡便。
6.2 風網主要技術參數
6. 2. 1 總通風量
總的通風量Q總由式計算(1):
Q總 = qG = qVr ……………………(1)
式中
Q總-----總通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
q-----單位通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噸[m3/h*t];
G-----糧食的質量,單位為噸(t);
V-----糧堆的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
r-----糧食的容重,單位為噸每立方米(t/m3);
6. 2. 2 單位通風量
6. 2. 2. 1 以降水為主要目的的通風應根據糧食水分不同,選擇不低於表1所列最低單位通風量
表 1 最低單位通風量
糧食水分/% 14 16 18 20
最低單位通風量/[m3/h*t] 25 30 40 60
6. 2. 2. 2 以降溫為主要目的的通風推薦選用以下單位通風量:
a) 房式藏或者較矮的圓倉通風:q<20 m3/h*t;
其中低風壓緩速降溫通風(排風扇通風):q<8m3/h*t;
b) 淺圓倉通風:q<12m3/h*t;
c) 立筒倉通風:q<10m3/h*t;
6. 2. 2. 3 環流熏蒸通風推薦選用單位風量:q<12m3/h*t;
6. 2. 3 風道風速
6. 2. 3. 1 主風道風速
主風道風速v主由式(2)計算:
v主 = Q主/3600F主 ……………………(2)
v主-----主風道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
Q主-----通過主風道風量,單位為平方米(m2);
F主-----主風道的橫截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
主風道的風速控制在12m/s以下,最大不超過15m/s。
6. 2. 3. 2 支風道風速
支風道風速v支由式(3)計算:
v支 = Q支/3600F支……………………(3)
v支-----支風道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
Q支-----通過支風道風量,單位為平方米(m2);
F支-----支風道的橫截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
支風道的風速控制在6m/s以下,最大不超過9m/s。
6. 2. 4 空氣分配器(包括箱式通風的空氣分配箱)風速
空氣分配器風速v分由式(4)計算:
v分 = Q分/3600F分.................(4)
式中:
v分——空氣分配器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
Q分——通過分配器的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
F分——分配器開孔面的表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
分配器表觀風速推薦在0.1m/s~0.15m/s,最大不超過0.3m/s。
6.2.5 通風系統總阻力
6.2.5.1 通風系統總阻力主要包括風道阻力、分配器阻力和糧層阻力,由式(5)計算:
H總=H糧層+H分配器+H風道……………………(5)
式中:
H總——通風系統總阻力,單位為帕斯卡(Pa);
H風道——風道阻力,單位為帕斯卡(Pa);
H分配器——分配器阻力,單位為帕斯卡(Pa);
H糧層——糧層阻力,單位為帕斯卡(Pa)。
6.2.5.2 散裝糧食H糧層的計算方法見附錄A。
6.2.5.3 H風道不宜大於100Pa。
6.2.5. 4 H分配器不宜大於50Pa。
6.2.5.5 降水通風和調質通風的H總不宜大於1 000Pa。
6.2.5.6 降溫通風的H總可由表2確定。
表2 降溫通風的H總表
堆糧高度/m 通風系統總阻力H總/Pa
小於等於6 小於等於750
小於等於15 小於等於2000
小於等於20 小於等於2400
6.2.5.7 其他通風可參照降溫通風選用。
6.2.6 空氣途徑比
6.2.6.1 降溫通風的空氣途徑比K溫宜在1.5--1.8之間,不宜大於1.8。
6.2.6.2 降水通風的空氣途徑比K水宜在1.2--1.5之間,不宜大於1.5。
6.2.7 風道長度
地槽、地上籠通風道單程長度不宜超過25 m。
6.2.8 通風道間距
通風道間距按式(6)計算:
L=2h(K-1)……………………(6)
式中:
L——通風道間距,單位為米(m);
h——糧層厚度,單位為米(m);
K——空氣途徑比。
通風道間距不宜超過6m,邊側通風道與側牆間距不大於0.5L。
6.2.9 空氣分配器
6.2.9.1 與糧食直接接觸的空氣分配器,孔板上的通氣孔最大尺寸以不漏糧為限。
6.2.9.2 空氣分配器應能承受糧食的壓力載荷,地槽式風道上的空氣分配器還應能承受輸送機械通過時產生的動靜載荷。
6.2.9.3 地梢式風道上的空氣分配器開孔率不小於25%。風道上的空氣分配器間隔布置時,分配器間距不宜大於風道間距,分配器上可增設空氣分配網罩,以避免糧粒堵塞孔板,並使氣流分配趨於均勻。
6.3 通風機的選擇要求
6.3.1 通風機的主要參數
6.3.1.1 通風機的風量
通風機的風量由式(7)計算:
Q風機=Sl·Q總' ……………………(7)
式中:
Q風機——通風機的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
Sl——風量系數,S1=1.10~1.16;
Q總'——單台通風機計算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
6.3.1.2 通風機的風壓
通風機的風壓由式(8)計算:
H風機=S2·H總 ……………………(8)
式中:
H風機——通風機的風壓,單位為帕斯卡(Pa);
S2——風壓系數,S2=1.1----1.2。
如果風機不是在標准狀態(大氣壓力101.3 kPa,溫度20℃,相對濕度50%)下工作,則風機的風壓
按式(9)計算:
H=( ρ/1.2)H風機 ……………………(9)
式中:
H——實際工作狀態下的風機風壓,單位為帕斯卡(Pa);
1.2——標准狀態下的空氣密度,單位為千克每立方米(kg/m3);
ρ——實際工作狀態下的空氣密度,單位為千克每立方米(kg/m3)。
ρ由式(10)計算:
ρ=1.293×[273/(273+t) ] ……………………(10)
式中:
t——空氣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6.3.2 通風機的工作特性要求
6.3.2。1 所選通風機在額定轉速下,由Q風機和H風機確定的工作點應在該通風機標稱的工作區間內,並應盡量接近全壓效率較高的工作區間中間段。
6.3.2.2 所選通風機總效率η總應不低於75%。通風機總效率由式(11)計算:
η總=η風機· η 傳動=(Q實· H實)/(1000 · 3600N )…………………(11)
式中:
η總——通風機總效率,%;
η風機——通風機全壓效率,%;
η傳動——機械傳動效率,%;
Q實——實際測定出的通風機風量,單位為立方米每小時(m3/h);
H實——實際測定出的通風機風壓,單位為帕斯卡(Pa);
N——電動機輸入的有功功率,單位為千瓦(kW)。
6.3.3 通風機的工作環境
6.3.3.1 通風機工作環境的溫度、含塵、場所等條件應符合所選通風機允許的范圍。
6.3.3.2 通風機工作場所有防爆、隔爆要求的,所選用通風機應符合有關防爆要求。
6.3.3.3 用於環流熏蒸的通風機和通風系統應符合LS/T 1201—2002的要求。
6.3.4 通風機附件的配置
6.3.4.1 擴散管與收縮管
擴散管與收縮管用於通風機與風道或風道與風道的聯結,根據工藝要求設計。採取吸出式通風的擴 散管或收縮管(包括等徑聯接管),應使用強度較高不易變形的材料製作。
6.3.4.2 安全防護網或防護罩
6.3.4.2.1 進行壓人式通風作業時,應在通風機進風口安裝防護網,設計選擇防護網時應盡可能減少空氣通過的阻力。
6.3.4.2.2 通風機與電動機採用帶式傳動的,應在其傳動部分設防護罩。
6.3.5 供電線路和配電、啟動設備
通風機供電線路和配電、啟動設備應按照有關電氣安裝規范配置,並應保證電氣接地完好、可靠。
7 機械通風的操作條件
7.1 降溫通風的條件
7.1.1 允許降溫通風的條件
7.7.1.1 糧食水分高於當地儲糧安全水分進行降溫通風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7.1.7.7.1 允許降溫通風的溫度條件:
開始通風時:t2-t1≥8℃(亞熱帶地區:t2-t1≥6℃);
通風進行時:t2-t1>4℃(亞熱帶地區:t2-t1>3℃)。
t2——糧堆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t1——倉外大氣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7.1.1.1.2 允許降溫通風的濕度條件:
可按兩種方法確定降溫通風的濕度條件。
第一種方法:Ps2≥Pt1
Ps2--即時糧溫下的糧食平衡絕對濕度[水蒸氣分壓,單位為毫米汞柱(mmHg)],糧食平衡絕對濕度的查定方法見附錄B中的B.1;
Ps1——即時大氣絕對濕度[水蒸氣分壓,單位為毫米汞柱(mmHg)],大氣絕對濕度的查定方法見附錄B中的B.1。
註:1 mmHg=0.133kPa。
第二種方法:RH2≥RHl
RH2--糧堆的平衡相對濕度,%,查定方法見附錄B中的B.2;
RH1——糧堆溫度下空氣相對濕度,%,查定方法見附錄B中的B.2。
7.1.1.2 糧食水分不高於當地儲糧安全水分進行降溫通風時,應符合7.1.1.1.1的規定,對濕度條件不作要求。
7.7.2 結束降溫通風的條件
符合以下條件即應結束降溫通風作業:
a) t2-t1≤4℃(亞熱帶地區t2-t1≤3C);
b) 糧堆溫度梯度≤1℃/m糧層厚度,糧堆上層與下層溫度差:房式倉≤3℃,淺圓倉一般不大於10℃;
c) 糧堆水分梯度≤0.3%水分/m糧層厚度,糧堆上層與下層水分差≤1.5%。
7.2 降水通風的條件
7.2.1 降水通風時糧食水分不應超過以下值:
a) 早稻穀:16%(亞熱帶地區:15%);
b) 晚稻穀:18%;
c) 玉米:20%(亞熱帶地區:16%);
d) 小麥:16%;
e) 大豆:18%;
f) 油菜籽:10%。
7.2.2 允許降水通風的條件
7.2.2.1 允許降水通風的溫度條件:
t2>tL1
t2——糧堆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tL1--大氣露點溫度,單位為攝氏度(℃),大氣露點溫度的查定方法見附錄B中的B.1;
7. 2. 2. 2允許降水通風的濕度條件:
PS21>PS1
PS21--按糧食水分減少一個百分點後的水分值和即時大氣溫度值所查得的平衡絕對濕度,單位為
毫米汞柱(mmHg)。
PS1--即時大氣絕對濕度,單位為毫米汞柱(mmHg)。
7.2.3 結束降水通風的條件
符合以下規定即應結束降水通風作業:
a) 底層壓入式通風時,乾燥區前沿移出糧面;底層吸出式通風時,乾燥區前沿移出糧面堆底面;
b) 糧堆水分梯度≤0.5%水分/m糧層厚度;
c) 糧堆溫度梯度≤1℃/m糧層厚度。
7.2.4 機械通風以降水為主要目的時,糧堆高度不宜大於3m。
7.3 調質通風的條件
7.3.1 允許調質通風的條件
7.3.1.1 允許調質通風的溫度條件:
a) t2>tL1
t2——糧堆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tL1——大氣露點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b) 通風後糧堆最高溫度不得超過該批糧食增加水分後的安全儲存溫度。
7.3.1. 2允許調治通風的濕度條件:
Ps22<PS1
Ps22——按糧食水分增加2.5個百分點後的水分值和即時大氣溫度值所查得的的平衡絕對濕度,單
位為毫米汞柱(mmHg)。
PS1——即時大氣絕對濕度,單位為毫米汞柱(mmHg)。
7.3.2 結束調質通風的條件
符合以下規定即應結束調質通風作業:
a) 糧堆水分達到預期值——但不得超過安全儲存水分;
b) 糧堆水分梯度≤0.5%水分/m糧層厚度;
c) 糧堆溫度梯度≤1℃/m糧層厚度。
7.3.3 調質通風宜在糧食加工前進行,糧堆高度一般不宜大於3m。
8 機械通風的操作與管理
8.1 通風前的准備工作
8.1.1 糧食人倉前要全面檢查通風系統是否完好,通風道內不得有積水和異物;地上籠通風道的銜部位要牢固合縫,裝糧後風網內不得漏入糧食。
8.1.2 採用「一機多風道」的平房倉機械通風系統,應安裝風量調節閥,裝糧前將各支風道的風量調節均勻。
8.1.3 在糧食人倉過程中,要採取減少自動分級的措施,並隨時檢查通風道在糧食入倉過程中的完好情況,糧食人倉結束後要平整糧面?
8.1.4 首次通風前,應對風網送風均勻性和通風機工作狀態進行測定。
8.1.5 測定糧食的溫度、水分以及大氣的溫度、濕度,並按照7.1、7.2、7.3的規定和附錄B給出的方法,判斷能否通風。
8.1.6 風機與風道口的聯接應使用軟連接,其連接要牢固、密封;防止通風機反轉;採用移動式通風機進行作業時,通風機應放置平穩。
8.1.7 根據通風方式的要求打開或關閉門窗,以便於氣體的交換,減少通風時倉體的壓力載荷或防止氣流短路(氣流不經過糧堆)。
8.1.8 採取揭膜方法進行機械通風時,在通風前應將薄膜覆蓋於糧面上,通風機運轉後,要檢查薄膜的完好情況,對查出的漏氣孔隙要及時貼補。
8. 1.9 在冷卻通風的倉外連接管道部分應採取隔熱保溫措施。
8.2 通風過程的操作與管理
8.2.1 機械通風系統的機械和電器的使用管理按現行相關標准和規定執行。
8.2.2 多台通風機同時使用時,應逐台單獨啟動,待運轉正常後再啟動另一台,嚴禁幾台通風機同時啟動;用於儲糧通風作業的通風機不允許直接並聯或串聯使用。
8.2.3 採取吸出式通風作業的,其通風機出風口要避免直接朝向易損建築物和人行通道,必要時在通風機出口處安裝散風板以改變氣流方向。
8.2.4 設備自動停機時,應先查清原因,待故障排除後再重新啟動;電機升溫過高或設備振動劇烈時應立即停機檢修;不允許在運轉中對通風機及電器設備進行檢修。
8.2.5 在通風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記錄各部位糧溫變化。對通風後糧溫不下降或下降緩慢的死角部位,應採取插入導風管、使用單管或多管通風機組等有效處理方法對其進行散熱降溫處理,以確保全倉糧溫 的均勻性。
8.2.6 冬季機械通風降溫時,若出現糧面或局部結露現象,應繼續通風,必要時輔以糧面或糧堆局部翻動,使結露現象逐步消失。
8.2.7 箱式通風應採用吸出式通風方式,揭膜要從距風機最遠處開始,每次揭膜距離不超過2m,並採取埋設導風管和開側孔的方法以減少通風死角。
8.2.8 在通風過程中,操作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糧情和設備運行情況的巡迴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8.3 通風過程的檢查要求
8.3.1 通風過程中應對門窗的打開和關閉、通風機的運轉和揭膜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採取吸出式通風還應經常觀察通風機出風口是否有異物或糧粒被吸出,發現問題要及時停機處理。
8.3.2 通風開始前、通風進行時和通風結束後的糧情檢測項目、測點和取樣點的布置均按《糧油儲藏技術規范(試行)》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8. 3.3 檢測糧食水分、溫度的時間和要求
9.3.3.1 降溫通風
a) 溫度:每4個小時至少測定一次,並根據糧溫、糧食水分、大氣溫度、大氣濕度的變化,按照7.1 規定條件判定是否繼續通風;
b) 水分:每個階段通風結束以後應按照有關規定分層設點檢測糧食水分。
8.3.3.2 降水通風
a) 溫度:每8個小時至少測定一次,並根據糧溫、糧食水分、大氣溫度、大氣濕度的變化,按照7.2 規定條件判定是否繼續通風,
b) 水分:每8個小時分層定點測定一次。
8.3.3.3 調質通風
a) 溫度:每4個小時至少測定一次,並根據糧溫、糧食水分、大氣溫度、大氣濕度的變化,按照7.3 規定條件判定是否繼續通風;
b) 水分:每隔8個小時測定一次。
8.4 通風結束後的管理
8.4.1 關閉門窗,用防潮、隔熱物料封閉風道口,在氣溫回升前做好糧堆的隔熱密封工作。
8.4.2 通風結束後對移動式通風設備應進行檢修、保養和防腐處理並妥善保管,以備再用。
8.4.3 按附錄c的方法評估本次通風的單位能耗,並按表C.1的格式詳細填寫《儲糧機械通風作業記 錄卡》。
8. 5 對操作管理人員的要求
8.5.1 機械通風的操作管理人員應具有一定的機電設備使用、維修和儲糧機械通風專業知識,經培訓 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並保持相對穩定。
8.5.2 機械通風操作管理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應根據國家糧食局有關規定,由省級糧食部門組織進 行,操作管理人員經考核合格後發給「儲糧機械通風操作許可證」。
2007-2-27 上午 04:57:13 水分測控
等級:版主
文章:49
積分:730
注冊:2007年3月2日第 2 樓 QQ
--------------------------------------------------------------------------------
專業,頂2007-3-2 上午 07:23:46
2 2 1/1頁 1
論壇跳轉到....╋相關技術 ├機械技術 ├資料文獻╋供求合作 ├供應出租 ├求購求租 ├尋求合作╋暢所欲言 ├意見建議 ├其它討論╋非常開心 ├開心一刻 ├情感交流╋論壇事務 ├版主議事 ├我想試試
發簡訊
我能做什麼
我發表的主題
我參與的主題
基本資料修改
用戶密碼修改
聯系資料修改
用戶簡訊服務
編輯好友列表
用戶收藏管理
個人文件管理
今日貼數圖例
主題數圖例
總帖數圖例
在線圖例
在線情況
用戶組在線圖例
文件集瀏覽
圖片集瀏覽
Flash瀏覽
音樂集瀏覽
電影集瀏覽
賀卡發送
[ITSUN統計]
Copyright &;2004 - 2008 中國糧機網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頁面執行時間 00.57813 秒, 9 次數據查詢
⑺ 糧堆溫度最大梯度值演算法
糧堆的最低和最高溫度的差。糧堆最高水分和最低水分的差。檢查通風降溫和降水效果
⑻ 機械設計中梯度如何計算比如說梯度1:10 直徑70
聽過機械制圖斜度和錐度,梯度在高等數學里聽過。不知你具體說的是什麼 東東?
⑼ 如何用溫度梯度法計算車間的排風溫度2019.10.03
你好
用溫度梯度
來計算車間的排風溫度
是一件比較專業的事
如果你不會
你應該求助專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