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械手錶那麼多齒輪,你知道只有一個齒輪在動么
額,如果想配置機械手錶的齒輪,先從時間關系分析開始。一小時等於六十分鍾、專一分鍾等於六十秒屬。即1:60:360.所以齒輪數之比是360:60:1.即如果秒針齒輪數 是1個,那麼分針齒輪數就是60個,時針相關的齒輪數就是360個。所以,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秒針相關的齒輪數的控制。而齒輪的直徑:d=m*z,z是齒輪數,m是模數。由於要保證齒輪嚙合,所以三個齒輪的m相同。這樣只要確定秒數相關的齒輪的直徑就可以了。再將這三個齒輪合理分布在一個空間里就好了。
Ⅱ 一塊機械表有多少零件
其實很多人不明白,機械手錶為什麼經常被叫做「精密計時儀器」。就拿機械表的機芯來說,普通的機芯大概重量15克左右,直徑20毫米左右,厚度4毫米左右。對於手動上弦的機械手錶組成需要130多個零部件,製作工序多達1300道。而手錶的自動功能有40多個零件,日歷功能有30多個零件,因此一款普通的自動日歷機械表的機芯,至少需要由200多個零件組成。
而影響機械手錶走時精度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氣壓、溫度、運動、重力、磁場、發條力矩的變化,換日歷時遇到阻力等。走時誤差相對較大,也就不奇怪了。雖然機械表在走時精度上沒有優勢,但是在太空登月就顯得有用多了,石英手錶正常工作溫度有明確限制(-5~50℃),機械手錶的工作溫度沒有石英錶那樣嚴格。
Ⅲ 手錶里的大齒輪有多少個齒
60個。每個齒就是表面一格。
Ⅳ 有誰知道機械手錶裡面的齒輪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機械表(手錶)裡面有4隻齒輪。
發條儲存一定的能量,以均勻小量地分配給內振盪器。為此,提供的容能量通過輪列組,由輪列組以相同比例縮減傳輸力的同時增加圈數。該輪列組包括4隻輪和4隻齒輪,後3隻輪是鉚壓在前3隻齒輪上。第一隻輪是圓周銑齒的條盒輪。最後一隻輪是擒縱機構齒輪,擒縱輪鉚壓在該齒輪上。擒縱輪屬於分配機構及計數器。
條盒輪轉一圈約6小時,在此段時間內,擒縱齒輪和擒縱輪轉約3600圈。這數字代表第一隻輪和最後一隻輪之間的旋轉頻率比。該比例始終在此數值范圍內。一般都設法使齒輪和分輪在手錶的中心,並每小時轉一圈。
這樣的設計能使分針位於該軸上。並在超越6時時,拉出秒輪軸,以便固定秒針。同樣,能量傳輸機構也用於振盪計數和顯示。手錶輪系是用黃銅製作的,齒輪是採用淬火鋼並拋光。採用這兩種不同的材料來製作輪系及其齒輪,能減少磨擦和咬剎的危險,手錶和時鍾的嚙合機構是永遠不加油的。
Ⅳ 自動手錶多少個齒輪
具體要看是什麼機芯。以下是日本西鐵城自動機械機芯的所用輪子:調盒輪,大鋼輪,中心輪,小鋼輪,過輪,秒軸,擒縱輪,三輪,四輪,減速輪,換向輪。還有離合輪,撥針輪,時輪,分輪,擺輪。
Ⅵ 機械鍾表裡究竟有幾個齒輪
你這個不是統一機芯,這種走時的包括條盒輪,三個過輪,一個擒縱專輪,兩個中心輪屬,還有一個對點的過輪,共8個輪,打點包括條盒輪,大過輪,卡止輪,風輪,還有一個撥動打捶的輪,還有兩個帶鐵絲鉤的東西,一個打錘,擒縱叉,擺頁片,鍾擺,前後夾板,
Ⅶ 機械鍾表齒輪問題
兩個都是漸開線齒輪。圖中的三個齒輪沒有看到擺線齒輪。擺線齒輪的優點:1,接觸應力小,磨損均勻;2,無根切,可以做到很少的齒數,3,齒廓的重合度較大,可受力大。
Ⅷ 一個能正常工作的機械鍾表中,至少需要有幾個齒輪
4個~~
Ⅸ 手錶齒輪指的是那部分
機械表(手錶復)裡面有制4隻齒輪。
發條儲存一定的能量,以均勻小量地分配給振盪器。為此,提供的能量通過輪列組,由輪列組以相同比例縮減傳輸力的同時增加圈數。該輪列組包括4隻輪和4隻齒輪,後3隻輪是鉚壓在前3隻齒輪上。第一隻輪是圓周銑齒的條盒輪。最後一隻輪是擒縱機構齒輪,擒縱輪鉚壓在該齒輪上。擒縱輪屬於分配機構及計數器。
條盒輪轉一圈約6小時,在此段時間內,擒縱齒輪和擒縱輪轉約3600圈。這數字代表第一隻輪和最後一隻輪之間的旋轉頻率比。該比例始終在此數值范圍內。一般都設法使齒輪和分輪在手錶的中心,並每小時轉一圈。
這樣的設計能使分針位於該軸上。並在超越6時時,拉出秒輪軸,以便固定秒針。同樣,能量傳輸機構也用於振盪計數和顯示。手錶輪系是用黃銅製作的,齒輪是採用淬火鋼並拋光。採用這兩種不同的材料來製作輪系及其齒輪,能減少磨擦和咬剎的危險,手錶和時鍾的嚙合機構是永遠不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