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防爆輪胎 > 柯達感應隔熱防爆膜

柯達感應隔熱防爆膜

發布時間:2022-06-28 04:30:12

❶ 柯達膠卷的發展史誰知道,越詳細越好!!!!!!!!

# 1878 年:喬治·伊士曼先生高瞻遠矚地預見了明膠干版取代當時流行的笨重而龐大的濕版攝影的趨勢。干版可由攝影師自行決定曝光和沖洗的時間,而濕版則必須立即塗布、曝光,並趁濕沖洗。
# 1879 年:伊士曼先生發明了一種乳膠塗布機,從此開始批量生產攝影干版。
# 1880 年:伊士曼先生在紐約州羅徹斯特的一間租來的樓房頂樓中開始了干版的商業生產。
# 1881 年:伊士曼先生與 Henry A. Strong (家族世交,無線電天線製造商)合夥成立伊曼干版公司。9 月,伊士曼先生辭掉銀行職員的工作,全心從商。
# 1883 年:伊士曼干版公司的經營場所轉移到一幢四層的樓房,即現在的紐約州羅徹斯特國家大街 (State Street) 343 號,公司的全球總部。
# 1884 年:伊士曼干版和膠片公司成立,公司從合夥企業改為擁有 200,000 美元資產、14 個股東的股份公司。 推出 EASTMAN 負片。伊士曼先生和同事威廉 H. 沃克發明了負片相紙*捲筒。
# 1885 年:推出 EASTMAN 美國膠片 — 第一片透明攝影「膠片」,這種膠片使用至今。 公司在英國倫敦開了一家批發辦事處。
# 1960 年: 推出 KODAK ESTAR 片基(聚酯片基),用以改善 KODALITH 印刷膠片的尺寸性。推出 RECORDAK RELIANT 500 微縮膠片,能在一分鍾內拍攝 500 張支票或 185 封信。Albert K. Chapman 博士成為董事會副主席,William S. Vaughn 成為總裁暨首席執行官。
# 1961 年:公司推出第一部極為成功的 KODAK CAROUSEL 投影儀,該投影儀的圓形托架可納 80 張幻燈片。推出 KODACHROME II 膠片,在享譽已久的 KODACHROME 膠片基礎上進行了重大改進。
# 1962 年:公司的美國綜合銷售額首次突破 10 億美元,全球員工超過 7 萬 5000 人。約翰·格林成為第一個環繞地球飛行的美國宇航員,柯達膠片記錄了他以每小時 17400 英里的速度穿過太空的反應。Thomas J. Hargrave 逝世後,Albert K. Chapman 成為董事會主席。
# 1963 年:推出 KODAK INSTAMATIC 相機系列,這款相機採用易於使用的盒裝式膠片,最終將業余攝影推向了新的流行高度。截止 1970 年,已生產 5000 多萬部 INSTAMATIC 相機。
# 1964 年:紐約世界交易會上的柯達展覽館是國際展覽會上的十大建築物之一。「攝影塔」展示了有史以來展出的最大的戶外彩色底片。
# 1965 年:柯達開發了 super 8 格式,並推出了使用新的盒裝 KODACHROME II 膠片的 super 8 電影。KODAK INSTAMATIC 相機使照相者無需按更換閃光泡即可照出四張閃光照來。新的自動沖洗系統將 X 射線膠片的沖洗時間縮到短短 90 秒。
# 1966 年: KODAK 2620 彩色列印機加入了電子記憶體,每小時可列印 2000 到 3000 張。 「世紀照片,」一張由月球軌道飛船 II 號拍攝的月球上「哥白尼」隕石坑的特寫,使用的是柯達提供的雙鏡頭相機、膠片、處理器和讀取設備。柯達全球所有產品的綜合銷售額超過 40 億美元,而柯達全球員工超過了 10 萬人。
# 1967 年: Camera Works 工廠開始遷址到紐約 Gates 鎮 600 畝大的場地。在 2000 年售出之前,該場地 Elmgrove 工廠曾是美國設備生產中心。此後,其運作移至柯達的其它場所。William S. Vaughn 成為董事會主席,Louis K. Eilers 博士繼其總裁職位。
# 1968 年:卡羅來納伊士曼公司在卡羅來納州的哥倫比亞成立,生產 KODEL 聚酯纖維和紗線。
# 1969 年:柯達科羅拉多事業部開始在科羅拉多州的溫薩鎮興建膠片和紙張生產基地。當宇航員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他們攜帶了柯達製造的非常特殊的立體攝像機。柯達因開發供電視使用的快速彩色膠片沖洗而榮獲「艾美」獎。推出柯達第一台為專業視聽市場設計的幻燈片投影儀 — KODAK EKTAGRAPHIC 幻燈片投影儀。柯達股東人數超過 20 萬。
# 1970 年:一個新的膠片生產工廠在墨西哥的瓜達拉哈拉落成。公司的建議體系收到第 100 萬個建議。 Louis K. Eilers 博士成為董事會主席,Gerald B. Zornow 繼任為總裁。從 1963 年到 1970 年,共生產了 5000 多萬部 KODAK INSTAMATIC 相機。
# 1971 年:柯達推出 KODAK EKTACHROME 160 電影膠片(A 型)和兩款新的 super 8 電影攝像機,一起奠定了家庭使用的「現場光線」電影的基礎。營銷教育中心(也稱 Riverwood 場地)成立,成為為使用柯達產品的專業人員提供各種教育服務的培訓中心。
# 1972 年:柯達將流行的 INSTAMATIC 相機縮小為便攜型,推出五款不同的使用新的 KODAK 110 膠片盒的柯達便攜型 INSTAMATIC 相機。該產品系列如此受歡迎,以致於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就生產了 2500 萬部。Walter A. Fallon 成為總裁暨首席執行官,Gerald B. Zornow 當選為董事會主席。
# 1973 年:隨著兩款 super 8 有聲電影攝像機和盒裝 super 8 膠片(用來錄音的磁帶)的推出,公司展示了有聲家庭電影。全球員工超過 12 萬人。
# 1975 年:柯達推出 KODAK EKTAPRINT 100 復印機,該產品立即因其高質量的復印和板載微機帶來的用戶方便性而獲得行業的贊譽。
# 1976 年:KODAK EKTAPRINT 復印機系列擴展到六種不同的型號。推出新的 KODAK ORACLE 和 KODAK STARVUE 微縮膠片產品,提供高速、自動化的微縮膠片圖像檢索。推出新的 KODAK 即拍即得相機和自顯影彩色照片的底片。
# 1977 年:伊士曼化學事業部的最新成員,阿肯薩斯伊士曼公司開始了有機化學品的商業生產。Walter A. Fallon 當選為董事會主席,Colby H. Chandler 成為總裁。
# 1978 年:伊士曼化學事業部推出用於生產飲料瓶的 EASTMAN KODAPAK 熱塑聚酯。
# 1980 年:柯達慶祝成立 100 周年。公司推出利用干化學血清分析的 KODAK EKTACHEM 400 分析儀,宣布進入臨床診斷市場。
# 1981 年:公司銷售額超過 100 億美元。柯達收購計算機出版系統生產商 Atex, Inc.。推出 KODAK EKTAFLEX PCT 彩色製版產品,為家庭暗室愛好者進行彩色放大提供了方便。
# 1982 年:柯達推出圍繞膠片旋轉光碟構建的微型「免決策」相機系列,啟動「硬碟攝影」。推出利用新興 T-GRAIN 乳膠技術的 KODACOLOR VR 100 膠片,該技術是鹵化銀乳膠技術的重要突破。柯達展覽館於弗羅里達州奧蘭多附近迪斯尼樂園的新 EPCOT 中心開放。
# 1983 年: Colby H. Chandler 當選為主席暨首席執行官,Kay R.Whitmore 成為總裁KODAK KAR 4000 信息系統為計算機輔助存儲和微縮膠片圖像檢索提供了高級功能。田納西伊士曼開始運作美國唯一生產煤碳化工產品的商業工廠。KODAK EKTACHEM DT60 分析儀,一種台式設備,方便醫生在辦公室進行干化學血清分析。
# 1984 年:柯達憑借 KODAVISION 系列 2000 8 毫米錄像系統進入錄像市場,並推出 8 毫米、Beta 和 VHS 格式的柯達盒式錄像帶。公司推出用於個人電腦的全系列軟盤。
# 1985 年:公司推出兩個新的影像管理系統 —- KODAK EKTAPRINT 電子發布系統 (KEEPS) 和 KODAK 信息管理系統 (KIMS)。推出用於照片沖印的小型沖印機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特別快速的照片沖印服務。
# 1986 年:公司推出兩款新的 KODACOLOR VR-G 35 膠片,並憑借兩款新的柯達 VR 35 相機重返 35 毫米相機市場。公司推出世界首塊 9 伏民用鋰電池 — KODAK ULTRALIFE 鋰電池,並憑借 KODAK SUPRALIFE 電池系列進入一般民用電池市場。隨著伊士曼葯品事業部的成立,柯達進入新的保健行業。
# 1987 年:公司憑借用來錄音、存儲、操作、傳輸和列印靜態電子錄像影像的七種產品進入靜態電子錄像市場。開始在紐約羅徹斯特建造一座一流的新感光工廠,負責塗布專業彩色膠片。柯達推出其第一部一次性相機 — KODAK FLING 相機,該相機採用 110 KODACOLOR 膠片盒。
# 1988 年:柯達收購 Sterling Drug Inc.,使柯達具備了成為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的盈利參與者所需的基礎和營銷能力。1994 年,柯達最終售出其非影像的保健相關業務。柯達與 Fuqua Instries, Inc 成立合資企業 Qualex, Inc.,合並雙方各自擁有的約 90 個照片沖洗實驗室的經營。推出柯達 EKTAPRESS GOLD 膠片,這是專為攝影記者打造的第一個彩色負片系列。推出 KODAK T-MAX P3200 膠片,在黑白膠片技術上取得更大進步。KODAK CREATE-A-PRINT 35 毫米彩擴中心使消費者在幾分鍾內便可剪裁和製作自已的放大作品。
# 1989 年:柯達推出 EASTMAN EXR 彩色負片,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周年。推出能列印大幅熱彩色照片的 KODAK XL 7700 數字連續色調列印機。一次性 KODAK STRETCH 35 相機產生 3 1/2 x 10 英寸(25 x 25.4 厘米)的全景照片。 KODAK WEEKEND 35 一次性相機是一款能夠在 8 英尺的水底下拍攝的全天候相機。KODAK IMAGELINK 組件系列(用於文檔拍攝)和 KODAK OPTISTAR 產品(用於計算機輸出)為影像的微縮或數字捕捉提供了選擇。 KODAK X-OMATIC RA 暗盒大大減少了兒童患者放射曝光的機率。KODAK FUN SAVER Panoramic 35 一次性相機
# 1990 年: Kay Whitmore 當選為柯達主席暨 CEO。柯達宣布開發用於在電視屏幕上播放影像的 Photo CD 系統,並提議為在計算機和計算機周邊設備的數字環境中定義色彩,制訂世界通用標准。通過結合鹵化銀與電子技術來掃描照片、數字化信息,然後輸出到攝影膠片或相紙上,KODAK PREMIER 影像增強系統將商業和工業攝影實驗室的質量和產量推向了新的高度。公司宣布推出新文檔管理系統系列的拳頭產品,為集中式復印部門提供高速列印能力。柯達開始一次性相機的回收計劃,同時開始使用回收的紙板製作膠片盒。
# 1991 年: Sterling Drug Inc. 宣布與法國領先的葯業公司 Sanofi 簽定協議,擬以在兩個公司之間建立多個合資企業。推出柯達專業數碼相機系統 (DCS),使攝影記者能夠使用裝備柯達 130 萬像素感測器的尼康 F-3 相機拍攝電子照片。柯達的新復印機提供了獨特的數碼功能,例如能夠自定義原始文件的復印件。1986 年開始在紐約羅徹斯特興建的用於為專業和電影市場塗布彩色膠片的新的一流感光工廠完工。
# 1992 年:柯達推出可重寫光碟,其首個客戶 MCI 採用其製作公司帳戶的電話帳單。KODAK FUN SAVER Telephoto 35 相機加入了流行的一次性相機行列。柯達售出第 10 萬部 1956 年首次推出的 X-OMAT X 射線膠片沖洗機。公司宣布與佳能、富士、美能達和尼康成立聯合研發計劃,開發先進攝影系統。新的數碼產品包括了 KODAK Professional DCS 200 數碼相機和 KODAK XLT 7720 數碼連續調列印機。KODAK EKTAPRO 投影儀成為第一部與計算機連接的柯達幻燈片投影儀。 柯達因其 INSIGHT 胸部成像系統榮獲 R&D 100 獎,該系統在生成軟組織 X 射線影像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KODACOLOR 膠片問世 50 周年。
# 1993 年:柯達推出 20 種新攝影產品,包括簡潔、小巧的 CAMEO 35 毫米相機系列;新 EKTACHROME LUMIERE 膠片;水底版 EKTACHROME 膠片;以及 KODAK FUN SAVER Portrait 35 一次性相機。公司推出攜帶型 Photo CD 播放機和一系列新的商用軟體產品及 Photo CD 格式。柯達技術人員採用新的柯達 CINEON 技術以數字形式存儲了 1937 年迪斯尼的經典之作「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前摩托羅拉 CEO George M.C. Fisher 成為柯達主席暨 CEO。當年年底,1920 年成立的伊士曼化學公司(包括蒸餾產品業務)轉給股東,成為有其獨立董事會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獨立公司。
# 1994 年:柯達推出 30 種新產品,包括 KODAK ROYAL GOLD 膠片和新的數碼影像產品及服務。數碼產品包括能夠將舊照片翻新成新照片的柯達底片復制工作站;能夠消除「紅眼」等瑕疵的 KODAK Digital Enhancement Station 100;以及能夠從負片、幻燈片、照片和 Photo CD 圖像製作數碼照片的簡易自助中心 KODAK Creation Station。 柯達剝離其非影像的保健業務——Sterling Winthrop、L&F Procts 和 Clinical Diagnostics,將公司的所有資源集中於核心的影像業務。出售這些業務的收入用來減少了大量債務。
# 1995 年:柯達推出互聯網網站 kodak.com,為全球互聯網用戶提供進一步了解柯達人、產品、服務和歷史的機會。 三月,憑借 KODAK DC40 傻瓜型數碼相機和為從噴墨列印機列印出高質量影像配製的高級新相紙和透明膠片,柯達的數碼影像業務取得巨大進步。九月,柯達宣布 Danka Business Systems PLC 將在整個美國和加拿大出售和提供柯達大型復印機。
# 1996 年:推出先進攝影系統 (APS) 格式。其功能包括落入式膠片盒裝入、允許膠片在未完全曝光時中途回卷的更換功能,以及三種不同的圖片格式(經典、群組和全景)。柯達為其相關產品推出 ADVANTIX 品牌。六月,公司向迅速增長的民用數碼市場推出第一個攜帶型數碼相機系列。柯達推出主題為「Take Pictures.Further.(開拓影像新天地)」的電視廣告,為擴大柯達品牌吸引力進行宣傳。公司向北卡羅萊納杜罕的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發出公司第 1 萬台醫療激光列印機。 Daniel A. Carp 被任命為柯達總裁和首席運營官。
# 1997 年:柯達將其辦公影像業務和設備管理業務的銷售、市場和設備服務(前稱「柯達影像服務」)運營賣給 Danka Business Systems PLC。公司推出採用了 COLORSHARP 技術的四款新 GOLD 膠片(400、200 和 100 及最大 800 的感光度)。截止到二月,公司回收了自 1990 年開始回收計劃以來的 1 億多部一次性相機。推出 KODAK Picture Network,讓人們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通過互聯網查看照片、預訂照片翻印以及與朋友和家人共享照片。 四月,公司推出第一部 1000 美元以下的傻瓜型百萬像素數碼相機 — KODAK DIGITAL SCIENCE DC120 Zoom 數碼相機。柯達與 Sun 化學公司達成協議,成立合資企業柯達寶麗光圖像公司,向印刷市場供應感光用品以及離線直接製版和其它數碼解決方案。高級柯達影像感測器使美國太空總署的火星歷險能在探查該星球表面時「邊走邊看」。
# 1998 年:推出 KODAK PROFESSIONAL PORTRA 彩色負片和 KODAK PROFESSIONAL SUPRA III 彩色相紙。美國在線與柯達推出「You've Got Pictures!」照片服務,通過此服務,AOL 成員可在線傳送沖洗的圖片。柯達收購了 Imation Corporation 全球大部分醫療影像業務,包括 DRYVIEW 激光成像業務。宇航員約翰·格倫及其他 STS-95 成員使用 KODAK PROFESSIONAL DCS 460 數碼相機在太空飛行期間捕捉高解析度的圖像,並實時傳回地球。
# 1999 年:柯達將其數碼列印機、復印機和輥筒裝配的運營出售給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兩家公司還擴大了 1998 年創立的合資企業 NexPress。公司推出 DURALIFE 相紙,這是一種革命性的快照新相紙。它實際創立了各個性能領域的新基準,包括抗撕性、耐用性、亮度與純白度、圖像清晰度以及抗捲曲性。柯達的商業及政府系統業務推出一款地球成像數碼相機,能夠顯示小到一米長的表面物體。 柯達與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共同推出用於家庭數碼影像列印的 KODAK Personal Picture Maker。 健康影像業務推出用於乳房造影的 KODAK DRYVIEW 8600 激光成像系統和三款用於捕捉 X 射線影像的一流的射線照相系統。柯達與 Sanyo Electric Co. 推出世界第一台全彩色、主動矩陣有機電致發光 (OLED) 顯示器的商業模型。
# 2000 年: Dan Carp 兼任柯達 CEO 和總裁職務,柯達的醫療影像單位於該年度推出 45 種新產品,包括 KODAK InSight 口內牙科膠片 — 一種在產生卓越影像的同時幫助牙科醫生降低病患接受射線的牙科射線照相膠片;以及兩款新的數碼射線照相系統:KODAK DirectView DR 9000 和 DirectViewDR 5000。柯達的娛樂影像單位與 Qualcomm Inc. 在創造高品質數碼影院系統的核心技術測試方面展開初步合作。柯達推出新 PalmPix 相機,將 Palm m100 掌上機轉為數碼相機。年底,柯達完成收購台式數字射線照相系統和 X 射線膠片數字化儀供應商 Lumisys, Inc.。
# 2001 年: Dan Carp 兼任柯達主席、首席執行官和總裁職務 ,柯達與 Maytag Corporation、Maytag 的 Dixie-Narco 售貨機事業部以及 e-Vend.net 聯盟,利用售貨機和互聯網來增加消費者可購買膠片和一次性相機的地點。公司完成對 Bell & Howell Company 的影像業務的收購。柯達推出新的全球性廣告活動「分享此刻, 分享生活。」推出 KODAK EASYSHARE 系統,這是一個設立了數碼攝影易用性標準的數碼相機和底座系統新系列。六月,公司收購了在線攝影服務的領頭羊 Ofoto, Inc.。
# 2002 年:柯達完成對 Encad, Inc. 的收購,該公司是專門面向寬幅噴墨列印行業的柯達全資子公司。 推出 KODAK PERFECT TOUCH Processing(柯達添彩特技),標志著公司為消費者提供的數碼照片處理服務的擴大。通過單獨掃描和數碼處理每張照片,柯達添彩特技可除去黑暗陰影,顯示豐富的細節,提高透明度和對比度,並在照片中顯示更生動的色彩。公司推出 KODAK 8500 數碼照片列印機,這是一款照片質量的熱升華台式列印機,它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比噴墨列印機更高的生產能力。 推出 KODAK i200 系列掃描儀;這是一款低容量文件掃描儀,包含公司最高速度的掃描儀的大部分技術以及市場第一個用來掃描需要特殊處理文件的可插接平台附件。柯達與三洋電器推出十五英寸平板顯示器原型,這是基於柯達的專利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技術的下一代全彩色顯示器。公司推出 KODAK VISION2 電影彩色負片,這是其曾榮獲獎項的電影膠片的下一代產品。KODAK VISION2 是1925 年推出並迅速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的電影膠片 VISION 膠片系列的後代。
# 2003 年:推出 KODAK 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列印機 6000,這是一種能列印出耐用的 10 x 15 厘米柯達無邊框照片的設備。公司推出幾款數碼相機,其中包括第一部具有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 顯示屏的 KODAK EASYSHARE LS633 變焦數碼相機,以及供高級業余攝影者使用的 KODAK EASYSHARE DX6490。推出柯達的美國移動影像服務,幫助人們存儲、分享、整理和列印他們的數碼影像。推出 KODAK i80 掃描儀(其數字化紙張文件的速度比先前的型號快 40%)和新的文件影像產品組合。柯達進行了幾次收購,包括牙科臨床管理軟體供應商 PracticeWorks, Inc.;總部位於中國的最大照相膠片製造商樂凱膠片股份有限公司 20% 的股份;圖片存檔與通信系統開發者 Algotec Systems Ltd.;以及 Applied Science Fiction 的數碼 PIC 快速膠片沖洗技術。Antonio Perez 加盟,成為總裁暨首席運營官。九月,公司推出新的數碼增長策略,加快拓展到一系列商業業務的增長速度。公司按照五個主要經營項目組織:商業列印、顯示屏及組件、醫療影像、數碼及膠片影像和商業影像。
# 2004 年: KODAK EASYSHARE 數碼相機在 J.D. Power and Associates 2004 數碼相機滿意度調查中榮獲 200-399 美元和 400-599 美元價位的最高客戶滿意度。柯達拓展了其圖形通信業務,成為前合資企業 NexPress(高端、隨需應變的彩色列印系統和黑白可變數據列印系統提供商)和 Scitex 數碼列印(高速可變數據噴墨列印的領導者)的唯一所有者。後者改名為 Kodak Versamark, Inc。公司還購買了數碼相機生產商 Chinon Instries 的剩餘股份,收購了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的成像感測器業務,並和 IBM 聯盟生產 CMOS 影像感測器。為進一步專注於增長領域,柯達將為國防與太空客戶提供的遙感系統業務賣給了 ITT Instries。柯達與七個其他相機生產商宣布新的 IMAGELINK 規范,允許各種相機連接到並使用 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列印機。柯達還推出可從數碼相機、存儲卡和無線傳輸列印照片的 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列印機增強版。開始在柯達的科羅拉多溫薩場地興建製造廠,擴展熱介質生產能力。這將有助於滿足柯達備受歡迎的 Picture Maker 數碼照片速印系統、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列印機和專業 1400 數碼照片列印機對高品質熱升華列印日益增長的需求。隨著數碼影像需求的增長,柯達剝離了膠片和相紙的生產經營,關閉了澳大利亞 Coburg 的工廠,並縮小了其它幾個位置的經營規模。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 (FDA) 批准了柯達的新型乳房造影術計算機輔助檢測系統。該系統可幫助識別數字化的乳房照片上的可疑區域,在乳房癌的早期檢測中為放射師提供幫助。推出採用 COLORLAST 技術的柯達皇家特級噴墨相紙。與最新的墨水配合使用時,在此噴墨相紙上列印的照片可在一般的家庭展示環境下保持 100 年以上。
# 2005 年:柯達因其新款 EASYSHARE-ONE 數碼相機獲得許多行業榮譽,該相機前所未有地能夠保存多達 1500 張照片進行即時播放,並能夠以無線方式傳輸影像進行列印、用電子郵件進行發送或在線觀看。其它新款 EASYSHARE 相機包括 V 系列和 P 系列型號。P 系列相機為高要求的攝影者提供了高級功能。V 系列相機比撲克牌面還小,卻實現了照相和攝像功能的融合 — 能從錄像中獲取列印質量靜態影像,或連續錄制長達 80 分鍾的有聲電視錄像。在柯達屢獲殊榮的數碼相機和多功能底座列印機系列的成功基礎上,公司的 OFOTO 在線照片服務更名為 KODAK EASYSHARE Gallery。柯達收購以數字形式獲取 X 射線影像的小型數字射線照相系統的領頭羊 OREX Computed Radiography Ltd.。隨著圖形通信業務的持續增長,公司成為圖形通信市場的領先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前合資企業柯達寶麗光圖像公司的唯一所有者;並收購了全球商業列印機採用的印前及工作流系統的首要供應商 Creo Inc.。 柯達推出用於印刷行業的新產品 KODAK Enterprise Management Solution (EMS),這是一套完整的業務流程解決方案;以及 KODAK VERSAMARK VX5000e 列印系統,該系統的有效解析度是前幾代連續噴墨噴頭的兩倍。 Antonio M. Perez 兼任柯達 CEO 和總裁職務。柯達宣布推出與 IBM 聯合製造的第一批 CMOS 影像感測器 (CIS) 設備。柯達推出分子成像系統,該系統通過一個非入侵性的過程,在極早階段識別出有病變跡象的分子異常現象。此時該系統尚不供人體使用,但它們將在癌症研究等領域為實驗室研究員提供幫助。柯達推出包括 EASYSHARE 照片列印機 500 在內的新款家庭列印產品,該產品實際上可用於任何品牌的數碼相機和最新型號的拍照手機。柯達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將其品牌向數碼世界轉型。行動包括在美術館進行廣告宣傳,描繪個人、歷史和醫療影像的重要性並突出柯達創造、分享和保護這些影像的職責。推出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專業影像感測器 — 3900 萬像素的 KODAK KAF-39000 影像感測器。 柯達推出 KODAK Picture Kiosk G4,提供更快的影像上傳和列印的速度,鞏固其在零售列印行業的領先地位。柯達的醫療組取得與 National Services Scotland 簽定的最大的圖片存檔與通信系統 (PACS) 和信息管理解決方案 (IMS) 合同。
# 2006 年(四月):Antonio M. Perez 兼任柯達主席和 CEO 職務。推出世界上第一部雙鏡頭靜態數碼相機 — 圓滑小巧的 KODAK EASYSHARE V570 變焦數碼相機。隨後,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 10 倍光學變焦的 KODAK EASYSHARE V610 雙鏡頭數碼相機。柯達更新其品牌口號,展現當今數碼世界的全新現代風貌。柯達與摩托羅拉圍繞移動影像結成全球產品、互惠特許和營銷聯盟。推出 KODAK Scan Station 100。該產品允許兩個辦公室人員在辦公網路上同時掃描、存儲和共享文件並發送到任何地方 — 而無需電腦。

柯達在中國

柯達在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1927年,柯達就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家辦事處。目前,柯達在中國已經設立了28家辦事處並在上海、廈門、汕頭、無錫和台灣建立了生產廠。柯達被譽為中國影像行業的領導者和模範的中國企業公民。

產品:"人人都會用"

1877年,照相機已被發明出來,但當時的照相設備極為龐雜,包括一個黑色的大帳篷,一個水箱,一個裝著厚厚的玻璃感光板的容器……帶它出去旅行就像帶著一座實驗室,必須單雇一匹馬馱著才行。這還算簡單,復雜的是操作,沒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術,誰也無法駕馭這個龐然大物。

柯達創始人喬治•伊斯曼,第一次接觸到照相機時,就忍不住想:照相機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攝影藝術能否弄得像"用鉛筆寫字那麼簡單"?這些偉大的疑問加上伊斯曼堅持不懈的追求終於給感光業帶來了一場劃時代的革命。1886年,小型、輕便,"人人都會用"的照相機誕生了,伊斯曼為它起了一個字母不多,但讀著響亮的名字:"柯達"。1888年,柯達打出了第一個廣告,畫面上一隻手舉著一架柯達相機,旁邊是伊斯曼寫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諾:"你壓下按紐,其餘由我負責。"柯達上市,一舉獲得成功。

從此,"人人都會用"這一思想貫徹了整個柯達的經營歷程,如何方便消費者使用相機一直是柯達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標。1964年,柯達經過10年的研究,推出了一種"立即自動"相機,這種相機機型更加簡單輕便,易於攜帶;操作簡便,無需測距對光,就能獲得清晰的照片:底片裝卸便利安全。這種"老少皆宜"的照相機上市之初就銷掉了750萬架,一舉創下了相機銷量的世界最高記錄。同年,正值"立即自動"旺銷之際,柯達了解到電子閃光燈設備不夠完善,每照一張相片就得換一個燈泡,於是又於1965年推出使用方便的方型四閃鎂光燈裝置。1970年,柯達為彌補方型四閃鎂光燈離不開電池的缺陷,進一步推出了"新奇X系列閃光燈"。1973年,超小型匣式柯達相機誕生,這種相機方便到可以放在口袋或手提袋裡,而且照出的相片畫面清晰。這種相機上市後僅3個月在美國一地就銷售了100多萬架,全世界銷量達1000萬架;在台灣,柯達相機的家庭普及率猛增到40%。人們親眼地稱它為"

❷ 我上回在網上看到柯達要進軍中國眼鏡行業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本人對柯達這個品牌還是挺有好感的。

1993年,北美樹脂鏡片的發明者SA公司從柯達總公司獲得了在鏡片上使用「柯達」品牌的獨家授權,將柯達品牌運用到了他們的優質鏡片中。柯達鏡片在視光領域秉承創新突破的原則,延續追求視覺享受的宗旨,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專業的視光學產品。前不久,柯達鏡片宣布,全面進軍中國鏡片市場,並在上海召開了新品上市發布會。
會上全面發布會了柯達Single Vision單光系列鏡片及車房定製片。Single Vision單光系列鏡片涵蓋各個折射率,其中表現最為搶眼的是柯達鏡片擁有的CleAR膜層、Clean'N'CleAR膜層。CleAR膜層它在減少380nm到700nm的可見光在鏡片表面的反射上表現卓越。作為柯達鏡片應用最廣泛的膜層,CleAR膜層的透光率達到99.6%。Clean'N'CleAR膜層同樣也是一款表現優異的膜層,新技術的運用,提高了膜層表面的光滑度及抗靜電能力。Clean'N'CleAR膜層的超級防水/防油層和超防靜電層保證了柯達鏡片更加良好的透光度和非凡的表面耐污能力。柯達鏡片的車房定製片從學生漸進鏡片、抗疲勞、變色片到成人漸進,能滿足各年齡段、不同消費者的用眼需求。

❸ 柯達鏡片質量怎麼樣

柯達鏡片質量非常不錯。

柯達鏡片膜層運用了新技術,提高了膜層表面的光滑度及抗靜電能力。Clean'N'CleAR膜層的超級防水/防油層和超防靜電層保證了柯達鏡片更加良好的透光度和非凡的表面耐污能力。

柯達鏡片科技

成像科技始終是柯達品牌的精髓,無論是成像、影響以及數字化,包括鏡片產業。1996年,一個全新的高科技的柯達鏡片膜層和生產技術研究實驗室在英國格洛斯特成立。至此,柯達始終通過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來實現更清晰真實的視覺還原。

其中,Kodak clear膜層以及precise design多焦點設計分別獲得了美國OAL「best in lens treatment」以及最佳鏡片設計大獎。針對中老年群體的視覺品牌問題,柯達聯合伊利諾斯大學共同研發出應用於中老年多焦點設計的Anti-fatigue專利技術,用於改善中老年人群的近距離視覺疲勞問題。

❹ 柯達金尊絨面和柯達金樽光面有什麼區別哪種好一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光面:
優點:照片上有一層光膜,是屬於亮光型的,沖洗出來的色彩看上去會很鮮艷亮麗。
缺點:1 手指摸上去的時候會留下指紋印子,會感覺很臟,不好看,感覺糊糊的。
2 放在相冊里時間很長不去動它的話會和相冊上的那層膜粘在一起。
絨面:
優點:給人一種藝術照的感覺,像是有壓了一層十字膜的感覺在上面,而且抓照片的時候不易留下指紋,也不太會和相冊里的膜粘在一起。
缺點:照片上有坑坑窪窪的感覺,又稱毛面,屬於啞光型,沖洗出來的色彩沒有光面的好看亮麗。

❺ 柯達富士 膠卷問題 說明

C-41 和 E6 是沖洗工藝。區別,負片用 C41 ,和反轉片 用 E6

160 400 800 / 100F 400X 是改膠片的感光度,

120Mm是用於120中畫幅相機的,如哈蘇、瑪米亞。

❻ 柯達皇家相紙和柯達金樽相紙的區別

一、塗層不同

1、柯達皇家相紙的塗層:以聚烯(PVA)為主成膜物形成膨潤型塗層塗於原紙上,稱為膨潤型相紙(SwellablePaper),當墨滴噴射在塗層表面時,聚合物吸收水分膨脹,由於聚合物膨脹速度有限,膨潤型紙雖然色還原好,但乾燥速度慢。

2、柯達金樽的塗層:鑄塗型防水紙(Cast Coating Photo Paper),也是國內個別有實力的噴會材料生產廠家的主打產品,其塗層採用微米級的二氧化硅,經過特殊工藝處理,亮度和白度都可以達到傳統相紙水平。

二、紙基不同

1、柯達皇家相紙:使用超厚紙基,照片紙基比普通相紙厚20% 普通相紙的紙基較薄,手感也略感單薄。皇家相紙照片質感豐厚,手感更佳。 降低照片的透光度,避免紙基單薄透光導致視覺障礙,影像逼真、清晰。

2、柯達金樽相紙:基礎是符合一頂質量標準的纖維紙基。紙基顏色潔白、質地均勻、不易變形。

三、紙面不同

1、柯達皇家相紙:採用了高光面相紙,其特點是表面光亮。

2、柯達金樽相紙:採用了亞光面相紙,亞光也叫綢面相紙,看上去光澤沒有高光亮,還能看到有一些粗糙感,迎著光線看照片也很清楚,它適用於放大照片或展示圖片。

❼ 柯達公司破產主要原因有哪些,為什麼

危機原因

1、數字技術終結膠卷柯達

首先是來自市場領域的激烈的價格競爭。自加標簽(或零售商品牌)將柯達產品的價格壓低了40%。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市場上,價格便宜的膠卷也給柯達造成極大的威脅,因為低收入水平的人更注意價格而非品牌和質量。柯達實施了一系列價格反擊策略,曾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仍無法徹底清除價格戰帶來的惡劣影響。

柯達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來自數字成像技術對傳統成像技術造成的沖擊。高昂的成本、笨重的設備、嚴重的污染是底片與相紙生產和沖印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體積大、不能永久保存、查找困難是使用底片和相紙給人們帶來的不便。

2、蹣跚戰略轉型

雖然柯達1998年就開始深感傳統膠卷業務萎縮之痛,但柯達的決策者們,由於擔心膠卷銷量受到影響,一直未敢大力發展數字業務。

2000年之後,全球數碼市場連續高速增長,翻了差不多兩倍,而全球彩色膠卷的需求開始以每年10%的速度開始急速下滑。2002年,柯達的數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競爭對手富士已達到60%。

2004年,柯達推出6款姍姍來遲的數碼相機,但利潤率僅1%,其82億美元的傳統業務的收入則萎縮了17%。

2006年,柯達把其全部數碼相機製造業務出售給新加坡偉創力公司。2007年,其又將原四大業務之一的醫療成像部門,以25.5億美元出售給加拿大資產收購公司OneXyi。同年,其持有的樂凱股份也以3700萬美元低價轉讓給廣州誠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自2007年以來,柯達實施第二次戰略重組,裁員達2.8萬人,幅度高達50%。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需求減弱,市場萎縮,其第四季報顯示,柯達虧損1.33億美元,連續第三年出現年度營收下滑,靠出售資產勉強盈利的柯達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形。

2010年柯達財報顯示,持續經營業務虧損5800萬美元。而且,柯達營收的主要來源竟仍然是專利出售,而像噴墨列印機那樣的新產品業務尚未真正打開市場。

(7)柯達感應隔熱防爆膜擴展閱讀

柯達啟示

1、靠不住的「品牌」

一個廣為流傳的關於品牌的傳說是,假如有一天一場大火把可口可樂公司燒掉了,只要配方還在,很快就會重建一個可口可樂公司。或許確實如此,99.61%的水、碳酸、糖漿,加上0.39%的配方,這就是可口可樂。《商業周刊》和全球著名品牌咨詢機構Interbrand聯合評選的2008年全球品牌價值100強中,可口可樂品牌價值就超過687億美金。

不要忘記,在同樣的評選當中,柯達2003年的品牌價值超過78億美元,而2004年就僅剩下52億美元,更不用說以後的徹底出局了。

曾經巨大的品牌價值,倏忽即逝。紙面上曾經巨大的品牌資產對於柯達的重生而言,作用甚微。從1896年首屆奧運會開始,柯達就開始贊助體育賽事,通過大型體育賽事進行品牌宣傳成為柯達的傳統項目。從1986年奧運會開始「TOP計劃」,柯達成為2004年前每一屆奧運會的「TOP贊助商」。

直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柯達開始步入困難期的時候,它依然是「TOP贊助商」,但是,這已經無助於挽救柯達的命運。

富士膠片經過市場摸索尋求多元化的發展,將其最早的影像事業(傳統膠卷、數碼相機、數碼沖印設備)、信息事業(印刷、醫療和其他光器械等光學材料)、文件處理事業三大業務板塊調整為醫療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電子影像、文件處理和印刷六大重點發展事業,傳統膠卷業務在公司整體收入中的佔比僅為2%。

而作為中國的「膠卷王」,樂凱的轉型之路也一直被外界所關注。在意識到只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所創造的利潤不足以維持企業繼續發展的問題後,樂凱在原有業務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選擇光學薄膜(廣泛用於光學和光電子技術領域的材料,平板電視、筆記本電腦等的液晶顯示屏依靠的關鍵材料之一就是光學薄膜)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向技術密集、資金密集、技術難度大、附加值高的領域發力。

雖然都是因為數碼時代的到來令傳統膠片行業衰敗,企業被迫轉型,但是從市場情況來看,惟有柯達轉型不力後面臨著破產的窘境,這是因為柯達是在被動轉型,富士、樂凱在發展過程中及時對業務和戰略進行調整,雖然轉型談不上十分成功,但是仍保持了後續發展的勢頭,而柯達在「押寶」失敗後,被市場牽著不得不轉型,多年之後成果甚微。

2、百年老店更需「創新」

柯達的沒落,不僅是其技術創新的滯後,更是其對消費體驗忽視的必然。直到2003年,柯達才宣布全面進軍數碼產業,並於其後陸續出售醫療影像業務、以及相關專利權。

但是,當時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佔據「數碼影像」的龍頭地位,就連韓國三星、甚至中國華旗等企業亦已初具規模。此時,龐然大物的柯達已經喪失佔領「數碼影像」的先機。

在這個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唯有「創新」是不變的真理。這種創新,不但基於技術和管理層面,更基於商業模式、乃至消費體驗層面。而對於老牌企業而言,要麼在固執和傲慢中死中,要麼在持續創新中重新煥發生機。

雖然,世間沒有絕對的基業常青,企業的生死存亡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同樣,創新和變化雖不能完全確保企業永立潮頭,但卻是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任何固步自封不思創新均難以贏得未來,而傲慢和忽視消費體驗更將令其難以持久。

❽ 柯達的鏡片怎麼樣,是國產還是進口

柯達鏡片質量還可以,是純國產的。

柯達鏡片膜層運用了新技術,提高了膜層表面的光滑度及抗靜電能力。Clean'N'CleAR膜層的超級防水/防油層和超防靜電層保證了柯達鏡片更加良好的透光度和非凡的表面耐污能力。


柯達鏡片科技

成像科技始終是柯達品牌的精髓,無論是成像、影響以及數字化,包括鏡片產業。1996年,一個全新的高科技的柯達鏡片膜層和生產技術研究實驗室在英國格洛斯特成立。至此,柯達始終通過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來實現更清晰真實的視覺還原。

其中,Kodak clear膜層以及precise design多焦點設計分別獲得了美國OAL「best in lens treatment」以及最佳鏡片設計大獎。

❾ 誰知道怎麼辨別柯達鏡片的真偽

我覺得其實依視路就很好了,因為樹脂片用得久,基本上都會發黃,但是依視路會好很多,不容易發黃,就算用久,也比其他牌子的鏡片潔凈,而且它的智潔膜也令它更容易清潔.
蔡司,無可否認,是所有鏡片當中最貴的,它貴在,它的牌子最大的范圍都可以保持准確的度數,其他牌子是做不到的.而且你就算買了,也要等一個月才有,因為都是從德國原裝進口的.
蘇拿就不要買了,幾年前,這個牌子是很不過的,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比較少人買,而且現在的質量也很一般.建議你就不要考慮了.
柯達的鏡片還真沒聽過!

閱讀全文

與柯達感應隔熱防爆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跟水流指示器在一起的閥門是什麼 瀏覽:447
汽車儀表台避光墊什麼材質高檔 瀏覽:882
超聲波意思是什麼呢 瀏覽:548
丁蜀鎮五金裝潢市場 瀏覽:994
筆記本機械硬碟一般多少錢 瀏覽:563
氨吸收塔比其他設備有什麼優勢 瀏覽:604
一般冰箱不製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瀏覽:460
巧開水表三角閥門沒有怎麼開水 瀏覽:228
商場中央空調每平方製冷量多少 瀏覽:727
雷電防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 瀏覽:199
廣州連鎖電動工具 瀏覽:971
儀表總成多少錢 瀏覽:579
尼爾機械紀元有哪些語音 瀏覽:345
儀表盤上有個小扳手標志是什麼意思 瀏覽:253
自動重合閘裝置設計開題報告 瀏覽:844
鋁件超聲波清洗為什麼變黑 瀏覽:905
深圳順景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70
減速器機械效率是多少 瀏覽:698
高壓氧氣閥門常見 瀏覽:673
原油電脫鹽實驗室裝置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