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馬M3 E92的V8發動機是源於M5和M6的共用的那款V10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看來你很喜歡寶馬。首先,E92 M3,這款發動機很強勁,它是在1997年初退出的發動機,寶馬場內編號是:S65B40, 性能:3.999 litre V-8,420bhp,重量 202kg
它是取代上一代的M3的發動機,上一代是直列6缸,3.2 litre
最重要的是寶馬本場本來是想直接將M5採用的V10發動機直接移植到M3上面,但是由於M3發動機艙尺寸不夠大問題,同時根據當地的汽車尾氣排放要求很嚴格的原因考慮,寶馬公司沒有直接移植V10發動機,而是重新開發了這款V8發動機,它的很多技術來自於F1賽場技術。這樣一來,只能說寶馬所有的發動機技術從F1賽場上移植了很多高科技術。並不是說,這款M3的V8發動機源於V10。
『貳』 e92寶馬m3和 e93寶馬m3有何區別
e92寶馬m3和e93寶馬m3的區別為:大燈不同、霧燈造型不同、輪輞花樣不同
一、大燈不同
1、e92寶馬m3:採用流線型大燈。
『叄』 就是我是一輛E92寶馬M3,現在跑了8萬多公里,系統提示要保養了,但是我沒在成都在外地開會,今天車
跑一百公里不加是可以的。系統提示只是提醒,也不是嚴格到非要馬上保養的地步。
如果你實在不放心,行駛時注意觀察機油壓力,只要機油壓力正常,就沒有問題,如果途中真的出現機油壓力報警的話,那就添加你買的機油,短時間內也是沒有問題的,對車子沒有影響。
兩種不同的機油之所以不能混用,那是怕他們的化學成分不同,可能會起化學反應,從而破壞了原機油的潤滑功能,使潤滑效果降低。其實也不是所有的不同機油混在一起都會起反應,即使會起反應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並不是劇烈的反應,所以短時間內混用也是沒問題的。
『肆』 寶馬M3E92就是寶馬330i
不是。E90是目前一代的3系列底盤代號
E90 4門3系
E91 旅行車3系
E92 雙門轎跑車3系
E93 硬頂敞篷3系
3系有,318,320,325,330,335還有性能更出色的M3
所以M3不是330完全是2個車型。M3用的底盤是3系但超過75%的零件不屬於3系。M3是3系的性能版本
『伍』 e92m3換什麼機油
如果自己加機油的話,建議買機油時咨詢你的車型所需量/罐。然後換油時不要將機油一次性倒進發動機,邊添加邊測量:把E92M3自帶的機油量尺(在發動機邊上)拉出,用布抹乾凈附著的機油,重新插入再拉出,察看機油痕跡在量尺刻度標記位置(通常量尺分上、中、下三點或只分上、下兩點):最上面的點是【上限點】;最下面的點是【下限點】;中間點是【標准點】。也就是說機油量在上限點與下限點中間、最高不超過上限點,這就是E92M3的機油量標准,自己也就心中有數。機油加多了並非好事,如果過多超出上限,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隨著發動機升溫,壓力會把油封擠破而造成漏機油。加少了影響發動機潤滑、降溫。
『陸』 寶馬防爆輪胎的標志
現在很多車主在接到新車的時候都會很詫異為什麼我的車沒有備胎,如果胎破了或爆了會怎麼辦?有可能是銷售顧問在之前介紹車輛配置的時候沒有完全清楚地解釋到位。
現在很多汽車品牌,都已經在自己旗下的豪華車配備了防爆胎,(有些廠家稱為:低壓續跑胎或零壓胎)名稱很多,功能都一樣,這種輪胎的胎壁使用特殊高強度的材料,及時車胎漏氣失壓,堅固強韌的壁胎依然能支撐汽車在不過快的車速下正常行駛。
當然有些車主可以在本身標配里沒有備胎的車上再配備備胎,這就肯定得多花錢,還有增加本身的重量。本身防爆胎的價錢比普通胎要貴很多。
那是否所有的賓士寶馬車都會配備防爆胎呢?
寶馬宣稱全系配備防爆胎,這是豪華品牌給自己得標榜,人家確實在1繫到7系,X1到X6全系配備防爆胎,標配不配備胎,個別車型可選配備胎,有些都是選裝不了備胎的。對一些人而言,加備胎會增加油耗,降低性能,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寶馬M3、M4、M5、M6、X5M、X6M沒有配備防爆胎,而且也沒有備胎,這是為什麼呢?
經過小編多方面研究調查,4S店銷售顧問對客戶說寶馬M系,或賓士AMG系列,賓士S級全系標配防爆胎,且不配備胎,而且加配不了備胎。(為什麼這個事還要研究調查,因為4S店都解釋不清楚,廠家過來的車為什麼會這樣配置,更甚至有些4S店的銷售顧問都不知道哪些車是配了防爆胎,哪些車沒配,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麼會通過培訓的)寶馬M系,賓士AMG級都屬於廠家改裝性能車,對於普通車型馬力較大,防爆胎胎壁太硬,如果使用防爆胎,肯定會影響車胎抓地性,會影響其性能,更甚造成打滑影響車輛安全。不備備胎就更簡單了,這些性能車千方百計的降低車身自重,備胎就是第一個要丟棄的物件,但朋友們不要著急,賓士和寶馬不會范這種低級錯誤的,朋友們可以看到另外一個配置,充氣汞和補胎膠,它們完全勝任備胎的功能,而且使用更方便更簡單,對於女士和愛面子不願自己動手換輪胎的大老闆更是方便。
『柒』 兄弟,是堅持買二手E92M3還是新款M4
你好,E92M3比較經典,S65
8缸8節氣門自然吸氣發動機,新款M4是6缸渦輪增壓發動機S55.就操控都挺好的
『捌』 寶馬E92M3可以用0W40機油
看你車齡、公里數,如果是新車,可以用沒問題
『玖』 E92就是指寶馬m3嗎
不是,E92是車架型號不是底盤代號。M3和一般的3系雙門轎跑車架是一樣的,但是底盤不一樣。
就像頭D中的AE86為車架型號,而其實是花冠,rx7就叫FD一樣
E90就是和華晨寶馬一樣的那種
E92是M3那種的,說白了就是E90的coupe型,雙門
90和92最大的不同處了4門/2門外就是頭燈和尾燈的形狀
給你一個詳細點的:
BMW E46/5 — (2000–2004) 3 系列 掀背(就是兩廂的)
BMW E46/4 — (1998–2005) 3 系列 轎車
BMW E46/3 — (1999–2005) 3 系列 旅行車/性能旅行車
BMW E46/2 — (1999–2006) 3 系列 雙門轎跑
BMW E46/C — (1999–2006) 3 系列 敞篷 (軟頂)
BMW E90 — (2005–present) 3 系列
(9)e92m3使用的防爆胎嗎擴展閱讀:
M3 E92(2007年9月上市)
寶馬為第四代M3高性能車設定的銷售目標是超過10萬輛。在每一代M3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寶馬都能成功的提高銷量。
在1986年推出的第一代M3寶馬共銷售了1.8萬輛,1992-1999年生產的二代M3銷量達到7.2萬輛。而第三代M3銷量超過了9萬輛。第四代M3將在2007年九月上市,起價為67900歐元。
該車搭載一台新的4.0升V8引擎,功率為420馬力。新一代M3動力比老款車提升17%但車重降低了7%。而制動能量再生系統也使油耗降低了8%。
寶馬稱新一代M3隻有20%的部件是和3系轎跑車共享。這包括車身外殼,車門,行李箱蓋,車窗和前後照明系統。客戶可以定製的部件包括鋁制引擎蓋,碳纖維強化塑料車頂盒鋁制懸掛。
根據寶馬內部測試結果表明,新一代寶馬M3的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4.8秒,比上一代快了0.4秒。
『拾』 30萬即可擁有V8,E92寶馬M3,你還記得嗎
在我記憶中寶馬推出的雙門coupe中要說樣子我最喜歡的是F82底盤的,可要說M,我會想都不用想就把票投給E92,而且必須是E92 M3。E46也足夠經典,可能是接觸的並不多,總覺得差那麼點意思,只能排在第三,F82 M4排中間。
這一代的M3也是正式引進國內的第一代M3,當我第一次在雜志上看到北京車展時那台銀色M3的照片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以至於還能記得那次車展應該是08年的北京車展,一起發布的還有邁巴赫62S。
那麼E92 M3到底是有著什麼魔力讓我對他如此傾心,即便是在2020年的今天,連F82 M4都快要更新換代了,論絕對速度,V8的自然吸氣數據比不上現在一眾的渦輪增壓,論設計,現在的寶馬性能車誇張的動力學套件和原廠自帶的寬體在保證提供足夠的空氣動力學效果之餘氣勢也絕不輸,內飾嗎?別搞笑了,寶馬E系列的內飾方方正正的按鍵布局毫無設計感可言。所以,我這是在打自己的臉么?那是不可能的。
M3系列從第一代發布一直延續至今,唯有E92搭載了V8的引擎,代號S65 B40A,後面又回歸了S55 L6,所以V8也就在這一代的M3上成了絕唱,加之現在越來越嚴苛的排放法規,V8在後面的回歸也成了痴人說夢,就連M3的死敵C63也傳言將會在下一代使用四缸機搭配輕混,即便給你一樣的馬力數據,但是我相信駕駛體驗肯定是一去不復返,不然人人都去買鋼炮刷ECU了。
這台發動機擁有8個氣門,每一排的4個氣門由一組控制單元控制,清洗起來比換機油還費勁,V8機器的油耗連帶洗節氣門的工時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此外,這台發動機還搭載了寶馬double vanos技術,通俗地說就是氣門正時連續可變技術,控制氣門開啟的時間從而達到最高的燃油效率。420匹馬力,400牛米的扭矩放到現在也算不上出眾,畢竟基礎排量擺在這兒,而且400牛米的扭矩也只有到了3000轉左右才能爆發,不狠狠的對待油門你都感受不到4.0排量存在的意義,但是不飆車不下賽道,這個動力對於普通人已是綽綽有餘,畢竟馬路上400匹的車又有多少呢?
聲浪也是這部強調高轉特性發動機的一大亮點,畢竟它有著當時寶馬的F1技術背書,聲音在轉速上來之後能給你滌盪靈幻的感受,給你四缸機六缸機給不了的聽覺享受。
最後簡單地說一下外觀,前臉倒梯形的散熱孔不僅看起來十分兇猛,也給發動機的散熱出了一把力,即便是現在的M4也是一樣的設計套路,性能車都把霧燈做到了大燈里,所以在前臉設計上都是功能優先再帶有一點的設計美感。翼子板的M標志做了鏤空設計,牛角的後視鏡現在也是M的標志之一,M4,M2以及M5一一沿用。在E92的生命末期還推出了碳纖維車頂版本,進一步的降低了整車的重心,把操控壓榨到一點一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