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動機的結構
發動機(Engine,motor)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包括如內燃機(汽油發動機等)、外燃機(斯特林發動機、蒸汽機等)、電動機等。如內燃機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發動機既適用於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發動機最早誕生在英國,所以,發動機的概念也源於英語,它的本義是指那種「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
折疊編輯本段簡介
有人把引擎稱為發動機,其實,發動機是一整套動力輸出設備,包括變速齒輪、引擎和傳動軸等等,可見引擎只是整個發動機的一個部分,但卻是整個發動機的核心部分。人們不斷地研製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發動機,主要可分為:內燃機、外燃機、電動機三類。
二、發動機產品進口情況
2014年8月份,發動機產品進口8.46萬台,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87%;進口金額2.3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62%。
1-8月份,發動機產品累計進口52.45萬台,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10%;累計進口金額14.9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3%。
折疊編輯本段基本結構
簡述
機體是構成發動機的骨架,是發動機各機構和各系統的安裝基礎,其內、外安裝著發動機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種載荷。因此,機體必須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機體組主要由氣缸體、汽缸套、氣缸蓋和氣缸墊等零件組成。
氣缸體
水冷發動機的氣缸體和上曲軸箱常鑄成一體,稱為氣缸體——曲軸箱,也可稱為氣缸體。氣缸體一般用灰鑄鐵鑄成,氣缸體上部的圓柱形空腔稱為氣缸,下半部為支承曲軸的曲軸箱,其內腔為曲軸運動的空間。在氣缸體內部鑄有許多加強筋,冷卻水套和潤滑油道等。
氣缸體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根據氣缸體與油底殼安裝平面的位置不同,通常把氣缸體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一般式氣缸體:其特點是油底殼安裝平面和曲軸旋轉中心在同一高度。這種氣缸體的優點是機體高度小,重量輕,結構緊湊,便於加工,曲軸拆裝方便;但其缺點是剛度和強度較差。
2、龍門式氣缸體:其特點是油底殼安裝平面低於曲軸的旋轉中心。它的優點是強度和剛度都好,能承受較大的機械負荷;但其缺點是工藝性較差,結構笨重,加工較困難。
3、隧道式氣缸體:這種形式的氣缸體曲軸的主軸承孔為整體式,採用滾動軸承,主軸承孔較大,曲軸從氣缸體後部裝入。其優點是結構緊湊、剛度和強度好,但其缺點是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藝性較差,曲軸拆裝不方便。
為了能夠使氣缸內表面在高溫下正常工作,必須對氣缸和氣缸蓋進行適當地冷卻。冷卻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水冷,另一種是風冷。水冷發動機的氣缸周圍和氣缸蓋中都加工有冷卻水套,並且氣缸體和氣缸蓋冷卻水套相通,冷卻水在水套內不斷循環,帶走部分熱量,對氣缸和氣缸蓋起冷卻作用。
曲軸箱
氣缸體下部用來安裝曲軸的部位稱為曲軸箱,曲軸箱分上曲軸箱和下曲軸箱。上曲軸箱與氣缸體鑄成一體,下曲軸箱用來貯存潤滑油,並封閉上曲軸箱,故又稱為油底殼圖。油底殼受力很小,一般採用薄鋼板沖壓而成,其形狀取決於發動機的總體布置和機油的容量。油底殼內裝有穩油擋板,以防止汽車顛動時油麵波動過大。油底殼底部還裝有放油螺塞,通常放油螺塞上裝有永久磁鐵,以吸附潤滑油中的金屬屑,減少發動機的磨損。在上下曲軸箱接合面之間裝有襯墊,防止潤滑油泄漏。
氣缸蓋
氣缸蓋安裝在氣缸體的上面,從上部密封氣缸並構成燃燒室。它經常與高溫高壓燃氣相接觸,因此承受很大的熱負荷和機械負荷。水冷發動機的氣缸蓋內部制有冷卻水套,缸蓋下端面的冷卻水孔與缸體的冷卻水孔相通。利用循環水來冷卻燃燒室等高溫部分。
缸蓋上還裝有進、排氣門座,氣門導管孔,用於安裝進、排氣門,還有進氣通道和排氣通道等。汽油機的氣缸蓋上加工有安裝火花塞的孔,而柴油機的氣缸蓋上加工有安裝噴油器的孔。頂置凸輪軸式發動機的氣缸蓋上還加工有凸輪軸軸承孔,用以安裝凸輪軸。
氣缸蓋一般採用灰鑄鐵或合金鑄鐵鑄成,鋁合金的導熱性好,有利於提高壓縮比,所以近年來鋁合金氣缸蓋被採用得越來越多。
氣缸蓋是燃燒室的組成部分,燃燒室的形狀對發動機的工作影響很大,由於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燃燒方式不同,其氣缸蓋上組成燃燒室的部分差別較大。汽油機的燃燒室主要在氣缸蓋上,而柴油機的燃燒室主要在活塞頂部的凹坑。這里只介紹汽油機的燃燒室,而柴油機的燃燒室放在柴油供給系裡介紹。
汽油機燃燒室常見的三種形式。
1)半球形燃燒室
半球形燃燒室結構緊湊,火花塞布置在燃燒室中央,火焰行程短,故燃燒速率高,散熱少,熱效率高。這種燃燒室結構上也允許氣門雙行排列,進氣口直徑較大,故充氣效率較高,雖然使配氣機構變得較復雜,但有利於排氣凈化,在轎車發動機上被廣泛地應用。
2)楔形燃燒室
楔形燃燒室結構簡單、緊湊,散熱面積小,熱損失也小,能保證混合氣在壓縮行程中形成良好的渦流運動,有利於提高混合氣的混合質量,進氣阻力小,提高了充氣效率。氣門排成一列,使配氣機構簡單,但火花塞置於楔形燃燒室高處,火焰傳播距離長些,切諾基轎車發動機採用這種形式的燃燒室。
3)盆形燃燒室
盆形燃燒室,氣缸蓋工藝性好,製造成本低,但因氣門直徑易受限制,進、排氣效果要比半球形燃燒室差。捷達轎車發動機、奧迪轎車發動機採用盆形燃燒室。
氣缸墊
氣缸墊裝在氣缸蓋和氣缸體之間,其功用是保證氣缸蓋與氣缸體接觸面的密封,防止漏氣,漏水和漏油。
氣缸墊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彈性,能補償結合面的不平度,以確保密封,同時要有好的耐熱性和耐壓性,在高溫高壓下不燒損、不變形。目前應用較多的是銅皮——棉結構的氣缸墊,由於銅皮——棉氣缸墊翻邊處有三層銅皮,壓緊時較之石棉不易變形。有的發動機還採用在石棉中心用編織的綱絲網或有孔鋼板為骨架,兩面用石棉及橡膠粘結劑壓成的氣缸墊。
安裝氣缸墊時,首先要檢查氣缸墊的質量和完好程度,所有氣缸墊上的孔要和氣缸體上的孔對齊。其次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上好氣缸蓋螺栓。擰緊氣缸蓋螺栓時,必須由中央對稱地向四周擴展的順序分2~3次進行,最後一次擰緊到規定的力矩。
OHV
發動機的凸輪軸布局形式分為OHC(頂置凸輪軸)和OHV(底置凸輪軸)這兩種。目前日本及歐洲的汽車廠家較為青睞頂置凸輪軸這種設計;而底置凸輪軸,通常只有在美國車上才能看見。
OHC(頂置凸輪軸),歷經發展現在被分成SOHC(單頂置凸輪軸)和DOHC(雙頂置凸輪軸)。單頂置凸輪軸就是依靠一根凸輪軸來控制進、排氣門的開合。通常來說單頂是配合兩氣門發動機的設計,由於兩氣門發動機在進、排氣效率比多氣門要低,氣門間角布置局限性大。而雙頂置凸輪軸就能把這些問題優化,因為一根凸輪軸只控制一組氣門(進氣門或排氣門),因此省略了氣門的搖臂,簡化了凸輪軸到氣門之間的傳動機構。總的說來,雙頂置凸輪軸由於傳動部件少,進、排氣效率高,更適合發動機高速時的動力表現。對於追求高功率的日本、歐洲廠商,凸輪軸頂置設計當然是最合適不過了。
底置凸輪軸這種設計的發動機一般都是大排量、低轉速、追求大扭矩輸出,因為底置凸輪軸,是依靠曲軸帶動,然後凸輪與氣門搖臂採用一根金屬桿來連接,是凸輪頂起連桿,連桿推動搖臂來實現發動機氣門的開合,所以過高的轉速會使頂桿承壓過大以致折斷。但是這種用頂桿的設計,也有它的優點,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發動機重心底、成本低等。因為發動機轉速低,強調的是扭矩表現,所以底置凸輪軸設計是足夠滿足這種需求的。
既然這兩種設計偏向不同,前者是最求大功率,後者是追求大扭矩。我們知道汽車提速快、牽引力強靠的是扭矩,而實現最高速度是依靠功率。這里還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功率=轉速X扭矩。自然吸氣時發動機提升功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轉速,轉速越高升功率自然就越高。
爆震感測器
發動機工作時因點火時間提前過度(點火提前角)、發動機的負荷、溫度及燃料的質量等影響,會引起發動機爆震。發生爆震時,由於氣體燃燒在活塞運動到上止點之前,輕者產生噪音及降低發動機的功率,重者會損壞發動機的機械部件。為了防止爆震的產生,爆震感測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以便通過電子控制系統去調整點火提前時間。
發動機發生爆震時,爆震感測器把發動機的機械振動轉變為信號電壓送至ECU。ECU根據其內部事先儲存的點火及其他數據,及時計算修正點火提前角,去調整點火時間,防止爆震的發生。
鉑金火花塞
火花塞分很多種,就材料而言主要有:鎳合金、鉑金等,這些材料本身都有良好的導電性。火化塞散熱形式有冷型火花塞和熱型火花塞,火花塞的電極結構主要有單極、雙極、四極等。其中出於想提升車輛點火性能方面的考慮,很多人都會想著把自己的單極火花塞改為多極的,或者將自己的鎳合金火花塞改為鉑金的。
火花塞是由絕緣體和金屬殼體兩部分組成,金屬殼體帶有螺紋,擰在發動機氣缸上,在金屬殼體中有一個中心電極,它通過絕緣材料與金屬殼體絕緣,在中心電極上端有接線螺母,連接從分電器的過來的高壓線,在金屬殼體下面還焊有接地電極,在中心電極與接地電極之間有很小的間隙,脈沖高壓電擊穿兩個電極之間的空氣,產生電火花點燃可然混合氣做功,由於火花塞工作在高溫高壓的惡劣環境,對它的材料和製造工藝都要求十分高,但在大多經濟型車常採用鎳合金火花塞,只有中高檔車才會使用鉑金火花塞或白金火花塞。
頂置凸輪軸
凸輪軸英文全稱為Overheadcamshaft,簡稱OHC。一般發動機的凸輪軸安裝位置有下置、中置、頂置三種形式。頂置凸輪軸是將凸輪軸被放置在汽缸蓋內,燃燒室之上,直接驅動搖臂、氣門,不必通過較長的推桿。與氣門數相同的推桿式發動機(即頂置氣門結構)相比,頂置凸輪軸結構中需要往復運動的部件要少得多,因此大大簡化了配氣結構,顯著減輕了發動機重量,同時也提高了傳動效率、降低了工作噪音。盡管頂置凸輪軸使發動機的結構更加復雜,但是它帶來的更出色的引擎綜合表現(特別是平順性的顯著提高)以及更緊湊的發動機結構,使發動機製造商很快在產品中廣泛應用這一設計。頂置凸輪軸與頂置氣門結構的驅動方式並不一定不同。動力可以通過正時皮帶、鏈條甚至齒輪組傳遞到頂置的凸輪軸上。
分電器
汽油發動機點火系統中按氣缸點火次序定時的將高壓電流傳至各氣缸火花塞的部件。在蓄電池點火系統中,通常將分電器和點火器安裝在同一軸上,並由凸輪軸驅動,同時它還帶有點火提前角調整裝置和電容器等。
點火器的斷電臂用彈簧片使觸點閉合,凸輪軸帶動斷電凸輪使觸點開啟,開啟間隙約為0.30~0.45毫米。斷電凸輪的凸起數與氣缸數相同。當觸點開啟時,分電器的分電臂正好對准相應的側電極,感應產生的高壓電由次級線圈經過分電臂、側電極、高壓導線傳至相應氣缸的火花塞。
缸線
缸線是傳統點火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點火線圈把能量傳給火花塞的介質。缸線大體上分為四部分。第一是導電材料,第二是絕緣膠皮,第三是點火線圈接頭,第四是火花塞接頭(還有一些缸線外面再包裹一層隔熱材料,防止缸線被燒壞)。
缸線數目與發動機缸數相同。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很多車已經沒有了缸線,缸線和點火線圈做到了一起,每缸一個點火線圈,體積大大減小,為每缸獨立點火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活塞
發動機好比是汽車的「心臟」,而活塞則可以理解為是發動機的「中樞」,除了身處惡劣的工作環境外,它還是發動機中最忙碌的一個,不斷的進行著從下止點到上止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的往復運動,吸氣、壓縮、做工、排氣等,活塞的內部為掏空設計,更像是一個帽子,兩端的圓孔連接活塞銷,活塞銷連接連桿小頭,連桿大頭則與曲軸相連,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化為曲軸的圓周運動。
每個活塞的裙體處都有三條皺紋,是為了安裝兩道氣環和一道油環,且氣環在上。在裝配時,兩道氣環的開口需要錯開,起到密封的作用。油環的作用主要是刮除飛濺到缸壁上的多餘潤滑油,並將潤滑油刮布均勻。目前廣泛應用的活塞環材料主要有優質灰鑄鐵、球墨鑄鐵、合金鑄鐵等。
火花塞
通過電極之間的放電現象產生火花,汽油發動機是通過燃料和混合氣體的適時燃燒使之產生動力,但是作為燃料的汽油即使處於高溫環境下也很難自燃,要想使其適時燃燒有必要用「火」來點燃。這里說的火花點火便是「火花塞」的作用。發動機整體性能的好壞完全是取決於火花塞閃出火花的良否來決定的。我們往往把發動機比作為「汽車的心臟」,但是更能把火花塞比作為「發動機的心臟」。
機濾
機濾全稱機油濾清器,它的作用是去除機油中的灰塵、金屬顆粒、碳沉澱物和煤煙顆粒等雜質,保護發動機。
在發動機工作過程中,金屬磨屑、塵土、高溫下被氧化的積碳和膠狀沉澱物、水等不斷混入潤滑油。機油濾清器的作用就是濾掉這些機械雜質和膠質,保待潤滑油的清潔,延長其使用期限。機油濾清器應具有濾清能力強,流通阻力小,使用壽命長等性能。
機油冷卻器
機油冷卻器的作用是冷卻潤滑油,保持油溫在正常工作范圍之內。在大功率的強化發動機上,由於熱負荷大,必須裝用機油冷卻器。發動機運轉時,由於機油粘度隨溫度升高而變稀,降低了潤滑能力。因此,有些發動機裝用了機油冷卻器,其作用是降低機油溫度,保持潤滑油一定的粘度。機油冷卻器布置在潤滑系循環油路。
節氣門
節氣門是控制空氣進入發動機的一道可控閥門,氣體進入進氣管後會和汽油混合成可燃混合氣,從而燃燒做工。它上接空氣濾清器,下接發動機缸體,被稱為是汽車發動機的咽喉。節氣門有傳統拉線式和電子節氣門兩種,傳統發動機節氣門操縱機構是通過拉索(軟鋼絲)或者拉桿,一端連接油門踏板,另一端連接節氣門連動板而工作。電子節氣門主要通過節氣門位置感測器,來根據發動機所需能量,控制節氣門的開啟角度,從而調節進氣量的大小。
節溫器
節溫器是根據冷卻水溫度的高低自動調節進入散熱器的水量,改變水的循環范圍,以調節冷卻系的散熱能力,保證發動機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工作。節溫器必須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否則會嚴重影響發動機的正常工作。如節溫器主閥門開啟過遲,就會引起發動機過熱;主閥門開啟過早,則使發動機預熱時間延長,使發動機溫度過低。
冷卻系統
冷卻系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熱零件吸收的部分熱量及時散發出去,保證發動機在最適宜的溫度狀態下工作。冷卻系按照冷卻介質不同可以分為風冷和水冷,如果把發動機中高溫零件的熱量直接散入大氣而進行冷卻的裝置稱為風冷系。
而把這些熱量先傳給冷卻水,然後再散入大氣而進行冷卻的裝置稱為水冷系。由於水冷系冷卻均勻,效果好,而且發動機運轉噪音小,目前汽車發動機上廣泛採用的是水冷系。
噴油嘴
噴油嘴其實就是個簡單的電磁閥,當電磁線圈通電時,產生吸力,針閥被吸起,打開噴孔,燃油經針閥頭部的軸針與噴孔之間的環形間隙高速噴出,形成霧狀,利於燃燒充分。
噴油嘴本身是一個常閉閥,當ECU下達噴油指令時,其電壓訊號會使電流流經噴油嘴內的線圈,產生磁場來把閥針吸起,讓閥門開啟好使油料能自噴油孔噴出。噴射供油的最大優點就是燃油供給之控制十分精確,讓引擎在任何狀態下都能有正確的空燃比,不僅讓引擎保持運轉順暢,其廢氣也能合乎環保法規的規范。
平衡軸
平衡軸讓發動機工作起來更加平穩、順暢。平衡軸技術是一項結構簡單並且非常實用發動機技術,它可以有效減緩整車振動,提高駕駛的舒適性。
當發動機處在工作狀態時,活塞的運動速度非常快,而且速度很不均勻。當活塞位於上下止點位置時,其速度為零,但在上下止點中間位置的速度則達到最高。由於活塞在氣缸內做反復的高速直線運動,因此必然會在活塞、活塞銷和連桿上產生較大的慣性力。雖然連桿上的配重可以有效地平衡這些慣性力,但卻只有一部分運動質量參與直線運動,另一部分參與了旋轉。因而除了上下止點位置外,其它慣性力並不能完全達到平衡狀態,此時的發動機便產生了振動。
起動系統
為了使靜止的發動機進入工作狀態,必須先用外力轉動發動機曲軸,使活塞開始上下運動,氣缸內吸入可燃混合氣,然後依次進入後續的工作循環。而依靠的這個外力系統就是啟動系統。
目前幾乎所有的汽車發動機都採用電力起動機啟動。當電動機軸上的驅動齒輪與發動機飛輪周緣上的環齒嚙合時,電動機旋轉時產生的電磁轉矩通過飛輪傳遞給發動機的曲軸,使發動機起動。電力起動機簡稱起動機。它以蓄電池為電源,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起動迅速可靠。
氣門
氣門(Value)的作用是專門負責向發動機內輸入燃料並排出廢氣,傳統發動機每個汽缸只有一個進氣門和一個排氣門,這種設計結構相對簡單,成本較低,維修方便,低速性能較好,缺點是功率很難提高,尤其是高轉速時充氣效率低、性能較弱。為了提高進排氣效率,現在多採用多氣門技術,常見的是每個汽缸布置有4個氣門(也有單缸3或5個氣門的設計,原理一樣,如奧迪A6的發動機),4汽缸一共就是16個氣門,在汽車資料上經常看到的「16V」就表示發動機共16個氣門。這種多氣門結構容易形成緊湊型燃燒室,噴油器布置在中央,這樣可以令油氣混合氣燃燒更迅速、更均勻,各氣門的重量和開度適當地減小,使氣門開啟或閉合的速度更快。
曲柄連桿機構
曲柄連桿機構是發動機實現工作循環,完成能量轉換的主要運動零件。曲柄連桿機構的主要零件可以分為三組,機體組、活塞連桿組和曲軸飛輪組。
發動機共有進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行程,在做功行程中,曲柄連桿機構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變成曲軸的旋轉運動,對外輸出動力,而在其他三個行程中,由於慣性作用又把曲軸的旋轉運動轉變成活塞的往復直線運動。總的來說曲柄連桿機構是發動機藉以產生並傳遞動力的機構。通過它把燃料燃燒後發出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
曲軸
曲軸是發動機的主要旋轉機構,它擔負著將活塞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為自身的圓周運動,且通常我們所說的發動機轉速就是曲軸的轉速。
曲軸會因機油不清潔以及軸頸的受力不均勻造成連桿大頭與軸頸接觸面的磨損,若機油中有顆粒較大的堅硬雜質,也存在劃傷軸頸表面的危險。如果磨損嚴重,很可能會影響活塞上下運動的沖程長短,降低燃燒效率,自然也會較小動力輸出。此外曲軸還可能因為潤滑不足或機油過稀,造成軸頸表面的燒傷,嚴重情況下會影響活塞的往復運動。因此一定要用合適黏度的潤滑油,且要保證機油的清潔度。
潤滑系統
發動機工作時,各運動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個零件上,並且發生高速的相對運動,有了相對運動,零件表面必然要產生摩擦,加速磨損。因此,為了減輕磨損,減小摩擦阻力,延長使用壽命,發動機上都必須有潤滑系統。
潤滑系統的功用就是在發動機工作時連續不斷地把數量足夠、溫度適當的潔凈機油輸送到全部傳動件的摩擦表面,並在摩擦表面之間形成油膜,實現液體摩擦,從而減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減輕機件磨損,以達到提高發動機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潤滑方式有壓力潤滑、飛濺潤滑、潤滑脂潤滑三種方式。
中冷器
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裝了渦輪增壓的車才能看到。因為中冷器實際上是渦輪增壓的配套件,其作用在於提高發動機的換氣效率。對於增壓發動機來說,中冷器是增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件。無論是機械增壓發動機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都需要在增壓器與發動機進氣歧管之間安裝中冷器,由於這個散熱器位於發動機和增壓器之間,所以又稱作中間冷卻器,簡稱中冷器。
折疊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回顧發動機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它經歷了蒸汽機、外燃機和內燃機三個發展階段。
折疊外燃機
外燃機,就是說它的燃料在發動機的外部燃燒,1816年由蘇格蘭的R.斯特林所發明,故又稱斯特林發動機。發動機將這種燃燒產生的熱能轉化成動能,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就是一種典型的外燃機,當大量的煤燃燒產生熱能把水加熱成大量的水蒸汽時,高壓便產生了,然後這種高壓又推動機械做功,從而完成了熱能向動能的轉變。
折疊內燃機
明白了什麼是外燃機,也就知道了什麼是內燃機。這一類型的發動機與外燃機的最大不同在於它的燃料在其內部燃燒。內燃機的種類十分繁多,常見的汽油機、柴油機是典型的內燃機。不常見的火箭發動機和飛機上裝配的噴氣式發動機也屬於內燃機。不過,由於動力輸出方式不同,前兩者和後兩者又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般地,在地面上使用的多是前者,在空中使用的多是後者。當然有些汽車製造者出於創造世界汽車車速新紀錄的目的,也在汽車上裝用過噴氣式發動機,但這總是很特殊的例子,並不存在批量生產的適用性。
折疊燃氣輪機
此外還有燃氣輪機,這種發動機的工作特點是燃燒產生高壓燃氣,利用燃氣的高壓推動燃氣輪機的葉片旋轉,從而輸出動力。燃氣輪機使用范圍很廣,但由於很難精細地調節輸出的功率,所以汽車和摩托車很少使用燃氣輪機,只有部分賽車裝用過燃氣輪機。
折疊
⑵ 誰能給我寫出關於閥門的專業英語單詞縮寫,包括材料的縮寫,什麼連接的縮寫,謝謝啦
ACV automatic control valve 自動控制閥
AIV air inlet valve 進氣閥
AOIV automatically operated inlet valve 自動操作進給閥
AOPV Air-Operated Plastic Valve 氣動塑料閥
a/or automatic operated valve 自動操作閥
AV angle valve 角閥
AWV automatic washing valve 自動洗滌閥
BAV ball valve 球閥
BB bolted bonnet 螺栓連接閥蓋
BC bolted cap 螺栓連接閥帽
BCV ball check valve 球止回閥
BDV blow down valve 放泄閥
BFV butterfly valve 蝶閥
BUV butterfly valve 蝶閥
BV breather valve 呼吸閥
BVMA British Valve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英國閥門製造商協會
BWV back water valve 回水閥
CEIR [法] Comité Européen de l'Instrie de la Robineterie 歐洲閥門製造業委員會
CHV check valve 止回閥
CV check valve 止回閥
DBB double block and bleed 雙截斷排放(閥)
EB extended bonnet 閥蓋加長頸
EPV elector-pneumatic valve 電動-氣動閥
ESV emergency shut valve 緊急切斷閥
EXHV exhaust valve 排氣閥
FTV foot valve 底閥
FV flush valve 沖洗閥
GSV gas sampline valve 氣體采樣閥
GSV globe stop valve 球形截止閥
GTV gate valve 閘閥
GV gate valve 閘閥
HCV hose connection valve 軟管連接閥
HCV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液壓控制閥
HFSV high flow shutoff valve 高速關閉閥
HPV high pressure valve 高壓閥
ILRV in-line relief valve 管道泄壓閥
INO inlet open 進氣閥打開
INV in-line needle valve 管道針形閥
IS inside screw stem 內螺紋閥桿(暗桿)
IV inlet valve 進氣閥
JCVA Japan Cylinder Valve Association 日本高壓容器及閥門協會
MGV electromagnetic valve 電磁閥
MSS Manufacture's Standardization Society of Valve and Fittings Instry (美)閥門與管件工業製造商標准化協會
NRV non-return valve 止回閥
OHV overhead valve 頂閥
PCV pressure control valve 壓力調節閥
PRV pressure recing valve 減壓閥
PSB perssure seal bonnet 內壓自密封閥蓋
QEV quick exhaust valve 快速排氣閥
RV pressure recing valve 減壓閥
SOAV solenoid operated air valve 電磁操縱氣閥
SOV shut-off valve 斷流閥
SSV surface safety valve 地表(井口)安全閥
ST steam trap 蒸汽疏水閥
SV safety valve 安全閥
TDCV turning disc check valve 翻轉閥瓣止回閥
TV throttle valve 節流閥
TVV thermal vacuum valve 溫控真空作用閥
TWV Tee valve 三通閥
USV underwater safety valve 水下安全閥
val. valve 閥門
VB valve body 閥體
VB valve box 閥箱
vl. valve 閥門
VSLO valve stem leak-off 閥桿漏泄
YV wye valve Y形閥,斜桿直流式閥
AAE Acrylic acid - ethylene 丙烯酸—乙炔
ABRA abrasive 研磨料
ACM asbestes covered metal 包石棉金屬
Al aluminum 鋁
Al.B aluminium bronze 鋁青銅
ALBC aluminium bronze casting 鋁青銅鑄件
asb. asbestos 石棉
BRS brass 黃銅
BRZ bronze 青銅
CLAS cast low alloy steel 低合金鑄鋼
SS stainless steel 不銹鋼
TZM titanium-zirconium-molybdenum alloy 鉭-鋯-鉬合金
CS carbon steel 碳鋼
⑶ 汽車用語-翻譯成英語,大蝦救命啊!
引擎系統(Automotive Engine System)
燃燒室(Combustion Chamber)
活塞到達上死點後其頂部與汽缸蓋之間的空間,燃料即在此室燃燒。
壓縮比(Compression Ratio)
活塞在下死點的汽缸之總容積除以活塞在上死點的總容積(燃燒室容積),所得的值就稱為壓縮比。
連桿(Connecting Rod)
引擎中連接曲軸與活塞的連接桿。
冷卻系統(Cooling System)
可藉冷卻劑的循環,將多餘的熱量移出引擎,以防止過熱的系統。在水冷式的引擎中,包括水套、水泵、水箱及節溫器。
曲軸箱(Crankcase)
引擎下部,為曲軸運轉的地方,包括汽缸體的下部和油底殼。
曲軸(Crankshaft)
引擎的主要旋轉機件,裝上連桿後,可承接連桿的上下(往復)運動變成循環(旋轉)運動。
曲軸齒輪(Crankshaft Gear)
裝在曲軸前端的齒輪或鍵齒輪,通常用來代動凸輪軸齒輪,鏈條或齒狀皮帶。
汽缸體(Cylinder Block)
引擎的基本結構,引擎所有的零附件都裝在該機件上,包括引擎汽缸及曲軸箱的上半部。
汽缸蓋(Cylinder Head)
引擎的蓋子及封閉汽缺的機件,包括水套和汽門及冷卻片。
爆震(Detonation)
為火焰的撞擊或爆聲,在火花點火引擎的燃燒室內,因為壓過的空氣燃料混合氣會自燃,於是使部份未燃的混合氣產生二次點火(在火星塞點火之後),因而發出了爆聲。
排氣量(Displacemint)在引擎的某一循環運作中,能將全部空氣及混合氣送入所有汽缸的能力,也是指一個活塞從一個行程運作至另一行程所能排的體積。
引擎(Engine)
一種能將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械:一種可將燃料燃燒產生機械動力的裝置;有時可視為一種發動機。
風扇皮帶(Fan Belt)
一種由曲軸帶動的皮帶,其主要目的是帶動引擎風扇和水泵。
浮筒油麵高度(Float Level)
化油器浮筒室內,浮筒浮起而頂住針閥,堵住進油口,使油不再流入浮筒室時,油麵的高度。
四行程引擎(Four-Stroke Cycle)
進氣、壓縮、動力、排氣四個行程。四個行程調一完整的循環。
墊片(Gasket)
用紙、橡皮片或銅片製成,放在兩平面之間以加強密封的材料。
齒輪潤滑油(Gear Lubricant)
一種可潤滑齒輪的機油,通常為SAE90號機油。
熱控制閥(Heat-Control Valve)
在引擎排氣歧管中一種節溫操作閥門,可在引擎未達正常工作溫度之前,將廢氣的熱導入進氣歧管。
敲擊(Knock)
隨引擎速度出現的金屬撞擊聲,通常是因軸承松脫或磨損所產生。
主軸承(Main Bearing)
引擎內支撐曲軸的軸承。
歧管壓力(Manifold Pressure)
渦輪增壓器運作時位於進氣歧管內的壓力。
歧管真空(Manifold Vacuum)
指進氣歧管內的真空,即汽缸在進氣行程中所產生的真空。
油底殼(Oil Pan)
位於引擎下部:可拆裝,並將由軸箱密封做為貯油槽的外殼。
機油濾清器(Oil filter)
一種在機油通過時便可將污物濾下的裝置。
機油泵(Oil Pump)
在潤滑系統中,可迫使機油自油底殼送到引擎運動件的裝置。
爆聲(Ping)
引擎在加速時所產生的爆震現象,此因點火正時提前太多或燃料的辛烷值過低所致。
活塞(Piston)
一種裝在汽缸內活動的機件,能在壓力改變時接受或傳遞動力。就引擎而言是指在汽缸內上下滑動,並藉助連桿,迫使曲軸旋轉的圓形機件。
活塞梢(Piston Pin)
一種管狀的金屬塊,可將活塞或連桿連接。
活塞環(Piston Ring)
崁入活塞槽溝的環,分為兩種:壓縮環和機油環。壓縮環可用來密封燃燒室內的壓縮空氣;機油環則用來刮除汽缸上多餘的機油。
壓力水箱蓋(Pressure Cap)
一種附有閥門的水箱蓋,可使冷卻系統在壓力下,保持較高或更有效率的溫度。
散熱器(Radiator)
冷卻系統中,可將熱氣自冷卻器消除的裝置,亦即吸收引擎過熱的冷卻液,並將低溫冷卻液送到引擎的裝置。
火花塞(Spark plug)
為兩電極及一絕緣體組合而成,可提供引擎汽函火花點火的一種零件。
火花測試(Spark Test)
一種點火系統的快速檢查方法。先將高壓線的金屬端接近汽函蓋6mm處,而後起動引擎,檢查火花發生的情形。
增壓器(Turbo Charger)
引擎進氣系統內,將進入的空氣或空氣燃油混合比加以壓力的泵。如此增加可燃的燃油量,而增進引擎動力。
節溫器(Thermostat)
為一自動調溫裝置,通常含有感溫組件,借著膨脹或冷縮來開啟、關掉空氣、氣體或液體的流動。
渦輪增壓器(Turbo charger)
藉引擎排氣所驅動的一種增壓器,馬力通常可增25~30%。
二行程循(Two-Stroke Cycle)
二行程循環引擎,其燃油進入、壓縮、燃燒與排氣陸續發生在兩活塞行程之間。
汽門間隙(Valve Clearance)
OHC引擎中,搖臂與汽門桿頂的間隙。汽門機構中,關閉的汽門之間隙。
汽門正時(Valve Tming)
配合活塞位置使汽門開或關的正時。
汽門機構(Valve Train)
引擎的汽門操值機構,從凸輪軸至汽門的機件包括在內。
減震器(Vibration Damper)
與引震曲軸相接的裝置,用來抗衡曲軸的扭轉振動(即曲軸受汽缸點火的沖擊力而扭動的現象)。
廢汽門(Wastegate)
渦輪增壓器中的控制裝置,可限制壓力升高,以避免引擎和滑輪增壓器的損壞。
水套(Water Jackets)
指汽缸體和汽缸蓋的內外殼間之空間,冷卻液即在其間循環。
水泵(Water Pump)
在冷卻系統中,水泵的作用使冷卻液在引擎水套和水箱之間不斷循環。
2、傳動系統(Drive Line System)
F.F.式車輛(Front Engine Front Drive)
表示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車輛,目前小轎車多採用此種裝置,它的優點是加速傳動較輕快,高速行駛直線性較佳,車內空間可加大,缺點是車輛前半部較重,增加前輪的負擔,且左右兩根傳動軸較易損壞,增加保養費。
F.R.式車輛(Front Engine Rear Drive)
表示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車輛,它的優點是傳動系統較堅固耐用,爬坡性較佳保養費較低,缺點為車內空間較小,加速較不輕快。
離合器(Clutch System)
系將來自引擎的動力,給予傳達,或予截斷的機構,使用於截斷與變速機構之連結使引擎起動,或使引擎處於旋轉狀態停車,或變速機構的齒輪之變換,或將離合器接續做車輛徐徐出發等。
飛輪(Flywheel)
裝置在曲柄軸的一端,是鑄鐵製造較重的輪盤,在爆發沖程傳遞回轉力,由飛輪一時吸收儲蓄,供給在下次動力沖程,能使曲柄軸圓滑回轉作用,外環的齒環可供起動時搖轉引擎之用,背面與離合器片接觸,成為離合器總成的組件。
離合器片(Clutch Disc, Clutch)
作為傳遞引擎動力到變速箱的媒介物。
液壓式離合器系統(Cable-Operated Control System)
利用特殊鋼繩,連接踏板與釋放桿間,作為切斷或接通的連桿機構。
手排檔變速箱(Manual Transmission)
需要離合器配合操縱的變速機構,可依車輛行走阻力的變化,變換引擎的扭矩,使車輛正常行駛。
自動排檔變速箱(Automatic Transmission)
沒有裝置操作變速機的離合器機構,操縱機構是沒有選擇桿(Selecter),附有P(停車)、R(倒車)、N(空檔)、D(高速)、L(低速)等記號。
速率表(Speedometer Drive)
表示輪軸回轉數的儀表,每輛汽車都必須配備,可供駕駛人員隨時注意車速,通常裝於駕駛室,以顯示狀況,另一端連接到變速箱的輸出軸。
同步嚙合式變速機(Synchro-Mesh Type Transmission)
一般用於手排變速箱內,在齒輪嚙合前先由設置在兩齒輪的摩擦圓錐體機構接觸,使兩個齒輪在嚙合前其回轉成一致後,同時嚙合方式的變速箱,通常在第一檔到第二檔,第二檔到第三檔,或第三檔到第四檔時才有此種裝置,倒文件並沒有。
行星齒輪裝置(Planetary Gear System)
屬於自動變速箱內的齒輪組,如太陽系運動狀況組成的齒輪,有太陽齒輪、行星齒輪、環齒輪、行星齒輪架所構成,由液壓控制,由選擇而可獲得各種減速比。
超速傳動(Overdrive)
使變速箱的輸出軸回轉數超過引擎的轉速,可降低燃料消耗量,噪音,震動均隨之減少的裝置。一般稱O/D檔,即第五檔,自動變速箱亦有加裝此裝置。
差速器(Differential)
傳遞推進軸的回轉動力至後左右輪所需之差異的旋轉速度,使汽車能夠自由轉彎行駛的一種齒輪裝置。
萬向接頭(Universal Joint)
可讓動力傳送到成一角度的二個軸,其中包括二支Y型軛及一個叫做十字軸架的十字型構件。
滑動接頭(Slip Joint)
有外栓槽和內栓槽與二軸連接。栓槽不但可以使兩軸一起轉動,且也可以允許二軸沿軸線作有限度的移動,亦即可應付傳動軸的長度變化。
傳動軸(Drive Shaft Or Propeller Shaft)
連接或裝配各項配件而可移動或轉動的圓形物體配件,一般均使用輕而抗扭性佳的合金鋼管製成。
四輪驅動(Four-wheel Drive)
許多汽車及一些卡車使用四輪驅動,也就是說。引擎動力可傳送到四個輪子,因此車輛可越野行駛,也可以爬陡峭的斜坡,甚至可以在崎嶇不平或泥濘的地上行駛。
車(主動)軸(Axle Shaft)
多使用在前輪驅動汽車上,除了可傳輪由變速箱來的動力到左右兩前輪外,還需配合轉向角度的改變。
3、剎車系統(Brake System)
主剎車系統(Service Brake System)
汽車行駛時常用之剎車都是腳操作,故又稱腳剎車(Foot Brake)。駕駛人踩下剎車踏板後即由機械或液壓將剎車力傳到車輪之制動裝置使產生磨擦作用。
駐車剎車系統(Parking Brake System)
駐車剎車又稱手剎車,為汽車停駐時,防止車輛滑行之制動裝置。一般有裝在傳動軸之中間制動式,及直接控制後輪制動式兩種。
剎車總泵(Master Brake Cylinder)及剎車分泵(Front & Rear Wheel Brake Cylinder)
油壓剎車的主要配合部份,其上面有儲蓄剎車油的槽池,下方是汽缸內配有活塞。活塞是在缸內受剎車踏板再經推桿起作用,將缸內的剎車油壓傳至各輪分缸,亦是油壓剎車裝置,配置在各車輪內的制動缸。
動力剎車器(Power-Brake)
以引擎真空及油壓操縱Booster等作用補助剎車力量的剎車。
剎車片(Brake Lining)
剎車蹄片上的制動表面所張貼的摩擦材料,一般大型汽車是以鉚釘固定,而小型車則用粘劑加壓張貼之。
剎車蹄片(Brake Shoes)
受剎車凸輪或推桿的作用量被推向外展開壓制剎車鼓,而起制動作用的配件,其形狀似如半月形。
鼓式剎車(Brake Drum)
由剎車底板、剎車分泵、剎車蹄片等有關連桿、彈簧、梢釘、剎車鼓所組成。目前僅普通採用於後輪。
碟式剎車(Brake Disc)
使用金屬塊(碟)而不用鼓輪,在剎車碟的兩邊都有一平坦的剎車蹄,當剎車總泵來的油壓壓送到分缸,使剎車蹄向剎車碟夾住,以達到剎緊的效果,目前已普遍用於前輪,有的高級車裝置四輪碟式剎車,其優點是作用靈敏,散熱良好,不必調整剎車間隙,保養容易。
剎車油(Brake Fluid)
液壓剎車系統所使用的液體稱為剎車油,它必須不起化學作用,不受高溫的影響,對金屬及橡膠不會產生腐蝕、軟化、膨脹之影響,目前所採用的有DOT3、DOT4、DOT5。
輪胎面(Tire Tread)
指輪胎面接觸在地面的部份,為防止打滑及散熱起見,在輪胎面設置有許多花紋。
無內胎輪胎(Tubeless Tires)
輪胎內未配裝內胎而此輪胎本身就有內胎構造,空氣即充填在胎中,目前已普遍採用,取代有內胎的車輪。
內胎(Tire Tube)
以良質的橡膠製成,充填空氣支持車重,配裝在外胎內部,目前小轎車較少採用,而大客貨車仍普遍用之。
輪胎尺寸(Tire Size)
輪胎尺寸印在胎壁上,表示方法有二種,即如34*7或7.50-20等表示之。前者為高壓輪胎,後者為低壓輪胎。另外也有許多記號,例如D用於輕型汽車,F用於中型汽車,G指標准型汽車,H、L、J是用於大型豪華及高性能汽車。如胎壁上加印個R,如175R13,表示輪胎是徑輪胎,寬長175mm(6.9英吋),裝在輪圈直徑13英吋(330mm)在車輪上,一般也會刻上RADIAL字。
鋼圈(Wheel Rim & Wheel Disc)
大多數車輛所使用的鋼圈為鋼材壓制及焊接而成,目前的鋼圈為鋼材壓制及焊接而成,目前的鋼圈外環製造的很精確,以裝配無內胎的輪胎。
鋁合金鋼圈(Alumminum Rim)
質輕,加工容易,是一體鑄成,不易變形,外觀多變化,目前多採用,有省油,導熱性良好,強度分布均勻,減少滾動噪音的優點。
輪胎平衡(Wheel Moving Balance)
是前輪定位中,對輪胎的檢查項目之一,輪胎若不平衡,會造成車輛行駛時,左右偏擺震盪上下跳動,方向盤擺震的現象,駕駛乘座極不舒適,必須配掛重鉛塊於鋼圈的兩側,使之平衡。
車輪定位(Wheel Alignment)
汽車的前輪,為顧及操作容易及行駛上的安全,減少輪胎的磨損,於設計時則訂定各項角度,即前束、內傾角、外傾角、後傾角,轉向前展等五個項目,近年來車輛多採用四輪獨立懸吊,而後輪亦做有前束及外傾角,以增加行駛的穩定及舒適性,故有後輪定位。
偏滑測試(Side Slip Tester)
以車子行駛1公里,車子偏向橫側之公尺數表非,即m/km,一般不得超過3-5m/km。車輛產生側滑之原因為前束、外傾角,後傾角等調整不良之結果,所以監理站做車輛安全檢查時,只需量偏滑值即可。
5、汽車電系(Automotive Electric System)
起動馬達(Starting Motor & Starter)
利用齒輪傳動來搖動引擎或起動引擎的電動馬達。
電磁開關(Solenoid Switch)
借著電磁線圈蕊的移動而使開關合的一種小開關裝置。其蕊也會導致機械作用,如將傳動小齒輪與飛輪的齒輪嚙合,以激活引擎。
鹵素頭燈(Halogen Headlamp)
一種燈泡內充滿鹵素的聚光大燈,其光度較一般頭燈為亮。
汽油表(Fuel Level Indicator)
分為裝在駕駛室儀錶板的表體及裝在油箱上的量油器兩部份。
機油壓力表(Oil Pressure Gauge)
通稱為機油表,指示引擎內部機油壓力的大小。至於油底殼中的機油量,需要引擎旁的機油尺測量。現今多數汽車以警告燈代替機油壓力表。
壓縮機(Compressor)
空調系統的機件,可探冷卻劑蒸氣壓縮以增加其壓力及溫度。
冷凝器(Condenser)
空調系統的機件,能將管子中的熱量,以很快的方式,傳到管子附近的空氣,大部分的汽車置於水箱前方。
儲液器和乾燥器(Dehydrator)
安裝在冷凝器和揮發器之間,靠近冷凝器,用來儲存液體冷媒,並且將冷媒里的水份吸掉。
冷媒(Refrigerant)
在空調系統中,透過蒸發與凝結,使熱轉移的一種物質。俗稱氟里
翁(Freon)。
冷凍油(Refrigerant Oil)
潤滑空調系統里的活動機件,實施空調工作時,必須重新充填。
交流發電機(Alternator)
在汽車電系中,一種可將機械能改變成為電能的裝置。由此可充電至電瓶,並可供應各電器的電力。
調整器(Regulator)
在充電系統中,能控制交流發電機電壓的輪出,以防電壓過高的裝置。
電瓶水(Battery Acid)
電瓶內所用的電解液: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
電瓶電壓(Battery Voltage)
由電瓶極板數量決定,每一片極板為2.1伏特,一般12伏特電瓶則有六片極板。
發火線圈(Coil)
在汽車點火系統中,它可將電瓶的電壓(12v)轉變成為火星塞點火燃燒時所需的高電壓。
分電盤(Distributor)
點火系統高低壓電的轉接站,可將通往發火線圈的電路接通或切斷,而後將產生的高電壓配送到各缸火星塞。
點火開關(Ignition Switch)
點火系統的開關(通常要使用鑰匙),可自由開啟或關閉點火線圈的主要電路,也適用於其它電系電路。
火花塞(Spark Plug)
為兩電極及一絕緣體組合而成,可提供引擎汽缸火花點火間隙的一種零件。
分火頭(Rotor)
分電盤里的零件,跟著分電盤軸一起軸動,利用一金屬薄片,將高壓電送至火星塞。
6、轉向系統(Steering System)
轉向拉桿(Steering Linkages)
此裝置是被用來連接前輪轉向節和轉向齒輪,使方向盤轉動時,可使前輪由一邊擺向另一邊。
輪向齒輪(Steering Gear)
固定在轉向機軸下端的齒輪和裝配在轉向臂的齒輪總稱。可將方向盤的旋轉動作,轉換成拉桿的直線運動。有二種基本的轉向齒輪:迴旋滾珠式和齒棒小齒輪式。
迴旋滾珠式齒輪(Recirclulating-Ball Steering Gear)
此種轉向齒輪,利用內部的循環珠,使螺母和螺桿之間的接觸摩擦大大減少,讓駕駛者操作方向盤輕巧方便。
動力轉向(Power Steering)
汽車所使用的動力轉向系統,基本上是經修改的手動轉向系統,主要的是增加一個助力器(Steering Power Booster),以幫助駕駛者
7、懸吊系統(Suspension System)
鋼板彈簧(Leaf Spring)
扁平長方形的鋼板呈彎曲形,以數片疊成的底盤用彈簧,一端以梢子安裝在吊架上,另一端使用吊耳連接到大樑上,使彈簧能伸縮。目前適用於中大型的貨卡車上。
圈狀彈簧(Coil Spring)
圈狀彈簧為獨立式懸吊裝置使用最多之彈簧,以彈簧鋼捲成螺旋狀。
扭桿彈簧(Torsion-Bar Spring)
扭桿一端固定在車架上,另一端使用臂與車輪連接,車輪上下跳動時使扭桿扭轉,以扭轉彈力來吸收震動,構造簡單佔位置小,適合小型車使用,但材質要佳。
平穩桿(Stabilizer Bar or Torsion Bar)
平穩桿屬橫向裝置於車架與控制臂之間,其功用可減少懸吊系統的移動及車身搖擺,尤其汽車轉彎時,因離心力作用,會使車身發生傾斜,此桿抗衡扭力的作用足以減輕汽車偏外的程度。
避震器(Shock Absorber)
避震器的需求是由於彈簧不能馬上穩定下來,也就是說彈簧被壓縮再放開以後,它會持續一段時間又伸又縮,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車輪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動,使乘坐舒適。
前懸吊(Front Suspension)
前懸吊系統使前輪可以上下移動並吸收路面震動,但是也須使車輪能左右擺動,以便汽車轉向。除大貨卡車外,大多的車輛已普遍採用獨立式懸吊裝置,左右輪互相無關系,為獨立動作。
後懸吊(Rear Suspension)
一般車輛後懸吊系統會採用鋼板彈簧,或螺旋彈簧,但現今的轎車為使乘坐舒適,亦採用獨立懸吊系,與前懸吊系相同,可以使四個輪子各自獨立,為減少輪胎磨損及行駛穩定,需作後輪定位。
自動水平控制裝置(Automatic Level Control)
自動水平控制系統為專門應付汽車後部荷重的改變,沒有自動水平控制的汽車若在後部加重,汽車後部就會下沉,則會改變汽車的操縱特性,使頭燈上揚。
全長(Overall Length)
自前保險桿至車尾最末端之長度。
全寬(Overall Width)
車身左右最大之寬度。
全高(Overall Height)
自地面至車身最高點之高度。
輪距(Track)
前輪胎左右中心線之距離。
軸距(Wheel Base)
前軸中心點與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
感應烘烤(Inction Baking)
利用靜電和電磁感應所發熱量來烘烤塗裝面的意思。
9、其它(Other)
三元觸媒轉換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使用銠和其它催化轉換器,用來限制廢氣中 HC、Co和NOx等污染物的含量。
排氣系統(Exhaust System)
指收集並且排放廢氣的系統,包括排氣歧管、排氣管、滅音管、尾管以及共振器。
共振器(Resonator)
一種類似滅音管,可減少排氣噪音的裝置。
蒸氣液體分離器(Vapor-Liquid Separator)
蒸發氣排散控制系統內的裝置,可防止液體燃油經由活性碳濾罐蒸氣管流入引擎。
電子燃料噴射(Electronic Fuel-Injection System)
能將燃料噴入引擎,並能定時、測油的一種系統。
氧氣感知器(Oxygen Sensor)
排氣管的裝置之一,可測量廢氣中的含氧量,並將此訊號透過電壓訊號送至ECU,作為調整混合比之參考。
感知器(Sensor)
任何可接收及反應訊號的裝置,如電壓的改變、溫度及壓力的變化,電子燃料噴射系統中,各廠牌均使用了6至10個以上的感知器。
電動汽油泵(Electric Fuel Pump)
供應超額油量至分油盤以維持噴射系統的工作壓力:一般裝在油箱附近
4WD-四輪驅動系統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A-TRC-車身主動循跡控制系統
Ap-恆時全*驅動
AS-轉向臂
Az-接通式全*驅動
ASM-動態穩定系統
AYC-主動偏行系統
ADS-可調式減震系統
ADC-電子空氣控制懸掛系統(賓士)
AIRMATICDC-(雙操縱機構)電子控制空氣懸(邁巴赫)
ALS-自動車身平衡系統
ARS-防滑系統
ASF-全鋁車身架結構(奧迪)
ASL-排擋自動鎖定裝置
ASPS-防潛滑保護系統
ASR-加速穩定保持系統
ASS-自適應座椅系統
B-水平對置式排列多缸發動機
BF-鋼板彈簧懸掛
BCM - 車身控制模塊
BAS-制動輔助系統
CATS-連續調整循跡系統
CBC-轉彎防滑系統
COMANDAPS-駕駛室管理和數據系統(邁巴赫)
CVT-無級變速器
CVTC-無級變速控制機構
DATC-數位式防盜控制系統
DAC-下山輔助系統
D-柴油發動機(共軌)
DD-缸內直噴式柴油發動機
DQL-雙橫向擺臂
DD-德迪戎式獨立懸架後橋
DB-減震器支柱
DS-扭力桿
DAS-drive authorization system 行駛授權系統\也是一種自診斷系統
DSE-全面安全防護
DISTRONIC-車距控制系統(邁巴赫)
DSTC-動態穩定循跡系統
Dynamic.Drive-主動式穩定桿
DLS-差速器鎖定系統
DRC-動態行駛性能控制
DSA-動態穩定輔助系統
DSC-動態穩定製動系統
DOHC-雙頂置凸*軸
ED-缸內直噴式汽油發動機
EGR -廢氣循環再利用
EAS-電控自動換檔
EBA-電子控制制動輔助
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
ESC-能量吸收式方向盤柱
ESP-電子穩定程式
EST-電動換擋器
EPB-電控駐車制動系統
ES-單點噴射汽油發動機
EM-多點噴射汽油發動機
EPS-電控轉向助力系統
EQR-電控快速倒檔
ETC-電子節氣門控制
ETS-電子循跡支援系統
E-Diff-電子差速器
FAP-粒子過濾裝置
FCV-燃料電池車
FPS-防火系統
FF-前*驅動
FR-後*驅動
FB-彈性支柱
FSI-直噴式汽油發動機
Fi-前置發動機(縱向)
Fq-前置發動機(橫向)
GOA-全方位車體吸撞結構
GF-橡膠彈簧懸掛
GAS-可變幾何進氣系統
HAC-上山輔助系統
HBA-液壓剎車輔助系統
HDC-坡道控制系統
Hi-後置發動機(縱向)
Hq-後置發動機(橫向)
HP-液氣懸架阻尼
HF-液壓懸架
ICM - 點火控制模塊
ITEC-無離合器電子手排系統
iDrive-智能信息駕駛控制系統(寶馬)
LSD-限滑差速器
LDW-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LL-縱向擺臂
LF-空氣彈簧懸掛
LINGUATRONIC-聲控操作系統(邁巴赫)
MBA-機械式制動助力器
MDS-多排量系統
Mi-中置發動機(縱向)
Mq-中置發動機(橫向)
MR-中置發動機後驅動
MRC-主動電磁感應懸架系統
MSR-制動扭矩調節系統
MIVEC-可變氣門正時系統(三菱)
MMI-人機界面多媒體交互系統(奧迪)
MA-機械增壓
ML-多導向軸
MAP - 空氣流量計
Multitronic-多極子-無級自動變速器
NOS-氧化氮氣增壓系統
OBD-車載診斷系統
OHV-頂置氣門,側置凸*軸
OHC-頂置氣門,上置凸*軸
PDC-停車距離控制系統
PD-泵噴嘴
PCM - 動力控制模塊
QL-橫向擺臂
QS-橫向穩定桿
RKE-安全遙控門匙
RR-後置發動機後驅動
R-直列多缸排列發動機
RR-「後置引擎後*驅動」
RWD-後輪驅動
SAHR-主動式安全頭枕
SBC-電子感應制動系統(賓士)
SDSB-車門防撞鋼梁
SIPS-側面撞擊保護系統
SLH-自動鎖定車輪軸心
SRS-雙安全氣囊
SF-螺旋彈簧懸掛
SSS-速度感應式轉向系統
STC-穩定及牽引力控制系統
SDi-自然吸氣式超柴油發動機
ST-無級自動變速器
SL-斜置擺臂
SA-整體式車橋
S-盤式制動
Si-內通風盤式制動
SFI-連續多點燃油噴射發動機
ST-無級自動變速器
TELEAID-緊急呼叫系統(邁巴赫)
TCS-循跡控制系統
Ti-VCT-雙獨立可變凸輪軸技術(此技術通過改善氣流提高燃燒效率,可降低平均油耗5%)
Tiptronic-輕觸子-自動變速器
TDi-Turbo直噴式柴油發動機
TA-Turbo(渦*增壓)
T-鼓式制動
VAD-可變進氣道
VDC-車身動態控制系統
VIS-可變進氣
VSA-車身穩定輔助裝置
VSC-車身穩定控制系統
VTCS-可變渦流控制
VTEC-可變氣門正時及升程電子控制系統
ZBC-籠型車體概念
VVT-i-智能正時可變氣門控制系統
V-V型汽缸排列發動機
V-化油器
VL-復合穩定桿式懸架後橋
WA-汪克爾轉子發動機
W-W型汽缸排列發動機
⑷ 汽車防死鎖剎車系統+循跡系統中的循跡是什麼意思
如果故障燈是常亮,並且沒有其他故障燈點亮的話,一般為車身穩定系統的部件信號丟失導致,常見的為轉角感測器、橫向加速度感測器或輪速感測器出現故障。
⑸ DOHC16VALVE什麼發動機
是雙頂置凸輪軸發動機,共有16個氣門,比一般的發動機的扭力要大,功率也要大。
DOHC發動機由於少了氣門挺桿和搖臂,所以功率的損耗會比較小,而使得馬力比較大。另外由於氣門重疊角度可以變化,所以輸出功率會比較大。加上氣門可以油壓控制,所以免調氣門間隙,行駛里程增加之後也不用擔心因為氣門間隙變化而使得動力輸出遞減的情況發生。
DOHC發動機可以輕易的改變進排氣門的開關時間,從而讓引擎達到低轉速時擁有充沛的扭力,而高轉速時得到最大的馬力輸出的特性,一般大排氣量的高速引擎多採用DOHC。
(5)ohv閥門組件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裝配前,所有零部件、總成、潤滑油路以及工具、工作台等應徹底清洗,並用壓縮空氣吹乾。
2、裝配前,檢查全部螺栓螺母,不符合要求的應更換;氣缸墊、襯墊、開口銷、鎖片、鎖緊鐵絲、墊圈等在大修時應全部更換。
3、不可互換的零部件,如各缸活塞連桿組、軸承蓋、氣門等,應按相應位置和方向裝配,不得裝錯。
4、各配合件的配合應符合技術要求,如氣缸活塞間隙、軸瓦軸頸間隙、曲軸軸向間隙、氣門間隙等。
5、有關部件間的正時關系正確,工作協調,如配氣相位、供油提前角、點火時刻等。
6、發動機上重要螺栓螺母,如缸蓋螺母、連桿螺栓、飛輪螺栓等,必須按規定扭矩依次擰緊,必要時,還應加以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