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抽真空的方法和步驟
1、用真空泵抽真空的操作方法及步驟:
(1)關閉系統與外界相通的閥門(如充注閥,放空氣閥等), 打開系統內部所有連通的閥門。
(2)旋下排氣閥的旁通孔螺塞,打開旁通孔道,並將真空泵接上。
(3)啟動真空泵進行抽氣,系統中的空氣很難抽盡,為了達到 一定的真空度,抽真空要分數次進行,其間隔為10 min左右,以使 系統內的壓力均衡。氨系統抽真空的剩餘壓力應小於7.9 kPa (60 mmHg);氟利昂系統的剩餘壓力應小於1.3 kPa(10 mmHg)。
(4)真空度達標後,先關閉旁通孔道,再停真空泵,並拆下抽 氣管,旋上排氣閥旁通孔螺塞。
(5)抽真空後應保持24 h,系統內升壓不超過670 Pa (5 mmHg)為合格。若壓力上升較快,則應及時查明原因並加以 消除。
2、用本身的壓縮機抽真空的操作方法及步驟
(1)關閉吸氣閥、排氣閥,旋下排氣閥的旁通孔螺塞,裝上排 氣管,打開旁通孔道,以便排放空氣。
(2)關閉系統中通大氣的閥門(如充注閥、放空氣閥等),打 開系統中其他所有閥門。
(3)系統的冷凝器若為水冷冷凝器,則應放盡冷凝器中的冷 卻水,否則會因冷卻水溫低而使系統內的水分不易蒸發,難以被 抽盡。
(4)將油壓控制器和低壓控制器的接點強迫接通,啟動壓縮 機,待油壓正常後慢慢打開吸氣閥,能量調節裝置放在最小一擋。 由於製冷壓縮機的排空閥通徑較小,故開始時吸氣閥不能開得很 大,能量調節裝置也不能放在高擋。
隨著系統內壓力降低,可逐 漸開大吸氣閥並逐步載入,增加吸氣量。在抽氣過程中,製冷壓 縮機的油壓最低不得低於50 kPa。
(5)抽真空應採用間斷抽空法,在壓縮機連續抽氣至聽不到 氣流聲時,將排氣管浸入冷凍機油杯中,觀察管口冒泡情況。若 5 min內無氣泡冒出,可認為系統內氣體已基本抽完。若排氣管 口長時間有氣泡冒出,則說明壓縮機本身或系統有泄漏,應檢查 排除。
檢查時,先關閉壓縮機的吸氣閥,檢查壓縮機本身是否泄 漏。若壓縮機不漏,則盛油容器里就不出現氣泡,同時也說明是 系統里有毛病;若壓縮機有漏,氣泡就會連續產生,這往往是軸封 不密合所造成的。
如果氣泡開始時較大,然後逐漸變小,氣泡出 現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長,這說明軸封從不密合到逐漸密合。若 發現管端(插入面不深的情況下)有將冷凍機油反復吸進吐出的 現象,將管端插到油內深處就看不出此現象,一般是閥片不密合 所致,經重負荷使用後會有好轉。
(6)抽好真空後,先關閉排空孔道,然後停機,以防止停機後 因閥片的不密合而出現空氣倒流現象。
B. 請問真空泵在使用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問題
首先確定你們是什麼類型的真空泵,以單級油泵為例:
1,檢查油位,避免缺油運行,一般一個月左右更換一次潤滑油.
2,檢查泵浦表面潔凈度,表面干凈,泵浦散熱好.
3,觀察排氣口,如排氣口有油煙,需要更換排氣濾芯.
4,一年左右做一次基本保養!
5,三年到五年做一次大保養!
不同的真空泵種類,使用注意問題也會有差別的。
一般旋片泵,需要注意真空泵油是否乳化,乳化需要換油;
旋片泵和其它有油泵,如滑閥泵等,要注意降溫,否則會產生油蒸汽;
隔膜泵不能在多顆粒,大液體環境使用,需要前加裝過濾或緩沖罐等;
不過也有些是大同小異的,
比如檢查密封件是否漏氣,定期保養,按廠家給的操作流程操作。
最好,是問下廠家,或是查看操作說明書。
13
第三章 對真空泵保養的探討
3.1真空泵的保養
目前真空泵已廣泛的得到應用。國產泵體積大,且吸力小,但是便於維修。而進口泵體積小,吸力大,但是維修成本高。而我們從事工作都是配備的進口泵。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保養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真空泵在日常保養中應該注意的一些要點:
(1)定期檢查真空泵管路及結合處有無松動現象。用手轉動真空泵,試看真空泵是否靈活。
(2)向軸承體內加入軸承潤滑機油,觀察油位應在油標的中心線處,潤滑油應及時更換或補充。
(3)擰下真空泵泵體的引水螺塞,灌注引水(或引漿)。 (4)關好出水管路的閘閥和出口壓力表及進口真空表。 (5)點動電機,試看電機轉向是否正確。
(6)開動電機,當真空泵正常運轉後,打開出口壓力表和進口真空泵,視其顯示出適當壓力後,逐漸打開閘閥,同時檢查電機負荷情況。
(7)盡量控制真空泵的流量和揚程在標牌上註明的范圍內,以保證真空泵在最高效率點運轉,才能獲得最大的節能效果。
(8)真空泵在運行過程中,軸承溫度不能超過環境溫度35C,最高溫度不得超過80C 。
(9)如發現真空泵有異常聲音應立即停車檢查原因。
(10)真空泵要停止使用時,先關閉閘閥、壓力表,然後停止電機。 (11)真空泵在工作第一個月內,經100小時更換潤滑油,以後每個500小時,換油一次。
(12)經常調整填料壓蓋,保證填料室內的滴漏情況正常(以成滴漏出為宜)。 (13)定期檢查軸套的磨損情況,磨損較大後應及時更換。
(14)真空泵在寒冬季節使用時,停車後,需將泵體下部放水螺塞擰開將介質放凈。防止凍裂。
(15)真空泵長期停用,需將泵全部拆開,擦乾水分,將轉動部位及結合處塗以油脂裝好,妥善保存。
3.2 國內外先進的維護保養制度與方法
3.2.1「PM」,即預防維修保養制度 「PM」,即預防維修保養制度。「PM」制詳細規定了不同運轉時間間隔對機械設備不斷進行保養、檢查的項目,發現問題應立即按規定要求進行處理(修復或更換有關部件);而不明確規定大、中修的時間間隔,以減少對總成及部件過早地進行拆卸、分解造成的不必要損壞和更換。
3.2.2 生產維修保養制 由美國GE電器公司首先提出。其特點是對施工機械按其重要程度進行分類,突出重點設備進行預防性保養,而對一般設備進行事後維修。也稱「經濟的維修制度」。
3.2.3推廣「TPM」保養維修 從七十年代開始,在系統工程和行為科學學說的影響下,日本在學習「PM」制、「生產維修保養制」等長處的基礎上,產生了比較完整的「全員參加的生產維修保養制度」即「TPM」。其指導思想
14
是「三全」:全效率、全過程、全員;重點是日常保養和點檢制度。 日本一些企業採用TPM制後,設備停機時間平均下降50%,事故率下降75%,維修費下降25-50%。
3.2.4 愛護機器設備,保證設備完好、有效,保護好生產力。
3.3 實施機械設備強制保養的方法
強制保養是針對施工企業的新特點、新情況而提出的,是對設備管理的改革與完善,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辦法,才能保證它的實施並收到效果。 3.3.1提高認識,明確強制保養的原則
所謂強制保養,是對保養的硬性規定,到時必須進行,決不能因為工作緊張而不安排時間、不安排人員進行保養。要開展現代化管理教育,使各級領導和廣大設備工作者明白: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保養工作的好壞。如忽視機械技術保養,只顧眼前的需要和方便,直到機械設備不能運轉時才停用,則必然會導致設備的早期磨損、壽命縮短,各種材料消耗增加,甚至危及安全生產。不按照規定保養設備是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與現代化企業的科學管理是背道而弛的。
3.3.2借鑒先進經驗,建立健全強制保養制度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機械效能,延長機械使用壽命,應制定完善的強制保養的政策。並按在實施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做法為:
確定保養種類和工作內容 (1)例行保養 機械在每班作業前後及運轉中的檢查保養,中心內容是檢查,主要檢查要害部位和易損部位. (2)定期保養 指按規定的運轉間隔周期進行保養,一般實行一.二.三級保養制,其它機械實行一二級保養制.①一級保養(簡稱一保):主要目的在於維護機械完好的技術狀態,確保兩次一級保養間隔期間的正常運行. 一保作業內容以清潔.緊固.潤滑為中心並部分進行調整作業.主要是:檢查緊固各部螺絲,按規定檢查和補充潤滑油脂,清潔各濾清器. ②二級保養(簡稱二保) 二保以檢查調整為中心,除一保的全部內容外,還要從外部檢查真空泵的工作情況,進行調整,排除故障。 ③三級保養(簡稱三保) 三保除進行二保的全部作業內容外,還應對主要部位進行解體檢查或用儀器檢測,並可以進行一次發動機或某個總成的大修,或者只打開有關總成的箱蓋,檢查內部零件的緊固、間隙和磨損等情況,以發現隱患,對症下處理。 (3)特殊保養 ①停放保養 指機械停放期超過一個月以上,每周進行一次的檢查保養.按例保規定進行「清潔、潤滑、防腐」等工作。 ②走合期保養 指新機械或者大修出廠的機械走合期滿後進行的保養。 ③換季保養主要是入夏、入冬前的保養,例如採取降溫、防寒措施等,此項保養可結合定期保養進行 ④工地轉移前保養(也叫退場設備整修) 一項工程完工後,雖未達到規定的保養時間,但為了是機械到新工點後能迅速投入生產,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維修、保養達到二類機況為目的。 凡有機械設備的施工單位都必須根據工程任務、機械使用情況按機械保養的規定,每用編制機械設備保養計劃隨同施工生產計劃同時下達,各級機械管理部門嚴格組織實施。 我集團實施「強保工程」以來,設備管理有了明顯進步,有力地保障了工程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