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配置水泵管道及閥門安裝
不同水泵在不同使用情況下的管道選擇: 1、為了提高水泵的吸入性能,管道泵吸入管路應盡可能縮短,盡量少拐彎(彎頭最好用大麴率半徑),以減少管道阻力損失。為防止泵產生汽蝕,泵吸入管路應盡可能避免積聚氣體的囊形部位,不能避免時,應在囊形部位設DN15或DN20的排氣閥。當泵的吸入管為垂直方向時,吸入管上若配置異徑管,則應配置偏心異徑管,以免形成氣囊。 2、為了避免管道、閥門的重量及管道熱應力所產生的力和力矩超過泵進出口的最大允許外載荷,在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上須設置管架。泵管口允許最大載荷應由水泵製造廠提供。 3、 單吸泵的進口處,最好配置一段約3倍進口直徑的直管。 4、對於雙吸入泵,為了避免雙向吸入水平離心泵的汽蝕,雙吸入管要對稱布置,以保證兩邊流量分配均勻。垂直管道通過彎頭直接連接,但泵的軸線一定要垂直於彎頭所在的平面。此時,進口配管要求盡量短,彎頭接異徑管,再接進口法蘭。在其它條件下,泵進口前應有不小於3倍管徑的直管段。 5、垂直進口或垂直出口的泵,為了減少對泵管口的作用力,管口上方管線須設管架,其平面位置要盡量靠近管口,可以利用管廊縱梁支吊管線,所以常把泵布置在管廊下。 6、 輸送密度小於650Kg/m?的液體,如液化石油氣、液氨等,泵的吸入管道應有1/10~1/100的坡度坡向泵,使氣化產生的氣體返回吸入罐內,以避免泵產生汽蝕。 安裝管道閥門應注意的事項: 1、 非金屬泵的進出口管線上閥門的重量決不可壓在泵體上,應設置管架,防止壓壞泵體與開關閥門時扭動閥門前後的管線。 2、 泵出口的切斷閥和止回閥之間用泄液閥放凈。管徑大於DN50時,也可在止回閥的閥蓋上開孔裝放凈閥。同規格泵的進出口閥門盡量採用同一標高
『貳』 循環泵出口管線是先安裝閥門還是單流閥
循環泵出口管來線的安裝順序:變徑+橡膠自軟連接+單流閥+閥門。
因為單流閥容易出故障,經常需要維修或更換,所以將泵的進、出口閥門關閉後就可以進行維修操作。單流閥和閥門的順序接反了,就無法對單流閥進行檢修了。
『叄』 水泵進水管安裝都有什麼要求
水泵管路是抄整個抽襲水系統的組成部分。即使水泵安裝正確,但若管路安裝不正確,同樣會影響水泵的正常工作。』安裝進、出水管路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為了保證進人水泵人口的水流速度保持均勻,不影響水泵的效率,所以在靠近水泵進口處不能直接裝彎管,而要安裝一段長度為水管口徑3倍以上的直管後再安裝彎管。
2.當進水管路直徑大於水泵口徑時,在水泵進口處需裝一個上平下斜的偏心接頭。安裝偏心接頭時,必須使上平下斜,如果把偏心接頭裝反,使上面傾斜,則容易存氣。
3.進水管不能有存氣的地方,否則,起動前灌水時管內空氣排不盡,會影響水泵的正常出水。因此,進水管的任何部分都不能高出水泵的進水口;進水應當水平或稍向下傾斜,千萬不能向上翹起。
4.進水管不能有漏氣的地方,因為水泵吸水完全靠進水管內的真空度,如漏氣,進水管就不能保持真空,度,從閥門平面算起至少應為底閥外徑的1
.5一2倍。
6.進水管及其附件應支撐牢固,不使水泵承受重量壓力。
7.揚程較高的水泵,應在出水管路上裝設閘閥和逆止閥。逆止閥應緊靠水泵出水口;閘閥緊接在逆止閥的後面。若停機時,先關閉閘閥,這樣可以減小水泵的振動。
『肆』 管道閥門的安裝
閥門的特性
2.1 使用特性
它確定了閥門的主要使用性能和使用范圍。屬於閥門使用特性的有:閥門類別(閉路閥門、調節閥門、安全閥門等);產品類型(閘閥、截止閥、蝶閥、球閥等);閥門主要零件(閥體、閥蓋、閥桿、閥瓣、密封面的材料);閥門傳動方式等。
2.2 結構特性
它確定了閥門的安裝、維修、保養等方法的一些結構特性。屬於結構特性的有:閥門的結構長度和總體高度、與管道的連接形式(法蘭連接、螺紋連接、夾箍連接、外螺紋連接、焊接端連接等);密封面的形式(鑲圈、螺紋圈、堆焊、噴焊、閥體本體);閥桿結構形式(旋轉桿、升降桿)等。
3 選擇閥門的步驟和依據
3.1 選擇閥門的步驟
(1)明確閥門在設備或裝置中的用途,確定閥門的工作條件:適用介質、工作壓力、工作溫度等。
(2)確定與閥門連接管道的公稱通徑和連接方式:法蘭、螺紋、焊接等。
(3)確定操作閥門的方式:手動、電動、電磁、氣動或液動、電氣聯動或電液聯動等。
(4)根據管線輸送的介質、工作壓力、工作溫度確定所選閥門的殼體和內件的材料:灰鑄鐵、可鍛鑄鐵、球墨鑄鐵、碳素鋼、合金鋼、不銹耐酸鋼、銅合金等。
(5)選擇閥門的種類:閉路閥門、調節閥門、安全閥門等。
(6)確定閥門的形式:閘閥、截止閥、球閥、蝶閥、節流閥、安全閥、減壓閥、蒸汽疏水閥等。
(7)確定閥門的參數:對於自動閥門,根據不同需要先確定允許流阻、排放能力、背壓等,再確定管道的公稱通徑和閥座孔的直徑。
(8)確定所選用閥門的幾何參數:結構長度、法蘭連接形式及尺寸、開啟和關閉後閥門高度方向的尺寸、連接的螺栓孔尺寸和數量、整個閥門外形尺寸等。
(9)利用現有的資料:閥門產品目錄、閥門產品樣本等選擇適當的閥門產品。
3.2 選擇閥門的依據
(1)所選用閥門的用途、使用工況條件和操縱控制方式。例如泵房水泵出口閥門的選擇,首先需滿足水泵能閉閥啟動及停止以減小啟動電流及停機時對水泵的沖擊;其次需配備止回閥門,在水泵機組意外停機時能迅速關閉閥門以防止水泵長時間反轉;第三,需配備消除水錘的閥門以保障水泵機組運行安全。理解了所選閥門的用途後,還需了解安裝現場及使用條件方能正確選擇閥門。如選擇電動蝶閥+微阻緩閉式止回閥,電動蝶閥可滿足閉閥啟動及停機。微阻緩閉式止回閥用於防止水泵反轉及水錘,由於結構相對簡單故障率較低,但安裝長度較長、水阻較大,適合有較大安裝空間,對能耗要求不高的泵站如小型泵站使用;選擇液控緩閉式止回閥可同時滿足水泵出口閥門必需的三項功能,且安裝長度可以很小,水阻比較小,但由於結構復雜,需一套高壓液壓系統,因此故障率較高且維修困難,因此適合安裝於大型泵站且有較多備用機組的場合;水泵出口也可選擇多功能水泵控制閥,其安裝長度小於電動蝶閥+微阻緩閉式止回閥,不用電動或液壓系統空置,結構最為簡單,故障率很低,且水錘消除效果最好,但水阻最高,適合水錘比較嚴重或無人值守泵站使用。
『伍』 閥門安裝在水泵出口合格嗎
閥門安裝在水泵出口是正常的,只會影響水泵的流量。需要根據施工圖紙或技術要求版來判定其是否合權格,沒有要求的無從判定是否合格。
離心泵通過出口閥門來調節流量,這是很常用的方法,離心泵的流量隨揚程(或壓力)的增加而下降,關小閥門阻力上升,泵的揚程需增加,則流量下降,反之開大閥門流量增加。
『陸』 計量泵進出口閥門安裝該注意什麼
概述:在一般安裝使用泵的過程中,注意以下情況就行: 1. 出口高於版進口,避免虹吸現象,有必權要需安裝背壓閥; 2. 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指導安裝 ; 3. 所附管件用手旋緊即可,請勿使用工具;螺紋處記得使用在一般安裝使用泵的過程中,注意以下情況就行:
1. 出口高於進口,避免虹吸現象,有必要需安裝背壓閥;
2. 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指導安裝 ;
3. 所附管件用手旋緊即可,請勿使用工具;螺紋處記得使用防水膠帶 ;
4. 確定電源電壓穩定;
5. 安裝環境整潔寬敞,通風良好 ;
取出單向閥。在有密封圈的一端用嘴吹氣,諾是順暢通透的,說明此閥為下閥(即進液閥),反之則是上閥(即出液閥)。
此方法只針對更換進出口閥的計量泵,新泵或是安裝好的泵,一律不得隨意拆開組裝。
『柒』 水泵房應裝那些設備和閥門
1、水泵的入口、出口要裝控制閥門,出口要裝逆止閥;
2、吸水池水面低於水泵的,水泵入口要裝底閥,同時要配備灌水用的管道及閥門。或者配備其他給水泵灌水的設施。
3、多台水泵的系統要有總閥門和聯絡閥門。
4、裝置的相應控制設備。
『捌』 水泵進,出口是管路配置
水泵抄進,出口管路配置:
1、水泵襲進口管路:管徑一般與泵入口口徑相等,對吸入口水面低於泵中心線的進水管要設置底閥或其它給泵灌水的裝置。對能給泵自灌水的進口要設置進口閥門。
2、水泵出口管路:管徑一般與進口管徑相同,泵出口管路一般配置變徑管、出口閥門、逆止閥,所有的閥件壓力等級應與系統壓力等級相符。
3、泵的出入口均應配置壓力表。
『玖』 水泵出口閥門順序
要減小泵的振動噪音及震動對閥門的影響,軟接最好接在泵出口。
止回閥有時要檢修,因此接在出口閥門前,以便檢能斷水,我認為順序應該是:泵出口、軟接、止回閥、閘閥(蝶閥)
設計規范詳解手冊中有說明,分兩種情形:
1、水泵出水先止回閥後閘閥適用於小口徑管道,閘閥有保護止回閥不致損壞的功能;
2、水泵出水先閘閥後止回閥適用於大口徑管道,此時閘閥易於啟閉;
止回閥的設置主要是為了避免泵的反轉速度過高及淹沒泵房的情況出現。設置在泵的吸入口,則停泵水倒流依然會對泵產生影響。此外,泵的吸入口應盡量避免安裝過多的管件,使泵能夠維持足夠的氣蝕餘量。
為了防止停泵時產生的水錘對橡膠頭產生破壞,應將橡膠頭緊接水泵出口設置,對於閘閥和止回閥還沒有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決定其順序,習慣上我院順序為橡膠頭,止回閥,閘閥
1。止回閥設在水泵前不知有什麼太大意義實在想不出。
2。實際的安裝順序應該是:軟接頭,止回閥,閘閥。壓力表最好裝在水泵出水口上,但一定要在止回閥前。
理由:1)軟接接頭是為了起減振。當然是水泵與管路系統的連接處。
2)正常工作時,閘閥是不太操作的,而止回閥是頻繁動作的,所以維修概率較大,維修時關閉該泵出水管閘閥就能維修而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3)壓力表裝在止回閥前,可以防止水錘作用對壓力表的沖擊和破壞。
4)有人提出大口徑管,止回閥裝在閘閥後以便開閉,這不現實。因為水泵停止時由於止回閥存在,裝在止回閥後的閘閥前後的水壓是一致的,閘閥的開閉是不存在問題的。當然大口徑閥門本身就比較難操作一點的。
順便說一句,一個施工隊教的經驗:
泵出入口先做變徑再接軟接
如果泵的法蘭和軟接接不上
經過變徑或者一段短管的過渡就接的上了
其實泵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振動源,接軟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這種振動對管道的損害。所以象對這種設備都是首先接軟(空調上冷水機組,風機也是這樣),然後才是其它部件:止回閥、閘閥(蝶閥) 。當然止回閥接在出水端毫無疑問,否則也就不叫止回閥了。至於壓力表的接法樓上的說法都有道理。
壓力表加在軟接與閥之間。原因不想多說,大家記得就行了。
正確順序:泵、軟接、壓力表、止回閥、閘閥
『拾』 水泵出口閥門順序是什麼
是泵出口、軟接、止回閥、閘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