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氣動閥門常見故障與解決方法
氣動調節閥是工業生產廣泛使用的工業過程式控制制儀表之一,它是組成工業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環節。氣動調節閥就是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源,以氣缸為執行器,並藉助於閥門定位器、轉換器、電磁閥、保位閥等附件去驅動閥門,實現開關量或比例式調節,接收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控制信號來完成調節管道介質的流量、壓力、溫度等各種工藝參數。氣動調節閥的特點就是控制簡單,反應快速,且本質安全。下面,了解一下氣動調節閥的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望能對工廠的現場維護人員起到一點助益,下圖氣動控制閥應用實例。
1、調節閥不動作
首先確認氣動調節閥的氣源壓力是否正常,查找氣源故障。如果氣源壓力正常,則判斷定位器或電/氣轉換器的放大器有無輸出;若無輸出,則放大器恆節流孔堵塞,或壓縮空氣中的水分聚積於放大器球閥處。用小細鋼絲疏通恆節流孔,清除污物或清潔氣源。如果以上皆正常,有信號而無動作,則執行機構故障或閥桿彎曲,或閥芯卡死。遇此情況,必須卸開閥門進一步檢查。
2、調節閥卡堵
如果氣動調節閥桿往復行程動作遲鈍,則閥體內或有黏性大的物質,結焦堵塞或填料壓得過緊,或聚四氟乙烯填料老化,閥桿彎曲劃傷等。調節閥卡堵故障大多出現在新投入運行的系統和大修投運初期,由於管道內焊渣、鐵銹等在節流口和導向部位造成堵塞從而使介質流通不暢,或調節閥檢修中填料過緊,造成摩擦力增大,導致小信號不動作、大信號動作過頭的現象。遇到此類情況,可迅速開、關旁通或調節閥,讓雜質從旁通或調節閥處被介質沖跑,同時在調節閥前加裝過慮器。
3、調節閥泄漏
氣動調節閥泄漏一般有調節閥內漏、外漏和閥芯、閥座變形引起的泄漏幾種情況,下面分別加以分析。
3.1、閥內漏
1)、閥桿長短不適,氣開閥閥桿太長,閥桿太長閥桿向上的(或向下)的距離不夠,造成閥芯和閥座之間有空隙,不能充分接觸,導致關不嚴而內漏。同樣氣關閥閥桿太短,導致閥芯和閥座之間有空隙,不能充分接觸,導致關不嚴而內漏。
2)、閥芯和閥座密封面上有雜質,也會容易造內漏。
解決辦法:應縮短(或延長)調節閥閥桿使調節閥長度合適,清理閥芯和閥座密封面上的雜質,使其不再內漏。(注意:調節閥顧名思義是主要作為比例調節流量來使用,不能作為關斷閥使用,調節閥是有泄漏等級的,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允許泄漏量。)
3.2、調節閥填料泄漏
填料裝入填料函以後,經壓蓋對其施加軸向壓力。由於填料的塑性變形,使其產生徑向力,並與閥桿緊密接觸,但這種接觸並非十分均勻,有些部位接觸的松,有些部位接觸的較緊,甚至有些部位根本沒有接觸上。調節閥在使用過程中,閥桿同填料之間存在著相對運動,這個運動叫軸向運動
② 幾種閥門常見故障的原因與解決方法
常見閥門故障及來解決方自法:
一、閥體滲漏:
原因:
1.閥體有砂眼或裂紋,
2.閥體補焊時拉裂,
處理:
1.對懷疑裂紋處磨光,用4%硝酸溶液浸蝕,如有裂紋就可顯示出來,
2.對裂紋處進行挖補處理。
二、閥桿及與其配合的絲母螺紋損壞或閥桿頭折斷、閥桿彎曲:
原因:
1.操作不當,開關用力過大,限位裝置失靈,過力矩保護未動作。
2.螺紋配合過松或過緊。
3.操作次數過多、使用年限過久。
處理:
1.改進操作,不可用力過大;檢查限位裝置,檢查過力矩保護裝置。
2.選擇材料合適,裝配公差符合要求。
3.更換備品。
三、閥蓋結合面漏:
原因:
1.螺栓緊力不夠或緊偏。
2.墊片不符合要求或墊片損壞。
3.結合面有缺陷。
處理:
1.重緊螺栓或使門蓋法蘭間隙一致。
2.更換墊片。
3.解體修研門蓋密封面。
③ 幾種常見閥門故障及解決方法
一,故障原因和預防方法之一
在閥門打開和關閉過程中,有時感覺到卡住不靈活,打開和關閉非常費力。有時它不能以正常的開合力打開和關閉,即使打開和關閉一定距離後,也不能繼續打開和關閉。這種故障有一些原因,如閥桿和其他部件卡住,如填料壓蓋傾斜並撞到閥桿,第二是填料未正確安裝或壓得太緊,其次是閥桿和其他部件或咬死,並且在添加潤滑劑的地方沒有添加潤滑劑。為防止此類故障,首先要避免卡紙,正確松開填料,正確安裝填料,並在塗抹潤滑劑的地方塗抹適當的潤滑劑。
二,故障原因及預防方法
有時密封表面被咬住,閥桿的閥桿咬合被刮傷,閥桿的螺紋部分被咬傷。
要解釋這些故障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劃痕的原因:
1、粘合磨損產生磨粒。磨粒的硬度高於兩種基礎金屬的硬度,並被壓入軟表面以劃傷硬表面。同時,硬質磨粒也被柔軟表面的硬表面峰值推動而移動。然後犁軟表面。在摩擦表面分離之後,磨料顆粒可以放電,但它可能仍然在柔軟的表面上。再次摩擦時,會刮傷堅硬的表面並在較軟的表面上犁更深,更深的溝渠,直到硬質顆粒前面的柔軟表面不能抵抗硬顆粒的移動力。將其剪切,在柔軟的表面上形成條形凹槽,並在硬表面上形成劃痕表面。
2、如果負載刺耳並且接觸很小,則接觸面積大大增加,並且產生的磨損碎屑也增加。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則在表面形成結節,關節的剪切面積增大,磨屑更大。結果是摩擦性腫瘤。從小結節到摩擦腫瘤形成的過程在鏈中逐漸增加。當原來的移動力不能切割摩擦腫瘤,並且力不能繼續增加時,摩擦副被咬傷而不能再繼續滑動。可以看出,引起咬合的摩擦腫瘤必須在剪切下含有一種或多種硬顆粒或磨粒。
④ 如何正確使用閥門並對其進行維護與修理
怎樣正確使用閥門,是對用戶必須掌握的知識,只有正確使用才會對其使用更加長久,所以水力控制閥中心建議大家閥門在安裝使用前一定要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嚴格按閥門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及維護保養,疏忽與蠻干是閥門損壞的一項主要原因。
我們知道,大多數閥門所需要維修的工作量是極少的,這意味著大多數閥門不必經常修理。而有時即便是單純的閥桿泄漏這樣的小問題,往往因疏忽大意而成大問題。更有甚者,有些蠻乾的操作者,不按技術規范的要求關閉閥門,導致閥桿彎曲或關閉件的嚴重損壞。這樣的情況時有發生。
閥桿螺母與閥桿的螺紋配合處應定期用潤滑油潤滑,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它們之間的磨擦力,而且能夠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保護措施。如果被磨損的閥桿螺母仍在使用,那麼就可能產生斷裂,這樣閥桿的全部軸向力得不到支撐,閥門就會失去作用。
墊片開始時出現單純的泄漏,最後達到蒸汽外漏的危害。為避免這種危險,在泄漏開始時,應適當擰緊閥蓋螺栓;如果閥座密封面因材質選擇不當,開始是小量滲漏,後來可能擴展到溝槽泄漏,再有開啟高度不夠等原因,這樣就加速了流體的沖蝕,導致閥座完全損壞。
閥桿的彎曲原因可能是由於操作者在關閉閥門以後,又過分地轉動手輪造成的。
閥門損壞有多方面的原因。事實上,如果對操作人員稍加培訓,類似的情況可能就會避免。
現就常見的幾種閥門的使用、維護與修理逐一加以說明。
截止閥是一種常用的截斷閥,主要用來接通或截斷管路中的介質。在管道系統中,不操作截止閥的時間是很少的,因些,要定期維護。
小量的填料泄漏,可用簡單地擰緊填料壓蓋螺母的方法解決。但是當填料損壞時,必須更換填料。更換填料時,必須使閥門全開,讓上密封起作用(在壓力下一般是可能的)。更換時在填料箱中裝上合適的填料,並擰緊填料壓蓋螺母,以後還要定期檢查,防止壓蓋螺母松動。
更換閥瓣零件時,要提升閥桿,拆開閥蓋,然後在新的夾持架上安裝新的閥瓣,轉動閥桿,直至閥瓣從夾持架上脫開,用新的閥瓣及夾持架代替,並裝入閥內,更換閥瓣的操作是方便的。
為了研磨閥瓣(可研磨更新的閥門),在閥瓣上用少量的研磨劑,然後,進行研磨。研磨方法是在閥瓣螺母槽及閥桿支持頭部的孔上放置一軸銷,將組件置於閥體,旋下連接套,然後正反轉交替地進行研磨。使用閥桿作為研磨工具,放入磨料後進行研磨,研磨不應過分。當完成研磨時,將磨料清除干凈,然後潤滑螺紋。
止回閥止回閥的功能是僅允許流體單向通過,以防止介質倒流。
尿素裝置上最常見的是升降式止回閥,其閥瓣沿著通道中心線作升降運動,動作可靠,但流體阻力大,適用於中小口徑的場合。升降式止回閥可分為直通式和立式或角式。直通式升降止回閥一般只能安裝在水平管路,而立式升降止回閥一般應安裝在垂直管路,並且介質自下而上流動,而角式升降止回閥只能安裝在垂直的管路。
在調整較大的彈簧式安全閥時要特別注意,因為無論是用戶、製造廠或者維修車間都沒有精確地校驗排放壓力的足夠能力。除非在製造廠或實際裝置上進行准確調整外,否則均不得對彈簧式安全閥進行任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