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液氯管道都用什麼閥門
溫度壓力不高的話建議採用襯氟的閥門,否則最好採用哈-C的閥門。這類閥門應該不是非常特別的產品,很多廠家都有,只是質量差別很大,最好還是買知名廠家的,質量有保障。
Ⅱ 取樣口雙閥門關閉順序
先開A閥門,後開B閥門。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取樣過程中,首先關閉雙聯開啟閥中靠近設備和管道的A閥門,而後開啟B閥門,讓介質流入兩個閥門之間的空間。
取樣閥是用於獲取管路或設備中介質樣品的閥門,用於需要經常對介質樣品進行化學分析的場合。
Ⅲ 氯氣安全規程的使用安全
液氯氣瓶的使用安全
6.1.1 液氯用戶應持公安部門的准購證或購買憑證,液氯生產廠方可為其供氯。生產廠應建立用戶檔案。
6.1.2 使用液氯的單位不應任意將液氯自行轉讓他人使用。
6.1.3 充裝量為50 kg和100 kg的氣瓶,使用時應直立放置,並有防傾倒措施;充裝量為500 kg和1000 kg的氣瓶,使用時應卧式放置,並牢靠定位。
6.1.4 使用氣瓶時,應有稱重衡器;使用前和使用後均應登記重量,瓶內液氯不能用盡;充裝量為50 kg和100 kg的氣瓶應保留2 kg以上的余氯,充裝量為500 kg和1000 kg的氣瓶應保留5 kg以上的余氯。使用氯氣系統應裝有膜片壓力表(如採用一般壓力表時,應採取硅油隔離措施)、調節閥等裝置。操作中應保持氣瓶內壓力大於瓶外壓力。
6.1.5 不應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熱氣瓶。可採用40℃以下的溫水加熱。
6.1.6 不應將油類、棉紗等易燃物和與氯氣易發生反應的物品放在氣瓶附近。
6.1.7 氣瓶與反應器之間應設置截止閥,逆止閥和足夠容積的緩沖罐,防止物料倒灌,並定期檢查以防失效。
6.1.8連接氣瓶用紫銅管應預先經過退火處理,金屬軟管應經耐壓試驗合格。
6.1.9 不應將氣瓶設置在樓梯、人行道口和通風系統吸氣口等場所。
6.1.10 開啟氣瓶應使用專用扳手。
6.1.11 開啟瓶閥要緩慢操作,關閉時亦不能用力過猛或強力關閉。
6.1.12 氣瓶出口端應設置針型閥調節氯流量,不允許使用瓶閥直接調節。
6.1.13 作業結束後應立即關閉瓶閥,並將連接管線殘存氯氣回收處理干凈。
6.1.14 使用液氯氣瓶處應有遮陽棚,氣瓶不應露天曝曬。
6.1.15 空瓶返回生產廠時,應保證安全附件齊全。
6.1.16 液氯氣瓶長期不用,因瓶閥腐蝕而形成「死瓶」時,用戶應與供應廠家取得聯系,並由供應廠家安全處置。
液氯汽車罐車和液氯鐵路罐車的使用安全
6.2.1 汽車罐車和鐵路罐車的押運員和駕駛員應熟悉其所運輸介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安全防護措施,了解裝卸的有關要求,具備處理故障和異常情況的能力。
6.2.2 液氯用戶不應將單車式汽車罐車作為貯罐和氣化罐使用。
液氯貯罐的使用安全
6.3.1 貯罐的貯存量不應超過貯罐容量的80%。
6.3.2 貯罐輸入和輸出管道,應分別設置兩個截止閥門,定期檢查,確保正常。
Ⅳ 氯氣安全規程的生產安全
4.1
液氯應符合GB
5138中的有關規定。
4.2
氯氣總管中含氫≤0.4%。氯氣液化後尾氣含氫應≤4.0%。
4.3
充裝液氯的壓力不應超過1.1
MPa。
4.4
液氯貯罐、計量槽、氣化器中液氯充裝量不應大於容器容積的80%。液氯充裝結束,應採取措施,防止管道處於滿液封閉狀態。
4.5
不應將液氯氣化器中的液氯充入液氯氣瓶。
4.6
液氯氣化器、預冷器及熱交換器等設備,應裝有排污(NCl3)裝置和污物處理設施,並定期分析NCl3含量,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應大於60
g/L,否則需增加排污次數和排污量,並加強監測。
4.7
為防止氯壓機或納氏泵的動力電源斷電,造成電解槽氯氣外溢,應採用下列措施之一:
a)氯氣生產系統安裝防止氯氣外溢的氯氣吸收裝置;
b)配備氯壓機、納氏泵出口氯氣連鎖閥門或逆止閥;
c)配備電解直流電源、氯壓機、納氏泵出口閥門以及氯氣吸收裝置啟動電源等與氯壓機、納氏泵動力電源聯鎖的裝置。
4.8
氯氣設備、管道和閥門,安裝前應經清洗、吹掃、乾燥處理,定期清除滯留在反應設備和管道內的反應生成物,消除堵塞。閥門應逐只做耐壓試驗,對於重要管道和閥門應建立定期更換制度。
Ⅳ 化工管道取樣閥必須是雙閥在哪個標准中規定
通常由兩個連接的球閥組成,其特點是取樣安全、穩定。在取樣過程中,首先關閉雙聯開啟閥中靠近設備和管道的A閥門,而後開啟B閥門,讓介質流入兩個閥門之間的空間,而後關閉B閥門開啟A閥門,將取樣器皿放置在取樣口盛放取樣介質。
化工工藝設計手冊(第四版下冊)
P169-6.4.8-c:取樣閥啟閉頻繁,容易損壞,因此取樣管上一般裝有兩個閥,其中靠近設備的閥為切斷閥,經常處於開放狀態,另一個閥為取樣閥,只在取樣時開放,平時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