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閥門知識 > 管道閥門的有限元求解過程

管道閥門的有限元求解過程

發布時間:2023-04-30 19:07:09

A. 供水管道閥門的安裝位置以及種類的介紹

供水管道閥門是一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見的產品,這種產品的使用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便捷,也使得我們的日常用水的使用體驗大大的提高。供水管道閥門的安裝是很有技巧的,一般都是有特定的安裝部位的,而供水管道閥門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的。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供水管道閥門的種類有哪些,以及供水管道閥門的安裝位置。

供水管道閥門的種類

閘閥也叫閘板閥,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閥門。它的閉合原理是閘板密封面與閥座密封面高度光潔、平整一致,相互貼合,可阻止介質流過,並依靠頂模、彈簧或閘板的模形,來增強密封效果。它在管路中主要起切斷作用。

截止閥,也叫截門,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閥門,它之所以廣受歡迎,是由於開閉過程中密封面之間摩擦力小,比較耐用,開啟高度不大,製造容易,維修方便,不僅適用於中低壓,而且適用於高壓。

蝶閥也叫蝴蝶閥,顧名思義,它的關鍵性部件好似蝴蝶迎風,自由迴旋。蝶閥具有輕巧的特點,比其他閥門要節省材料,結構簡單,開閉迅速,切斷和節流都能用,流體阻力小,操作省力。蝶閥,可以做成很大口徑。能夠使用蝶閥的地方,最好不要使閘閥,因為蝶閥比閘閥經濟,而且調節性好。目前,蝶閥在熱水管路得到廣泛的使用。

球閥的工作原理是靠旋轉閥戀來使閥門暢通或閉塞。球閥開關輕便,體積小,可以做成很大口徑,密封可靠,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密封面與球面常在閉合狀態,不易被介質沖蝕,在各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

供水管道閥門的安裝位置

給水管道如下位置安裝閥門:

1、引入管段上;

2、居住小區室外環狀管網的節點處,應按分隔要求設置;

3、從居住小區給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介入管起端;

4、入戶管、水表前和各分支立管室內給水管道向住戶、公用衛生間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

5、配水支管上配水點在3個及3個以上時應設置;

6、水池、水箱、加壓泵房、加熱器、減壓閥、管道倒流防止器等處。

供水管道閥門的種類有哪些,以及供水管道閥門的不同種類的閥門的特點是什麼,還有就是供水管道閥門的安裝位置,這些小編都已經在上文中給大家做了詳細的介紹了。供水管道閥門的大小以及類型是非常的豐富的,這個主要是供水管道閥門的使用范圍是非常的大的,所以需要非常多的供水管道閥門,來適應不同情況下供水管道閥門的使用環境。

B. 用有限元法求解彈性力學問題時有哪三個步驟

1、 前處理(將結構離散化沖升為有限個單元,求出各個單元剛度矩陣元素並組裝求得總體剛度矩陣;)
2、 求解;解算前處理所列出的以單元節點位移為帆判敏基本未知量的方程組;
3、 後處態枝理;通過求解過程得到未知量的值後,導出應力、應變等結果.

C. 一般的桿件結構有限元法得到的解是近似解還是准確解,為什麼

它將求解域看成是由許多稱為有限耐察元的小的互連子域組成,對每一單元假定一個合適的 (較簡單的)近似解,然後推導求解這個域總的滿足條件(如結構的平衡條件),從而得到問題的解.這個解不是准確解,而是近似解,因為實際問題被較簡單的問題所代替.由於大多數實際問題難以得到准確解,而有限元不僅計算精度高,而且能適應各種復雜形狀,因而成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有限元是那些集合在一起能夠表示實際連續域的離散單元.有限元的概念早在幾個世紀前就已產生並得到了應用,例如用多邊形(有限個直線單元)逼近圓來求得圓的周長,但作為一種方法而被提出,則是最近的事.有限元法最初被稱為矩陣近似方法,應用於航空器的結構強度計算,並由於其方便性、實用性和有效性而引起從事力學研究的科學家的濃厚興趣.經過短短數十年的努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有限元方法迅速從結構工程強度分析計算擴展到幾乎所有的科學技術領域,成為一種豐富多彩、應用廣泛並且實用高效的數值分析方法. 有限元方法與其他求解邊值問題近似方法的根本區別在於它的近似性僅限於相對小的子域中.20世紀60年代初首次提出結構力學計算有限元概念的克拉夫(Clough)教授形象地將其描繪為:「有限元法=Rayleigh Ritz法+分片函數」,即有限元法是Rayleigh Ritz法的一種局部化情況.不同於求解(往往是困難的)滿足整個定義域邊界條件的允許函數的Rayleigh Ritz法,有限元法將函數定義在簡單幾何形狀(如二維問題蠢明中的三角形或任意四邊形)的單元域上(分片函數),且不考慮整個定義域的復雜邊界條件,這是有限元法優於其他近似方法的原因之一. 對於不同物理性昌檔茄質和數學模型的問題,有限元求解法的基本步驟是相同的,只是具體公式推導和運算求解不同.有限元求解問題的基本步驟通常為: 第一步:問題及求解域定義:根據實際問題近似確定求解域的物理性質和幾何區域. 第二步:求解域離散化:將求解域近似為具有不同有限大小和形狀且彼此相連的有限個單元組成的離散域,習慣上稱為有限元網路劃分.顯然單元越小(網路越細)則離散域的近似程度越好,計算結果也越精確,但計算量及誤差都將增大,因此求解域的離散化是有限元法的核心技術之一. 第三步:確定狀態變數及控制方法: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通常可以用一組包含問題狀態變數邊界條件的微分方程式表示,為適合有限元求解,通常將微分方程化為等價的泛函形式. 第四步:單元推導:對單元構造一個適合的近似解,即推導有限單元的列式,其中包括選擇合理的單元坐標系,建立單元試函數,以某種方法給出單元各狀態變數的離散關系,從而形成單元矩陣(結構力學中稱剛度陣或柔度陣). 為保證問題求解的收斂性,單元推導有許多原則要遵循.對工程應用而言,重要的是應注意每一種單元的解題性能與約束.例如,單元形狀應以規則為好,畸形時不僅精度低,而且有缺秩的危險,將導致無法求解. 第五步:將單元總裝形成離散域的總矩陣方程(聯合方程組),反映對近似求解域的離散域的要求,即單元函數的連續性要滿足一定的連續條件.總裝是在相鄰單元結點進行,狀態變數及其導數(可能的話)連續性建立在結點處. 第六步:聯立方程組求解和結果解釋:有限元法最終導致聯立方程組.聯立方程組的求解可用直接法、選代法和隨機法.求解結果是單元結點處狀態變數的近似值.對於計算結果的質量,將通過與設計准則提供的允許值比較來評價並確定是否需要重復計算. 簡言之,有限元分析可分成三個階段,前處理、處理和後處理.前處理是建立有限元模型,完成單元網格劃分;後處理則是採集處理分析結果,使用戶能簡便提取信息,了解計算結果.

D. ANSYS12.0有限元分析完全手冊的目 錄

第1章 有限單元法和ANSYS簡介 15
本章主要介紹有限單元法的基本思想、有限單元法的基本模型,以及使用有限單元法進行產品分析的基本步驟。ANSYS作為應用最廣泛的有限元分析軟體之一,已經發展到12.0版本。本章介紹了ANSYS 12.0新功能和特點、ANSYS 12.0的安裝和配置、ANSYS 12.0主菜單、ANSYS 12.0幫助系統等內容。
1.1 有限單元法簡介 15
1.1.1 有限單元法的基本思想 15
1.1.2 有限單元法的基本模型 17
1.1.3 有限單元法的分析步驟 18
1.2 ANSYS功能和特點 19
1.2.1 ANSYS的發展歷程 19
1.2.2 ANSYS的主要功能 20
1.2.3 ANSYS 12.0版本的新特點 22
1.3 ANSYS 12.0的安裝和配置 25
1.3.1 ANSYS 12.0的安裝 26
1.3.2 ANSYS 12.0的啟動 32
1.3.3 ANSYS 12.0的運行環境配置 33
1.4 ANSYS程序結構 33
1.4.1 ANSYS文件格式 33
1.4.2 處理器 34
1.4.3 圖形輸入 34
1.4.4 分析文件類型 34
1.5 ANSYS 12.0用戶界面基本組成 34
1.5.1 啟動ANSYS 12.0用戶界面 34
1.5.2 對話框及其控制項 35
1.6 ANSYS 12.0通用菜單 37
1.7 輸入窗口 38
1.8 ANSYS 12.0主菜單簡介 38
1.9 工具條 39
1.10 輸出窗口(OUTPUT WINDOW) 40
1.11 圖形窗口(GRAPHICS WINDOW) 40
1.12 個性化界面 42
1.13 ANSYS 12.0幫助系統 43
1.14 小結 44
第2章 ANSYS分析基本過程 45
本章主要介紹包括分析問題、創建有限元模型、施載入荷進行求解和查看結果的典型ANSYS分析過程,以及在分析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到的一些命令。最後通過一個工字鋼懸臂梁的分析實例演示了ANSYS的分析流程。
2.1 分析問題 45
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6
2.2.1 建立和修改工作文件名或標題 47
2.2.2 定義單元類型 47
2.2.3 定義材料特性數據 49
2.2.4 創建實體模型 49
2.2.5 對實體模型進行網格劃分 49
2.3 施載入荷 50
2.3.1 定義分析類型和設置分析選項 50
2.3.2 施載入荷 51
2.4 進行求解 52
2.4.1 求解器的類別 52
2.4.2 求解檢查 53
2.4.3 求解的實施 53
2.4.4 求解會碰到的問題 54
2.5 後處理 54
2.6 分析過程中常用到的命令 55
2.6.1 起始層命令 55
2.6.2 前處理命令 55
2.6.3 求解命令 56
2.6.4 一般後處理命令 57
2.7 工字鋼懸臂梁分析實例 58
2.7.1 分析問題 58
2.7.2 建立有限元模型 59
2.7.3 施載入荷 62
2.7.4 進行求解 63
2.7.5 後處理 64
2.8 小結 66
第3章 建立實體模型 67
本章主要介紹如何通過IGES、SAT、STEP和PARASOLID等中間文件格式或者圖形轉換界面,將CAD模型直接導入至ANSYS中。
3.1 實體建模概述 67
3.2 導入CAD軟體創建的實體模型 68
3.2.1 圖形交換數據格式 68
3.2.2 IGES格式實體的導入 68
3.2.3 SAT格式實體的導入 70
3.2.4 Parasolid格式實體的導入 71
3.2.5 STEP格式的導入 71
3.2.6 導入SolidWorks中創建的葉片模型 72
3.2.7 導入UG繪制的軸承模型 73
3.2.8 導入SolidEdge中繪制的聯軸器模型 74
3.3 對輸入模型的修改 75
3.4 ANSYS環境內直接建模方法 75
3.4.1 自上而下創建幾何模型 75
3.4.2 自下而上建模幾何模型 76
3.5 坐標系簡介 76
3.5.1 總體和局部坐標系 76
3.5.2 顯示坐標系 79
3.5.3 節點坐標系 82
3.5.4 單元坐標系 83
3.5.5 結果坐標系 84
3.6 工作平面的使用 84
3.6.1 定義一個新的工作平面 85
3.6.2 控制工作平面的顯示和樣式 85
3.6.3 移動工作平面 85
3.6.4 旋轉工作平面 86
3.6.5 還原一個已定義的工作平面 86
3.6.6 工作平面的高級用途 87
3.7 自底向上創建幾何模型 90
3.7.1 關鍵點 90
3.7.2 硬點 92
3.7.3 幾何元素——線 95
3.7.4 幾何元素——面 102
3.7.5 幾何元素——體 107
3.8 自頂向下創建幾何模型 114
3.8.1 創建面體素 114
3.8.2 創建實體體素 116
3.9 使用布爾操作來構建復雜幾何模型 119
3.9.1 布爾運算的設置 119
3.9.2 布爾運算之後的圖元編號 120
3.9.3 交運算 120
3.9.4 兩個實體相交操作 122
3.9.5 兩個實體相加操作 122
3.9.6 兩個實體相減操作 124
3.10 小結 125
第4章 有限元網格劃分與模型建立 126
本章將講解自由網格和映射網格的基本概念、有限元網格劃分的主要指導思想、有限元網格劃分的基本方法、有限元單元屬性的設定方法、有限元網格劃分過程和有限元網格劃分的控制方法等內容,最後給出了軸承座零件劃分網格的實例。
4.1 網格類型和應用場合 126
4.2 有限元網格劃分的主要指導思想 128
4.3 有限元網格劃分的基本方法 129
4.4 有限元單元屬性的設定 130
4.4.1 選擇單元類型 130
4.4.2 單元設置 132
4.4.3 材料屬性設定 132
4.4.4 單元坐標系設定 133
4.5 有限元網格劃分的控制方法 133
4.5.1 有限元網格劃分工具 134
4.5.2 選擇自由或映射網格劃分 134
4.5.3 單元屬性分配設置 135
4.5.4 單元尺寸控制 136
4.5.5 局部網格劃分控制 137
4.5.6 內部網格劃分控制 138
4.5.7 細化網格控制 139
4.5.8 網格質量控制 140
4.5.9 細小結構的網格劃分 140
4.6 實體模型的網格劃分 140
4.6.1 映射網格劃分方法 141
4.6.2 劃分實體模型 141
4.6.3 有限元模型的修改 142
4.7 直接生成有限元模型 144
4.7.1 節點 144
4.7.2 單元 150
4.7.3 通過節點和單元生成有限元模型 152
4.8 生成有限元模型實例 157
4.9 小結 168
第5章 施載入荷 169
本章在實體建立和網格劃分的基礎上,主要介紹了載荷的基本概念、載荷步、子步和迭代的概念、載荷的分類、載入方法、載入控制、如何針對不同的分析類型完成載荷的載入過程。
5.1 概述 169
5.1.1 載荷的定義 169
5.1.2 載荷施加的對象 170
5.1.3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171
5.1.4 時間參數 171
5.2 載荷的初始設置 172
5.2.1 均布溫度和參考溫度 172
5.2.2 面載荷梯度 173
5.2.3 重復載入方式 173
5.2.4 設定載荷步選項 174
5.3 載荷的分類 175
5.3.1 自由度約束 175
5.3.2 集中力載荷 177
5.3.3 面載荷 178
5.3.4 體載荷 180
5.3.5 階躍載荷 181
5.3.6 坡道載荷 182
5.3.7 其他載荷 182
5.4 載荷的施加和操作 183
5.4.1 利用表格來施載入荷 183
5.4.2 利用函數來施載入荷 183
5.4.3 修改載荷 184
5.4.4 刪除載荷 184
5.4.5 其他操作 185
5.5 實例 186
5.5.1 單載荷步的施加 186
5.5.2 多載荷步的施加 188
5.6 小結 192
第6章 求解 193
本章主要介紹ANSYS的求解類型、求解控制和求解過程,並給出了求解實例。
6.1 求解設置 193
6.1.1 新分析 194
6.1.2 求解控制 194
6.2 求解過程處理 196
6.2.1 求解概述 196
6.2.2 求解當前載荷步 196
6.2.3 根據載荷步文件求解 197
6.2.4 多載荷步求解 197
6.2.5 重新啟動分析 199
6.2.6 預測求解時間 201
6.3 實例 203
6.3.1 恢復文件 203
6.3.2 求解 203
6.4 小結 204
第7章 通用後處理器 205
本章主要對後處理的基本概念、後處理可以處理的數據類型、圖形顯示分析計算結果及列表顯示計算結果的方法進行了介紹,最後給出了一個綜合實例。
7.1 概述 205
7.1.1 通用後處理器 206
7.1.2 時間-歷程後處理器 206
7.1.3 結果文件讀入通用後處理器 207
7.1.4 查看結果數據集 208
7.1.5 設置結果輸出方式 208
7.1.6 設置圖形顯示方式 209
7.2 圖形顯示計算結果 209
7.2.1 結果查看器 210
7.2.2 查看和分析變形圖 210
7.2.3 查看和分析等值線圖 211
7.2.4 查看和分析矢量圖 213
7.2.5 基於單元表的結果圖形 214
7.2.6 載荷組合及其運算結果顯示 216
7.3 列表顯示計算結果 218
7.3.1 結果數據集匯總列表(Detailed Summary) 219
7.3.2 迭代匯總信息 (Iteration Summary) 219
7.3.3 排序列表(Sorted Listing) 220
7.4 綜合實例 220
7.4.1 單載荷步求解結果查看 221
7.4.2 多載荷步求解結果查看 224
7.5 小結 227
第8章 時間-歷程後處理器 228
本章主要介紹時間-歷程後處理器的概況和使用方法,最後給出使用實例。
8.1 概述 228
8.1.1 時間-歷程後處理器的作用 228
8.1.2 使用時間-歷程後處理器的基本步驟 230
8.2 進入時間-歷程後處理器 230
8.2.1 交互方式 230
8.2.2 批處理方式 232
8.3 時間-歷程變數觀察器 233
8.4 繪制時間-變數曲線 235
8.5 數據的輸入和輸出 236
8.5.1 數據的輸入 237
8.5.2 數據的輸出 237
8.6 綜合實例 238
8.6.1 恢復文件 238
8.6.2 查看結果 239
8.7 小結 241
第9章 靜力學分析 242
本章將系統地介紹結構靜力學分析的內容,包括線性靜力學問題中各種類型的工程實例,如平面應力、應變問題,軸對稱問題,以及梁、桁架、殼等模型的分析問題,通過這些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求解,讓讀者能熟悉靜力學中各種模型的分析思路和求解方法,並掌握ANSYS分析靜力學問題的基本步驟。
9.1 靜力學分析簡介 242
9.1.1 靜力學分析類型 242
9.1.2 靜力學分析步驟 243
9.2 平面應力問題分析 244
9.2.1 問題描述 245
9.2.2 問題分析 245
9.2.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246
9.3 平面應變問題分析 256
9.3.1 問題描述 257
9.3.2 問題分析 257
9.3.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257
9.4 軸對稱問題分析 266
9.4.1 問題描述 266
9.4.2 問題分析 266
9.4.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267
9.5 梁分析 275
9.5.1 問題描述 275
9.5.2 問題分析 276
9.5.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276
9.6 桁架分析 282
9.6.1 問題描述 283
9.6.2 問題分析 283
9.6.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283
9.7 殼分析 292
9.7.1 問題描述 293
9.7.2 問題分析 293
9.7.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294
9.8 接觸分析 302
9.8.1 問題描述 302
9.8.2 問題分析 302
9.8.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303
9.9 小結 325
第10章 結構動力學分析 326
本章主要介紹結構動力學分析基本過程、運用ANSYS 軟體對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和譜分析等各種動力學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步驟、技巧與方法。
10.1 結構動力學分析基本過程 326
10.1.1 模態分析 327
10.1.2 諧響應分析 330
10.1.3 瞬態動力學分析 333
10.1.4 譜分析 336
10.2 模態分析實例 340
10.2.1 問題描述 340
10.2.2 問題分析 340
10.2.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340
10.3 諧響應分析 353
10.3.1 問題描述 353
10.3.2 問題分析 354
10.3.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354
10.4 響應譜分析 364
10.4.1 問題描述 364
10.4.2 問題分析 365
10.4.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365
10.5 瞬態動力學分析 374
10.5.1 問題描述 375
10.5.2 問題分析 375
10.5.3 求解過程和分析結果 375
10.6 小結 385
第11章 非線性分析 386
本章將介紹非線性分析基本過程,包括結構非線性分析、幾何非線性分析、材料非線性分析、狀態非線性分析等幾種典型的非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針對每種分析類型結合實例詳細介紹了ANSYS中的非線性分析過程。
11.1 非線性分析基本過程 386
11.1.1 結構非線性分析 387
11.1.2 幾何非線性分析 387
11.1.3 材料非線性分析 388
11.1.4 狀態非線性分析 388
11.1.5 非線性分析步驟 388
11.2 幾何非線性分析 396
11.2.1 問題描述 397
11.2.2 問題分析 397
11.2.3 建立模型 398
11.2.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404
11.2.5 查看結果 406
11.3 材料非線性分析 410
11.3.1 問題描述 411
11.3.2 問題分析 411
11.3.3 建立模型 411
11.3.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416
11.3.5 查看結果 419
11.4 狀態非線性分析 422
11.4.1 問題描述 423
11.4.2 問題分析 423
11.4.3 建立模型 423
11.4.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430
11.4.5 查看結果 432
11.5 小結 437
第12章 熱分析 438
本章主要介紹熱分析的基本概念、傳熱學經典理論、三種基本熱傳遞方式等熱分析基礎知識、熱分析的基本過程;熱—結構耦合分析、熱—應力耦合分析內容和實例。
12.1 熱分析基礎知識 438
12.1.1 熱分析符號與單位 438
12.1.2 傳熱學經典理論 439
12.1.3 三種基本熱傳遞方式 439
12.1.4 熱分析材料基本屬性 441
12.1.5 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 442
12.1.6 熱載荷 443
12.1.7 穩態與瞬態熱分析 444
12.1.8 線性與非線性熱分析 445
12.2 熱分析介紹 445
12.2.1 熱分析簡介 445
12.2.2 熱分析的類型 445
12.2.3 熱分析的基本過程 446
12.3 熱—結構耦合分析 447
12.3.1 問題描述 447
12.3.2 問題分析 448
12.3.3 建立模型 448
12.3.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456
12.3.5 查看結果 460
12.4 熱—應力耦合分析實例 464
12.4.1 問題描述 464
12.4.2 問題分析 464
12.4.3 建立模型 465
12.4.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471
12.4.5 查看結果 478
12.5 小結 480
第13章 ANSYS新界面WORKBENCH環境 481
本章主要介紹ANSYS新界面Workbench集成環境的基本情況,如何基於ANSYS 12.0版本的「項目視圖(Project Schematic View)」功能,將整個模擬流程的建立模型,劃分網格,求解和查看結果更加緊密的組合在一起,通過簡單的拖拽操作即可完成復雜的多物理場分析流程。
13.1 ANSYS WORKBENCH概述 481
13.1.1 ANSYS Workbench產品設計流程 482
13.1.2 ANSYS Workbench文件格式 484
13.2 ANSYS WORKBENCH安裝和啟動配置 485
13.2.1 ANSYS 12.0 Workbench 啟動 485
13.2.2 ANSYS 12.0 Workbench 配置 486
13.2.3 ANSYS 12.0 Workbench幫助資源 488
13.3 靜力學分析實例 489
13.3.1 問題描述 489
13.3.2 問題分析 489
13.3.3 建立模型 489
13.3.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495
13.3.5 查看結果 498
13.4 結構動力學分析實例 500
13.4.1 問題描述 501
13.4.2 問題分析 501
13.4.3 建立模型 501
13.4.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506
13.4.5 查看結果 508
13.5 熱力學分析實例 508
13.5.1 問題描述 508
13.5.2 問題分析 509
13.5.3 建立模型 509
13.5.4 定義邊界條件並求解 512
13.5.5 查看結果 513
13.6 小結 515
附錄A ANSYS使用常見問題 516

E. 在有限元法求解過程中,單元的節點力、單元節點上的外荷載(外力)、單元的應力(內力 )之間的關系是是么

(早猛1)單元的節點力是指的單元在節點位拍咐置的內力,是這個單元在節點位置受到的其他單元(與這個節點相連)對這個單元的作用力和外力之和,對於這個單元而言也等於單元本身在節點位置受到的外荷載;
(2)單元節點上的外荷載,是外力,這個節點可能是多個單元的節點,上面(1)中所有單元在的節點力的合力是同這個外荷載平衡的;
(3)單元的應力是力學的概念,單位面積的力,通過對單元應力的積分可以得到單元的節點力。如果是均勻受拉的桿單元,單元力=應陸賀橋力*單元橫截面積。

不知道我說清楚了沒有,舉個例子,如有2個單元(單元編號是1和2)共用同一個節點(1)
節點(1)上作用一個20N的豎向力,這個力就是節點的外荷載。
如果根據分析,單元1受到12N豎向力,單元2受到是8N豎向力,這2個力就是單元的節點力。當然如果有方向,這2個力需要進行矢量相加等於外荷載。如果單元1的面積是10平方毫米,單元2是4平方毫米,那麼單元1的應力是12/10=1.2Mpa,單元2的應力=8/4=2MPa.
這是桿系有限元的概念,如果是實體單元那麼應力計算要通過形函數和本構關系進行。

F. 管道閥門里怎麼來分類啊。大概可以分幾個大類啊。

管道的閥門大來小按公稱通徑分源類:
1)小通徑閥門:公稱通徑dn≤40mm的閥門。
2)中通徑閥門:公稱通徑dn為50~300mm的閥門。
3)大通徑閥門:公稱閥門dn為350~1200mm的閥門。
4)特大通徑閥門:公稱通徑dn≥1400mm的閥門。
閥門的零部件在組裝前必須經過以下過程處理:
1、根據加工要求,部分零部件需要做拋光處理,表面不能有加工毛刺等;
2、所有零部件進行脫脂處理;
3、脫脂完成後進行酸洗鈍化,清洗劑不含磷;
4、酸洗純化後用純凈水沖洗干凈,不能有葯劑殘留,碳鋼部件省去此步驟;
5、逐個零部件用無紡布進行擦乾,不能有線毛等留存部件表面,或者用潔凈的氮氣進行吹乾;
6、用無紡布或者精密濾紙沾分析純酒精對逐個零部件進行擦拭,直至沒有臟色。

閱讀全文

與管道閥門的有限元求解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eam令牌換設備了怎麼辦 瀏覽:246
新生測聽力儀器怎麼看結果 瀏覽:224
化學試驗排水集氣法的實驗裝置 瀏覽:156
家用水泵軸承位置漏水怎麼回事 瀏覽:131
羊水鏡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125
機械制圖里型鋼如何表示 瀏覽:19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瀏覽:718
超聲波換能器等級怎麼分 瀏覽:800
3萬軸承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鑫旺五金製品廠 瀏覽:861
蘇州四通閥製冷配件一般加多少 瀏覽:153
江北全套健身器材哪裡有 瀏覽:106
水表閥門不開怎麼辦 瀏覽:109
花冠儀表盤怎麼顯示時速 瀏覽:106
洗砂機多少錢一台18沃力機械 瀏覽:489
超聲波碎石用什麼材料 瀏覽:607
組裝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的方法 瀏覽:165
怎麼知道天然氣充不了閥門關閉 瀏覽:902
公司賣舊設備掛什麼科目 瀏覽:544
尚葉五金機電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