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奧迪A6前來報道,遲到作業,記輪轂、剎車、排氣、A8座椅內飾改裝
提車到現在快一年了,在使用中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了一些改裝,趁自己還沒忘記趕緊記錄一下。原車選配BOSE音響,18款。選擇A6ALLROAD其實很明確,喜歡wagon;第二輛車考慮至少6缸;想要姿態但是換避震低了通過性差,高了不好看,後期改裝氣動可靠性又不行,正好咱原廠空氣彈簧可調高低。除此之外還有N個優點,但是對我來說這幾個已經足夠了。從內到外改裝清單:撥片方向盤外包ALCANTARA皮;A8前座椅一套20向調節(背部電動夾緊、電動腿拖、電動頭枕、肩膀位置可調節),不帶通風,不帶按摩(沒選通風的是因為要改四驅獨立空調,才能匹配原廠的通風;按摩是因為一年可能用不了幾次,and貴);21寸RS6款鍛造輪轂找的是輪改網ZCFORGED訂的(宏鑫代工的,帶長城標);剎車一套前剎車AP95606活塞卡鉗配CZV400MM一體梅花盤,後剎車配CZV356MM一體梅花盤;AXR鈦合金中尾段雙出電磁閥門排氣一套炸得1P;
大概就這些了,後續有什麼會繼續補充。有的拿手機拍的照片質量一般般,大家湊合著看。謝謝。有什麼問題歡迎隨時交流哈~
⑵ 人人都有的那個高爾夫GTI夢想,那年那月那車
曾經玩車,如今從良。以拍照和寫字為生,照片文字都很隨便,愛車很認真。在德系還沒有入被如今這般廉價普及的時候,我們是渴望擁有的,即便國產也優秀的用料與工藝確實能映襯品質這一說,尤其當這一切都落在GTI身上,與信仰、與性能相遇,確實,他滿足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們對汽車的所有幻想。
嘿,還記得年輕時我們心中那台高爾夫GTI么?
我不管一代代的GTI怎麼變了模樣,每次看到,我都總能透過他看到一顆顆年輕的心,看到一次次的憧憬,看到過去我們對未來的美好嚮往。
跟我同齡的人在20歲上下大概都沒能逃脫對GTI的幻想。 如果那時的我們對於性能車,對於小鋼炮的理解僅僅局限在雜志和網頁上,那麼六代GTI的國產便是將這種理解具象化。
後來R20也進口到國內來了,其後的兩三年他讓國內玩性能的熱潮幾乎到達頂峰,也就是那一段時間,德系性能越來越賞之無味,第一玩的人太多同質化無可避免,第二氛圍有些變味衍生出惡意競爭,當一台台R20換著一樣的套件出現並四處叫囂比拼01的時候,我選擇了暫時性不愛。
再後來,7代、7.5代GTI也都如期而至,他們對現在年輕人們內心的沖擊沒有那時6代對我們的沖擊那麼強,這一點我猜八九不離十,一來現在到處是性能車,二來GTI本身也不如從前了。
如今看到6代GTI還是很有感觸,看到在玩6代GTI的人還是會小小敬佩。 我這位朋友跟我同小區,我一直以為他這台是R20,一直以為玩的是氣動,認識後才知道這台車的詳細情況
可能第一時間判斷他是氣動還是來自腳下那套金色VSXX式樣的輪圈吧,這套圈有太多人拿來玩姿態用了,我們這些看客都有點條件反射了。不過這套並非WORK出品,而是一套叫做邁斯盾的國產品,車主交代是在確認其可靠性後購入,畢竟事關安全,輪圈這個部位的選擇馬虎不得。
避震器是Bilstein的B16,這套跟KW V3應該算是各有擁躉吧,兩套都是不錯的絞牙,都很有韌性,個人覺得B16有那麼一點點更偏向於舒適,從這個角度來說B16拿來走街好像更合適一些,不過車主說了,有機會還是想試試V3。好吧,折騰吧,有條件的前提下改裝就應該是不斷嘗試去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案。
這台車從前任手中拿過來時動力就已經是二階的狀態,配合有K&N空濾、Forge中冷器以及AXR的全段閥門排氣,在我認為原廠的動力都是足夠使用的,更不用說二階,於是動力理所當然沒有繼續向上深
別小看現在的國產品,這個叫做魔術師的多功能表有點強大的,接上OBD,基本上原廠開放的數據都能顯示,水溫、電壓、進排氣溫度、空燃比、節氣門開度、引擎負荷…不管精度如何,但對於一些原廠沒有水溫表的車來說至少能解決了水溫監控這一問題
對了,除了顯示,他還能讀、消故障碼……
AXR的閥門排氣。閥門究竟有沒有存在的意思?至少晚上進小區和遇上嚴打是有的。
剩下便是一些裝飾,比如R20的包圍和尾燈,比如內飾的星空頂,比如全車的音響改造。從接手開始,這台GTI正一步步契合我朋友的習性。
車主對這個星空頂很滿意,物美價廉。
時至今日,六代的內飾還是這么經典,毫不過時。
七八年前的那個GTI夢我沒能圓,時至今日我還會在各種GTI車主身上找慰藉。看著他們的作品我會一直想像,如果我也曾是一位GTI車主,屬於我自己的GTI會是什麼模樣的。對於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GTI就好像是一場關於青春的夢,很美好很令人回味,夢想成真了的希望且行且珍惜,像我這樣依然在夢中的也同樣值得慶幸,因為有些東西還就是讓他留在夢里才更覺珍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