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有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f儀器的名稱:f______.(2)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
(1)長頸漏斗方便加液體葯品,故答案為:長頸漏斗 (2)如果用氯酸鉀制氧內氣就需要加熱,容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配平即可;在固定試管時,若發現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應調整鐵夾B,若用裝置④收集氧氣,氧氣應從長導管進入,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故答案為:①;2KClO 3
(3)實驗室常用裝置③代替裝置②製取氣體,該裝置的優點是通過開關活塞來控制反應的開始和停止,適用於該裝置的是:大理石和稀鹽酸,鋅粒與稀硫酸,因為它們是塊狀或顆粒狀固體與液體分離,故答案為:①③ (4)調節U形管左右兩端的液面高度一致,滴下鹽酸,觀察到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說明中和反應放出熱量;與不裝橡膠管相比,該裝置更具說服力,理由是消除了加入鹽酸的體積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故答案為:U形管中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消除了加入鹽酸的體積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合理即可) |
Ⅱ 實驗室可用B或C裝置製取氫氣,C裝置和B裝置相比的優點是
控制反應速率
Ⅲ 下圖是實驗室制備物質的常用裝置,根據裝置回答:①可用裝置A製取的氣體有______②裝置C可用於收集中①__
①裝置A適用於製取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的氣體.氫氣用鋅和稀硫酸專反應製取,氧氣屬用過氧化氫法製取,二氧化碳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製取.故答案為:H2、O2、CO2(答出兩種氣體既可).
②裝置C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氣密度大的氣體;裝置D可用於收集不溶於水的氣體;裝置B可用於收集不溶於水的氣體.故答案分別為:CO2、O2;O2、氫氣;H2、O2、CO2.
③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一般用濃硫酸,方法是長進短出.
故答案為:濃硫酸,a.
Ⅳ 以下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請根據裝置回答以下問題:(1)儀器C的名稱是______;(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1)儀器C是作為反應容器的錐形瓶;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於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屬於固體加熱型,故選發生裝置A,排水法收集氧氣,應從短管進氣,長管便於排水;
故答案為:(1)錐形瓶;(2)CaCO3+2HCl═CaCl2+H2O+CO2↑;C;(3)A;b.
Ⅳ 實驗室常見的幾種氣體發生裝置如圖A、B、C所示: (1)實驗室可以用B或C裝置製取氨氣,如果用C裝置,通
(1)採用B裝置制備氨氣時應選擇用氫氧化鈣和氯化銨固體加熱反應,C裝置適用於固體和液體不加熱制氣體,製取氨氣應選擇濃氨水和氧化鈣或鹼石灰或氫氧化鈉固體等,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利用壓強變化和液面變化來設計檢驗,將導氣管通入水槽中,用手捂住圓底燒瓶底部,若導氣管口處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後在導氣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證明氣密性完好, 故答案為:濃氨水和氧化鈣或氫氧化鈉固體或鹼石灰;將導氣管通入水槽中,用手捂住圓底燒瓶底部,若導氣管口處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後在導氣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證明氣密性完好; (2)選擇氣體收集方法,不需要考慮氣體顏色和熱穩定性,依據氣體密度,是否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來選擇排空氣方法收集,依據氣體是否溶於水判斷收集氣體是否能用排水方法或排其他液體的方法;收集氣體時不應採取bc裝置,b裝置集氣瓶密閉不能排除氣體,c裝置伸入試管內的導管過長, 故答案為:bc; (3)AD連接是利用向上排氣法收集氣體;吸收裝置是能用液體吸收氣體防止污染空氣;製取CO 2 時不需要加熱也不不必處理尾氣,NO常溫下與氧氣發生反應,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尾氣處理時一般採用點燃的方法,故X可能是氯氣;D裝置中連接燒杯的目的是用來吸收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③;吸收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
Ⅵ 實驗室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相關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
(1)加熱高錳酸鉀復屬於固體加熱型制,故選發生裝置A;實驗結束後,某同學發現水槽中的水變成了淺紫紅色,可能是試管口未放棉花,導致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進入水槽;過氧化氫分解製取氧氣不需加熱,可用B裝置製取,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