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溫時,鐵遇來濃硝酸形成緻密氧化膜源,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答「鈍化」也可)
(2)取少量反應後A中溶液放入試管中,向其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則A中生成N

Fe(NO)SO
4 (棕色)ΔH<0,正反應放熱,加熱後,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4)濃硝酸換成稀硝酸A中沒有紅棕色氣體生成,B中溶液變為棕色
(5)D
❸ 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中,將甲中的液體滴加到乙中,均有氣泡出現,根據乙、丙裝置中出現的現象得出的結
甲中的液體滴加到乙中,均有氣泡出現,則甲、乙反應生成氣體,生成內氣體有毒,需要尾氣容處理,
A.發生強酸製取弱酸的反應,但鹽酸易揮發,且鹽酸不是含氧酸,現象合理,結論錯誤,不能比較非金屬性,故A錯誤;
B.鹽酸與FeS反應生成硫化氫,硫化氫與溴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只能得到還原性為S2->Br-,故B錯誤;
C.濃鹽酸與高錳酸鉀反應生成氯氣,氯氣與KBr反應生成溴,氧化劑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為KMnO4>Cl2>Br2,故C正確;
D.NaOH使NH3+H2O?NH3.H2O?NH4++OH-平衡逆向移動,氨氣逸出,氨氣的水溶液顯鹼性,而氨氣不是弱鹼,故D錯誤;
故選C.
❹ 用圖所示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1)為了便於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環境中進行(選填「較
(1)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故答案為:較黑暗.
(2)實驗之所以採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是因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僅可以反射光,還可以觀察到另一側的像,即圖中的蠟燭C,便於找到像的位置;
故答案為:平板玻璃;蠟燭C.
(3)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受虛像,所以移去蠟燭B,並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故答案為:不能;虛.
(4)當蠟燭距離平面鏡的距離改變後,像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
(5)一次實驗具有較大的偶然性,不具備代表性,應採取同樣的實驗方案多做幾次,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所以應採取B操作.
故答案為:B.
(6)實驗時平面鏡必須要豎直放置,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所以實驗中如果把平面鏡向左傾斜,如圖乙,實驗不能成功.
故答案為:不能,因為無論在桌面上怎樣移動蠟燭,都找不到像.
(7)A、物與像的對應點連線與鏡面不垂直,故本選項錯誤;
B、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裡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外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C、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裡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裡面,誤差較小,故本選項比較合適;
D、測量的是物體距離鏡面的最外面和像距離鏡面的最裡面,誤差較大,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C.
❺ 乙同學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有關「動能定理」探究的實驗。 a.按圖把實驗器材安裝好
❻ 在實驗室里為了驗證動量守恆定律,一般採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裝置: ①若入射小球質量為m 1 ,半徑為
①C ②AC ③m 1 OP=m 1 OM+m 2 O′N
❼ 為了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進行實驗.(1)該實驗利
(1)實驗中把小球動能的大小轉換成觀察木塊被推動距離遠近,木塊被推動距離越版遠,小球對木權塊做功越多,表明小球的動能越大; (2)圖甲,兩小球滾下高度相同,速度相同,兩小球的質量不同,探究的是動能與質量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3)圖乙兩小球的質量相等,滾下的高度不同,探究的是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圖乙中兩小球的質量相同,滾下的高度越大,到達水平面的速度越大,將木塊推得越遠,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時,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4)a、研究超載隱患時,應控制小球下滑的高度相同而質量不同,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應選擇甲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 b、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在同等條件下超速帶來的安全隱患更大一些. 故答案為: (1)木塊移動的距離;小球; (2)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3)質量相同時,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4)a、甲;b、速度.
❽ 甲、乙兩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硝酸與鐵反應的產物. 文獻記載:I.在濃硝酸和活潑金屬反應
(1)常溫時,鐵和濃硝酸反應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鐵和濃硝酸進一步反應,即產生鈍化現象,所以滴入濃硝酸加熱前沒有明顯現象, 故答案為:常溫時,鐵遇濃硝酸形成緻密氧化膜,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 (2)生成-3價氮的化合物是氨氣,氨氣極易溶於水生成氨水,氨水電離生成銨根離子,檢驗銨根離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應後A中溶液於試管中,向其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則A中生成NH 4 + ,故答案為:取少量反應後A中溶液於試管中,向其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接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則A中生成NH 4 + ; (3)取少量B中溶液,加熱,棕色溶於變淺,有無色氣體逸出,且該氣體在空氣中變為紅棕色,應為可逆反應FeSO 4 +NO?Fe(NO)SO 4 (棕色)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導致Fe(NO)SO 4 (棕色)降低,所以溶液顏色變淺,故答案為:棕色溶液變淺(或綠),無色氣體逸出,且在空氣中變為紅棕色;FeSO 4 +NO?Fe(NO)SO 4 (棕色)△H<0正反應放熱,加熱後,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4)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使硫酸亞鐵溶液變成棕色,所以不能證明鐵和濃硝酸反應過程中NO生成,為排除生成的NO干擾,把濃硝酸換成稀硝酸,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無色的一氧化氮,沒有二氧化氮生成,則A中氣體是無色的,且B中溶液變為棕色,則說明生成的一氧化氮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棕色,從而說明A中無色氣體是一氧化氮, 故答案為:濃硝酸換成稀硝酸;A中沒有紅棕色氣體生成,B中溶液變為棕色; (5)亞鐵離子的特徵反應是:亞鐵離子和鐵氰化鉀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澱,鐵離子的特徵反應是:鐵離子和無色的硫氰化鉀溶液反應血紅色溶液,故選cd. |
❾ 為了探究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分別用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據圖回答問題。
(1)B (2)從右向左; 濾紙上有藍色沉澱產生 (3)增大(4)Fe ? 6e ? + 8OH ? =FeO 4 2 ? + 4H 2 O (5)168(6)2FeO 4 2 ? + 6e ? + 5H 2 O=Fe 2 O 3 + 10OH ?
與用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暖氣閥門被腐蝕
發布:2025-09-19 18:34:34
瀏覽:6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