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鏈傳動中鏈條的張緊裝置的位置是靠近大輪好,還是靠近小輪好,或者位置無所謂最好是給出詳細理由。謝謝。
設置在松邊外側靠近小輪處
⑵ 鏈傳動的主要參數
為提高鏈傳動的運動平穩性、降低動載荷,小鏈輪齒數多一些為好。但小鏈輪齒數也不宜過多,否則 =i 會很大,從而使鏈傳動較早發生跳齒失效。
鏈條工作一段時間後,磨損使銷軸變細、使套筒和滾子變薄,在拉伸載荷F的作用下,鏈條的節距伸長。鏈條節距變長後、鏈繞上鏈輪時節圓d向齒頂移動。
一般鏈條節數為偶數以避免使用過渡接頭。為使磨損均勻,提高壽命,鏈輪齒數最好與鏈節數互質,若不能保證互質,也應使其公因數盡可能小。 鏈傳動中心距過小,則小鏈輪上的包角小,同時嚙合的鏈輪齒數就少;若中心距過大,則易使鏈條抖動。一般可取中心距a=(30~50)p,最大中心距 ≤80p。
鏈條長度用鏈的節數 表示。按帶傳動求帶長的公式可導出由此算出的鏈節數 須圓整為整數,最好取為偶數。 運用上式可解得由 求中心距a的公式:
為便於安裝鏈條和調節鏈的張緊程度,一般應將中心距設計成可調節的;或者應有張緊裝置。
⑶ 鏈傳動都有哪些主要參數
鏈傳動主要參數:
1、鏈輪齒數
為提高鏈傳動的運動平穩性、降低動載荷,小鏈輪齒數多一些為好。但小鏈輪齒數也不宜過多,否則=i會很大,從而使鏈傳動較早發生跳齒失效。鏈條工作一段時間後,磨損使銷軸變細、使套筒和滾子變薄,在拉伸載荷F的作用下,鏈條的節距伸長。鏈條節距變長後、鏈繞上鏈輪時節圓d向齒頂移動。一般鏈條節數為偶數以避免使用過渡接頭。為使磨損均勻,提高壽命,鏈輪齒數最好與鏈節數互質,若不能保證互質,也應使其公因數盡可能小。
2、鏈的節距
鏈的節距越大,理論上承載能力越高。但如上節所述:節距越大,由鏈條速度變化和鏈節嚙入鏈輪產生沖擊所引起的動載荷越大,反而使鏈承載能力和壽命降低。因此,設計時應盡可能選用小節距的鏈,重載時選取小節距多排鏈的實際效果往往比選取大節距單排鏈的效果更好。
3、中心距和鏈長
鏈傳動中心距過小,則小鏈輪上的包角小,同時嚙合的鏈輪齒數就少;若中心距過大,則易使鏈條抖動。一般可取中心距a=(30~50)p,最大中心距≤80p。鏈條長度用鏈的節數表示。按帶傳動求帶長的公式可導出由此算出的鏈節數須圓整為整數,最好取為偶數。運用上式可解得由求中心距a的公式:為便於安裝鏈條和調節鏈的張緊程度,一般應將中心距設計成可調節的;或者應有張緊裝置。
鏈傳動是通過鏈條將具有特殊齒形的主動鏈輪的運動和動力傳遞到具有特殊齒形的從動鏈輪的一種傳動方式。鏈傳動有許多優點,與帶傳動相比,無彈性滑動和打滑現象,平均傳動比准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傳遞功率大,過載能力強,相同工況下的傳動尺寸小;所需張緊力小,作用於軸上的壓力小;能在高溫、潮濕、多塵、有污染等惡劣環境中工作。鏈傳動的缺點主要有:僅能用於兩平行軸間的傳動;成本高,易磨損,易伸長,傳動平穩性差,運轉時會產生附加動載荷、振動、沖擊和雜訊,不宜用在急速反向的傳動中。
⑷ 【請教】【鏈傳動的張緊輪設計】!
說實話,你所講的用來調節鏈輪的三顆螺釘的安裝,以及是怎樣實現調節張緊裝置的沒太清楚回,還有答3轉接軸的意義何在,2軸承安裝在鏈輪內孔裡面的意義何在沒太清楚,我覺得是不是沒必要。至於鏈輪的內孔據了解是自己根據軸設計的,還有7mm,4mm都是小尺寸,不曉得軸承是不是好選擇。 還有不清楚,鏈輪的受力是怎樣的,你的方案的確定,也與受力情況是有很大關系的!希望你能把你要實現的功能,以及功能實現的方式說的更明確些
⑸ 鏈傳動中,很多短中心距的都不用漲緊裝置,固定位置的,而中心距較長的都加漲緊裝置的為什麼
短中心距的時候,鏈機構整體剛性高一些,不易跳齒。而中心距較長的時候,鏈機構整體剛性差一些,容易發生「抖動」、容易跳齒的,所以要加張緊裝置。
⑹ 鏈傳動中,張緊輪一般安裝在哪
張緊輪一般布置在鏈條松邊,並根據需要確定其位置。
所以3和4兩個選項都可以選。
V帶傳動
1、將張緊輪安裝在帶的松邊內側靠近大帶輪處。常用於中心距不可調的場合。
2、利用懸重使張緊輪自動壓在帶松邊外側靠近小輪處。用於傳動比大而中心距小的場合。
鏈傳動;
⑺ 為什麼鏈傳動的鏈條要上緊下松而帶傳動的要上松下緊
鏈條運作是多方面的配合運作達到工作動能,松緊太大或太小,都會導致其產生過大的噪音。那我們該如何調整張緊裝置,使之獲得合理的松緊運作呢。
鏈傳動的張緊對提高工作可靠性,延長使用壽命有明顯的效果。但應注意過分的張緊會使鉸鏈比壓增加,降低鏈傳動能力。因此,在下列情況下需要張緊:
1、鏈長磨損後伸長,為保證合理下垂度及松邊載荷平穩。
2、兩輪中心距不可調或調整困難時;
3、鏈輪中心距過工(A>50P)時;
4、垂直布置時;
5、脈動載荷、振動、沖擊;
6、速比大、小鏈輪包角小於120°。 鏈條張緊程度用下垂量?控制:?min對垂直布置量為(0.01-0.015)A,對水平布置為0.02A;?max對一般傳動為3?min,對精密傳動為2?min。
·鏈條的張緊方法:
1、調整鏈輪中心距;
2、採用張緊鏈輪張緊;
3、採用張緊輥輪張緊;
4、採用彈性壓板或彈性鏈輪張緊;
5、液壓張緊。當張緊緊邊時,應張緊在緊邊內側,以減少振動;當張緊在松邊時,若考慮鏈輪包角關系應張緊在靠小鏈輪4p處;若考慮消除下垂度,應張緊在靠大鏈輪4p處或松邊下垂最大處。
什麼是鏈傳動呢?鏈傳動是通過鏈條將具有特殊齒形的主動鏈輪的運動和動力傳遞到具有特殊齒形的從動鏈輪的一種傳動方式。
鏈傳動的負荷能力較強(允許張力高),適合長距離(數米)平行軸間傳動,可在高溫或油污等惡劣環境下工,製造和安裝精度低,成本低廉。但是,鏈傳動的瞬時轉速和傳動比不是常數,因而傳動的平穩性較差,有一定沖擊和雜訊,多用於礦山、農業、石油、摩托/自行車等行業及機械,大量五金、家電、電子行業的生產流水線,也採用倍速鏈進行工裝載具的運送。
而所謂的倍速鏈,是一種滾子鏈,鏈條的移動速度V0保持不變,一般滾子的速度V=(2-3)V0。
普通的自動化設備則較少用到鏈傳動,因為一般工況的負載能力要求不高,更強調高速度、高精度、少維護、低雜訊等,這些都是鏈傳動的軟肋。一般早期的機構設計的動力軸通過鏈傳動帶動多個機構運作的設備。這種「一軸多動」的設備機構模式看上去有技術含量,現在反而不流行了(柔性較差,調整不便,設計要求高),因為企業內部大量的應用以氣動設備為主,各個機構都有獨立的動力(氣缸),動作很容易通過編程實現柔性控制。
鏈傳動的構成又是怎樣的呢?
鏈傳動是鏈條通過滾子與鏈輪的齒部嚙合傳遞動力的一種傳動方式。鏈傳動涉及的零件包括鏈輪、鏈條、惰輪以及相關配件(如張力調整器、鏈條導向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搭配適用。其中,鏈條由滾子、內外板、襯套、銷等零件構成。
鏈傳動的重要參數也不能忽視
1、節距。滾子鏈上相鄰兩滾子中心間的距離,節距越大,則零件尺寸越大,可傳遞更高功率和承受更大負載(對低速重載的滾子鏈傳動,應選用節距大的規格)。一般情況則應選擇具有所需傳動能力(如單列鏈條能力不足,可選擇多列鏈條)的最小節距的鏈條,以獲得低雜訊和平穩性。
2、瞬時傳動比。鏈傳動瞬時傳動比為i=w1/w2,其中w1、w2分別為主動鏈輪、從動鏈輪的轉速,i要滿足一定條件(兩鏈輪齒數相等,緊邊長度恰好是節距的整數倍),才為常數。
3、小齒輪齒數。適當增大小齒輪齒數,可減輕運動不均勻性和動載荷。
⑻ 鏈傳動的設計形式是什麼
鏈傳動設計形式:
1、鏈傳動失效形式
鏈傳動的失效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鏈板疲勞破壞鏈在松邊拉力和緊邊拉力的反復作用下,經過一定的循環次數,鏈板會發生疲勞破壞。正常潤滑條件下,鏈板疲勞強度是限定鏈傳動承載能力的主要因素。
(2)滾子、套筒的沖擊疲勞破壞鏈傳動的嚙入沖擊首先由滾子和套筒承受。在反復多次的沖擊下,經過一定循環次數,滾子、套筒可能會發生沖擊疲勞破壞。這種失效形式多發生於中、高速閉式鏈傳動中。
(3)銷軸與套筒的膠合潤滑不當或速度過高時,銷軸和套筒的工作表面會發生膠合。膠合限定了鏈傳動的極限轉速。
(4)鏈條鉸鏈磨損鉸鏈磨損後鏈節變長,容易引起跳齒或脫鏈。開式傳動、環境條件惡劣或潤滑密封不良時,極易引起鉸鏈磨損,從而急劇降低鏈條的使用壽命。
(5)過載拉斷這種拉斷常發生於低速重載的傳動中。在一定的使用壽命下,從一種失效形式出發,可得出一個極限功率表達式。為了清楚,常用線圖表示。為在正常潤滑條件下,對應各種失效形式的極限功率曲線。圖中陰影部分為實際上使用的區域。若潤滑密封不良及工況惡劣時,磨損將很嚴重,其極限功率會大幅度下降。
2、功率曲線圖
採用推薦的潤滑方式時,各型號A系列滾子鏈所能傳遞的功率。若潤滑不良或不採用推薦的潤滑方式時,應將圖中值降低;當鏈速v≤1.5m/s時,降低到50%;當1.5m/ss時,降低到25%;當v>7m/s而又潤滑不當時,傳動不可靠。張緊裝置時,應將計算的中心距減小2~5mm使鏈條有小的初垂度。
⑼ 輸送鏈輪的鏈傳動的布置與張緊
鏈傳動的布置是否合理,對傳動的質量和使用壽命有較大的影響。布置時,鏈傳動的兩軸應平行,兩鏈輪應處於同一平面;一般宜採用水平或接近水平布置,並使松邊在下。
鏈條張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鏈的懸垂度太大,嚙合時鏈條產生橫向振動,同時也是為了增加嚙合包角。常用的張緊方法有:
1、用調整中心距張緊。
2、用張緊裝置張緊。中心距不可調時使用張緊輪,張緊輪一般壓在松邊靠近小輪處。張緊輪可以是鏈輪,也可以是無齒的輥輪。張緊輪的直徑應與小鏈輪的直徑相近。輥輪的直徑略小,寬度應比鏈約寬5mm,並常用夾布膠木製造。張緊輪張緊裝置有自動張緊式和定期張緊式兩種。前者多用彈簧、吊重等自動張緊裝置;後者用螺栓、偏心等調整裝置。另外,還有用托板、壓板張緊。
⑽ 鏈輪張緊裝置
材料是尼龍的,但是要做成輪狀,隨著鏈條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