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檢定裝置公司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檢定裝置公司

發布時間:2022-08-11 18:54:31

Ⅰ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一般程序

自動:在一個限定任務內自行動作(無需操作人員)。
自動化:採用自動裝置改進設備以減少人的干預。
控制:在系統中,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執行的操作。在變電站中控制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的操作、變壓器分接頭的調節、保護定值修改、特殊控制。
監控:通過對系統或設備進行連續或定期的監測來核實功能是否被正確執行,並使它們的工作狀況適應於變化的運行要求。
自動控制:無需人去直接或間接操作執行裝置的控制方式。
自動控制裝置:由一個或多個繼電器或邏輯元件組合在一起,預定完成某項規定自動化功能的設備。
自動切換裝置:在變電站中按照規定的程序預定起動操作斷路器和或隔離開關的自動控制裝置。
信息:人們根據表示數據所用的約定而賦於數據的意義。
信息容量:調度中心、主站或子站可處理的各種遠動信息的總和。
狀態信息:雙態或多態運行設備所處狀態的信息。
監視信息:將子站設備的狀態或狀變傳送到主站的信息。
事件信息:有關運行設備狀態變化的監視信息。
遙信信息:指發電廠、變電站中主要的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位置狀態信號,重要繼電保護與自動裝置的動作信號,以及一些運行狀態信號等。
遙控信息:指通過遠程指令遙控發電廠或變電站中的各級電壓迴路的斷路器、投切補償裝置、調節主變壓器分頭、自動裝置的投入和退出、發電機的開停等。
通信:在信息源和受信者之間交換信息。
串列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單一通道串列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並行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多個通道並行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光纖通信:在光導纖維中傳送信息的一種有線通信方式。
告警:當發生某些不正常狀態,需提醒人們注意而使用的信息。
總告警:全部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成組告警:若干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遙測:指運用通信技術傳輸所測變數之值。
遙信:指對狀態信息的遠程監視。
遙控:指具有兩個確定狀態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調:指對具有不少於兩個設定值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視: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狀態進行遠程監視。
遙脈: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的脈沖量(如電能量)進行遠程累計。
監視:用比較的方法對系統或其某一部分的運行進行觀察。在綜合自動統中通過彩色顯示器(大屏幕)上調看主接線圖、系統圖、棒圖、表格等,查看變電站運行實時數據、設備狀態、事件記錄等。
幀:指含有信息、控制和校驗區,並附有幀定界符的比特序列。
報文:以一幀或多幀組成的信息傳輸單元。
遠動:應用通信技術,完成遙測、遙信、遙控和遙調等功能的總稱。
遠動系統:對廣闊地區的生產過程進行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遠程命令:應用通信技術,完成改變運行設備狀態的命令。
遠動網路:若干遠動站通過傳輸鏈路,彼此進行通信聯系的整體。
通道:在數據傳輸中,傳輸信號的單一通路或其一段頻帶。
遠動控制中心:控制遠動網路的所在地。
遠方控制端:指設置在與無人值班變電站相關的調度機構或某中心變電站一個獨立的集中控制中心的遠方控制裝置。
遠方監控終端:指設置在被監控變電站內的遠方監控裝置,包括信息採集、處理、發送,命令接受、輸出和執行的設備。
主站:控制站:對子站實現遠程監控的站。
子站:被控站:受主站監視和控制的站。
遠方終端(RTU):指在微機遠動裝置構成的遠動系統中,裝在變電站內的遠方數終端裝置。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指:由主站監控的子站,按規約完成遠動數據採集、處理、發送、接收以及輸出執行等功能的設備。
饋線遠方終端: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柱上和開關櫃等處,並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 FTU;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開閉所和配電所等處,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DTU。
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用於配電變壓器的各種運行參數的監視、測量的遠方終端,稱為TTU。
配電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用於配電網中的各種饋線遠方終端、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以及中壓監控單元(配電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子站)等設備的統稱。
前置機:對進站或出站的數據,完成緩沖處理和通信控制功能的處理機。
後台機:對本站設備的數據進行採集及處理,完成監視、控制、操作、統計、報表、管理、列印、維護等功能的處理機。
調制:為了使信號便於傳輸、減少干擾和易於放大,使一種波形(載波)參數按另一種信號波形(調制波)變化的過程。
解調:從調制的載波信號中復原原調制信號的過程。
數據機:對遠動設備所傳送的信號進行調制和解調的設備。
數據終端設備:數據站的一種功能單元,它具有向計算機輸入和接收計算機輸出數據的能力;與數據通信線路連接的通信控制能力。
采樣(電氣傳動的):在有限的時間間隔內(通常是相等的時間間隔)測量一個物理量的過程。
實時數據:指在線運行時實時記錄和監視的物理量。
歷史數據:指在線運行時按規定的間隔或時間點記錄的物理量。在變電站中歷史數據指按指定時間間隔或特殊要求保存下來的運行實時數據、各記錄和報表、曲線等。
變電站運行實時參數:指為監測和控制變電站運行所需的各種實時數據。主要有:母線電壓、系統周波;饋線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主變壓器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溫度;保護定值,直流電源電壓;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等
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指各饋線斷路器、隔離開關的實際運行狀態(合閘、分閘);
主變壓器分頭實際位置、主變壓器狀態,壓力、氣體繼電器是否報警;保護運行狀態;被監控變電站系統狀態;監控系統運行狀態。
事件記錄:指記錄變電站運行過程中計算機監測的各種越限、異常、報警、斷路器變位、設備狀態變化以及通過計算機系統執行的各種控制操作事件。事件記錄主要包含事件名稱、相關設備名稱、事件發生時間及內容等。事件記錄類型有:事件順序記錄:斷路器信號變位記錄;變位斷路器編號、變位狀態、變位時間。操作記錄,斷路器控制:操作時間、操作性質、操作人、監護人;保護定值修改:保護名稱、修改時間、操作人、監護人;越限記錄,越限起止時間、越限值;設備運行記錄,設備名稱、設備狀態啟停時間等。
事件順序記錄:事件順序記錄又稱SOE,特指在電網發生事故時,以比較高的時間精度記錄的下列一些數據:發生位置變化的各斷路器的編號(包括變電站名)、變位時刻,變位時刻,動作保護名稱,故障參數、保護動作時刻等。
報警:變電站運行參數越限,斷路器變位或保護動作時,計算機將彈出窗口(登錄窗或報警窗口)顯示事件內容並進行報警,報警類型分為:不報警、普通報警、預告報警、事故報警等。
不報警:正常拉合閘或人工禁止報警,遙信畫面閃爍,遙測數值變色。
普通報警:計算機發出一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預告報警:計算機發出N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事故報警:列印機啟動列印,計算機持續音響直至人工解除,其它與「預告報警」相同
列印:將計算機中儲存的信息列印成文檔。列印可分為:報表列印、事件列印、人工列印等。
報表列印:日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列印時間可設定。
事件列印:遙信變位、保護投退/復歸、遙測越限/復歸、設備啟停。
人工列印:人工選擇(召喚)報表、畫面、各種記錄列印、拷貝。
雙機切換:含義是在雙機(主副機)配置的情況下,當主機(值班機)發生故障時,副機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主機轉為副機。多機配置情況與雙機類似,當主機發生故障時,任一副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
通道監視及切換:通道監視是指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控制器,統計與變電站測控裝置、保護或其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過程中接收數據錯誤和長時間無應答的情況。根據通道監視情況,系統可以告警或採取相應控制措施。如果通道配置有冗餘,即某廠站有雙通道的情況下,當一個通道故障時,系統可自動轉到另一個通道上進行通信。
前景點(圖元):前景點指的是可以在線運行時能發生變化的點,大部分的前景點都是和資料庫里具體的點時對應的,即在線時隨實時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背景點(圖元):背景點是在線運行時不會發生變化,只是代表一些特定的物理意義。
數值量:能反映數據斷續變化的量,如斷路器、隔離開關分/合,保護動作等。
模擬量:能反映數據連續變化的量,通常可以反映到的小數點後的變化。在線運時可反映的物理量有電壓、電流、溫度、功率、頻率等。
模擬信號:以連續變數形式出現的信號。
數字信號:在數字和時間上均是斷續的電信號。
脈沖量:反映累計變化的量,物理上對應的是有功電能、無功電能等。
操作點:操作點是系統里一個特殊功能的圖元,它可以調畫面、作遙控、按鈕功能等。
人工置數:改變前景點現有的數值但並不下發這個命令,做一個模擬操作用。
復選框和單選框:復選框是指在一組選擇里可以同時選擇幾個命令,而單選框只能選用一個。單選框通常是小圓圈,復選框通常是小正方形。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用來規定一些程序在啟動時讀入設定,給用戶提供了一種修改程序設置的手段。
導航圖:在線運行時,每一個圖都有設置導航圖的功能,若當前圖太大,就可以通過縮小了的導航圖來尋找位置。
事故追憶:對事件發生前後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
間隔層:由智能I/O單元、控制單元、控制網路和保護等構成,面向單元設備的就地控制層。
站控層:由主機和操作員、工程師站、遠動介面設備等構成,面向全變電站進行運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層。
數據採集:將現場的各種電氣量及狀態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並存入計算機系統。
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對廣域生產過程進行數據採集、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數據處理:對相關設備的各種數據進行系統化操作,用於支持系統完成監測、保護控制和記錄等功能。
介面:指兩個不同系統或實體間的界面或連接設備。由功能特徵、通用的物理互聯特徵、信號特徵和其他特徵等定義。
規約:在通信網路中,為了通信雙方能正確有效可靠的進行數據傳輸,在通信的發送和接收過程中有一系列的規定,以約束雙方正確,協調的工作。
通信規約:啟動和維持通信所必要的嚴格約定,即必須有一套信息傳輸信息格式和信息內容等約定。
鏈路:站與站之間的數據傳輸設施。
鏈路層:鏈路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一個層次,藉助鏈路規約執行並控制規定的傳輸服務功能。
協議轉換器:.連接兩個通信網路的智能電子裝置。它能夠按一種協議接收一個網路的信息,進行轉換後,按第二個協議向另一個網路轉發,或相反。
遠方通信介面:經遠方通信網路鏈路與遠方控制中心相連的介面。
乙太網:IEC TC57推薦使用的變電站通信網路,區域網的一種
IP:互聯網協議,TCP/IP標准協議。IP定義了數據包,該數據包作為非連接數據包遞交的基礎。它包括控制和差錯報文協議、提供與網路服務、ISO參考模型第三層等價的功能。
LAN區域網:一般限於一棟建築物內或小型工業系統的一種通信網路。這里特指變電站區域內通信網。
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代表每比特的信號出現時間與固定時基合拍。
非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每個字元或字元組可在任意時刻開始傳輸。
廣播命令:向遠動網路的部分或全部子站同時發出的命令。
地址:報文的部分,用以識別報文來源或報文目的地。
波特: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單位,等於每秒傳輸的狀態或信號碼元數。
電磁騷擾:使器件、設備或系統性能降低的任何電磁現象。
電磁干擾(EMI):由電磁騷擾所引起的設備、傳輸通道或系統性能的降低。
抗擾性:器件、設備或系統在電磁騷擾存在時,不降低性能運行的能力。
電磁兼容(EMC):設備或系統在其所處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並要求不對該環境中其他設備造成不可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無人值班變電站:站內不設置固定運行、維護值班人員,運行監測、主要控制操作由遠方控制端進行,設備採取定期巡視維護的變電站。
電氣二次設備室:電氣二次設備室是一個綜合性房間,用於布置不宜設置在配電裝置和主變壓器現場的電氣二次設備。如遠動終端及相應設備、通信設備、交直流電源、不停電電源、繼電保護、測控、計量和其他自動裝置等。與控制室相比,主要差別是不適宜作為長期有人值班的監控場所。
繼電小室:位於配電裝置內或附近,安裝繼電保護、自動裝置、變送器、電能計算及及錄儀表、輔助繼電器屏、就地控制層設備的獨立小間。
工廠驗收測試:包括用戶認可的、使用特定應用的參數,特別製造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部件的功能測試。
現場驗收測試:現場驗收測試是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每一個數據、每個控制點、功能正確性進行驗證。現場測試驗收還包括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與其周圍運行環境條件測試,使用最終參數對全部安裝的設備的測試。現場驗收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做運行准備。

Ⅱ 有關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的知識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建設的發展歷程:
全國第一套微機保護裝置----1984華北電力大學
全國第一套分布式綜合自動化系統----1994大慶
全國第一套就地安裝保護裝置----1995 CSL200A
全國第一套220kV綜合自動化變電站----1996珠海南屏
全國第一套全下放式220kV綜合自動化變電站----1999丹東
全國第一套全國產500kV綜合自動化變電站----1999南昌
全國第一套將專家系統應用到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2000
國內第一家引進現場匯流排LonWorks (四方公司引進,四方公司由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工程院院士楊奇遜老師創辦) **注:(摘自老師課堂課件)**
隨著IEC61850標準的誕生,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Ⅲ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結構模式

從國內、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開展情況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幾種結構:1)分布式系統結構
按變電站被監控對象或系統功能分布的多台計算機單功能設備,將它們連接到能共享資源的網路上實現分布式處理。這里所談的『分布』是按變電站資源物理上的分布(未強調地理分布),強調的是從計算機的角度來研究分布問題的。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結構,要做到完全分布式結構,在可擴展性、通用性及開放性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優勢,然而在實際的工程應用及技術實現上就會遇到許多目前難以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如在分散安裝布置時,惡劣運行環境、抗電磁干擾、信息傳輸途徑及可靠性保證上存在的問題等等,就目前技術而言還不夠十分成熟,一味地追求完全分布式結構,忽略工程實用性是不必要的。
2)集中式系統結構
系統的硬體裝置、數據處理均集中配置,採用由前置機和後台機構成的集控式結構,由前置機完成數據輸入輸出、保護、控制及監測等功能,後台機完成數據處理、顯示、列印及遠方通訊等功能。目前國內許多的廠家尚屬於這種結構方式,這種結構有以下不足:前置管理機任務繁重、引線多,是一個信息『瓶頸』,降低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即在前置機故障情況下,將失去當地及遠方的所有信息及功能,另外仍不能從工程設計角度上節約開支,仍需鋪設電纜,並且擴展一些自動化需求的功能較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結構形成的原由,變電站二次產品早期開發過程是按保護、測量、控制和通信部分分類、獨立開發,沒有從整個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下進行,隨著技術的進步及電力系統自動化的要求,在進行變電站自動化工程的設計時,大多採用的是按功能『拼湊』的方式開展,從而導致系統的性能指標下降以及出現許多無法解決的工程問題。
3)分層分布式結構
按變電站的控制層次和對象設置全站控制級(站級)和就地單元控制級(段級)的二層式分布控制系統結構。
站級系統大致包括站控系統(SCS)、站監視系統(SMS)、站工程師工作台(EWS)及同調度中心的通信系統(RTU):
站控系統(SCS):應具有快速的信息響應能力及相應的信息處理分析功能,完成站內的運行管理及控制(包括就地及遠方控制管理兩種方式),例如事件記錄、開關控制及SCADA的數據收集功能。
站監視系統(SMS):應對站內所有運行設備進行監測,為站控系統提供運行狀態及異常信息,即提供全面的運行信息功能,如擾動記錄、站內設備運行狀態、二次設備投入/退出狀態及設備的額定參數等。
站工程師工作台(EWS):可對站內設備進行狀態檢查、參數整定、調試檢驗等功能,也可以用便攜機進行就地及遠端的維護工作。
上面是按大致功能基本分塊,硬體可根據功能及信息特徵在一台站控計算機中實現,也可以兩台雙備用,也可以按功能分別布置,但應能夠共享數據信息,具有多任務時實處理功能。
段級在橫向按站內一次設備(變壓器或線路等)面向對象的分布式配置,在功能分配上,本著盡量下放的原則,即凡是可以在本間隔就地完成的功能決不依賴通訊網,特殊功能例外,如分散式錄波及小電流接地選線等功能的實現。

Ⅳ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介紹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通過執行規定功能來實現某一給定目標的一些相互版關聯單元的組合,權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Ⅳ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系統

1.系統構成:由間隔層綜合自動化系統(包含監控單元和通訊匯流排)及變電站層監控系統構成;
2.系統特點:分層分布式結構,集測量、保護、控制、監測故障錄波及其分析、運行日誌、事件存儲、保護投退、通訊及參數設置等多功能於一體;
3.適用范圍:10KV電壓等級的輸配電線路保護,主設備保護和測量控制系統;
4.保護單元:線路、主設備保護裝置,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微機五防和其他自動化裝置;
5.監控軟體規約:建立在IEC61968、IEC61970組件構架標准(SCADA/EMS)要求之上的平台級監控軟體系統; 間隔層自動化系統主要由各種保護單元構成如線路保護裝置、主設備保護、調壓電容裝置、小電流接地選線、 微機五防裝置和自動化裝置組成。在橫向方面,間隔層的設備或監控單元均可直接下放到開關櫃就地安裝,大大減少了二次接線,各間隔設備相對獨立,只僅僅處於同一現場通訊匯流排上。在安裝方式
上,可採用分散、集 中組屏等安裝方式。間隔層完成電量和非電量的採集計算,實現對設備、線路等的保護或控制,並為變電站層 監控系統提供可靠的通訊介面。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測量儀表、信號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和遠動裝置等)經過功能組合和優化設計,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實現對全變電站的主要設備和輸、配電線路的自動監視、測量、自動控制和微機護,以及與調度通信等綜合性的自動化功能。
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同樣採用分布式結構,包括監控後台軟體、當地監控PC機、遠動通信介面和用於專業管理的工程師站PC機以及專用設備和網路設備等。有許多提供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方案的生產商如三旺通信、瑞科電氣、三意時代等,同時提供多種系統中的產品以及相關搭建問題。變電站層自動化系統通過組態完成全站檢測功能,全面提供線路、 主設備等的電量、非電量等運行數據,完成對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的控制等,並具有保護信息記錄與分析、 運行報表、故障錄波等功能。

Ⅵ 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產品

■採用匯流排不出晶元的單片機方案,抗干擾能力達到國際IEC-6100-4標准;
■具有32位的DSP與CPU合一的高性能晶元構成先進的網路化硬體平台;
■保護原理先進,採用模糊控制和自適應技術等並且具有多項獨創的專利技術,可實現最優保護性能;
■具有多種高速數據通訊介面,完全滿足綜合自動化的需求;
■具有完善的自檢功能;
■安裝調試方便。
產品覆蓋了整個繼電保護領域,包括10KV-500KV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類別的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其中包括線路保護,變壓器保護,發變組保護,母線保護、斷路器保護等。已發展成為十幾大類,二十多個系列,上百個品種的產品。 CSC2000是我公司推出的中國第一個分布式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CSC2000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特點:
■在國內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設計中首先提出面向對象的設計思
想和採用間隔設計的方法;
■在網路技術應用方面始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CSC2000是目前
國內唯一採用兩層式通信結構,並符合未來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國
際標准IEC61850;
■微機保護與測控與通用硬體系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其抗干擾能力符合IEC61000-4國際標准;
■本系統成功研究並應用多項先進的智能控制技術。
CSC2000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
CSC2000是完全的綜合自動化系統,完全的分布式設計,保護與控制設備完全下放至開關場,代表著我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方向。
CSS-100BE電力系統區域安全穩定裝置
系統的主要特點是:
■採用網路化通用硬體平台;
■採用匯流排不出晶元的單片機技術,抗干擾能力達IEC-61000-4國際標准;
■採用多CPU並行處理技術;
■不依賴繼電保護獨立判斷故障;
■裝置軟體可配置;
■策略表在線刷新;
■可方便地利用通信通道構建區域穩定控制網路,實現區域穩定控制。 本系統可滿足地區電網、大區域電網和跨區電網的動態安全檢測要求。
電網動態安全監控系統(PMU)具有以下特點:
■國內率先採用分布式測量方案實現同步相量測量;
■國內率先提出並實現了同步相量綜合測量計算方法;
■國內率先採用電力數據網作為通信載體,實現了同步相量數據的高速傳輸;
■國內率先根據IEEE1334和C37.118(討論稿)實現PMU與主站之間的通信;
■國內率先提出並實現了滿足電網動態安全監控實時性要求的實時資料庫,及其數據中心系統。 ■分布式實時資料庫設計;
■即插即用的模塊化設計;
■多種通信介質和協議的無縫接入;
■配置靈活,主站、分站、子站軟體通用;
■提供開放的數據介面與DMIS、EMS系統實現
資源、信息共享。
CSGC-3000/MA軌道交通電力監控系統
CSGC-3000/MA軌道交通電力監控系統為軌道交通(地鐵、城鐵、輕軌等)用戶呈獻一套完整的電力自動化解決方案,滿足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需求。該系統按大型監控系統軟體平台設計,採用當今最新的現場匯流排技術、網路技術、硬體技術、軟體技術,遵循主流國際標准,達到行業實用性、先進性、可擴展性及開放性要求,具有強大的集成能力。CSGC-3000/MA軌道交通電力監控系統為用戶提供現代化運行管理的平台,實現網路化、自動化、科學化的工作方式,能更好地保障軌道交通的安全可靠運營。
CSGC-3000/MA軌道交通電力監控系統適用於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調度控制中心(OCC)、主變電所、車站(車輛段)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車站降壓變電所、跟隨所等場所。本系統也可有效地與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緊密集成,實現其PSCADA子系統功能。
自主產品主要包括:
CSGC-3000/MA-OCC控制中心主站系統(UNIX/Windows);
CSGC-3000/MA-SA主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
CSGC-3000/MA-ST沿線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
CSM-320E通信控制器;
CSC-1320通信管理機;
CSC-200系列中低壓數字化測控保護裝置;
CSI-200E智能綜合測控裝置。
CSGC-3000/MA軌道交通電力監控系統(PSCADA)設備採用模塊化、冗餘設計思想,採用安全可靠性高、運行成熟、功能完善、性能先進、質量穩定、具有免維護或少維護等特點的產品。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設計充分考慮可靠性、可維修性和可擴性的要求。
電力監控系統系統採用分層分布式結構:由中央監控中心(OCC)主站系統(包括復示系統)、車站變電所子站系統、車輛段隔離開關監控系統以及車站內的基礎設備、接觸網設備及通信單元組成,主變電所信息經通道接入電力監控系統中,通過地鐵通信系統(主幹網)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結構。

Ⅶ 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監控系統有哪些公司 全一點

盡量列全一點。

南瑞、南自、許繼、四方、東方、申瑞、積成、金智、磐能、萬力達、科林、韋達、德威特、電研、天正明日、思源、思達、浪拜迪、華力特、中德、雙源、紫光、新世紀。

其實還有很多。

Ⅷ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名詞解釋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通過執行規定功能來實現某一給定目標的一些相互關聯單元的組合。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國際電工委員會解釋為在變電站內提供包括通信基礎設施在內的自動化系統。在國內,我們所說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包含傳統的自動化監控系統、繼電保護、自動裝置等設備,是集保護、測量、控制、遠傳等功能為一體,通過數字通信及網路技術來實現信息共享的一套微機化的二次設備及系統。
依據大電網會議WG34.03工作組的分析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較為嚴格的定義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是採用了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的變電站控制和保護系統,它包括7個功能組:遠動功能,自動控制功能,測量表計功能,繼電保護功能,與繼電保護相關功能,介面功能和系統功能。
隨著技術的進步,變電站自動化技術和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內涵還在不斷的豐富之中,在不久的將來,類似調度自動化系統中的信息節點,平等支持調度系統、計費系統、專家終端、用戶中心數據訪問請求等功能要求也會被加入到變電站自動化技術和系統的定義中,變電站自動化定義只是在特定歷史階段,為了適應技術交流和設計、製造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種理解。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
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 1)功能實現綜合化。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是在微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它綜合了變電站內除一次設備和交、直流電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設備,
2)系統構成模塊化。保護、控制、測量裝置的數字化(採用微機實現,並具有數字化通信能力)利於把各功能模塊通過通信網路連接起來,便於介面功能模塊的擴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塊化的構成,方便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塊的組態,以適應工程的集中式、分部分散式和分布式結構集中式組屏等方式。
3)結構分布、分層、分散化。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一個分布式系統,其中微機保護、數據採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設備等子系統都是按分布式結構設計的,每個子系統可能有多個CPU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由龐大的CPU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度協調的有機綜合系統。
4)操作監視屏幕化。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後,不論是有人值班還是無人值班,操作人員不是在變電站內,就是在主控站內,就是在主控站或調度室內,面對彩色屏幕顯示器,對變電站的設備和輸電線路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和操作。
5)通信區域網絡化、光纜化。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和光纖通信技術在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得到普遍應用。
6)運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僅表現在常規自動化功能上,還表現在能夠在線自診斷,並將診斷結果送往遠方主控端
7)測量顯示數字化。採用微機監控系統,常規指針式儀表被CRT顯示器代替。人工抄寫記錄由列印機代替。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Ⅸ 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有哪些公司 像南自南瑞四方許繼這樣的

國內大廠家有南瑞、南自、四方、許繼、深圳南瑞
其他家有東方電子、東大金智等
國外有ABB、西門子、阿爾法等

Ⅹ 福建億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02年
九月 九月三十日,福建億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福州軟體園成立。
十二月 簽訂公司成立以來第一個項目合同「福建省電力督查督辦和簽報系統推廣」。
2003年
一月 簽訂「全省電力辦公自動化系統升級和聯網軟體開發」合同,負責公司全省電力辦公自動化系統的B/S升級及聯網軟體的開發與實施。
十一月 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十二月 獲福建信息產業廳軟體企業認定。
2004年
二月 獲得福建省技術貿易機構許可證。
九月 榮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
2005年
三月 導入CMMI L3的軟體成熟度管理體系。
三月 成立硬體研發中心,突破軟體研發、系統集成的單一的經營模式,開始進軍電力測控市場領域。改組軟體研發隊伍,成立軟體研發中心,整合資源,專注電力行業軟體,特別是協同辦公系統的研發,逐漸由研發定製軟體項目向軟體產品化過渡。
五月 承接福建省電力公司數據中心辦公自動化系統。
十二月 研發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十二月 簽訂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軟體合同。
2006年
四月 研製成功全國首款變電站自動化測控設備PST-031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測試儀,並獲製造計量器量許可證。
五月 公司作為國家電網公司「SG186工程」協同辦公項目系統內唯一指定廠商負責整個項目的開發、實施和推廣工作。
六月 榮獲中國軟體自主創新100強企業。
七月 進駐億力科技園。
八月 PST-031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測試儀獲福建省經貿委新產品新技術鑒定及福建省經貿委、福建省電力試驗研究院科技成果鑒定證書。
十二月 福建電力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系統通過由國家檔案局等副局長李和平等10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成果鑒定,標志著公司軟體產品研發水平邁入一個新的台階。
2007年
一月 榮獲「首屆福建省企業信息化優秀服務商」稱號。
三月 成功研製MST-082高精度開關量檢測儀,並向市場推廣。
四月 我司研發和實施的「福建電力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系統」獲得福建省電力公司2007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測試儀的研製」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月 經權威機構審定為信用等級AAA級企業。
六月 公司建成全國營銷網路,在全國各省市地設有辦事處或代理機構,負責公司產品推廣。公司電力測控產品銷往福建、雲南、江蘇、湖北、安徽等地。
六月 中標福建電力中小水電信息採集系統二期項目,成為福建省電力中小水電信息採集系統的主要供應商。
七月 PST-031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測試儀獲福建省創新基金。
七月 與紫光集團合作開發國家電網檔案管理平台。該項目於十一月開始在寧夏電力公司、華中電網公司開展項目試點工作。
七月 福建電力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系統獲國家電網公司2007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
八月 中標全省縣級電力公司OA平台建設項目。
九月 PST-031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測試儀獲福建省發改委專項基金。
十二月 福建電力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系統(二期)順利通過驗收,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十二月 與IBM合作研發國家電網公司SG186工程協同辦公項目。
2008年
四月中標福建省電力2008年配網項目。
六月23日,在武漢成立武漢辦事處。
七月1日,國家電網公司「SG186」工程協同辦公系統在國家電網公司總部上線。
十二月 福建省地方並網電廠信息採集系統榮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
一月 國家電網公司發函表彰協同辦公業務應用系統援藏項目組,感謝項目組對西藏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支持。
一月福建省軟體技術研發中心榮譽稱號。
一月榮獲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

閱讀全文

與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檢定裝置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百五十匹製冷機應該是多少瓦 瀏覽:326
暖氣閥門被腐蝕 瀏覽:686
供暖進戶開關閥門怎麼開 瀏覽:974
家裡的天然氣閥門是什麼樣的 瀏覽:132
凌派領先版液晶儀表盤怎麼調按鍵 瀏覽:690
寶馬5系如何設置胎壓到儀表盤上 瀏覽:928
什麼機床能做出v形槽 瀏覽:42
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 瀏覽:231
東科電動工具怎麼樣 瀏覽:638
聲納超聲波有什麼區別 瀏覽:858
zch6自動重合閘裝置 瀏覽:724
樂山廚房自動滅火裝置 瀏覽:201
修理風扇用的什麼軸承 瀏覽:33
瘦腰瘦腿減肚子用什麼健身器材 瀏覽:507
籃球紀錄台需要哪些器材 瀏覽:291
國內閥門有什麼好點品牌代理 瀏覽:19
智跑機械鑰匙如何打開 瀏覽:217
車輪輪轂用什麼鑄造方法 瀏覽:80
紅銅機械桿如何去氧化 瀏覽:401
筷子可以代替哪些化學儀器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