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其中A是標有以cm為單位的刻度,且在0
(1)根據題意「將兩個可自由移動的活塞C分別調整到左右兩邊刻度的10cm處」,則可推測兩活塞C的距離應為20cm,才能證明氣密性好,故鬆手活塞向外移動,直到兩活塞C的距離為20cm時停止移動,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2)b-d的實驗步驟中,銅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五分之一,故兩活塞之間的距離h具體變化情況是h先大於20cm,後逐漸減少,直到h約等於16cm時保持不變.
(3)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計算公式(含字母h)為
20cm?h |
20cm |
20cm?h |
20cm |
20cm?h |
20cm |
『貳』 (2013豐台區一模)如圖是某科研小組設計的在岸邊打撈水中物品的裝置示意圖.該裝置由懸掛機構和提升裝
(1)金屬材料浸沒在水中勻速上升時,電動機牽引繩子的功率為
P1=F1×3v1=200N×3×0.2m/s=120W;
(2)金屬材料浸沒在水中勻速上升時,以支架、電動機Q、定滑輪K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圖如圖1所示,配重E的受力分析圖如圖2所示,杠桿上C點、B點受力分析圖如圖3所示.
『叄』 為研究酵母菌的發酵產物,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圖甲所示的裝置,並將有關檢測結果 繪製成圖乙.①號、②
A、酒精不存在於①號試管中,檢驗酒精應對培養液取樣檢測,檢驗酒精的方法是向培專養液中加入含重鉻酸鉀屬的濃硫酸,A錯誤;
B、①②號試管中加入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②試管的設置是為了排除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干擾,B錯誤;
C、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由於營養物質的消耗和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等因素,導致酵母菌的數量先增加後減少,①號試管內玻璃管口的氣泡釋放速率先增加後下降,C正確;
D、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由於營養物質的消耗和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等因素,導致酵母菌的數量先增加後減少,D錯誤.
故選:C.
『肆』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 (1)在該實驗中必須採用控制變數法,應
小車質量;來 1.3 ;② ;C ;0.5
『伍』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既可用於製取氣體,又可用於驗證物質性質.(1)寫出儀器A和B
(1)A是分液漏斗復,通過分液漏斗可以制向反應容器中注入液體葯品;B是錐形瓶,常用作反應容器. 『陸』 圖甲是某科研小組設計從井底打撈物體A的裝置示意圖.圖中虛線框里是滑輪組(未畫出),滑輪組繩子的自由
34.2kg | 0.03m3 | |
『柒』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如圖裝置製取氯氣並以氯氣為原料進行實驗.(1)裝置A燒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MnO 2 +4HCl(濃)
,注意稀鹽酸和二氧化錳不反應. 故答案為:MnO 2 +4HCl(濃)
(2)製取的氯氣中混有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氯化氫極易溶於水,氯氣也能溶於水,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氫氣體;氯氣和 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食鹽水中含有氯離子,能抑制氯氣的溶解,所以要想除去氯氣中的氯化氫應飽和食鹽水;濃硫酸常常乾燥能和鹼反應氣體,故選濃硫酸. 故答案為:除去HCl;吸收水蒸氣; (3)實驗開始需要先生成氯氣充滿裝置後,再加熱D處鐵和氯氣發生反應,氯氣有強氧化性,能把二價鐵離子氧化為三價鐵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Cl 2 =2FeCl 3 ;尾氣吸收需要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 2 +2OH - =Cl - +ClO - +H 2 O; 故答案為:A;D;2Fe+3Cl 2 =2FeCl 3 ;Cl 2 +2OH - =Cl - +ClO - +H 2 O; (4)反應過程中濃鹽酸是易揮發性酸,隨反應進行鹽酸濃度減小,稀鹽酸和二氧化錳不能生成氯氣;若實驗中用12mol?L -1 濃鹽酸10mL與足量的MnO 2 反應,生成Cl 2 的物質的量總是小於0.03mol,原因是HCl揮發,濃鹽酸變稀不再反應;欲使反應生成Cl 2 的物質的量最大程度的接近0.03mol,反應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反應為損失,緩慢加熱減少氯化氫的揮發; 故答案為:HCl揮發,濃鹽酸變稀不再反應;慢慢滴加濃鹽酸,緩緩加熱; |
『捌』 某小組設計如圖裝置(鹽橋中盛有浸泡了KNO3溶液的瓊脂)研究電化學原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銀
A.銀比如鎂活抄潑,銀為正極,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方程式為Ag++e-=Ag,故A錯誤;
B.原電池工作時,陽離子向正極移動,故B錯誤;
C.用稀硫酸代替AgNO3溶液,正極析出氫氣,可形成原電池,故C正確;
D.取出鹽橋,不能形成閉合迴路,不能產生電流,故D錯誤.
故選C.
『玖』 某小組為研究原電池原理,設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x為fe,y為c
A、Fe比Cu活潑,Fe作負極,故A錯誤;
B、Fe比Cu活潑,Fe作負極,電子從Fe流向Cu,故內B錯誤;
C、若X為Fe,Y為C,電解質容溶液為硫酸銅,則正極C上析出Cu,故C正確;
D、Zn比Cu活潑,Zn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故D錯誤;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