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沙蟒」反坦克導彈的特點有哪些
這種武器抗干擾能力強,可出色地抗背景及人工干擾。它主要用來攻擊近距離的坦克、裝甲車輛。「沙蟒」導彈在包裝筒內長950毫米,飛行狀態下的彈長為840毫米,導彈直徑150毫米。待發狀態彈葯重10.5千克,攜帶狀態彈葯重11千克。破甲裝葯戰斗部重3900克。它的最大射程為600米,最小射程為25米。導彈的飛行速度為100米/秒,最大速度為300米/秒,發射准備時間小於5秒,發射速度大於5發/秒。
該導彈動力裝置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功率小,其助推發動機推進劑不到0.1千克,推力小於3500牛;續航發動機推力小於1000牛。發射助推器重80克,工作時間不到1秒,可使導彈以20米/秒的離軌速度慢慢起飛。導彈發射時雜訊小,後坐力弱。導彈離開發射筒0.5秒之後,續航發動機開始工作,三四秒之後可使導彈加速到300米/秒的最大速度。發動機為雙基推進劑,燃燒室壓力低、煙霧少、無毒。該導彈破甲戰斗部口徑較大,其炸葯柱直徑大於140毫米。戰斗部在彈體後部,可使靜止炸高達到彈體直徑的3.4倍。戰斗部裝葯結構設計成串聯式多級型,裝葯3.5千克,故破甲威力大,可穿透均質鋼甲(900~950)毫米以上,能穿透俄羅斯T-72和T-80坦克的復合裝甲,也能擊穿堅固的貧鈾裝甲。引信為帶有接觸桿的觸發式引信,安全保險距離大於25米。發射制導裝置由發射架、連接盒、瞄準具、探測定位儀、三腳架、托盤及方位調整結構組成,整個裝置結構簡單緊湊。
「沙蟒」導彈可單兵攜帶並獨立發射使用。導彈平時就裝在密封的用於發射、包裝和運輸的筒內,它與三角架、瞄準跟蹤裝置一起裝在同一背箱里,單兵背起即可進入運行狀態。射手在(5~10)秒內可做好射擊准備,並射向目標。射擊的姿勢多種多樣,卧試、跪式、立卧式均可。射手通過瞄準具瞄準並跟蹤目標,導彈即可沿著瞄準線自動飛向目標,直到命中為止。在近戰、巷戰和野戰中,這種導彈均可使用。「沙蟒」反坦克導彈除了裝備法國陸軍外,並向加拿大出口20000枚。而且,加拿大國防部還在探討與法國共同生產「沙蟒」導彈的可能性。
Ⅱ 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包含哪些裝置
導彈由戰斗部、彈上制導設備或系統、動力裝置、彈體、電源系統等組成。
戰斗部大都用核裝葯,主要毀傷因素有:在大氣層外是X射線和電磁脈沖;在大氣層內是中子流、γ射線、沖擊波等的綜合效應。隨著制導精度的提高,用化學裝葯的常規戰斗部和無裝葯的碰撞式戰斗部也獲得了發展。彈上制導設備或系統能使導彈保持飛行穩定並能導引導彈飛向目標。
動力裝置通常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動機除用來推動導彈的飛行外,還用於穩定導彈的姿態,改變飛行彈道。低空攔截導彈的發動機除要求高比沖、高質量比外,還要求高燃速,使導彈能在數秒鍾內達到幾公里每秒的速度和100g以上的加速度,以便贏得時間,有效地進行攔截。彈體往往採用錐柱形或全錐形氣動外形,使導彈在作高超聲速飛行時具有小的阻力,大的升阻比和良好的操縱性能。
低空攔截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時,最大速度超過10倍聲速,氣動加熱會使彈體表面溫度高達3000°C以上,一般使用燒蝕材料保護彈體。
Ⅲ 沙蟒反坦克導彈的主要設計思想是什麼
法國研製的小型、輕便、可供單兵攜帶的「沙蟒」反坦克導彈,簡稱ACCP,是世界上第一種近程攜帶型反坦克導彈。
1980年,法國陸軍為了研製一種能夠取代正在服役的「斯特安」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提出了發展超短程和短程反坦克武器的兩項計劃。根據這兩項計劃研製了「沙蟒」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的主要設計思想是,尋求一種簡捷的方法,使新的反坦克武器具有這樣的技術性能:可對付復合裝甲,基本型射程為300米,較復雜型的射程為600米,可對付快速運動的目標,能穿透現代乃至21世紀的所有的裝甲,還要具有在密閉空間內發射的能力。此外,在具有極好精度的同時使導彈的質量保持在10千克以內,而且成本還要低,接近於無控反坦克火箭酌水平,以便大量裝備部隊。設計思想中,還要求這種導彈具有「微型」的特點,並在近距離上具有火箭筒的性能,而在600米的距離上又要具有導彈的優點。
根據這一設計方案,航空航天公司同法國陸軍於1984年簽訂了發展合同,然後立即進入研製階段。如果該導彈部署計劃得以實施,法國軍隊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步兵中不裝備其他反坦克導彈武器,而只裝備反坦克導彈的軍隊。
這種武器抗干擾能力強,可出色地抗背景及人工干擾。它主要用來攻擊近距離的坦克、裝甲車輛。「沙蟒」導彈在包裝筒內長950毫米,飛行狀態下的彈長為840毫米,導彈直徑150毫米。待發狀態彈葯重10.5千克,攜帶狀態彈葯重11千克。破甲裝葯戰斗部重3900克。它的最大射程為600米,最小射程為25米。導彈的飛行速度為100米/秒,最大速度為300米/秒,發射准備時間小於5秒,發射速度大於5發/秒。
該導彈動力裝置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功率小,其助推發動機推進劑不到0.1千克,推力小於3500牛;續航發動機推力小於1000牛。發射助推器重80克,工作時間不到1秒,可使導彈以20米/秒的離軌速度慢慢起飛。導彈發射時雜訊小,後坐力弱。導彈離開發射筒0.5秒之後,續航發動機開始工作,三四秒之後可使導彈加速到300米/秒的最大速度。發動機為雙基推進劑,燃燒室壓力低、煙霧少、無毒。
該導彈破甲戰斗部口徑較大,其炸葯柱直徑大於140毫米。戰斗部在彈體後部,可使靜止炸高達到彈體直徑的3.4倍。戰斗部裝葯結構設計成串聯式多級型,裝葯3.5千克,故破甲威力大,可穿透均質鋼甲(900~950)毫米以上,能穿透俄羅斯T-72和T-80坦克的復合裝甲,也能擊穿堅固的貧鈾裝甲。引信為帶有接觸桿的觸發式引信,安全保險距離大於25米。發射制導裝置由發射架、連接盒、瞄準具、探測定位儀、三腳架、托盤及方位調整結構組成,整個裝置結構簡單緊湊。
「沙蟒」導彈可單兵攜帶並獨立發射使用。導彈平時就裝在密封的用於發射、包裝和運輸的筒內,它與三角架、瞄準跟蹤裝置一起裝在同一背箱里,單兵背起即可進入運行狀態。射手在(5~10)秒內可做好射擊准備,並射向目標。射擊的姿勢多種多樣,卧試、跪式、立卧式均可。射手通過瞄準具瞄準並跟蹤目標,導彈即可沿著瞄準線自動飛向目標,直到命中為止。在近戰、巷戰和野戰中,這種導彈均可使用。
「沙蟒」反坦克導彈除了裝備法國陸軍外,並向加拿大出口20000枚。而且,加拿大國防部還在探討與法國共同生產「沙蟒」導彈的可能性。
Ⅳ MR-80ModA/B/C型水雷的戰斗部有哪些不同
MR-80ModA/B/C型的結構相同,僅戰斗部不同,其重量為380~865kg,裝葯為TNT、HBX-3或高爆炸葯,全長分別為2750/2100/1650mm。MR-80ModA/B/C型的改進型為MP-80,其外形尺寸和重量與MR-80ModB型相同,其主要區別是改進電子組件,增加目標探測裝置,具有信號處理功能。該目標探測裝置採用4台微處理器,對數字式目標特徵信號進行處理,對已存儲的目標數據進行比較,區分目標與干擾,並從多個目標中選出最適合攻擊的目標。通過可編程微處理器啟動4個感測器中的1個進入工作狀態,並選定解除保險和失效延遲時間。
MP-80的改進型為MRP-80,其外形尺寸與MP-80相同,其重量隨戰斗部不同而異,採用TNT裝葯的520千克戰斗部時的重量為680千克,採用HBX-3裝葯的620千克戰斗部時的重量為780千克,其主要改進之處是改進電子組件,提高抗干擾性能,並增加中央處理器,對操作員的各種裝定數據、水雷的編程和測試進行處理。
MRP-80/1是MRP-80的訓練型,MR-80/1是MR-80的訓練型,均採用惰性裝葯,兩者的操作和功能相同,當用於訓練和試驗時,其爆炸既可用電纜發回的信號表示,也可用火葯信號表示。使用電信號模擬爆炸,可對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攻擊不同類型的目標的點火機構的性能進行詳細研究;使用電信號和RC-MK4數控台,還可對水聲預警裝置和磁感應探測裝置的啟動進行研究。使用火葯信號模擬爆炸,可將火葯信號裝置GP-MK4連接到水雷上,由於火葯信號通過發出煙和光更能對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攻擊不同類型的目標的攻擊進行摸擬。
Ⅳ 智能機器人的原理樣機戰斗內部有哪些結構設計
戰斗部內部的結構設計:在進行戰斗部內部結構設計時,需考慮筒體長徑比的要求。長徑比是指彈體長度與直徑之比,它是戰斗部結構尺寸的一個重要參數。智能作戰機器人裝載的是燃料空氣炸葯,戰斗部長徑比X的選擇主要考慮其對燃料空氣炸葯雲霧狀態的影響以及低阻彈的需求,長徑比大的彈體,其雲霧徑向膨脹速度在燃料空氣炸葯拋撒的近場階段遠大於長徑比小的彈體。根據研究,長徑比在一定的范圍內,只要合理匹配戰斗部殼體和裝葯結構,則可以使結構尺寸參數均達到理想狀態。
智能作戰機器人筒體結構設計時不僅需要考慮長徑比的問題,而且由於智能作戰機器人具有自動探測目標的功能,其視覺觀瞄器件需裝在彈體前端,視覺系統控制板及電源設備則與智能作戰機器人控制子系統共享,因此,視覺觀瞄器件及其線路需穿過戰斗部筒體。此外,為了滿足智能作戰機器人洞庫作戰的毀傷力要求,其設計裝葯量需為3~5kg,因此,戰斗部筒體裝葯艙體積不能過小。
根據以上特點,經過精心設計,擬定了兩種戰斗部筒體結構形式,一是觀瞄器件中置方案,二是觀瞄器件側置方案。
Ⅵ 電裝甲的研製原理是什麼
從目前研製情況看,未來的電裝甲有自動激活電磁裝甲、主動電磁裝甲和電熱裝甲等類型。自動激活電磁裝甲的原理是,整個系統由位於主裝甲外側的兩塊薄鋼板和高壓電容器組成,有一定間隔距離的兩塊薄鋼板中的二坎接地,另一塊與高壓電容器組相連。當破甲彈的射流或穿甲彈的彈頭穿過兩薄鋼板時,就會使兩塊薄鋼板之間的電路連通,從向導致電容器組放電,通過射流和彈頭的電流引起射流發散或彈頭振動、膨脹和斷裂,從而避免主裝甲被擊穿。
主動電磁裝甲由探測器系統、計算機控制系統、電容器組和鋼板發射裝置組成。一旦探測器發現抵近的炮彈或導彈,計算機控制系統就指令開關接通電容器組,電容器組便向電感發射裝置的線圈輸出強大脈沖電流,於是發射裝置就朝炮彈或導彈的飛行路線上投出一塊鋼板,以便撞毀它們或使它們偏離飛行路線而射偏。再就是毀壞或引爆裝葯戰斗部。
Ⅶ MK48-6AT魚雷戰斗部主要是由什麼構成的
MK48-6AT魚雷戰斗部主要由MK48-4型戰斗部、MK48-6型魚雷戰斗部的電子系統構成。其特點是裝葯量大(裝有295千克PBXN-105炸葯)和安全,是美國生產的魚雷中水下爆炸威力最大的戰斗部。其爆炸威力相當於455千克TNT炸葯的爆炸威力,並已證明能破壞所有類型和殼體材料設計的潛艇。
該戰斗部已在多次艦船擊沉試驗和武器試驗時得到了證明。戰斗部裝有多種引信,能有效地對付潛艇和水面艦艇。該戰斗部不需專門維修的服役期為60年。
該戰斗部的系統部件已經全面認定,並經美國海軍海上系統指揮部的武器系統爆炸安全檢查委員會批准使用。引爆器配有電氣和機械安全鎖定裝置和全套本艇安全電路。發射後需要經過若干機械和電氣檢查程序後才能產生引爆信號來引爆戰斗部。
該戰斗部已經過電磁輻射對武器危害認定,它能滿足美國海軍STANAG4333(水下彈葯安全設計原則)和STNAG4187(引信系統安全設計要求)的要求。
Ⅷ 什麼是導彈戰斗部
導彈戰斗部是導彈上裝有爆炸物和引爆系統,直接用以毀傷和殺傷目標的裝置。
是導彈的有效載荷。一般由殼體、戰斗裝葯和引信組成。
多數位於導彈的頭部。
按戰斗裝葯,分為常規戰斗部、核戰斗部和特種戰斗部。
常規戰斗部主要有爆破戰斗部、殺傷戰斗部、動能戰斗部、聚能戰斗部、燃燒戰斗部及復合功能戰斗部。
核戰斗部分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
特種戰斗部有化學戰斗部、生物戰斗部、導電纖維戰斗部、信息干擾戰斗部、電磁脈沖戰斗部等。
Ⅸ 智能機器人的一代原理樣機戰斗部有哪些結構設計
一代原理樣機戰斗部的結構設計:戰斗部的結構設計是智能作戰機器人結構系統設計的重點和難點。戰斗部結構設計時應著重考慮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戰斗部的裝葯結構和形狀尺寸,應以滿足作戰需求為主,但戰斗部的結構形狀、連接方式以及相關尺寸都與智能作戰機器人的總體結構息息相關,必須根據智能作戰機器人的整體性能和具體條件而定;二是智能作戰機器人戰斗部的結構設計與裝載在機器人發射筒上的視覺器件、助推火箭以及傘艙結構緊密相連,必須妥善考慮這些器件和裝置的布置形式;三是戰斗部的結構形狀、重心位置、體積大小等方面應與智能作戰機器人總體設計相協調,並能有效保證相關裝配、調試工作的順利進行。
戰斗部結構參數是表徵戰斗部結構基本特點和性能的依據,包括戰斗部長徑比、總重量、裝填炸葯質量、炸葯密度、裝填系數,等等。結構參數可反映戰斗部的作戰威力和結構特性,是戰斗部結構設計和特性分析的必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