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關於這個實驗:(1)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承接到
(1)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A′,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如果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那麼像的大小將不變;
(3)在實驗中,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距與物距的關系;
(4)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大小的關系;
(5)移去後面的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這是因為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
故答案為:(1)不能;虛;(2)不變;(3)像距與物距;(4)大小;(5)不能.
②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關於這個實驗:(1)應選擇______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填「平面鏡」
(1)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 但玻璃板透光性好,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 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問題.而選擇平面鏡就無法觀察移動後面的蠟燭了,所以是平板玻璃. (2)平板玻璃有兩個面,並且都會將蠟燭的像反射回來,這時便會有兩個重疊的像, 所以是由平板玻璃的兩個反射面成像. (3)如果在像A′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無法承接像,所以此時成虛像. (4)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知:像的大小與物體等大,所以無論如何移動蠟燭,像的大小都不會變. (5)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等大,又關於鏡面對稱,所以小軍成的像看起來是左右相反的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只有圖A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 故答案為:(1)平板玻璃;(2)平板玻璃的兩個反射面成像; (3)不能、虛;(4)不變;(5)A. |
③ 如圖:本實驗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本實驗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做這個實驗,主要是利用
(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1mm厚的.
(3)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4)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如果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像不在水平桌面上,所以無論怎樣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C都不能使C與B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1;(3)方便比較像、物的大小關系;(4)玻璃板不豎直.
④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光屏各一,兩支外
(1)刻度尺可以測量物體的距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於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回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答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即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後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A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會出現在光屏上.
(4)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會變化.
故答案為:(1)刻度尺;位置;(2)未點燃;A;等效替代法;(3)虛;(4)不變.
⑤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a為玻璃板,b為點燃的蠟燭,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關於這
A、為了增加明暗的對比,使蠟燭的像觀察得更清楚,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該實回驗,故說法答正確;
B、因為物體與像的連線相對於平面鏡垂直,所以應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說法正確;
C、實驗時如果將蠟燭b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會改變,故B錯誤,故說法錯誤;
D、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在玻璃板與蠟燭b的像之間放一擋板,不影響成像,因此從b這一側仍然能看到玻璃板後面b的像,故說法錯誤.
故選AB.
⑥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兩
(1)刻度尺可以測量物體的距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於測量:像與物到鏡專面的距離;
透明的玻璃屬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即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
(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後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A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鏡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會變化.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不變;相等.
⑦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該實驗採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是為了能確定______,
(1)使用平面鏡時,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時,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於確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故答案為:像的位置;像與物的大小.
(2)實驗時,如果像與蠟燭沒有完全重合,就去測量像距,這樣會造成測量距離與物距不相等,所以等觀察蠟燭B與蠟燭A所成的完全重合後再去測量;
故答案為:重合.
(3)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為:A.
(4)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與相對應的蠟燭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是相等的.
因此,平面鏡成像時,像距與物距是相等的.
故答案為:像距與物距是相等的;
⑧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在物體一側能看到物體的像,同時還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於確定像的位置,便於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2)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3)實驗中的兩蠟燭要求大小相同,這是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關系.
(4)平面鏡成虛像,所以移去後面的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燭焰的像;
(5)不合理,因為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偶然性較大,不能找到普遍規律;應該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多測幾組數據(至少要測三組以上)得出的結論才具代表性.
故答案為:(1)便於確定像的位置;(2)到平面鏡距離;(3)大小;(4)不能;虛;(5)不合理;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偶然性較大,不能找到普遍規律.
⑨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a為玻璃板,b和c是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A、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A正確.
B、如果玻璃板不豎直,後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樣操作都不會重合的,因此也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B正確.
C、利用等效替代法,蠟燭c取代蠟燭b的像,所以沿水平桌面移動蠟燭c前,應先將蠟燭b點燃,C錯誤.
D、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D正確.
本題選錯誤的,故選C
⑩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1)應選擇______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選填「平面鏡」或「平板玻璃
(1)玻璃板透光,既可以看到A蠟燭在玻璃板後成的像A′,又可以看到玻璃後面的另一支蠟燭,讓另一隻蠟燭與A′完全重合,則這只蠟燭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從而准確的確定了像的位置,如果用反射效果好的平面鏡,盡管成像清晰,但無法看到後面的物體,所以無法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光屏接收不到,光屏只能接收到實像;
(3)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A到鏡面的距離是15cm,那麼像到鏡面的距離也是15cm;
(4)經實驗驗證,如果將蠟燭向鏡面的方向移動,此時像也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
像與物大小相同,不論物體靠近還是遠離玻璃板,像的實際大小都是不變的.
故答案為:(1)平板玻璃;(2)不能;虛;(3)15;(4)不變;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