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傳動裝置有哪些安全防護措施
機床上常見的傳動機構有齒輪嚙合機構、皮帶傳動機構、聯軸器等。在齒輪傳動機構中,兩輪開始嚙合的地方最危險。在皮帶傳動機構,皮帶開始進入皮帶輪的部位最危險。
聯軸器上裸露的突出部分有可能鉤住工人衣服等,給工人造成傷害。為了保護機構設備的安全運行和操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所採取的安全技術措施一般可分為直接、間接和指導性三類。
直接安全技術措施是在設計機器時,考慮消除機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間接安全技術措施是在機械設備上採用和安裝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克服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不安全因素;指導性安全措施是制定機器安裝、使用、維修的安全規程及設置標志,以提示或指導操作程序,從而保證作業安全。
傳動裝置的安全防護措施:
1、齒輪傳動的安全防護
齒輪傳動裝置必須裝置全封閉型的防護裝置。齒輪傳動機構沒有防護罩不得使用。防護裝置的材料可用鋼板或鑄造箱體,必須堅固牢靠,保證在機器運行過程中不發生振動。同時應便於開啟,便用機器的維護保養,即要求能方便地打開和關閉。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防護罩內壁應塗成紅色,最好裝電氣聯鎖,使防護罩在開啟的情況下機器停止運轉。另外,上海鋌和建議大家機械設備防護罩殼體本身不應有尖角和銳利部分。
2、皮帶傳動的安全防護
由於皮帶摩擦後易產生靜電放電現象,故不適用於容易發生燃燒或爆炸的場所。皮帶傳動機構的危險部分是皮帶接頭處、皮帶進入皮帶輪的地方。皮帶傳動裝置的防護罩可採用金屬骨架的防護網,與皮帶的距離不應小於50mm,一般傳動機構離地面2m以下,應設防護罩。但在下列3種情況下,即使在2m以上也應加以防護:皮帶輪中心距之間的距離在3m以上;皮帶寬度在15cm以上;皮帶回轉速度在9m/min以上。皮帶的接頭必須牢固可靠。
3、聯軸器的安全防護
對聯軸器的安全要求是沒有突出的部分,即採用安全聯軸器。但這樣還沒有徹底排除隱患,根本的辦法是加防護罩,最常見的是防罩。軸上的鍵及固定螺釘必須加以防護,螺釘一般應採用沉頭螺釘。
Ⅱ 機床間的傳送裝置有哪些
機床間工件傳輸裝置有托盤與托盤交換器、隨行夾具、傳送裝置、有軌運輸小內車、無軌運容輸小車。
托盤交換器常用於機床和傳送裝置的連接;隨行夾具用於結構形狀復雜而缺少可靠運輸面工件傳送、滾道和帶式傳送機用於機床之間或裝配線上工件的傳輸、有軌運輸小車和無軌運輸小車則用於車間內FMS系統工件在機床或工作站之間運輸和傳送。
Ⅲ 傳動系統的組成
機械傳動系統包括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以及分動器。機械傳動系統:是機床組成的重要部分,主要是由滾珠絲杠進行傳動的,滾珠絲杠在傳動過程中絲杠和運動軸是一體的,在日本MAZAK也有機床是用電機作為傳動的。機械傳動的作用:機械傳動的作用是傳遞運動和力,常用機械傳動系統的的類型有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帶傳動、鏈傳動、輪系等。齒輪傳動:齒輪傳動是依靠主動齒輪依次撥動從動齒輪來實現的,其基本要求之一是其瞬時角速度之比必須保持不變。齒輪傳動的分類:齒輪傳動的類型較多,按照兩齒輪傳動時的相對運動為平面運動或空間運動,可將其分為平面齒輪傳動和空間齒輪傳動兩大類。直齒圓柱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處是跨過整個齒面而伸展開來的線。斜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是一點,當齒進入更多的嚙合時,它就變成線。在直齒圓柱齒輪中,接觸是平行於回轉軸線的。在斜齒輪中,該線是跨過齒面的對角線
Ⅳ 在機床的機械傳動系統中,高合器主要起什麼作用
將一根軸的旋轉運動和動力傳給另一根軸,轉速大小和轉動方向。
機械傳動裝置機械傳動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將一根軸的旋轉運動和動力傳給另一根軸,並可以改變軸的轉速大小和轉動方向。常見的機械傳動裝置有帶傳動鏈傳動,齒傳動和蝸桿傳動。
機械傳動有多種形式,主要可分為兩類:1、靠機件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和運動的摩擦傳動,包括帶傳動、繩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等。摩擦傳動容易實現無級變速,大都能適應軸間距較大的傳動場合,過載打滑還能起到緩沖和保護傳動裝置的作用,但這種傳動一般不能用於大功率的場合,也不能保證准確的傳動比。
2、靠主動件與從動件嚙合或藉助中間件嚙合傳遞動力或運動的嚙合傳動,包括齒輪傳動、鏈傳動、螺旋轉動和諧波傳動等。嚙合傳動能夠用於大功率的場合,傳動比准確,但一般要求較高的製造精度和安裝精度。
Ⅳ 傳動系統的類型
機械傳動系統包括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以及分動器。機械傳動系統:是機床組成的重要部分,主要是由滾珠絲杠進行傳動的,滾珠絲杠在傳動過程中絲杠和運動軸是一體的,在日本MAZAK也有機床是用電機作為傳動的。機械傳動的作用:機械傳動的作用是傳遞運動和力,常用機械傳動系統的的類型有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帶傳動、鏈傳動、輪系等。齒輪傳動:齒輪傳動是依靠主動齒輪依次撥動從動齒輪來實現的,其基本要求之一是其瞬時角速度之比必須保持不變。齒輪傳動的分類:齒輪傳動的類型較多,按照兩齒輪傳動時的相對運動為平面運動或空間運動,可將其分為平面齒輪傳動和空間齒輪傳動兩大類直齒圓柱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處是跨過整個齒面而伸展開來的線。斜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是一點,當齒進入更多的嚙合時,它就變成線。在直齒圓柱齒輪中,接觸是平行於回轉軸線的。在斜齒輪中,該線是跨過齒面的對角線
Ⅵ 數控機床一般採用什麼傳動電機和什麼傳動裝置
你指的是主軸吧?
一般用變頻電機,用同步帶傳動。保證可無級調速及保證低速時可有效傳遞大扭矩。
Ⅶ 機械傳動有哪幾種方式
傳動形式:摩擦傳動、鏈條傳動,齒輪傳動、皮帶傳動、渦輪渦桿傳動、棘輪傳動、曲軸連桿傳動、氣動傳動、液壓傳動(液壓刨)、萬向節傳動、鋼絲索傳動(電梯中應用最廣)聯軸器傳動、花鍵傳動。
Ⅷ 傳動系統的類型是什麼
機械傳動系統包括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以及分動器。機械傳動系統:是機床組成的重要部分,主要是由滾珠絲杠進行傳動的,滾珠絲杠在傳動過程中絲杠和運動軸是一體的,在日本MAZAK也有機床是用電機作為傳動的。機械傳動的作用:機械傳動的作用是傳遞運動和力,常用機械傳動系統的的類型有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帶傳動、鏈傳動、輪系等。齒輪傳動:齒輪傳動是依靠主動齒輪依次撥動從動齒輪來實現的,其基本要求之一是其瞬時角速度之比必須保持不變。齒輪傳動的分類:齒輪傳動的類型較多,按照兩齒輪傳動時的相對運動為平面運動或空間運動,可將其分為平面齒輪傳動和空間齒輪傳動兩大類。直齒圓柱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處是跨過整個齒面而伸展開來的線。斜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是一點,當齒進入更多的嚙合時,它就變成線。在直齒圓柱齒輪中,接觸是平行於回轉軸線的。在斜齒輪中,該線是跨過齒面的對角線。它是齒輪逐漸進行嚙合並平穩的從一個齒到另一個齒傳遞運動,那樣就使斜齒輪具有高速重載下平穩傳遞運動的能力。斜齒輪使軸的軸承承受徑向和軸向力。當軸向力變的大了或由於別的原因而產生某些影響時,那就可以使人字齒輪。雙斜齒輪(人字齒輪)是與反向的並排地裝在同一軸上的兩個斜齒輪等效。他們產生相反的軸向推力作用,這樣就消除了軸向推力。當兩個或者跟多個單向斜齒輪在同一軸上時,齒輪的齒向應作選擇,以便產生最小的軸向推力。蝸輪蝸桿傳動:蝸輪蝸桿傳動是用於傳遞空間互相垂直而不相交的兩軸間的運動和動力。渦輪與交錯軸斜齒輪相似。小齒輪即蝸桿具有較小的齒數,通常是一到四齒,由於他們完全纏繞在節圓柱上,因此它們被稱為螺紋齒。與其相配的齒輪叫做渦輪,渦輪不是真正的齒輪。蝸桿和渦輪通常是用於向垂直相交軸之間的傳動提供大的角速度減速比。渦輪不是斜齒輪,因此其齒頂面做成中凹形狀以適配蝸桿曲率,目的是要形成先接觸而不是點接觸。然而蝸桿渦輪傳動機構中存在齒間有較大滑移速度的缺點,正像交錯軸斜齒輪那樣。帶傳動:帶傳動是通過中間撓性件(帶)傳遞運動和動力。帶傳動主要用於兩軸平行而且回轉方向相同的場合,這種傳動稱為開口傳動。鏈傳動:鏈傳動是由裝在平行軸上的主、從動鏈輪和繞在鏈輪上的環形鏈條所組成,以鏈條作中間撓性件,靠鏈條與鏈輪輪齒的嚙合來傳遞運動和動力。鏈傳動與帶傳動相比的主要特點:沒有彈性滑動和打滑,能保持准確的傳動比;需要張緊力較小,作用在軸上的壓力也較小;結構緊湊;能在溫度較高、有油污等惡劣環境條件下工作。鏈傳動與齒輪傳動相比,其主要特點:製造和安裝精度要求較低;中心距較大時,其傳動結構簡單;瞬時鏈速和瞬時傳動比不是常數,傳動平穩性較差。
Ⅸ 機械傳動系統包括哪五大部分
機械式傳動系
1、組成 主要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和驅動橋(包括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和橋殼等)組成、在越野車輛上,還設有分動器。負責將變速器的功力分回給各驅動橋。
2、各主要總成的結構特點
(1) 離合器:
離合器位於發動機飛輪與變速器之間。主動部分(壓盤與離合器蓋)固定於飛輪後端面,從動部分(摩擦片)位於飛輪與壓盤之間,並通過中心的花鍵孔與變速器第一軸相連。壓緊部分位於壓盤與離合器蓋之間,利用其彈力將摩擦片緊緊地夾在飛輪與壓盤之間,主從動部分利用摩擦力矩來傳遞發動機輸出的扭矩。分離機構由安裝於離合器蓋和壓盤上的分離杠桿、套於變速器第一軸軸承蓋套筒上的分離軸承以及安裝於飛輪殼上的分離叉組成。分離叉通過機械裝置或者液壓機構與駕駛室內的離合器踏板相連。離合器是經常處於接合狀態傳遞扭矩的,只有將離合器踏板踩了,分離機構將壓盤後移與摩擦片分開而呈現分離狀態。此時扭矩傳遞中斷,可以進行諸如起步、換檔、制動等項操作作業。當汽車傳動系過載時,離合器會啟動打滑,對傳動系實現過載保護。
中型以下及部分大型車輛,多採用只有一片摩擦片的單片式離合器,部分大型車輛則採用雙片式離合器,離合器的摩擦片直徑越大,數目越多,所能傳遞的扭矩就越大,但分離時需要加在踏板上的力就要大些.在摩擦片上還設有扭矩減振器,以使傳動系工作更加平穩。
傳統結構的離合器壓緊部分多採用一圈沿四周均布的螺旋彈簧。數目多為8~16個不等。雖然壓緊可靠,但操縱離合器時比較費力,彈力也不容易均勻。還存在軸向尺寸大、高速時壓緊力下降等缺點,正逐步被膜片式離合器所取代。
目前在中小型甚至在部分大型車輛上,都採用了膜片式離合器。它利用一個碟狀的膜片彈簧取代了螺旋彈簧和分離杠桿,不但使軸向尺才減小,而且操縱輕便,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可靠地壓緊。
離合器的操縱機構是指離合器踏板到分離叉之間的傳動部分。大部分汽車採用機械式結構,通過拉桿或者鋼絲繩將二者相連。也有一些車輛採用液壓機構,通過液力傳動來將二者聯在一起。
(2)變速器:
在汽車行駛中,要求驅動力的變化范圍是很大的,而發動機輸出扭矩的變化范圍有限。必須通過變速器來使發動機輸出扭矩的變化范圍能滿足汽車行駛的需要。同時,變速器還應能實現汽車的倒駛和發動機的空轉。目前汽車上多採用機械有級式變速器,由變速傳動機構(傳遞和變換扭矩)和變速操縱機構(用來變換檔位)組成。一般設有3~6個前進擋和1個倒檔。每一個檔位都有一個傳動比,可以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大到和傳動比相同的倍數。同時將發動機轉速降低到和傳動比相同的倍數。擋位越低,傳動比越大。因此,當汽車低速行駛需要大扭矩時,可以將變速器掛入低擋,而汽車高速行駛需要小扭矩時,可將變速器掛入高檔。在前進檔中,有一個檔的傳動比為1。掛入該擋時變速器第一軸(輸入軸)和第二輪(輸出軸)初成一體同步轉動,發出動力不經變化直接輸出,稱之為直接擋。直接擋傳動效率最高,應經常使用。當變速器不掛入任何擋位,稱之為空擋,動力傳送中斷,實現發動機怠速運轉,滿足汽車滑行和怠速時的需要。
(3)萬向傳動裝置:
萬向傳動裝置主要由萬向節和傳動軸組成,將變速器或者是分動器發出的動力輸送給驅動橋。
(4)驅動橋:
主減速器:用來將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進一步增加,轉速進一步降低。對於縱置發動機來說,還將旋轉平面旋轉90度,變成與車輪平面平行。
差速器:驅動橋上設置差速器,可以在必要時允許兩側驅動輪轉速不同步,以滿足汽車轉向、路面不平時行駛的需要。
半軸:半軸為兩根,每根半軸內端通過花鍵與半軸齒輪相連,外端與車輪轂機連。
橋殼與輪轂:橋殼構成驅動橋的外殼。輪轂是車輪的一部分,通過輪轂將車輪安裝於驅動橋上。
分動器:全輪驅動的越野汽車上設有分動器,將變速器輸出的動力分配給各驅動橋。
Ⅹ 數控機床進給運動傳動部件都有什麼組成
數控機床的進給系統通常是由伺服電動機、同步帶輪傳動副和滾珠絲杠螺母副組成,有的機床是直接將伺服電動機與滾珠絲杠連接。滾珠絲杠螺母副的作用是將電動機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執行部件的直線運動。
數控機床對進給系統中的傳動裝置和元件的要求具有高壽命、高剛度、無傳動間隙、高靈敏度和低摩擦阻力的特點,為了提高進給運動的位移精度,減少傳動誤差,首先要保證傳動各種機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其次採用合理的預緊來消除軸向傳動間隙,所以在進給傳動系統中廣泛採用各種間隙消除措施,但是採用預緊等各種措施後仍然可能留有微量間隙。此外由於受力的作用後零部件產生彈性變形,也會產生間隙,所以在進給系統反向運動時仍需由數控裝置發出脈沖指令進行自動補償。下面主要介紹滾珠絲杠螺母副。
滾珠絲杠的製造方式主要是兩種:軋制和磨製,前者也稱滾軋製造或轉造,一般用F表示。後者也稱研磨製造。一般用G表示。因工藝的不同,兩者能達到的精度等級不同,目前,軋制方式能達到的最高精度是C5級,我所知的只有REXROTH可以達到這個精度。而磨製可以成產出更高精度的產品。不過請注意,兩種製造方式與精度、性能沒有逆向必然性,也就是說如果你選用的精度是C7,那麼與它是怎麼製造出來的無關。事實上我碰到許多廠家的專業銷售人員都未必知道兩者之間的詳細區別,所以多說幾句:軋制屬於批量製造,磨製屬於精確製造,前者的生產效率遠遠高於後者,但是前者的製造設備成本也遠遠高於後者。換句話說,磨製絲杠的進入門檻較低,軋制生產的進入門檻較高,能生產軋制絲杠的廠家一般也能生產磨製絲杠,而能生產磨製絲杠的廠家不一定能生產軋制絲杠。所以,同精度產品如果該可以買到軋製品就不要買磨製品,原因很簡單:便宜。另外說明一點,軋制和磨製僅指螺桿,螺母全是磨削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