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原子粒子撞擊金屬鉑實驗裝置

原子粒子撞擊金屬鉑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8-05 04:07:46

1. (簡答)盧瑟福的a粒子散射試驗 中能得出金箔原子結構的那些結論

http://ke..com/view/44749.htm
結果:大多數散射角很小,約1/8000散射大於90°; 極個別的散射角等於180°。

結論:正電荷集中在原子中心。
盧瑟福從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想證實湯姆孫原子模型的正確性,實驗結果卻成了否定湯姆孫原子模型的有力證據。在此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為了要考察原子內部的結構,必須尋找一種能射到原子內部的試探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從天然放射性物質中放射出的α粒子。盧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轟擊金箔來進行實驗,圖14-1是這個實驗裝置的示意圖。

在一個鉛盒裡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釙(Po),它發出的α射線從鉛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細的射線射到金箔上。當α粒子穿過金箔後,射到熒光屏上產生一個個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可用顯微鏡來觀察。為了避免α粒子和空氣中的原子碰撞而影響實驗結果,整個裝置放在一個抽成真空的容器內,帶有熒光屏的顯微鏡能夠圍繞金箔在一個圓周上移動。

實驗結果表明,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並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而被反彈回來,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現象。

發生極少數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轉現象是出乎意料的。根據湯姆孫模型的計算,α粒子穿過金箔後偏離原來方向的角度是很小的,因為電子的質量不到α粒子的1/7400,α粒子碰到它,就像飛行著的子彈碰到一粒塵埃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正電荷又是均勻分布的,α粒子穿過原子時,它受到原子內部兩側正電荷的斥力大部分相互抵消,α粒子偏轉的力就不會很大[圖14-2(a)]。然而事實卻出現了極少數α粒子大角度偏轉的現象。盧瑟福後來回憶說:「這是我一生中從未有的最難以置信的事,它好比你對一張紙發射出一發炮彈,結果被反彈回來而打到自己身上……」盧瑟福對實驗的結果進行了分析,認為只有原子的幾乎全部質量和正電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個很小的區域,才有可能出現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由此,盧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nucleus),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里繞著核旋轉。

按照這一模型,α粒子穿過原子時,電子對α粒子運動的影響很小,影響α粒子運動的主要是帶正電的原子核。而絕大多數的α粒子穿過原子時離核較遠,受到的庫侖斥力很小,運動方向幾乎沒有改變,如圖14-2(b)中的1、3、4、6、7、9,只有極少數α粒子可能與核十分接近,受到較大的庫侖斥力,才會發生大角度的偏轉,如圖14-2(b)中的2,5,8。

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徑約為10-15米~10-14米,原子直徑大約是10-10米,所以原子核的直徑大約是原子直徑的萬分之一,原子核的體積只相當於原子體積的萬億分之一。

2. 盧瑟福選用不同金屬箔片

A、放在B位置時,相同時間內觀察到屏上的閃光次數較少,而放在A位置時,相同時間內觀察到屏上的閃光次數最多,故A正確,C錯誤;
B、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擊到金原子後,因庫侖力作用,且質量較大,從而出現的反彈.故B錯誤;
D、選用不同金屬箔片作為α粒子散射的靶,觀察到的實驗結果基本相似.故D正確.
故選:AD.

3. 用a粒子轟擊金屬原子

盧瑟福,保持原有方向運動,運動方向發生偏轉,原子核結構

4. 為什麼α粒子轟擊金箔時,大部分通過,小部分彈回原理是什麼

盧瑟福的a粒子散射試驗:說明了分子之間是有間隙的。

結果:大多數散射角很小,約1/8000散射大於90°; 極個別的散射角等於180°。

結論:正電荷集中在原子中心。
盧瑟福從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想證實湯姆孫原子模型的正確性,實驗結果卻成了否定湯姆孫原子模型的有力證據。在此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為了要考察原子內部的結構,必須尋找一種能射到原子內部的試探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從天然放射性物質中放射出的α粒子。盧瑟福和他的助手用α粒子轟擊金箔來進行實驗,圖14-1是這個實驗裝置的示意圖。

在一個鉛盒裡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釙(Po),它發出的α射線從鉛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細的射線射到金箔上。當α粒子穿過金箔後,射到熒光屏上產生一個個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可用顯微鏡來觀察。為了避免α粒子和空氣中的原子碰撞而影響實驗結果,整個裝置放在一個抽成真空的容器內,帶有熒光屏的顯微鏡能夠圍繞金箔在一個圓周上移動。

實驗結果表明,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後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並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而被反彈回來,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現象。

發生極少數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轉現象是出乎意料的。根據湯姆孫模型的計算,α粒子穿過金箔後偏離原來方向的角度是很小的,因為電子的質量不到α粒子的1/7400,α粒子碰到它,就像飛行著的子彈碰到一粒塵埃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正電荷又是均勻分布的,α粒子穿過原子時,它受到原子內部兩側正電荷的斥力大部分相互抵消,α粒子偏轉的力就不會很大[圖14-2(a)]。然而事實卻出現了極少數α粒子大角度偏轉的現象。盧瑟福後來回憶說:「這是我一生中從未有的最難以置信的事,它好比你對一張紙發射出一發炮彈,結果被反彈回來而打到自己身上……」盧瑟福對實驗的結果進行了分析,認為只有原子的幾乎全部質量和正電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個很小的區域,才有可能出現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由此,盧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nucleus),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里繞著核旋轉。

按照這一模型,α粒子穿過原子時,電子對α粒子運動的影響很小,影響α粒子運動的主要是帶正電的原子核。而絕大多數的α粒子穿過原子時離核較遠,受到的庫侖斥力很小,運動方向幾乎沒有改變,如圖14-2(b)中的1、3、4、6、7、9,只有極少數α粒子可能與核十分接近,受到較大的庫侖斥力,才會發生大角度的偏轉,如圖14-2(b)中的2,5,8。

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徑約為10-15米~10-14米,原子直徑大約是10-10米,所以原子核的直徑大約是原子直徑的萬分之一,原子核的體積只相當於原子體積的萬億分之一。

5. 原子中發現有電子存在用阿爾法粒子轟擊金屬箔少數阿爾法粒子的方向偏轉或彈回

A.大多數α粒子通過了金箔,則金原子不是實心球體,故A錯誤;
B.金原子核帶正電,故B錯誤;
C.極少數發生了偏轉或被彈回,則金原子質量比α粒子質量大的多,故C錯誤;
D.大多數α粒子通過了金箔,極少數發生了偏轉或被彈回,則相當於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故D正確.
故選:D.

6. α粒子的散射實驗中,金箔中金原子的電子為什麼不會被帶走

α粒子散射實驗(Geiger–Marsden experiment(s))又稱金箔實驗、Geiger-Marsden實驗或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是1909年 漢斯·蓋革和恩斯特·馬斯登(Jishi.Y)在歐內斯特·盧瑟福指導下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做的一個著名物理實驗。

實驗用準直的α射線轟擊厚度為微米的金箔,發現絕大多數的α粒子都照直穿過薄金箔,偏轉很小,但有少數α粒子發生角度比湯姆生模型所預言的大得多的偏轉,大約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轉角大於90°,甚至觀察到偏轉角等於150°的散射,稱大角散射,更無法用湯姆森模型說明。1911年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又稱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與正電荷聯系的質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電子繞著核在核外運動,由此導出α粒子散射公式,說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盧瑟福的散射公式後來被蓋革和馬斯登改進了的實驗系統地驗證。根據大角散射的數據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徑上限為

銅原子結構

按照這一模型,α粒子穿過原子時,電子對α粒子運動的影響很小,影響α粒子運動的主要是帶正電的原子核。而絕大多數的α粒子穿過原子時離核較遠,受到的庫侖斥力很小,運動方向幾乎沒有改變,只有極少數α粒子可能與核十分接近,受到較大的庫侖斥力,才會發生大角度的偏轉。

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徑約為10^-15米~10^-14米,原子直徑大約是10-10皮米,所以原子核的直徑大約是原子直徑的萬分之一,原子核的體積只相當於原子體積的萬億分之一。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7. 歷史上人們如何發現原子的內部秘密

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創立了原子學說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認為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直到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現電子以後,人們才開始真正揭開了原子內部的秘密;1910年盧瑟福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提出了更為令人信服的原子結構學說;20世紀30年建立了原子的電子雲模型。至此,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詳細可參考郭正誼著《打開原子的大門》
電子書地址:http://www.tianyabook.com/kepu2005/g/guozhengyi/dkyz/002.htm

8. 盧瑟福實驗:α粒子轟擊金箔

盧瑟福做的實驗

現象1: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運動方向。
(大多數α粒子沒有受到很大的外力作用,即其運行軌跡上沒有遇到帶電的、質量相對大的物質,是因為原子的正電荷和質量大部分集中在原子內部很小的一個點上)
即:α粒子通過原子內(或原子間)的空隙。

現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因為這一小部分α粒子受到了較強的電荷的作用力,原因是其運動軌跡距離原子核較近,受到的斥力較大)
即:α粒子經過金原子核附近受斥力的作用。

現象3: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
(原因是正電荷與正電荷的排斥作用,這極少數α粒子的軌道經過原子核,而且原子核體積占原子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反彈的粒子數量也極少)
即:α粒子撞擊金原子核被彈回(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大)。

祝你學習進步!

9. 用α粒子流轟擊金箔,對金箔的刺激是什麼,引起的變化是什麼

為了揭開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做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裝置】鉛盒內放有少量放射性元素釙,向外發射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穿過金箔的α粒子打到熒光屏上產生一個亮點,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整個裝置放在真空容器中。

【實驗現象】絕大部分α粒子穿過金箔後仍然沿原來方向前進;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偏轉;極少數α粒子偏轉角大於90°,甚至有的α粒子原路返回。

【實驗現象的分析】絕大部分α粒子不改變運動方向,說明穿過時沒受到阻礙,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原子的正電荷和質量大部分集中在原子內部很小的一點,即原子核上。少數α粒子有較大偏轉,其原因是這部分α粒子的運動軌跡距離帶正電的部分較近,受到斥力的作用;而這個施力者不可能是電子,電子質量太小,只能是一個帶正電的大質量的「物體」原子核。極少數α粒子方向改變180°,只能是帶正電α粒子與一個小體積、大質量、帶正電的「物體」正碰的結果。

【結論】比較絕大多數、少數、極少數α粒子的運動軌跡,可知原子內部一定有一個體積很小且帶正電、集中了幾乎原子的全部質量「物體」——原子核的存在,核外有很大空間。

另外,根據原子對外不顯電性,說明電子一定帶負電;再根據異種電荷相吸引,而帶正電的原子核沒有能把帶負電的電子吸進去,只能是電子繞原子核高速運動了,異種電荷間的吸引力充當了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從而得到原子的核式結構的結論: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體積很小,帶正電,集中了幾乎原子的全部質量質;電子在核外很大空間里繞核高速運動。

10. 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金屬箔的實驗為什麼能獲得原子核質量較大和原子核體積很小的結論

a粒子根本無法轟開金原子核,反而是a粒子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據此可以得出原子核質量較大.
只有少部分a粒子發生偏轉說明,只有極少部分a粒子接觸到了原子核,大部分a粒子從原子中穿過,說明原子核體積很小,只佔原子的極小部分.

閱讀全文

與原子粒子撞擊金屬鉑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端養鴨設備多少錢一套 瀏覽:845
家用燃氣上有個閥門什麼東東 瀏覽:62
平面鏡成像需要什麼器材 瀏覽:132
焦爐煤氣放散裝置構造及作用 瀏覽:463
背肌訓練器材怎麼做 瀏覽:272
濟寧市閥門廠 瀏覽:704
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反應實驗裝置 瀏覽:238
多功能儀表盤參數怎麼設置 瀏覽:22
爐石裡面機械克蘇恩怎麼獲取 瀏覽:825
機械鍵盤的大f是什麼意思 瀏覽:732
三個軸承座同軸怎麼設計 瀏覽:410
氣閥組和閥門組什麼區別 瀏覽:89
電車儀表電量是怎麼計算的 瀏覽:242
武術表演器材有哪些 瀏覽:23
汽車檢測系統的輸入裝置是 瀏覽:794
燃氣閥門機械手如何與報警器 瀏覽:230
電動工具定子怎麼安裝 瀏覽:493
自動破玻裝置 瀏覽:792
鑄件壁厚太厚鑄造會出現什麼問題 瀏覽:139
給水進戶用什麼閥門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