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液漏斗萃取或洗滌的操作方法
分液漏斗萃取操作方法:
1、檢驗分液漏斗是否漏水,在分液漏斗中裝入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萃取劑,振盪。
(1)萃取與洗滌實驗裝置流程圖擴展閱讀:
分液漏斗萃取注意事項:
1、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將漏斗頸上的旋塞芯取出,塗上凡士林,但不可太多,以免阻塞流液孔。
2、將分液漏斗插入塞槽內轉動使油膜均勻透明,且轉動自如。然後關閉旋塞,往漏斗內注水,檢查旋塞處是否漏水,不漏水的分液漏斗方可使用。
3、使用時,左手虎口頂住漏斗球,用拇指食指轉動活塞控制加液。此時玻璃塞的小槽要與漏鬥口側面小孔對齊相通,才便加液順利進行。
❷ 實驗室製取乙酸乙酯的製取裝置圖和步驟
一、製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圖:
三、裝置中通蒸汽的導管不能插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之中目的:
防止由於加熱不均勻,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熱反應物的試管中。
❸ 化學實驗操作大神來幫忙,用水洗滌是什麼意思,還有能幫忙解釋一下這些步驟怎麼操作嗎
萃取,又稱溶劑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稱抽提,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單元操作。
水洗滌就是用水沖洗啊。按照提示放入分液漏斗中萃取,然後出現分層,再分離。
❹ 萃取的詳細步驟
向待分離溶液(料液)中加入與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劑,形成共存的兩個液相。利用原溶劑與萃取劑對各組分的溶解度(包括經化學反應後的溶解)的差別,使它們不等同地分配在兩液相中,然後通過兩液相的分離,實現組分間的分離。
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幾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與大量的水分開。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多級錯流萃取。料液和各級萃余液都與新鮮的萃取劑接觸,可達較高萃取率。但萃取劑用量大,萃取液平均濃度低。
②多級逆流萃取。料液與萃取劑分別從級聯(或板式塔)的兩端加入,在級間作逆向流動,最後成為萃余液和萃取液,各自從另一端離去。料液和萃取劑各自經過多次萃取,因而萃取率較高,萃取液中被萃組分的濃度也較高,這是工業萃取常用的流程。
③連續逆流萃取。在微分接觸式萃取塔(見萃取設備)中,料液與萃取劑在逆向流動的過程中進行接觸傳質,也是常用的工業萃取方法。料液與萃取劑之中,密度大的稱為重相,密度小的稱為輕相。輕相自塔底進入,從塔頂溢出;重相自塔頂加入,從塔底導出。
萃取塔操作時,一種充滿全塔的液相,稱連續相;另一液相通常以液滴形式分散於其中,稱分散相。分散相液體進塔時即行分散,在離塔前凝聚分層後導出。料液和萃取劑兩者之中以何者為分散相,須兼顧塔的操作和工藝要求來選定。此外,還有能達到更高分離程度的迴流萃取和分部萃取。
(4)萃取與洗滌實驗裝置流程圖擴展閱讀:
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
溶劑萃取工藝過程一般由萃取、洗滌和反萃取組成。一般將有機相提取水相中溶質的過程稱為萃取,水相去除負載有機相中其他溶質或者包含物的過程稱為洗滌,水相解析有機相中溶質的過程稱為反萃取。
❺ 萃取和洗滌在原理和操作上的異同點
萃取是利用溶質在有機溶劑中的不同溶解度造成溶液分層進行分離提純物質
洗滌是將化合物上的雜質除去的步驟
同:二者都是純化物質的過程,可達到不同程度的純凈物
異:萃取多屬有機化學,得到的物質幾乎可說是純凈物
洗滌只是將附在所需物質上的雜質去掉
❻ 萃取的實驗過程和原因
萃取的原理
設溶液由有機化合物X溶解於溶劑A而成,現如要從其中萃取X,我們可選擇一種對X溶解度極好,而與溶劑A不相混溶和不起化學反應的溶劑B。把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加入溶劑B,充分振盪。靜置後,由於A與B不相混溶,故分成兩層
萃取是分離和提純有機化合物常用的操作之一。通常被萃取的固態或液態物質,從液體中萃取常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的使用是基本操作之一。萃取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不同,使物質從—種溶液轉移到另一種溶劑中,經過幾次反復,大部分物質可以從溶液中被某種溶劑抽取出來。如抽取的物質是所需要的,這種操作稱為萃取或提取;如果是不需要的.這種操作稱為洗滌。所以,萃取和洗滌的原理是相同的,只是目的不同
❼ 萃取分液操作步驟有哪些
萃取分液操作步驟如下:
1、檢驗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2、先裝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劑,振專盪
3、將分液漏斗屬放在鐵圈上靜置,使其分層
4、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再打開旋塞,使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與旋塞上口相切即可關閉旋塞;
5、 把上層液體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
❽ 萃取實驗步驟七個步驟分別是
向待分離溶液(料液)中加入與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劑,形成共存的兩個液相。利用原溶劑與萃取劑對各組分的溶解度(包括經化學反應後的溶解)的差別,使它們不等同地分配在兩液相中,然後通過兩液相的分離,實現組分間的分離。
在萃取操作實驗中,選萃取劑的原則是:萃取劑和溶液中的溶劑要互不相溶,溶質在萃取劑和原溶劑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要大於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應用
萃取與其他分離溶液組分的方法相比,優點在於常溫操作,節省能源,不涉及固體、氣體,操作方便。萃取在如下幾種情況下應用,通常是有利的:
①料液各組分的沸點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為精餾所不易奏效的場合,如石油餾分中烷烴與芳烴的分離,煤焦油的脫酚;
②低濃度高沸組分的分離,用精餾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脫水;
③多種離子的分離,如礦物浸取液的分離和凈制,若加入化學品作分部沉澱,不但分離質量差,又有過濾操作,損耗也大;
④不穩定物質(如熱敏性物質)的分離,如從發酵液製取青黴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萃取
❾ 萃取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
操作程序:
向待分來離溶液中加入與之源不相互溶解的萃取劑,形成共存的兩個液相。利用原溶劑與萃取劑對各組分的溶解度的差別,使它們不等同地分配在兩液相中,通過兩液相的分離,實現組分間的分離。
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幾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與大量的水分開。
萃取的注意事項:
1、使用前先檢查是否漏液。
2、振盪時,雙手托住分液漏斗,右手按住瓶塞,平放,上下振盪。
3、放液前,要先打開瓶塞。
4、放液時,記住下層的為密度大的液體,從下面放出.上層的為密度相對小的液體,從上面倒出。
5、用完後應馬上清洗干凈。
(9)萃取與洗滌實驗裝置流程圖擴展閱讀:
萃取的原理:
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論的主要依據,物質對不同的溶劑有著不同的溶解度。同時,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加入某種可溶性的物質時,它能分別溶解於兩種溶劑中,
實驗證明,在一定溫度下,該化合物與此兩種溶劑不發生分解、電解、締合和溶劑化等作用時,此化合物在兩液層中之比是一個定值。
❿ 急求液液萃取實驗流程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D%CD%C8%A1%CA%D4%D1%E9&in=30605&cl=2&cm=1&sc=0&lm=-1&pn=19&rn=1&di=1933531092&ln=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