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請你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答:
(1)水分以氣體狀抄態通過葉片表襲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實驗過程中,裝置中的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散失的水蒸氣會凝結在塑料袋的內壁上.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的過程,甲圖將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2-3小時,意思是讓裡面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然後用試管收集裡面的氣體後取出試管,將一支帶火星的木條伸進試管內,結果木條復燃了,我們知道氧氣有幫助燃燒的特性,因此證明此氣體是氧氣.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的過程,前提條件是在光下,無光則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若將透明塑料袋換成黑色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實驗中試管收集的氣體是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小水珠;蒸騰作用 (2)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3)塑料袋改用不透光的(或裝置移到暗室中);二氧化碳 |
2.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利用米尺、秒錶、輕繩、輕滑輪、軌道、滑塊、托盤和砝碼等器材,探究加速
①滑塊在水平軌道上從A到B做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s=
a
t2,得a=,
所以需要測量的是位移s和時間t.
②因為沒有平衡摩擦力,所以當F≠0時,a=0,當小車的質量遠遠大於砝碼及盤的質量時,加速度與F成一次函數,是條直線,當小車的總質量越來越小,不能滿足小車的質量大於大於砝碼及盤的質量時,圖象會明顯偏離直線向下彎曲.故甲合理.
③對整體進行研究,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m-μg,
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數必須使為定值,即m′+m保持不變時,在增大m時等量減小m′,
所以實驗中應將從托盤中取出的砝碼置於滑塊上.
故答案為:①位移s;時間t;a=;②甲;③m′+m;滑塊上.
3.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1)該裝置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1)通過觀察可知該裝置中缺少尾氣的處理裝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氣中了.我們可以在出氣口處添加一燃著的酒精燈,把未反應的一氧化碳燃燒掉.
故答案為:缺少尾氣的處理裝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氣中了;在出氣口處添加一燃著的酒精燈,把未反應的一氧化碳燃燒掉;
(2)在加熱條件下,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了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澱和水,所以,圖中A處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黑色粉末變紅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CuO
△ | .
4.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l)該裝置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1)由於抄一氧化碳有毒,襲直接排到空氣中能夠造成污染,應該對尾氣處理; (2)如果先給氧化銅加熱,一氧化碳和空氣的混合氣體受熱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先通入一氧化碳; (3)在高溫條件下,黑色的氧化銅被一氧化碳還原為紅色的銅.所以,A處觀察到的現象是:黑色的固體逐漸變為紅色固體;B處石灰水變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4)實驗過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不僅能生成銅,還可能生成中間產物氧化亞銅,所以殘留固體的組成可能是:①全部為銅②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③銅和氧化亞銅的混合物④氧化銅、氧化亞銅的混合物⑤銅、氧化銅和氧化亞銅的混合物⑥氧化亞銅. 故答案為:(1)缺少尾氣處理裝置,將一氧化碳直接排到空氣當中去;用酒精燈處理尾氣; (2)先通一氧化碳; (3)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固體,CO2+Ca(OH)2═CaCO3↓+H2O (4)①全部為銅 ②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③銅和氧化亞銅的混合物 ④氧化銅、氧化亞銅的混合物 ⑤銅、氧化銅和氧化亞銅的混合物 ⑥氧化亞銅.
5. 某同學設計了如題圖所示的裝置,利用米尺、秒錶、輕繩、輕滑輪、軌道、滑塊、托盤和砝碼等器材來測定滑塊
(1)滑塊在水平軌道上從A到B做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s= at 2 得a= ,所以需要測量的是位移s和時間t. (2)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數,必須使a= m-μg中的 保持不變,即m′+m保持不變,實驗中應將從托盤中取出的砝碼置滑塊上; 故答案為:(1)位移S,時間t,a= ;(2)m′+m,滑塊上.
6.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試回答:(1)實驗開始時,是先給氧化銅
(1)由於一抄氧化碳氣體是可燃襲性氣體,所以在點燃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氣體使裝置中的空氣排凈,然後再加熱,防止氣體不純,加熱時發生爆炸.故填:先通一氧化碳 (2)A處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黑色粉末變紅.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CuO △ | .
7.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來試驗用粗鐵粒與某濃度稀硝酸反應製取NO氣體.(1)當打開開關a,關閉開關b時,A
(1)當打開開關a,關閉開關b時,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NO,NO與裝置內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NO2,由於氮氧化物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氣中,B中為氫氧化鈉溶液,可用於吸收氣體,防止污染環境,當體又變無色時,說明NO2全被吸收,關閉開關a,打開開關b,此時C中用排水法收集NO氣體.當C中收滿氣體後,關閉開關b,裝置A中壓強不斷增大,觀察到的現象是燒杯中液面上升、乾燥管內液面下降、乾燥管中固體與溶液脫離接觸, 故答案為:產生無色氣體,逐漸變紅棕色;NaOH;氣體又變無色;燒杯中液面上升、乾燥管內液面下降、乾燥管中固體與溶液脫離接觸; (2)將a mol Fe與含b mol HNO3的稀溶液充分反應後,發生反應有Fe+4HNO3=Fe(NO3)3+NO+2H2O;3Fe+8HNO3=3Fe(NO3)2+2NO+4H2O, ①如 < ,說明硝酸過量,則反應有溶液存在Fe 3+、H +,其中n(Fe 3+)=amol,有方程式可知消耗4amol硝酸,則剩餘n( H +)=(b-4a)mol; ②如 = ,只發生Fe+4HNO 3=Fe(NO 3) 3+NO+2H 2O,二者恰好反應,反應後n(Fe 3+)=amol; ③如 大於 小於 ,說明發生Fe+4HNO 3=Fe(NO 3) 3+NO+2H 2O;3Fe+8HNO 3=3Fe(NO 3) 2+2NO+4H 2O, 設兩個反應分別消耗的Fe為xmol、ymol, 則
8.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瓶中植株未經暗處理).下列描述中正確的組合是()①此裝置可驗證植物
①此裝置驗證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因為二氧化碳被左邊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回,所以缺乏答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無法完成. ②要驗證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內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變渾濁,可以達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變渾濁,此種現象不可能. ④丙內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會變渾濁.總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故選:D |
與某同學設計如上圖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