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製作一個簡易的天文望遠鏡
材料: 大凸透鏡(物鏡)、小凸透鏡(目鏡)、手電筒、厚紙板、膠水、尺等
步驟一: 將大凸透鏡(物鏡)固定,在透鏡後方放置一紙片,以手電筒照射透鏡,移動紙片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二: 重復步驟一,將大凸透鏡(物鏡)換成小凸透鏡(目鏡),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三: 設計一可變焦之望遠鏡。
步驟四: 以自製之望遠鏡觀看尺之最小格線(0.1 cm),移動尺與望遠鏡間之距離,觀察最遠可辨識尺之格線的距離。
B. 怎樣做一個簡易的望遠鏡
自製望遠鏡,有兩種結構
一種,開普勒結構:就是兩個放大鏡,物鏡是放大倍數小的,目鏡是放大倍數大的。這種結構視野寬,倍數容易大,材料也好找。但是,如果你沒有棱鏡,那麼成的像是倒的。(注意這點)
另一種,就是伽利略結構:一個放大鏡,倍數小點的,是物鏡。一個凹透鏡,度數大的,是目鏡。優點,成的像是正的。缺點——上述方法中的優點一一相對應。
伽利略結構實際上目前已經淘汰了,只用在玩具望遠鏡上,材料也不是特別好找(生活中的凸透鏡比凹透鏡要多的多了,是吧?)所以如果你就是為了看天文,要做一個天文望遠鏡(不在乎成倒像),那麼可以做一個開普勒結構的。
——重點,你只需要知道,物鏡越平,目鏡越凹(或者越凸),那麼做出來的望遠鏡,倍數越大。但是不建議很大。
(當 然,我說的這兩個,只是最簡單的模型,真正正規的望遠鏡,還是比較復雜的其實,不但材料為光學玻璃,而且鏡片也很復雜http://www.ytwscc.com/shi13xiaosechajingpian.html ,從給你的專業望遠鏡的生產的介 紹里,你可能已經知道了——那裡面的所謂「凸透鏡」——實際上真正生產上,用的是設計復雜的透鏡組——就好象你知道相機的鏡頭是個凸透鏡一下——真正的專 業的相機鏡頭,內部是復雜的透鏡組。)
最後說一點,體驗下動手的樂趣就行了,不要花費太多精力,可以自己玩玩,體驗下動手的樂趣,但是對效果不要抱有過於多的期望。 如果預算達到幾十元——就不很值得了。
祝成功
C. 幫忙找點資料~~
概括回答如下:
1,讓光線通過狹縫和聚焦透鏡形成一束平行光線,經過光學元件的反射或折射後進入望遠鏡物鏡並成像在望遠鏡的焦平面上,通過目鏡進行觀察和測量各種光線的偏轉角度,從而得到光學參量例如折射率、波長、色散率、衍射角等
2,望遠鏡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軸與分光計中心軸垂直。
載物台平面與分光計中心軸垂直。
3,主要是調節平行光管
調整平行光管
(1)去掉雙面反射鏡,打開鈉光燈光源。
(2)打開狹縫,松開狹縫鎖緊螺絲3。從望遠鏡中觀察,同時前後移動狹縫裝置2,直至狹縫成像清晰為止。然後調整狹縫寬度為1毫米左右(用狹縫寬度調節手輪 1 調節)。
(3)調節平行光管的傾斜度。將狹縫轉至水平,調節平行光管光軸仰角調節螺絲29,使狹縫像與望遠鏡分劃板的中心橫線重合。然後將狹縫轉至豎直方向,使之與分劃板十字刻度線的豎線重合,並無視差。最後鎖緊狹縫裝置鎖緊螺絲3。此時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並且平行光管光軸與望遠鏡光軸重合。至此分光計調整完畢。
D. 如何製作伽利略望遠鏡的步驟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得買很貴的鏡片,還要精密的組裝。很難啊
E. 設計性實驗實驗報告:組裝望遠鏡
⒈ 光具座導軌:用來放置光學元件座,正側面附有1mm分度的米尺,用以指示光學元件的位置,本儀器各元件的位置坐標可讀到毫米位,由於指針比較粗和光學元件靠螺釘固定,誤差在mm量級,因此不需要估讀。
⒉ 光凳:用於夾持光學元件的支座。在底部的正側面(或背面)開有讀數窗,內有一指針或紅色指示線。上部有一固定光學元件夾持桿的鎖緊螺釘。有的光凳側面有橫向移動的調節螺旋,用以微調光學元件的橫向位置。
⒊ 透鏡:透鏡盒內裝有幾片凸透鏡和凹透鏡,其中大而較薄者,已標出焦距f=20cm,用於組裝望遠鏡時構成無窮遠處物體使用。
4.該實驗還配有光源、箭孔屏(測焦距時作物體)、象屏(黑白屏)、平面鏡、透明標尺(組裝望遠鏡、顯微鏡時作物體)等
找了好久才找到的,帶圖http://physics.scu.e.cn/lab/syjx/kj/TouJingjiaoju/TJWXshiyan.htm
F. 伽利略望遠鏡的製作方法
簡單,想做好一點的就多花點錢,最好買個直徑102毫米焦距1000毫米,價格200多到320多圓的物鏡,再買幾個目鏡,90度天頂鏡調焦座。買根口徑100毫米長1000毫米pvc水管做鏡桶。買個三角架或者自己做。還有用小孩玩的望遠鏡改裝成尋星鏡,資金充足可以考慮更加完善,我做過,感覺很不錯,可以看行星和星雲
G. 大學物理實驗望遠鏡和顯微鏡的設計與組裝,求原理!!!
粗略的可以採用聚焦量距的方法測焦距
在物鏡前面加一透明刻度
再觀察一物或一標准件讀取各數據可算出了
H. 光學望遠鏡實驗裝置的設計
碩士論文《光學望遠鏡實驗裝置的設計》
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0350203
此網站不能復制 自己慢慢看吧共4頁 看到下一頁的時候注冊下就OK了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I. 設計一個簡易的望遠鏡
普物實驗-望遠鏡製作
原理回顧
1.
折射式望遠鏡
折射式望遠鏡的光學系統,
實質上與顯微鏡一樣。二者都是由目鏡觀看物鏡所造成的像。它們的差別是:望遠鏡是用來看長距離的大物體,而顯微鏡是用以觀看眼前的小物體。
下圖說明天文望遠鏡的構造和原理。物鏡使物體O行成縮小的實像I。I』是I經由目鏡所造成的虛像。與顯微鏡的情況相同,I』可以呈現於眼睛之近點與遠點間的任一位置上。實際上,望遠鏡所觀看的物體離儀器非常遠,所以它造成的像I之位置幾乎就在物鏡的第二焦點上。此外,若I』這個像在無窮遠處,則I位於目鏡的第一焦點。因此,目鏡與物鏡間的距離(亦即望遠鏡的鏡筒長度)便等於物鏡與目鏡的焦距之和。
望遠鏡的角放大率之定義為:最後的像I』對眼睛所張之角與物體對裸眼所張的角之比值。這比值可表為物鏡與目鏡的焦距之比,其推理方式如下。上圖中,通過物鏡第一焦點F1,並通過目鏡第二焦點F2』的光線,用粗線畫出以示強調。物體(未畫出)對物鏡所張的角是u,他對裸眼所張的角度也是這個值。此外,由於觀察者的眼睛在焦點F2』右側不遠處,所以最後的像對眼睛所張的角等於u』。ab與cd這兩段距離顯然相等,並等於像I的高度y』。由於u與u』都很小,可以用它們的正切值代替它們(u=tanu)。由F1ab與F2』cd兩個直角三角形可得
因此,
於是,望遠鏡角放大率等於物鏡焦距除以目鏡焦距之商。負號顯示所成的像是倒像。
2.
雙筒望遠鏡
若這望遠鏡是用來做天文觀測的,那麼倒像並非缺點;可是我們希望望遠鏡能形成正立的像。稜鏡雙筒望遠鏡(prism
binocular)可以達成這目的,下圖顯示其剖視圖,其中的物鏡與目鏡之間,有一對45°-45°-90°全反射稜鏡。在稜鏡斜面上發生的四次反射,把像倒過來,而成為正立像。
3.
反射式望遠鏡
反射式望遠鏡里,一凹面鏡代替透鏡作為物鏡,如下圖所示。這種裝置在大型望遠鏡方面,有許多理論上及實際上的優點。反射面鏡根本不會有色像差,而且消除它的球面像差比消除透鏡的要容易多。鏡面不須採用透明材料,而且反射鏡可以做的比透鏡堅固,因為透鏡只能由邊緣支持。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遠鏡之鏡面直徑超過5公尺。由於像形成於入射光線所經區域的一部份,所以只有把入射光束的一部份擋掉,才能用目鏡直接觀看這個像;只有最大的望遠鏡才適於這麼做(否則光量太弱)。圖(b)及(c)顯示別的裝置法,它們是用反射面鏡把像向側方,或是經由原鏡上的小孔反射出去。
4.
鑒別率
(resolution)
照相機鏡頭的鑒別率可定義為:像的每1
cm中,勉強可變認為分開的線之線數。假設某鏡頭之焦距為50
cm,鑒別率為100
條線/cm。則100
m外一物體上的分開2
cm的線條仍能辨識!
材料:
大凸透鏡(物鏡)、小凸透鏡(目鏡)、手電筒、厚紙板、膠水、尺等
步驟一:
將大凸透鏡(物鏡)固定,在透鏡後方放置一紙片,以手電筒照射透鏡,移動紙片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二:
重復步驟一,將大凸透鏡(物鏡)換成小凸透鏡(目鏡),觀測透鏡焦點。
步驟三:
設計一可變焦之望遠鏡。
步驟四:
以自製之望遠鏡觀看尺之最小格線(0.1
cm),移動尺與望遠鏡間之距離,觀察最遠可辨識尺之格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