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室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實驗室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如下:
1、操作危險性化學葯品請務必遵守操作守則或遵照老師操作流程或進行實驗;勿自行更換實驗流程。
2、領取葯品時,該確認容器上標示中文名稱是否為需要的實驗用葯品。
3、領取葯品時,請看清楚葯品危害標示和圖樣;是否有危害。
4、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強酸強鹼性、高腐蝕性、有毒性之葯品請必定要在特殊排煙櫃及桌上型抽煙管下進行操作。
5、有機溶劑,固體化學葯品,酸、鹼化合物均需分開存放,揮發性之化學葯品更必需放置於具抽氣裝置之葯品櫃。
6、高揮發性或易於氧化之化學葯品必需存放於冰箱或冰櫃之中。
7、避免獨自一人在實驗室做危險實驗。
8、若須進行無人監督之實驗,其實驗裝置對於防火、防爆、防水災都須有相當的考慮,且讓實驗室燈開著,並在門上留下緊急處理時聯絡人電話及可能造成之災害。
9、做危險性實驗時必須經實驗室主任批准,有兩人以上在場方可進行,節假日和夜間嚴禁做危險性實驗。
10、做有危害性氣體的實驗必須在通風櫥里進行。
11、做放射性、激光等對人體危害較重的實驗,應制定嚴格安全措施,做好個人防護。
12、請將廢棄葯液或過期葯液或廢棄物必須依照分類標示清楚,葯品使用後之廢(液)棄物嚴禁倒入水槽或水溝,應例入專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⑵ DNF 絕密區域 破壞實驗裝置 任務怎麼樣完成! 求大神
打破地圖里那些會發電一樣的桶就行了,那個就是實驗裝置。望採納
⑶ 我是高校實驗室管理員,實驗室安全事故有沒有好的預防方式
實驗室因為其特殊性,稍不注意就可能會觸發安全事故,那到底可能會產生哪些安全事故,以及到底該怎麼預防呢?下面為樂小編簡單給大家梳理下,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火災,爆炸以及防毒這些實驗室安全事故外,還有以下幾種安全事故需要多注意下。
一、注意防範生物安全事故
一些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和人群感染;生物廢棄物具有傳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質,甚至比化學實驗室的更危險,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污染都可能造成極大的危害。
二、注意防範設備損壞事故
因為線路故障或雷擊造成突然停電,致使被加熱的介質不能按要求恢復原來狀態,從而導致設備損壞;或者高速運動的設備因不慎操作而發生碰撞或擠壓,導致設備受損。上述這兩類事故多發生在用電加熱的實驗室。
三、注意防範機電傷人事故
因為操作不當或缺少防護,造成擠壓、甩脫和碰撞傷人;違反操作規程或因設備設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電觸電和電弧火花傷人;使用不當造成高溫氣體、液體對人的傷害。這類事故多發生在有高速旋轉或沖擊運動的機械實驗室,或要帶電作業的電氣實驗室和一些有高溫產生的實驗室。
四、注意防範設備或技術被盜事故
因為實驗室人員流動大,設備和技術管理難度大。如果實驗室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就會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此類事故是實驗室安全常發事件,不僅造成了財產損失,影響了實驗室的正常運轉,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術的外泄。
預防措施:
1、 要杜絕人為隱患
因為人的因素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從「人」著手,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和素養,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隱患。比如研究生在使用實驗室前,均需接受大學安全與環境事務處安排的強制性安全訓練及考試,合格後方可進入實驗室。對理工類本科生也要強制進行安全訓練,既有大課教育,也有網路課程,並開設防火、逃生等一般性安全訓練課程。
2、要構建安全環境
因為良好的安全環境是保證實驗室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實驗室要配備完善的安全設施,如消防器材、報警裝置、緊急噴淋裝置、洗眼器、急救箱、廢棄物收集裝置等。要經常對安全通道進行檢查,保證安全通道的暢通,保證實驗用電和用水安全、合格。針對各個實驗室的潛在危害張貼明顯標志,對各種儀器設備的安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明確告知,對葯劑的危害、應急處理措施予以明確標注。要定期進行安全檢查,開展安全學習和安全知識實驗技術與管理競賽,制定嚴格的獎懲措施,營造安全氛圍。
3、要完善制度,提高安全意識
要建立完善、明確的實驗室管理制度體系並嚴格執行,是實驗室安全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安全准入制度運行的必要條件。
看了上面注意防範的四個安全事故以及預防措施後,相信大家也能學到不少。為樂信息科技始終致力於實驗室管理軟體的研發和實施,不斷追求實驗室信息化的適用性和實施的成功性,努力為客戶提供卓越的實驗室信息化管理解決方案。想了解更多關於實驗室管理系統資訊歡迎留言討論,謝謝!
⑷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小時候的你肯定見過一個黑乎乎的東西,摸起來很硬。但是遇熱就會變軟,甚至是具有流動性。它經常會被放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裡,無人問津!
當有東西,例如塑料桶破了以後,大人們就會把它燒熱,然後讓其緩慢的滴到破損的位置,凝固後以達到防漏水的目的。
看到這一幕,年幼的你也開始模仿大人的行為,但心靈手巧(笨手笨腳)的你卻不小心把黑乎乎的東西滴到了手上,頓時你被一股滾燙的、粘稠的液體燙的哇哇大叫!甚至是惹來父母的責罵...
在帕內爾教授進行瀝青滴落實驗的17年後,也就是1944年都柏林聖三一學院也進行了同樣的實驗,並且在2013年獲得了珍貴的瀝青滴落瞬間的畫面,也算是為人類完成了一個念想。
你可能會想這個實驗有很何用,它告訴我們瀝青的粘性大約是水的2300億倍,是蜂蜜的200萬倍。你如果還問,知道這有何用?其實也沒有多大的用處!
但是它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眼見不一定為真!
這個實驗可以用來跟女朋友抬杠...,讓她們相信自己看到的都是假象!
⑸ 大學物理實驗中某個實驗的改進方法
實驗內容及方法的改進(冰的溶解熱實驗)(如果需要的話發你郵箱,有些圖片)
(一)、實驗裝置的改進
1本實驗的原裝置圖如右圖所示:
1.1對實驗器材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過程中對本裝置的觀察分析與應用,使我對此裝置的優缺點有了深入了解。該裝置原理簡易明了,在此次實驗中為一近似的量熱孤立系統。在實驗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步驟卻給同學們帶來極大的不便,從而也會因個別同學不留心操作不夠規范而造成較大的誤差。
仔細觀察該裝置後不難發現,該裝置若想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則必須蓋子密封性絕熱性良好,於是在絕熱蓋部分與瓶子十分緊湊,這就對本實驗的操作造成了不利影響。
1.2實驗器材的主要缺陷
實驗中很重要的一步是放入冰塊,然後立即記錄15秒後的數據。其不利因素可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十五秒內要把冰塊放入杯中並蓋好瓶塞,時間太過於緊迫,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因此記錄數據時已經過了十五秒,造成記錄數據不準確,最終繪圖時誤差也比較大。另一方面為放冰塊時杯中熱水的溫度仍舊高於室溫,如此大幅度地打開杯子蓋子會造成杯中熱量的散失,對流現象明顯,孤立系統很難再滿足條件。
2改進後的裝置圖如下(為表示出瓶蓋的翻轉,選擇了兩個方向的視圖):
2.1改進構想
原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主要在於蓋子打開放冰時散熱以及打開時不方便,對此部分做出改進:將杯蓋改裝成繞中軸旋的蓋子,然後在邊緣加一橡膠圈起固定作用。此種改進方法近似於翻蓋式的垃圾桶,投冰時免去了手動打開合上蓋子的過程,大大縮短了操作時間和此過程中的熱量散失。
2.2改進後的思考
該實驗裝置改進後的確克服了原來的一些缺陷與不足,但也存在一些小的問題值得思考。比如裝置的密封性要得到保證等。改進後的裝置也要盡量使用絕熱性良好的材料,盡可能地減少散熱。
(二)、實驗原理和數據處理的改進
1.採用環境溫度的水溶解冰
系統的溫度始終低於環境溫度,系統只從環境中吸熱,因吸熱造成終溫偏高,為此做散熱修正。
修正方法:先做出冰溶解曲線得到實測終溫,然後做系統吸熱升溫曲線,升溫曲線為斜率很小的直線,將直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處的溫度就是修正後的終溫。
採用環境溫度的水後,冰的溶解速率降低,溶解過程變慢,慢過程的對測溫的准確度是有利的。但較長時間得內系吸收的熱量不可忽視。系統吸收的熱量
按照吸熱升溫曲線可求出系統的散熱常數k,由牛頓冷卻定律,
散熱常數R很小,溶解的過程中近似地認為k不變。因吸熱溫度升高
( 為修正後的終溫)
2.溶解過程中不進行攪拌
攪拌過程破壞了溶解的平衡,並且由於是低溫溶解,該溶解過程比較慢,攪拌使溶解過程起伏,所以不進行攪拌測出的溫度即為比較准確的平衡時溫度了。
⑹ 大學化學實驗室中的有毒化學葯品處理方法。 不要太繁雜也不要太簡略
實驗室安全問題的核心內容是研究在實驗過程中如何避免人身傷害、儀器設備損壞和環境破壞事件的發生,從而達到對人、財、物及環境的最大保護;因此,分析實驗室安全事故的規律,總結安全事故的經驗教訓,建立安全防範機制,是非常重要的。 化學實驗室是學生進行實驗研究和實驗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實驗與創新、發明與創造的天地,同時化學實驗又是危險性比較大的工作。因此,化學實驗室應有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實驗課過程中應有良好的危險防範措施,切實保證各項實驗教學及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1 實驗室安全問題分析 根據美國海因里希(HeinnichWH)災害理論模型 [1] ,實驗室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 主要為不安全環境和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環境是指儀 器設備、配套設施等硬體處於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則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1.1 化學因素 不安全的化學環境因素是指試劑、煙火、爆炸、有毒有害氣體等造成的事故。 1.1.1 危險化學試劑 化學生物實驗室使用的危險化學試劑較多,一般理科類學校實驗室危險品占種類的70%左右,加之實驗中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或實驗中產生易燃易爆物質,若操作不當或違反操作規程,極易引起火災和爆炸[2] 。 1.1.2 劇毒葯品 實驗室中存放或有些實驗中間產品是劇毒的,這些劇毒葯品(產品)若保管不當、使用不當或處理不當,會引起環境污染及導致人身傷亡。 1.1.3 化學污染 有毒、有害化學廢液、廢物處理不當就會污染環境,如化學廢液不經處理直接排出,導致環境及地下水污染,隨意亂倒化學廢物、廢液導致傷及無辜,甚至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來治理環境。 1.2 物理因素 物理環境因素是指機械設備、壓力容器、水源、電 ISSN1002-4956 CN11-2034/T 實 驗 技 術 與 管 理 第26卷 第4期 2009年4月 Vol.26 No.4 Apr.2009 全國注冊建築師、建造師考試備考資料 歷年真題 考試心得 模擬試題 源、熱源、光源輻射等因素引發的事故。1.2.1 儀器設備 儀器設備事故分儀器傷人和設備損壞,原因是缺乏保護裝置和設備老化、超負荷、超載使用造成。1.2.2 電器火災 部分高校供電設備設施陳舊,線路老化,常發生短路,防火能力低,操作人員用電不慎,極易引起電氣火災和觸電、灼傷或電休克等事故。 1.2.3 壓縮氣體容器 實驗室中常要用到煤氣、氫氣、氧氣、液氨、液氮、液氦等壓縮氣體,盛裝這些氣體的容器是移動式的,搬運時的碰撞、安置時的位置不當(烈日爆曬、靠近高溫熱源等)、使用時不慎泄漏等極易引起火災、爆炸、中毒及環境污染的事件。1.2.4 滲漏水災 一些學校的實驗室分布安排不夠合理,一些精密儀器或化學葯品實驗室的上層為學生實驗室,當管理不善時,常有忘關水龍頭而造成滲漏,損壞下層實驗室儀器的現象發生。1.3 行為因素 不安全行為是指人的因素,如思想上麻痹大意,生活上精神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識等。1.3.1 管理 安全管理體制不順。許多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由校辦公室或保衛處負責牽頭,但實驗室安全管理內容非常豐富,不是簡單的防火防盜,涉及到一些專業技術知識,若這些部門沒有專業人員,很難有效地開展工作,出現許多管理/盲區0、/死角0,潛伏巨大隱患。1.3.2 意識 安全意識淡薄。在實驗前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學生,然而這種安全教育容易流於形式。教師講,學生聽,但做實驗時,學生的安全意識已經淡薄。某高校曾對從事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師進行調查,當問及/實驗開始之前是否對學生進行過安全教育時0,90%的被試問者回答/是0,然而,當問及這些教師所教的學生/你注意到老師對你們的安全教育了嗎0時,回答/注意到0的只有10%,這里的90%與10%存在著多麼大的反差!此外,許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不規范,甚至違反操作規程,這就極易引發實驗事故。還有些教師缺乏必要的救護知識,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便手足無措,不能使事故消滅或減免到最小,以避免釀成大的事故。 2 實驗室安全管理 2.1 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化學實驗室是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及科研的場所, 安全管理是實驗室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安全規章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324]。為了保證實驗室安全,必須制定一整套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大型儀器使用、維修及保養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及劇毒品管理制度,實驗教學的實驗室安全衛生守則,/三廢0處理制度等。在各種安全制度中,尤其要搞好崗位責任制的建設,明確崗位分工及責任,實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責任制。若無明確、嚴格的安全責任制,會產生推諉、扯皮、拖拉等現象,致使人為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許多安全隱患由此而生。同時要加強安全管理的監督,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才能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感,確保各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 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還要設立相應的管理人員,負責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化學廢液等的管理與監督,這樣可使實驗安全工作做到制度上頭有人抓,下頭有人管,上下協調一致,一管到底,從體制上完善實驗安全工作管理機構,為學校創建安全穩定的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2.2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為確保實驗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還必須及時發現和排除各種不安全因素,對於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消除隱患,防患於未然。 針對美國海因里希災害理論模型,從產生事故的原因來分析,不安全環境是產生事故的間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則人的不安全行為而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小事故的結果都可能造成生命的傷害和財產的損失,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因此,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內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物質環境的不安全狀態,阻斷事故的進程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為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一是要對不安全環境因素進行整改,確保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穩定。二是在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明確獎懲制度,做好崗位安全培訓教育,樹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三是進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崗位要配備業務熟練、安全意識強、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2.3 制定安全急救訓練及措施 為預防萬一,有必要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預案准備,要求在有情況發生時,能夠採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在實驗室必須配備一般治療傷害的葯品和急救箱,並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對相關的實驗員進行急救訓練,以便在實驗人員受傷或發生安全事故時能及時地進行合理的急救處理 [5] 。 148 實 驗 技 術 與 管 理 2.3.1 一般傷害處理 (1)化學灼傷處理。如果被濃酸灼傷,切忌立即用水沖洗,應先用棉布(紙)吸取濃酸,再用水沖洗,接著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和,最後再用水清洗。必要時塗上甘油,若有水泡,應塗上龍膽紫。如果被鹼灼傷,應先用水沖洗,然後用2%硼酸或2%醋酸沖洗。如果眼睛被酸或鹼灼傷,先用水沖洗,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或2%硼酸清洗,並送醫院治療。 (2)燙傷和燒傷處理。可在傷處塗上獾油或用75%酒精潤濕後塗藍油烴等燙傷葯,如果傷面較大,深度達真皮,應小心用75%酒精潤濕並塗上燙傷葯膏,送往醫院治療。 (3)創傷(割傷)的處理。若傷口內無異物,用3%雙氧水將傷口周圍擦乾凈,傷口塗碘酒、紅葯水,撒上磺胺消炎粉後包紮;若情況嚴重,先塗紫葯水,然後撒上磺胺消炎粉,用沙布壓緊傷口,立即就醫治療。2.3.2 防火和滅火 化學實驗室的易燃、易爆物品需定期檢查,使用時遠離火種,也不能與強氧化劑接觸。實驗室里嚴禁煙火。遇到火情時,最重要的是要沉著冷靜,首先要斷電、關氣。局部著火,先用濕布、沙子等材料蓋滅,火勢較大時,依據火情性質選擇相宜的滅火器材,有擴大危險時要及時報警。 常用的滅火器有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於電器起火),乾粉滅火器(用於撲滅可燃性氣體、油類、電器設備、文件資料等初起火災),121滅火器(高效滅火劑、使用於油類、有機溶劑、高壓電器、精密儀器等的火災),泡沫式滅火器(適用於油類和一般火災)。2.3.3 中毒的急救措施 化學中毒一般有3條途徑。一是通過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氣體、粉塵、煙霧而中毒;二是通過消化道誤服而中毒;三是通過皮膚接觸而中毒。呼吸系統中毒,應將中毒者撤離現場,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地方,讓患者呼吸新鮮的空氣。若患者休克昏迷,可給患者吸入氧氣或做人工呼吸,並迅速送往醫院搶救。消化道中毒時,應立即送往醫院搶救。皮膚、眼、鼻、咽喉等受毒物傷害時,應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濃硫酸要用干布擦乾),具體處理措施與化學灼傷處理的方法類似。2.3.4 觸電事故的急救措施 人體接觸電的電壓高過一定值(36伏)就可引起觸電,特別是手腳潮濕更容易觸電。發生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將患者上衣解開進行人工呼吸。患者恢復呼吸後,立即送往醫院治療。2.4 廢液的管理 實驗室廢液種類很多,但是量不大,如果每個實驗室對每次實驗產生的廢液分別處理的話,在設備、人
⑺ 化學實驗中 如果問實驗裝置不完善的地方,應該考慮哪些方面
1,裝置安裝是否合理。
2,是否檢查裝置氣密性。
3,檢查裝置是否完好。
4,實驗裝置的原理是否正確。
這是我本人的觀點。
⑻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提到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以名列前茅,自從1927年實驗進行之後,一直持續至今還沒有完成,據估計,漏斗內的瀝青還可以繼續實驗上百年,所以該實驗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
雖然這個實驗持續的時間非常長,但其實該實驗並沒有特別深刻的目的,它僅僅是為了證明:日常的常識並不一定是事實本身,就連看似是固體的瀝青,實際上都是流動的液體組成。
這個實驗很好復制,如果想要啟發孩子的科學知識,可以在家裡也做一個瀝青實驗,觀察每天瀝青的形成狀態。
⑼ 大學化學實驗裝置圖
大學化學實驗無數,自然裝置也無數
⑽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吊塔倒塌,具體原因是
在8月10日,網上傳出了一份視頻,在上午9時40分左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內正在建設的學校地標性建築現場塔吊發生倒塌,多名施工人員不同程度受傷,現場有明顯血跡。下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出官方聲明,稱南校區正在建設室外實驗裝置,吊裝焊機時因履帶吊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履帶吊發生傾倒。事件發生後,學校高度重視,相關單位立即前往現場處置。經核實,事故未導致任何人員傷亡,正在建設的實驗裝置也未受到履帶吊傾倒的影響,暫無其它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