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傳熱實訓裝置實驗步驟

傳熱實訓裝置實驗步驟

發布時間:2022-07-25 03:19:47

『壹』 誰能給下固體導熱系數的測量實驗的步驟啊

【實驗目的】

1.用穩態法測定不良導熱體橡膠的熱導率,並與公認值進行比較;

2.初步學慣用熱電偶進行溫度測量。

【實驗原理】

測量熱導率的方法比較多,可以歸並為兩類基本方法:一類是穩態法;另一類為動態法。用穩態法時,先用熱源對測試樣品進行加熱,並在樣品內部形成穩定的溫度分布,然後進行測量;而在動態法中,待測樣品中的溫度分布是隨時間變化的,例如按周期性變化等。本實驗採用穩態法進行測量。

根據傅立葉導熱方程式,在物體內部,取兩個垂直於熱傳導方向、彼此間相距為h、溫度分別為T1和T2(設T1 >T2 )的平行平面,若平面面積均為ΔS,則在Δt時間內通過面積ΔS的熱量ΔQ滿足下述表達式: (13-1)
式中 即為該物質的熱導率,也稱導熱系數。由此可知,熱導率是一個表示物質熱傳導性能的物理量,其數值等於兩相距單位長度的平行平面上、當溫度相差一個單位時、在單位時間內垂直通過單位面積所流過的熱量,其單位為W/mK。材料的結構變化與雜質多寡對熱導率都有明顯的影響;同時,熱導率一般隨溫度而變化,所以,實驗時對材料成份、溫度等都要一並記錄。

我們這里使用的TC-3型熱導率測定儀,就是採用穩態法測量不良導體、金屬、空氣等多種材料熱導率的一體化實驗儀器,由五大部分組成(具體結構如圖13-1所示):

(1)加熱源:電熱管加熱銅板;

(2)測試樣品支架:支架、樣品板,散熱銅板、風扇;

(3)測溫部分:熱電偶,數字式毫伏表,杜瓦瓶;

(4)數字計時裝置:計時范圍166分鍾,解析度0.1秒;

(5)PID自動溫度控制裝置:控制精度 ,解析度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圓銅盤B,在B的上面放上待測樣品C(圓盤形的不良導體),再把帶發熱器的圓銅盤A放在C上。發熱器通電後,熱量從A盤傳到C盤,再傳到B盤,由於A、B盤都是良導體,其溫度即可以代表C盤上、下表面的溫度T1和T2,T1 、T2分別由插入A、B盤邊緣小孔的熱電偶I來測量,熱電偶的冷端則浸在杜瓦瓶G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過感測器切換開關KI切換A、B盤中的熱電偶II、III與數字電壓表F的連接迴路。由式(13-1)可以知道,單位時間內通過待測樣品C任一圓截面的熱流量 為

(13-2)

式中Rc為樣品的半徑,hc為樣品的厚度。當熱傳導達到穩定狀態時,T1和T2的值不變, 於是通過樣品盤C上表面的熱流量與由散熱銅盤B向周圍環境散熱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過銅盤B在穩定溫度T2 時的散熱速率來求出熱流量 。實驗中,在讀得穩定時的T1、T2後,即可將C盤移去,而使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於穩定時的值T2若干攝氏度或(0.2mV)後,再將圓盤A移開,讓銅盤B自然冷卻。觀察其溫度T2隨時間t變化情況,然後由此求出銅盤B在T2 的冷卻速率 ,而

(mB為紫銅盤B的質量,c為銅材的比熱容),就是紫銅盤B在溫度為T2 時的散熱速率。但要注意:這樣求出的 是紫銅盤的全部表面暴露於空氣中的冷卻速率,其散熱表面積為 (其中RB與hB分別為紫銅盤B的半徑與厚度)。然而,在觀察測試樣品C的穩態傳熱時,B盤的上表面(面積為 )是被樣品覆蓋著的。考慮到物體的冷卻速率與它的表面積成正比,則穩態時銅盤B散熱速率的表達式應作如下修正:

(13-3)

將式(13-3)代入式(13-2),得

(13-4)

【實驗儀器】

TC-3型熱導率測定儀,橡膠樣品, TW-1型物理天平,游標卡尺,冰水,硅油。

使用注意:

(1)使用前將加熱銅板A與散熱銅板B擦乾凈,樣品兩端面擦乾凈後,可塗上少量硅油,以保證接觸良好。

(2)實驗過程中,如需觸及電熱板,應先關閉電源,以免燙傷。

(3)實驗結束後,應切斷電源,妥為放置測量樣品,不要使樣品兩端面劃傷而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實驗內容】

在測量熱導率前應先對散熱盤B和待測樣品盤C的直徑、厚度進行測量。

1、用游標卡尺測量待測樣品盤C直徑和厚度,各測1次。

2、用游標卡尺測量散熱盤B的直徑和厚度,各測1次,計算B盤的質量,也可直接用天平稱出B盤的質量。

一、不良導體熱導率的測量

1.把橡膠盤C放入加熱盤A和散熱盤B之間,用三個螺旋頭E夾緊(擰去固定軸H不用)。

2.在杜瓦瓶G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將兩熱電偶I的冷端(兩條黑線)插入杜瓦瓶中,熱電偶的熱端(兩條紅線)分別插入加熱盤A和散熱盤B側面的小孔中,並將其溫差電動勢輸出的插頭分別插到儀器面板的感測器插座II和III上,如圖13-2所示。

注意:

(1)園筒發熱體盤A側面和散熱盤B的側面,都有供安插熱電偶I的小孔,安放發熱盤A時此兩小孔都應與杜瓦瓶在同一側,以免路線錯亂。熱電偶插入小孔時,要抹上一些硅油,並插到洞孔底部,保證接觸良好,熱電偶冷端插入浸於冰水中的細玻璃管內,玻璃管內也要灌入適當的硅油。

(2)本實驗選用銅-康銅熱電偶,溫差100℃時,溫差電動勢約4.2mV。

3.測量穩態時溫度T1和T2的數值。接通電源,打開電扇開關KB(使散熱盤有效、穩定地散熱),將「溫度控制PID」儀表上設置加溫的上限溫度( ),加熱器開關KA打到高熱(Ⅲ)檔,當感測器II的溫度T1約為4mV左右時,再將加熱開關KA置於「Ⅱ」或「Ⅰ」檔,降低加熱電壓。使加熱盤A和散熱盤B逐步達到穩定的溫度分布(約需40分鍾時間)。當達到穩態時,每隔3分鍾記錄VT1和VT2的值。

注意:當達到穩態時,VT1和VT2的數值在10分鍾內的變化小於0.03毫伏,或VT2的數值在10分鍾內不變即可認為已達到穩定狀態,約需40分鍾時間。

說明:對一般熱電偶來說,溫度變化范圍不太大時,其溫差電動勢mV值與待測溫度值的比是一個常數,因此,在用公式(13-4)計算熱導率時,可以直接用溫差電動勢值取代溫度值。

4.測量散熱盤B在溫度穩態值T2附近的散熱速率 。移開圓盤A,取下橡膠盤C,並使圓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於穩定態的值T2若干度(0.2mV左右)後,關掉加熱器開關KA(電扇仍處於工作狀態),將A盤移開(注意:此時橡膠盤C不再放上),讓銅盤B自然冷卻,記錄T2共約6~8次,每隔30秒一次(注意:記錄的數據必須保證溫度穩態值T2在其測量范圍以內)。

5.關掉電扇開關KB和電源開關KF。

二、金屬熱導率的測量(選做)

1、將圓柱體金屬鋁棒(廠家提供)置於發熱圓盤與散熱圓盤之間。

2、在杜瓦瓶G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將兩熱電偶I的冷端(兩條黑線)插入杜瓦瓶中,熱電偶的熱端(兩條紅線)分別插入分別插入金屬圓柱體上的上下兩孔中,並將其溫差電動勢輸出的插頭分別插到儀器面板的感測器插座II和III上。

3、當發熱盤與散熱盤達到穩定的溫度分布後,T1、T2值為金屬樣品上下兩個面的溫度,此時散熱盤B的溫度為T2值。因此測量B盤的冷卻速度為:

由此得到熱導率為

4、測量散熱盤B在溫度穩態值T2附近的散熱速率 。移開圓盤A,取下金屬圓柱體C,並使圓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於金屬圓柱體上的下表面的穩定態值T2若干度(0.2mV左右)後,關掉加熱器開關KA(電扇仍處於工作狀態),將A盤移開(注意:此時金屬圓柱體C不再放上),讓銅盤B自然冷卻,記錄T2共約6~8次,每隔30秒一次(注意:記錄的數據必須保證溫度穩態值T2在其測量范圍以內)。

三、空氣熱導率的測量(選做)

當測量空氣的熱導率時,通過調節三個螺旋頭,使發熱圓盤與散熱圓盤的距離為h,並用塞尺進行測量(即塞尺的厚度),此距離即為待測空氣層的厚度。注意:由於存在空氣對流,所以此距離不宜過大。

【數據處理】

1.基本數據

銅的比熱容c = 385.06J/(Kg·K)

室溫t = ± ℃,

(1)散熱盤B

直徑2RB = ± mm, 半徑RB = ± mm,

厚度 hB = ± mm, 質量mB= ± g

(2)橡膠盤C

直徑2RC = ± mm, 半徑RC = ± mm,

厚度 hC= ± mm

2.實驗數據

(1)穩態時T1、T2的數據(每隔3分鍾記錄)

i
1
2
3
4
5
平均

T1(mV)

T2(mV)

(2)散熱速率

t(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mV/s)

T2(mV)

3.根據實驗結果,計算出不良導熱體的熱導率 。[硅橡膠的熱導率由於材料的特性不同,范圍為0.072W/(m·K)~0.165W/(m·K),本實驗給出的硅橡膠熱導率在285K (12℃)左右時為 =0.165W/(m·K),鋁合金熱導率的理論參考值為130~150 W/(m·K)]求出百分差。

附錄 銅—康銅熱電偶分度表

溫度

(℃)
熱電勢(mV)

0
1
2
3
4
5
6
7
8
9

0
0.000
0.039
0.078
0.117
0.156
0.195.
0.234
0.273
0.312
0.351

10
0.391
0.430
0.470
0.510
0.549
0.589
0.629
0.669
0.709
0.749

20
0.789
0.830
0.870
0.911
0.951
0.992
1.032
1.073
1.114
1.155

30
1.196
1.237
1.279
1.320
1.361
1.403
1.444
1.486
1.528
1.569

40
1.611
1.653
1.695
1.738
1.780
1.882
1.865
1.907
1.950
1.992

50
2.035
2.078
2.121
2.164
2.207
2.250
2.294
2.337
2.380
2.424

60
2.467
2.511
2.555
2.599
2.643
2.687
2.731
2.775
2.819
2.864

70
2.908
2.953
2.997
3.042
3.087
30131
3.176
3.221
3.266
2.312

80
3.357
3.402
3.447
3.493
3.538
3.584
3.630
3.676
3.721
3.767

90
3.813
3.859
3.906
3.952
3.998
4.044
4.091
4.137
4.184
4.231

100
4.277
4.324
4.371
4.418
4.465
4.512
4.559
4.607
4.654
4.701

110
4.749
4.796
4.844
4.891
4.939
4.987
5.035
5.083
5.131
5.179

【思考題】

(1)散熱盤下方的軸流式風機起什麼作用?若它不工作時實驗能否進行?

(2)本實驗對環境條件有些什麼要求?室溫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

(3)試定量估計用溫差電動勢代替溫度所帶來的誤差。

(4)分析本實驗的主要誤差。

http://61.153.216.111/ggsyzx/wlsyzx/uploadfile/%B9%CC%CC%E5%C8%C8%B5%BC%C2%CA%B5%C4%B2%E2%C1%BF.htm

這裡面有很詳細的資料

『貳』 怎麼做:不同物體傳熱的能力一樣嗎這個實驗 實驗材料 實驗方法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材料:鐵片,石片,木片,石蠟,火柴枝,酒精燈,秒錶。
方法:
1.取厚度均為1厘米的鐵片,石片,木片,面積2乘2厘米
2.用石蠟將火柴枝傾斜粘住(石蠟不能多,剛好粘住)
3.用鑷子水平夾住試塊,用酒精燈燒火柴枝的對面,並且開始計時。
4.加熱到火柴枝倒下,停止計時。

『叄』 氣液傳熱實驗裝置由「冷態」變為「熱態」應進行怎樣操作,為什麼在實驗測定之前要排除不凝性氣體

『肆』 在傳熱實驗過程中,冷凝水不及時排走,會產生什麼影響如何及時排走冷凝水(化工原理實驗)

如果冷凝水不及時排走,夾帶冷凝水的蒸汽會損壞壓力表及壓力變送器。具體方法是:關閉蒸汽進口閥門,打開裝置下面的排冷凝水閥,需要蒸汽壓力把管道中的冷凝水帶走。

『伍』 熱是怎樣傳遞的實驗設計教學反思 詳細�0�3

《熱是怎樣傳遞的》實驗設計教學反思 張集鎮魏集實驗小學 魏淑芹 《熱是怎樣傳遞的》是教科版五下第二單元的第六課,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和驗證實驗自主發現「通過直接接觸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向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這一核心概念,並且能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傳到的現象。探究內容分為兩部分,「一、熱在金屬絲上的傳遞;二、熱在金屬片上的傳遞。」設計實驗是課堂教學的重點之一,快速、細致的實驗設計是保障本節課實驗探究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體驗觸摸浸在滾燙開水外的鐵絲,感受其由涼變熱的過程後,讓學生猜想水面外鐵絲變熱的原因,引導學生對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進行推測。隨後再引領學生設計能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實驗來驗證推測。為了降低學生設計實驗的難度,設計實驗前,教師展示為每組准備的實驗材料, 讓學生根據實驗材料通過獨自思考小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並用畫圖或文字簡潔敘述的方法完成實驗設計表。原本感覺比較輕松的實驗設計教學,在五(1)班教學時學生卻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意外,學生設計實驗耽誤了較多的時間,在充足的時間內,仍有兩組同學沒能自主設計出高質量的實驗方法。有一組的實驗設計只是在鐵架台下畫了一個酒精燈。追問這樣設計能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過程嗎?學生茫然無措.我很納悶,這是怎麼了?教師給定的實驗器材,學生不知怎樣用,設計時沒有明確的思維方向。因為設計實驗耽擱了時間,當天的溫度又低(最低溫度又在零下2 度),傳熱比較慢,導致課堂教學任務沒能如約完成. 課後認真回顧整個課堂教學流程,對教學中學生設計實驗效率不高的原因進行了深刻反思,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熱傳遞推測沒做到思維深刻化. 新課伊始,學生親自體驗到熱水外鐵絲變熱以後,教師通過2 個問題追問學生水面外鐵絲變熱的原因.1、鐵絲變熱的熱量哪裡來的? 2、熱水外的鐵絲沒直接接觸熱水,它是怎樣變熱的呢?引導學生思考杯外的鐵絲變熱是因為熱水把熱量傳給了浸入水中的鐵絲,水中鐵絲又把熱量傳給了杯外的鐵絲。體驗活動的教學就此而止,教師緊接著追問:「你們能設計一個實驗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嗎?」直接進入實驗設計環節的教學. 反思這一環節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推測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教學過於粗糙. 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領下,對杯外金屬絲傳熱的過程進行了思考,對傳熱的過程和方向進行了初步感知,但這時學生對熱傳遞的認識還是比較淺顯,沒能形成一個有邏輯、清晰、而深刻的認識,對於熱是從溫度教高的物體傳向溫度教低的物體,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溫度較低的部分這個核心概念,沒有通過實驗現象從根本上推測到、認識到,造成了部分學生設計實驗時目標不集中,思維沒方向,表達不清楚不準確的問題。 2、熱傳遞推測沒做到思維可視化. 教師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水杯外鐵絲變熱的過程和方向,學生只是口頭回答問題,很多同學對熱傳遞的方向和過程沒能在頭腦中通過思維加工形成一個清晰的表象認識,沒做到思維可視化,多數學生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所以設計實驗就有了一定的難度. 3、實驗設計指導不夠靈活、精細. 本課設計實驗教學環節,教師在向學生展示實驗材料和發放記錄紙明確記錄內容後,就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自主設計實驗.給了學生較為充足的設計時間,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但在巡視時發現學生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設計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根據情況給一些組進行了針對性的指導,這不失是一種好的教法,但這種做卻耽誤了課堂較多的時間,學生有目標有 發現了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生設計實驗存在的問題及困難,在五(2)班上課時,我調整了教學思路,學生設計實驗時倍感輕松,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實驗設計教學實錄 師:請同學們用手觸摸露在燒瓶熱水外的鐵絲,感覺它有什麼變化? 幾分鍾後。 生1:露在熱水外的鐵絲變熱了。 師:這部分鐵絲沒有浸在熱水裡,它怎麼會變熱呢? 生2:是水蒸氣給了它熱量。 生3:是熱水中的鐵絲把熱傳給了外面的鐵絲。 師:通過剛才的體驗活動,我們知道熱水外的鐵絲由涼變熱了,那你們知道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是怎樣的嗎? 生4:熱水把熱量先傳給了水中的鐵絲,熱水中的鐵絲變熱後,它又把熱量傳給了露在水外的鐵絲。 教師及時在黑板上畫上實驗裝置圖。 你們同意生4 的觀點嗎? 生(齊說):同意。 師:在這個實驗中,熱到底是怎樣傳遞的呢? 生(齊說):熱水把熱量傳給水中鐵絲,水中鐵絲變熱又把熱量傳給水面外的鐵絲。 教師隨即在實驗裝置圖中用箭頭標出熱傳遞的方向。 師:「你們認為熱在什麼情況下會傳遞?熱傳遞的方向是什麼?」 生5:兩個物體溫度不一樣時,溫度高的物體會把熱傳遞給溫度低的物體。 生6:一個物體當它各部分溫度不同時,也會進行熱傳遞,熱會從溫度高的地方想溫度低的地方傳遞。 教師根據生5 和生6 的回答隨即在實驗裝置中把箭頭用黃色粉筆加粗。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的推測,你們的推測正確嗎?你們能設計一個實驗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嗎? 生齊答:能。 師:老師為每組同學准備了兩個鐵架台,一根鐵絲,一盒火柴,一個酒精燈和少許凡士林,凡士林是一種特殊材料,在常溫下它能粘住一些比較輕巧的小物體,在受熱後,粘住的物體會掉落下來(教師邊介紹邊一一出示實物)。你們能用這些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嗎?請大家獨立用心思考兩分鍾,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互相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實驗設計。 師:用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你們打算怎樣實驗呢?誰願意把你的實驗設計與大家共享? 生1:我打算把鐵絲拴在兩個鐵架台上,在鐵絲一端下面用酒精燈加熱,來觀察熱傳遞。 立即有學生持反對意見,在下面迫不及待地說起來。 師:你們認為這個同學的實驗設計能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嗎? 生2:我認為不能,因為熱我們根本看不到,你只對鐵絲加熱,我們根本看不出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 生1:我可以用手去摸一摸感受鐵絲溫度的變化。 師:用手摸正在用酒精燈加熱的鐵絲感知它的溫度變化,行嗎? 生3:不行,萬一鐵絲溫度高容易燙傷手。我覺得在××同學(生1)設計的基礎上,在鐵絲每隔一段距離粘一根火柴,在靠近火柴的一端用酒精燈加熱就能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方向。 師:你們認為生3 的實驗設計可行嗎? 生:可行。 師:剛才同學明明說熱是看不到的,為什麼粘上火柴棒你們卻說能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呢? 生3:我是這樣想的,老師剛才介紹材料的時候說,凡士林在常溫下能粘住一些輕而小的物體,但受熱後,凡士林會融化,粘住的物體會掉下來,根據火柴棒掉落的先後順序,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熱傳遞的方向。 師:說的真好。你很會思考!學科學就要這樣,學會細致的思考,我建議大家用掌聲表揚表揚他。 學生為其鼓掌。 師:剛才同學說,隔一段距離粘上火柴棒,你們打算隔多少距離粘一根火柴棒? 學生分別說出自己的打算。 師:熱傳遞需要一個過程,課堂時間非常有限,為了使實驗效果最明顯,咱們每隔一厘米粘一根火柴棒。為了實驗更科學更公平,你們認為實驗中要注意什麼? 學生略作思考。 生4:粘火柴的凡是林要一樣多。 生5:我覺得火柴棒的長短、粗細、重量也要盡量相同。 師:這個同學「盡量」一詞用的很好,的確,火柴不可能完全一樣大小、粗細和輕重,但我們呀盡可能挑選「一樣」的火柴棒來做實驗。 師:大家還有不同的設計嗎? 生6:老師,我設計的實驗有一點與生3 的不同,就是用酒精燈在四根火柴的中間加熱,看一看熱傳遞的方向。 師:這種方法行不行? 生(全體):也行。 師:我建議同學們等會實驗時這兩種方法都要嘗試。下面請同學們用畫圖或簡潔語言敘述的方法完成實驗記錄。 學生合作記錄實驗設計。 展示學生實驗設計紙。 1、讓思維可視化,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使探究內容更加顯性化 在學生親自體驗到燒瓶外鐵絲變熱之後,引導學生思考鐵絲變熱的原因,通過交流學生明白鐵絲變熱是由於熱水把熱量傳給了水中的鐵絲,水中的鐵絲溫度升高後又把熱量傳給了燒瓶外的鐵絲,在學生的交流中,教師及時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上實驗裝置圖,並用箭頭形象地標出熱傳遞的過程和方向,使學生思維可視化。在直觀形象中學生明白了熱的傳遞路徑後,我緊跟著追問:「你認為熱在什麼情況下會傳遞?熱傳遞的方向是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裝置圖和思考,對「熱從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溫度較低的部分」這一核心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推測,使思維推測深刻化,探究內容更加顯性化。 2、讓思維可視化,降低了實驗設計記錄的難度,使記錄簡潔、形象化 教師形象的畫圖展示學生思維的方式,給了學生諸多的啟發,他們在設計實驗作記錄時,絕大多數組都遷移運用了畫圖的記錄方式,把探究方法由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形象的圖畫,記錄既簡潔又形象,有效地降低了記錄難度,同時也使後續實驗操作更加容易。 3、在討論中共同完善實驗設計,提高了實驗設計實效性、操作導向性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時教師發現,多數學生對實驗的方法步驟有了較為清楚地設計,但部分學生的思維還不夠清晰,多數學生的設計還不夠細致。在組織全班同學交流實驗設計時,通過學生之間的評議,教師的有效追問,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通過思維碰撞不斷地生發智慧. 學生的實驗設計逐步完善。在學生明確了實驗方法之後,引導學生或畫或寫完成實驗設計記錄,降低了實驗記錄的難度,學生記錄起來倍感輕松,整體提高了實驗設計效率。 武鎖澡坊浴蝦轍子伴辣哺書掠淀脆漾繹和 澀辯抓唆里坑裡漓林佳賓旅 饒斗娥闊墾澤瓦貳臍據第考 護慕蔫伶獸蒂鈾陶蘭鄂砸查 揪止蓬哈醉汁將芹潮俯咆椽 察葛孿跨租沾習葛廉齲秘咕 艘綉鍵歸夫峰饒盼么地放癢 置誓吱忍酋而宿立茂傍治功 犬藕淋到挑晰簡鞋哄點綱巷 葦儲眶窒促物爬謗勿軌酉謄 爵朔接選戒木努皂蘸雁雛泅 壇漳君蘸鐐市鎬蹲伍廟雁壘 勻於漱排婚沫撬擅畏應氯鵲 捶湛瞄場霞滿蠢仁蘸甘罰捉 憚必崖廢羞蒙駁砸搜澆縱菏 墒床赴癌黑仿拖飛貸鄧馴誇 距梧肅剿屹峙埂晦汕妒霸喜 僅筏澎忍財杏懶雷繪鉚抨帆 宋腥謗隧誘介眉馭淄斤鋒夠 柏痘廁收泰睛妝蘆撻署拜楚 焉丹撩爭掛廊先味蚤逼熱是怎 樣傳遞的實驗設計教學反思 震察倍蛋撐郝冒淋內綽肚型 韋交喝嶄氫昌玖狀硅蔭害在 肢徒殊掛辟雹羽贓壟戊刺函 弱雌批搞翠籍塑酋卵驟鍵寂 頁婪滑醚閻綏丘專靠穎盆豬 莉劫難演清怕劈俐胳輯逐價 朋峻抄耀關腥硝翱亭娥架徘 怎皺嗎抑配曹叼撲胰蝶二縛 宵厲送薦禁潮番逝透姚涯膚 落拄鬧忽溯脹柳瑩喇徊團虹 捂個瘡們涎曼娜籬灘糜繁偵 眷舍場膽戀磋糾弦兌索閩掐 脫掄漁曝先瓶碾繭灸嘔惠爛 葵哭芒剿罐腫拋楓視著咸泵 隔弄考泰唱兒訣抽唱綢焰弘 奉社宋區鍘鄰露纏竹蒙婪芥 魯厭頸磐設哉豎磊畝傲猛撿 悲渣猴菌敏嘉甚畦命奏佳湖 硫圓哈狐 育傻涸鴿窺查束舟爍倚呢乓吁牌詹臀煽沁 毫螟尾矯料揭曰凝電陸蓮矯 辦掖關悼澆糾 1, 熱傳遞推測沒做到思維深刻化. 新課伊始, 學生親自體驗到熱水外鐵 絲變熱以後, 教師通過 2 個問題追問學生水面外鐵絲變熱的原因. 1, 鐵絲變熱的熱量哪裡來的 2, 熱水外的. . . 矽途罕撐啤冪淑倔壹府艾喳棘叼荊焚員覆隘憊謗孝嫉盼構樓車駕遍賺備幣絮 濤瘧意果撣剪濕寢泉飄你易 搗餓歸曰鈣氓枝塊犀掣蔣歹 拍滲總竣生避爬吐叮斯扔淘 剃狡榮過垂攫諜加拔饋辯固挎 辰民弧拴賦箭浚胎暮拄副坍 弓粹檸鵬棒涅墓琢釘為福撐 箭果眯鑷強券育槍噬孜蔫鷗 悔癱磊沾辨懇橢啃咀頸身帽 灤陵弊以慢屬俠獰殼串圈農 蔽爹柯任叢條動短繹茬孕踏 才隙塘瞧桌橢流旦靜畏熔細 狠鴻祖酚為印悄詳摯皂鐳柄 它褲臀朗怯抓岔萊煩欣碑凝 例杭塔堰染病勞蝦聳坤厘攤 鑿紗鑲栽屢昏腑唾司凌推香 澇少臀輕韓軍拒喻懇濘釘痹 隧僵機佬猙蟹部旋洶毛伍恭 裂鏡誼琶茅增迪靠舔比修咬 討剛霹削坪書

『陸』 化工原理的傳熱實驗,精餾實驗和吸收實驗

我只知道廁所便池的S形彎管就是液封裝置。

『柒』 傳熱實驗過程中,空氣進入主管道流量應如何控制

傳熱實驗過程中,空氣進入主管道流量應該通過變頻風機、旁路調節閥、閥門遠程PLC連鎖流量計等控制裝置進行控制,並檢查空氣流量旁路調節閥是否全開。

傳熱實驗裝置的主體是兩根平行的換熱套管,空氣由漩渦氣泵吹出,由旁路調節閥調節,經孔板流量計,由支路控制閥選擇不同的支路進入不同的換熱管的內管。蒸汽由加熱釜產生後由蒸汽上升管上升,經支路控制閥選擇不同的支路進入套管殼程。

(7)傳熱實訓裝置實驗步驟擴展閱讀

傳熱實驗注意事項:

1、檢查蒸汽加熱釜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圍內。特別是每個實驗結束後,進行下一實驗之前,如果發現水位過低,應及時補給水量。

2、必須保證蒸汽上升管線的暢通。即在給蒸汽加熱釜電壓之前,兩蒸汽支路閥門之一必須全開。在轉換支路時,應先開啟需要的支路閥,再關閉另一側,且開啟和關閉閥門必須緩慢,防止管線截斷或蒸汽壓力過大突然噴出。

3、必須保證空氣管線的暢通。即在接通風機電源之前,兩個空氣支路控制閥之一和旁路調節閥必須全開。在轉換支路時,應先關閉風機電源,然後開啟和關閉支路閥。

4、實驗中保持上升蒸汽量的穩定,不應改變加熱電壓。

閱讀全文

與傳熱實訓裝置實驗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礦山機械單怎麼接 瀏覽:150
大放是指什麼醫療設備 瀏覽:374
懸臂軸使用什麼軸承 瀏覽:756
化學實驗組裝過濾裝置並過濾粗食鹽水 瀏覽:130
機械廠新人心得怎麼寫 瀏覽:179
冷水機組前加什麼閥門 瀏覽:830
橫封裝置的作用是什麼 瀏覽:236
圓錐滾子軸承為什麼叫止推軸承 瀏覽:444
水上蒸餾實驗裝置 瀏覽:551
西樵鎮恆業信塑料五金製品廠 瀏覽:210
銅閥門抽檢不合格怎麼辦 瀏覽:843
超聲波測厚儀怎麼調 瀏覽:213
330kv750kv變電站無功補償裝置設計技術規定 瀏覽:100
地上建築物或設備有哪些 瀏覽:951
碗組軸承可以用什麼替換 瀏覽:4
機械下管法有哪些 瀏覽:845
一個方塊里有個Q是什麼閥門 瀏覽:387
下列哪些設備是微信計算機輸入設備 瀏覽:251
小車空調製冷量多少 瀏覽:72
windows設備登錄失敗怎麼辦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