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在的亞洲第一科技強國還是日本嗎
世界十大科技強國都是誰、都有哪些厲害之處?
一、中國。中國當今科技擁有全球無敵的十項逆天工程及大型製造。這些工程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響力,獲得極高的國際聲譽及人氣。
在全部137個前沿中,美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0個,佔全部137個前沿的58.39%(約五分之三),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為33個,約佔24.09%。英國有7個前沿排名第一,德國和法國分別有1個前沿排名第一。
從十大領域來看,美國除了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和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和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在其他七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得分均排名第一,美國領先的優勢非常明顯。
中國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學領域以及生態與環境科學領域這三個領域排名第一;在農業、植物學和動物學領域、地球科學領域、生物科學領域、物理領域和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等五個領域排名在第2名,整體表現突出,但在臨床醫學領域和天文學與天體物理領域這兩個領域僅分別排名第9名和第11名,與美國差異懸殊,短板依十分明顯。
因此,中國科技有引以為豪的一面,也有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的一面,要認識差距、埋頭苦幹、未來迎頭趕上。
Ⅱ 中國月球采樣返回成功了嗎還有美國和蘇聯分別采了多少了已經
截止2020年12月12日暫未返回,已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備。
中國即將於發射嫦娥五號航天器,將會在月球表面挖起約2公斤的表面物質,並由返回器帶回地球。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先後實現有人和無人月球采樣返回。美國實施的是有人采樣方式,在6次登月計劃中采樣量達380多公斤;蘇聯實施了3次無人采樣方式,共採集月壤300餘克。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隨後,上升器將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備。
(2)中國是第幾個自動采樣裝置擴展閱讀:
截至2020年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采樣及封裝。接著,機械臂表取裝置開始在月面自動采樣並封裝,截至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為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探測器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為了順利完成采樣任務,著陸器隨身攜帶了鑽取采樣裝置、表取采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機械臂表取可以想像成類似人手的裝置,在腕關節設有兩個采樣裝置很像挖土的鏟子;鑽具鑽取則可以鑽入月球內部,鑽取月壤岩芯。科學分工精密配合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採集月壤樣品並進行密封封裝。
Ⅲ 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完成過月球采樣返回
截止2020年12月,世界上有三個國家完成月球采樣返回,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我國是近期實現月球采樣返回的。
中國即將於發射嫦娥五號航天器,將會在月球表面挖起約2公斤的表面物質,並由返回器帶回地球。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先後實現有人和無人月球采樣返回。美國實施的是有人采樣方式,在6次登月計劃中采樣量達380多公斤;蘇聯實施了3次無人采樣方式,共採集月壤300餘克。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隨後,上升器將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備。
(3)中國是第幾個自動采樣裝置擴展閱讀:
截至2020年12月2日凌晨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著陸器已完成探月取樣和封裝工作。然後,機械臂檯面採集裝置開始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和打包。
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已成功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樣品包已按預定形式存儲在立管攜帶的存儲設備中。
為了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時保持真空密封,並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探測器將樣品密封在月球上。為了順利完成取樣任務,著陸器隨身攜帶鑽取取樣裝置、工作台取樣裝置、工作台主包裝裝置和密封包裝裝置等「人工製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的嫦娥五號探測系統副總設計師彭晶說,這個機械臂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類似於人手的裝置,手腕關節處有兩個采樣裝置,很像挖掘鏟。
鑽探工具可鑽入月球內部,鑽取月球土壤核心。採用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方法採集並密封月球土壤樣品。
Ⅳ 我國是世界上第幾個能完成自主採集任務的國家
第二個。
1、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帶回月球風暴洋區域的鑽取和表取樣品,成功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帶回月球風暴洋區域的鑽取和表取樣品,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月球無人自主採集任務返回的國家。
2、月面采樣是嫦娥五號工程的四大核心技術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多個科研團隊經過十餘年刻苦攻關,多項技術成果鼎力支撐此次月面采樣任務。
Ⅳ 中國是全球第幾個從月球帶回樣本的國家
中國是全球第二個從月球帶回樣本的國家。
截止目前,人類一共登月6次,分別為:
1、阿波羅11號 美國 1969/7/20 載人登月 宇航員第一次登月。
2、阿波羅12號 美國 1969/11/19 載人登月 第一次精確定點著陸。
3、阿波羅14號 美國 1971/2/5 載人登月 攜帶有用於采樣的「月球人力車「。
4、阿波羅15號 美國 1971/7/30 載人登月 攜帶有第一輛載人月面車。
5、阿波羅16號 美國 1972/4/21 載人登月 探索了中部高原。
6、阿波羅17號 美國 1972/12/11 載人登月 在月球上停留最長時間(75小時)。
中國探月工程歷程:
1、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左右,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的發射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2、2010年10月1日18時寸59分57秒,中國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並獲得了圓滿成功。
3、2013年11月26日,國家國防科技工作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嫦娥三號12月初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將首次實施無人月球表面軟著陸。
4、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度、南緯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掲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Ⅵ 嫦娥五號下一步月面采樣將會如何完成
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接下來,持續約2天的嫦娥五號月面采樣將正式開始,預計將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
中國成為繼美蘇探月以來世界上第三個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70年過去了,我們終於完成了偉人“九天攬月”的偉大夢想。接下來的載人登月相信已經在路上。
Ⅶ 目前全世界登月的國家有幾個,有哪些登月歷程
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前蘇聯和中國成功把探測器送到月球表面,只有美國成功派出宇航員登陸月球表面。
當中,美國在阿波羅計劃執行了六次載人登月任務。蘇聯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
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1865年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則是人類出現最早有關登陸月球的概念之一。美國在1972年12月最後一次離開月球表面,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成功進行月球任務的國家。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飛船首次降落在月球的另一側。在這之前,所有的軟著陸都在月球的正面進行。
一、非載人登陸
1959年,蘇聯的月球1號登陸月球失敗。蘇聯在同年晚些時候用月球2號太空船進行了第一次無動力的硬著陸。從那以後,共十二艘蘇聯和美國的航天器在1966年至1976年間使用制動火箭進行軟著陸,並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研究。1966年,蘇聯的月球9號完成了第一次軟著陸,並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
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1966年至1968年實施了勘測者計劃,發射7艘機器人航天器登陸月球表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測試在月球軟著陸的可行性。 1970年9月24日,蘇聯使用月球16號探測器實現了第一次月球土壤采樣返回。
2009年3月1日,中國月球軌道飛行器嫦娥一號在月球表面受控墜毀。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軟著陸。其繼任者嫦娥四號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二、載人登月
共有十二人降落在月球上。從1969年7月20日開始的41個月內,共6次NASA任務中,每次都有2人通過阿波羅登月艙登月。
首次登月的是阿波羅11號上Neil Armstrong、Joshua Wilkes-Paul。1972年12月14日阿波羅17號的塞爾南和傑克施密特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登陸月球的人。塞爾南是最後一個離開月球表面的人。
(7)中國是第幾個自動采樣裝置擴展閱讀:
科技影響
阿波羅登陸月球計劃耗資巨大,這一計劃把人送上月球同時,也觸發了其他科技領域的進步,對現今帶來巨大的變化。
如美國電器製造商Black&Decker在1961年推出一款無線電鑽,之後拿到了美國航天局的訂單,研製一款特製電鑽,用來在航天採集樣本。在研發過程中,該公司還開發了1979年問世,世界上第一台無線吸塵器。
阿波羅計劃對時間的精準度要求極高,幾分之一秒之差也足以決定航天人的生死。因此工匠們研製出每年誤差僅一分鍾的石英鍾,使鍾表更准時。
航天人在航天中使用的銀離子技術的水凈化裝置,使得水質變得更干凈,這技術現今普遍使用在凈化噴水池與游泳池。
1967年,阿波羅1號訓練過程發生起火焚毀,造成3名航天人喪生。之後美國航天局研發耐火紡織面料,這技術也在全世界普及,受益者包括消防員、多發性硬化病患者和馬匹。
美國航天局在研究微型電路技術的過程中,意外產生出植入式心臟除顫器的設計靈感,這技術可真接用在患者皮膚下,對於高度心律不正常患者來說是救命福音。
其他技術如航天飲食的冷凍乾燥技術產生了速食食品和用來保護登月艙不被高溫炙熱的航天毯,催生了救生毯,主要用來救災與人道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