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機化學實驗 苯和苯甲酸的分離設計報告
1、在混合物中加入8毫升四氯化碳和8毫升2摩爾每升的氫氧化鈉溶液,得到苯的四氯化碳溶液和苯甲酸鈉的水溶液,充分攪拌後等到分層,轉移到分液漏斗中分離。
2、對下層液相進行精餾,分離出苯。
3、在上層液相中加入8毫升2摩爾每升鹽酸,充分反應後過濾,濾出的苯甲酸經過洗滌、乾燥即可。
2. 苯甲酸滴定試驗的設計
大學實驗中有兩種測定方法你都會要掌握,我都給你介紹一下吧!!它們包括:中和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首先,中和滴定法
方法名稱: 苯甲酸含量的測定—中和滴定法
應用范圍: 本方法採用滴定法測定苯甲酸原料葯中苯甲酸的含量。
方法原理: 供試品加中性稀乙醇(對酚酞指示液顯中性)溶解後,加酚酞指示液,用氫氧化鈉滴定液滴定,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根據滴定液使用量,計算苯甲酸的含量。
試劑: 1. 中性稀乙醇(對酚酞指示液顯中性)
2. 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
3. 酚酞指示液
4. 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
儀器設備:
試樣制備: 1. 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
配製:取氫氧化鈉適量,加水振搖使溶解成飽和溶液,冷卻後,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靜置數日,澄清後備用。取澄清的氫氧化鈉飽和溶液5.6mL,加新沸過的冷水使成1000mL,搖勻。
標定: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約0.6g,精密稱定,加新沸過的冷水50mL,振搖,使其盡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終點時,應使鄰苯二甲酸氫鉀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顯粉紅色。每1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0.42mg的鄰苯二甲酸氫鉀。根據本液的消耗量與鄰苯二甲酸氫鉀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濃度。
貯藏: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保存;塞中有2孔,孔內各插入玻璃管1支,1管與鈉石灰管相連,1管供吸出本液使用。
2. 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驟: 精密稱取供試品約0.25g,加中性稀乙醇(對酚酞指示液顯中性)25mL溶解後,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12.21mg的C7H6O2。
一、預備知識
1.鹼標准溶液的配製及標定方法;
2.用鹼標准溶液測定酸性物質的方法;
3.滴定分析操作技術和觀察終點的方法。
二、思考與解答
1. 在滴定分析中 , 滴定管、移液管為什麼要用操作溶液洗滌幾次 ? 滴定中使用的錐形瓶是否也要用操作溶液洗滌 ? 為什麼 ?
答:注入操作溶液要出去滴定管、移液管內殘留的蒸餾水;錐形瓶不用操作溶液洗滌,因為蒸餾水不影響滴定結果。
2. 溶解基準物質時所加水的體積是否需要很准確 ? 為什麼 ?
答:不需要很准確,因為質量是一定的,計算時用質量,而不用濃度。?
其次,分光光度法
2 原理
試樣混勻後,稀釋、酸化、用乙醚提取苯甲酸,在鹼性條件下重提,通過鉻酸氧化提純,最後用分光光度計測定溶解在乙醚中的苯甲酸。
3 試劑和溶液
本標准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使用蒸餾水或相應純度的水。
3.1 酒石酸(Q/HG 10—2187),結晶狀;
3.2 氫氧化鈉(GB 1266)溶液,1mol/L;
3.3 重鉻酸鉀(GB 642)溶液,33~34g/L(w/v);
3.4 硫酸溶液,2+1,用2體積的濃硫酸(GB 625)ρ201.84g/mL,加到1體積的水中;
3.5 乙醚(HG 3—1002),重新蒸餾;
3.6 苯甲酸標准溶液:0.100g/L乙醚溶液;
3.7 碳酸氫鈉(GB 640)。
4 儀器、設備
常用實驗室儀器、設備、包括:
4.1 容量瓶,50mL;
4.2 燒杯,50、100mL;
4.3 移液管,20mL;
4.4 刻度吸管;
4.5 錐形瓶,250mL具有磨口玻璃塞;
4.6 分液漏斗,500mL;
4.7 恆溫水浴,溫度能控制在70~80℃;
4.8 搗碎機;
4.9 紫外分光光度計:具光徑長10mm的石英比色杯;
4.10 分析天平。
5 分析步驟
5.1 試樣的制備
5.1.1 液體樣品(汁液),可流動漿液(糖漿)和粘稠的樣品(果醬)。將樣品混合均勻。
5.1.2 固體樣品(水果、蔬菜),將樣品切成小塊,檢出種子和果殼,混勻,取約40g放入搗碎機中搗碎。冷凍樣品首先在密閉的容器內融化,將融化液與樣品合並後搗碎。
5.2 試樣的分取
5.2.1 液體樣品
用移液管(4.3)吸取20mL無懸浮物的試樣(5.1)用約50mL水稀釋並轉移至500mL的分液漏斗(4.6)(分液漏斗A)中。或用感量為0.01g的天平稱取試樣20.00g。
5.2.2 流動的漿液
取20mL試樣(5.1)放在研缽里用20mL水稀釋,傾倒過濾。然後連續兩次用20mL水溶解殘渣,傾倒過濾,收集濾液於500mL分液漏斗(4.6)(A)中。也可用百分之一天平稱取20.00g試樣。
5.2.3 粘稠或固體樣品
用百分之一天平稱取10.00g樣品(5.1),放入250mL錐形瓶(4.5)中,加30~40mL的水。加入約50mg碳酸氫鈉(3.7),然後放在水浴(4.7)上,溫度控制在70~80℃,放置15~30min後,過濾瓶中的內容物,並用15~20mL水沖洗兩次,全部濾液並入500mL分液漏斗(4.6)(A)中,使之冷卻。
5.3 苯甲酸的提取
5.3.1 取1g酒石酸(3.1)放入裝有稀釋試樣(5.2)的分液漏斗(A)中,加入60mL的乙醚(3.5)並小心搖動。靜置使之分層。保留醚層,將水層轉入第二個500mL分液漏斗(4.6)(B)中,用60mL乙醚萃取水相,合並乙醚相於分液漏斗(A)中。
5.3.2 從乙醚相提取苯甲酸,連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3.2)10mL、5mL,水10mL兩次,每加一次及時搖動,使之分層,收集水相於蒸發皿中,將皿放在水浴(4.7)上,溫度控制在70~80℃,濃縮鹼溶液體積至一半為止。
5.4 苯甲酸的提純
冷卻後,將蒸發皿的內容物放入盛有20mL硫酸溶液(3.4)和20mL重鉻酸鉀溶液(3.3)的250mL錐形瓶(4.5)中。蓋塞,搖勻,放置1h以上。
5.5 苯甲酸的萃取
用20~25mL的乙醚萃取上述(5.4)提純的苯甲酸兩次,收集乙醚液,用5mL的水洗乙醚溶液兩次,然後小心的傾出乙醚並通過干濾紙過濾至50mL的容量瓶(4.1)中,用乙醚沖洗濾紙並定容至刻度。
5.6 測定
用分光光度計(4.9)在267.5,272和276.5nm波長處以純乙醚為對照,測量乙醚層(5.5)的吸光度。
苯甲酸的吸光度A按式(1)計算:
A=A2-〔(A1+A3)/2〕………………………………………………(1)
式中:A1——在267.5nm的吸光度;
A2——在272nm的吸光度;
3——在276.5nm的吸光度。
同一試樣(5.1)需進行兩次測定。
5.7 標准曲線的繪制
向6個50mL容量瓶(4.1)中分別加入苯甲酸標准溶液(3.6),各5.0、7.5、10.0、12.5、
15.0、20.0mL,用乙醚(3.5)稀釋至刻度。該標准系列溶液的濃度為10、15、20、25、30、40mg/L。
按照5.6進行測定。
以苯甲酸含量mg/L為橫坐標,吸光度A為縱坐標繪制標准曲線。
6 分析結果表示
6.1 計算方法和公式
6.1.1 液體樣品
苯甲酸的含量以mg/L表示,按式(2)計算:
苯甲酸(mg/L)=m2×(50/20)=2.5m2………………………………(2)
式中:m2——由標准曲線(5.7)上查得苯甲酸的含量,mg/L。
6.1.2 粘稠或固體樣品
苯甲酸的含量以mg/kg表示,按式(3)計算:
苯甲酸(mg/kg)=m2×(50/m1)………………………………………(3)
式中:m1——稱取試樣的重量(5.2),g;
m2——標准曲線(5.7)上查得苯甲酸含量,mg。
6.2 允許差
同一分析人員對同一試樣兩個平行測定值之差不得超過10mg/L或10mg/kg。
3. 苯甲酸制備中沸石的作用
一、摘要:
苯甲酸乙酯(C9H10O2)無色透明液體。能與乙醇、乙醚混溶;不溶於水。用於配製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本實驗將用苯甲酸酯化製取苯甲酸乙酯。再取適量樣品做鑒定實驗。
關鍵詞: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酯化反應 樣品鑒定
二、前言:
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氣味,用於配製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大量用於食品中,也可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溶劑如纖維素酯、纖維素醚、樹脂等。本實驗利用酯化反應法制備,直接從苯甲酸→苯甲酸乙酯,再利用相應的物理、化學、光譜等方法鑒定它的存在! 實驗原理:
直接酸催化酯化反應是經典的制備酯的方法,但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物間建立如下平衡:
COOHC2H5OHCOOC2H5H2SO4H2O
因為這是反應可逆,為提高酯的轉化率,使用過量乙醇(價格相對便宜)或將反應生成的水從反應混合物中除去,就可以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另外,使用過量的強酸催化劑,水轉化成它的共軛酸H3O+, 沒有親核性,也可抑制逆反應的發生。
三、實驗儀器及試劑:
苯甲酸8.0 過量無水乙醇20.0ml 濃硫酸 3.0ml Na2CO3 無水硫酸鎂 15.0ml環己烷 乙醚
分水迴流裝置、燒杯、加熱套、玻璃棒、分液漏斗等 裝置圖:
分水迴流裝置 蒸餾裝置
四、實驗步驟:
1、 制備樣品:於50ml圓底燒瓶中加入:8.0g苯甲酸;20ml乙醇;15ml環己
烷;3ml濃硫酸,搖勻,加沸石。水浴上迴流約2h,至分水器中層液體約5-6ml停止。記錄體積,繼續蒸出多餘的環己烷和乙醇(從分水器中放出)。移去火源。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體Na2CO3中和至中性。除2種酸。即硫酸、苯甲酸。分液,水層用20ml石油醚分兩次萃取。合並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鎂乾燥。回收石油醚,加熱精餾,收集210-213 oC餾分。
2、 鑒定:
物理方法:取少量樣品,用手扇動其,在聞其氣味!應該稍有水果氣味。 化學方法:酯與羥胺反應生成一種氧 酸。氧 酸與鐵離子形成牢固的品紅色的絡合物。在試管中加入兩滴新制備的酯,再加入5滴溴水。有溴水的顏色不變或沒有白色沉澱生成,將5滴新制備的酯滴入乾燥的試管中,在加入7滴3%的鹽酸羥胺的95%酒精溶液和3滴2%的NaOH溶液,搖勻後滴入7滴5%HCl溶液和1滴5% FeCl3溶液,試管內顯示品紅色,證明酯的存在。
色譜分析:查找相關苯甲酸乙酯的色譜圖,在分析產品的色譜與之對照。可以證明苯甲酸乙酯存在與否。
4. 測酒精沸點和苯甲酸熔點的實驗裝置圖,要有鐵架台b型管的詳細裝置圖
5.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實驗報告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備
發布時間:2007-10-7 瀏覽次數:1061次
一、目的
1、悉反應原理,掌握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備方法。
2、復習分液漏斗的使用及重結晶、抽濾等操作。
二、原理
2Ph-CHO NaOH/加熱 Ph-CH2OH + Ph-COONa
Ph-COONa HCl Ph-COOH
副反應 Ph-CHO O2 Ph-COOH
三、試劑
Ph-CHO 10ml(0.118) NaOH 9g(0.225mol)
乙醚 30ml NaHSO3 (飽和)
Na2CO3 10% HCl (濃) 無水MgSO4
四、實驗步驟
1、加料,歧化反應 :125ml錐形瓶中,加9g NaOH ,9ml H2O和10ml Ph-CHO該反應是兩相反應,不斷振搖是關鍵。得白色糊狀物。
2、萃取,分離:加水溶解,置於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ml乙醚萃取,共萃取水層3次(萃取苯甲醇),水層保留。
3、洗滌醚層:依次用NaHSO3(飽和)、10%Na2CO3、H2O各5ml洗滌醚層。 除去Ph-CHO, 酸性NaHSO3, 鹽
4、乾燥,蒸餾: 用無水MgSO4乾燥半小時。水浴回收乙醚。用空氣冷凝管收集Ph-CH2OH 200-204 oC餾分。N201.5396,約4-5g.
5、酸化,重結晶:濃鹽酸酸化使剛果紅試紙變藍,冷卻析出Ph-COOH。必要時用水重結晶。約8-9g.mp.121-122oC
6. 苯甲酸提純實驗
對,減少損失。加熱,水一定要蒸發的。再加入少量水,防止溶質析出,減少損失
7. 大一化學實驗:如何用實驗室方法分離乙醯苯胺和苯甲酸!求詳解!
先在燒杯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攪拌使苯甲酸生成苯甲酸的鈉鹽,靜置後分層,苯甲酸的鈉鹽密度大,在下層。將分層後的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打開旋鈕,分出下層溶液,即可。
8. 請畫出苯甲酸重結晶的流程圖,解釋選擇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求大神幫忙!!
苯甲酸重結晶的流程步驟如下:
1、預熱漏斗:將玻璃漏斗放入水浴鍋中預熱。註:在熱過濾過程中,玻璃漏斗的溫度也應保持不變
2、將2g粗苯甲酸、80mL蒸餾水和2-3個玻璃珠放入錐形瓶中,置於電爐上加熱至微沸點,使粗苯甲酸固溶體完全溶解。再取150mL小燒杯,准備約50ml蒸餾水,同時放在電爐上加熱
3、取出預熱玻璃漏斗從水浴鍋,把一堆濾紙進入漏斗,滋潤和少量的熱水,把熱玻璃漏斗鐵與鐵圈固定架,和過濾熱解決方案盡快到250毫升燒杯,玻璃漏斗。(每次不要往漏斗中倒入太多液體,不要等到過濾完成後,在過濾過程中要保持飽和溶液的溫度。)所有的溶液經過過濾後,用少量熱水清洗錐形瓶和濾紙。
4、冷卻結晶過濾後,將濾液蓋在裝有濾液的燒杯上,放置一邊,用冷水冷卻,以使結晶盡快完成
5、抽濾後結晶完全,布的漏斗濕(濾紙與少量的冷水潤濕性,吸收),使晶體和母液分離,停止提取+少量的冷水布氏漏斗,水晶,潤濕,再干,重復1-2次,最後用勺子凈化後的苯甲酸晶體表面(白色鱗片狀)乾的菜
6、稱重:CFR/_g法純化苯甲酸;計算產量:純/粗*100。
(8)萃取苯甲酸的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實驗現象:
1、在加熱過程中,苯甲酸逐漸溶解在錐形瓶中,不存在不溶物。
2、晶體在熱過濾過程中析出,一小部分晶體留在了漏斗中的濾紙上,無法過濾
3、在冷卻過程中,燒杯中出現大量的白色晶體
4、在提取和過濾過程中,晶體中的水分逐漸減少,出現小塊
實驗原理:
再結晶原理:它是一個結合操作過程中溶劑純化物質和雜質的有不同的溶解度,包含雜質的水晶物質溶解在適當的溶劑,並解決方案是准備到濃溶液接近沸騰,和不溶性雜質趁熱過濾,濾液冷卻和結晶,晶體進行收集和干。
9. 苯甲醛制備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實驗步驟
(1)苯甲醛易被空氣氧化,所以混合苯甲醛、氫氧化鉀和水時,應在帶膠塞的錐形瓶中進行,避免與空氣過多接觸,即A正確,
故答案為:A;
(2)據上述分析,操作Ⅰ為萃取、分液,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
故答案為:萃取、分液;苯甲醇;
(3)乙醚溶液中含苯甲醇,操作II為蒸餾,得到產品甲為苯甲醇,
故答案為:蒸餾;
(4)蒸餾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在支管口,則溫度計水銀球x的放置位置為b;通過蒸餾分離出的是苯甲醇,蒸餾實驗中需要的玻璃儀器有:蒸餾燒瓶、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酒精燈、錐形瓶,根據苯甲醇的沸點可知控制蒸氣的溫度為205.3℃,
故答案為:b;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錐形瓶;205.3℃;
(5)水溶液中含苯甲酸鉀,加鹽酸發生強酸製取弱酸的反應,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的溶解度小,則操作Ⅲ為過濾,則產品乙為苯甲酸,操作II為蒸餾,得到產品甲為苯甲醇,
故答案為:過濾;苯甲醇;苯甲酸.
10. 實驗室製取苯 苯甲酸鈉與鹼石灰共熱生成苯的實驗裝置有哪些有圖更好
試管(附橡皮塞、導管)、錐形瓶(收集器)酒精燈(加熱裝置),最好再有冷凝裝置與尾氣處理裝置.(苯有一定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