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實驗裝置圖正確的是( )A.B.C.D
A.制乙烯是控制溫復度制170℃,溫度計需要插到反應液中,故A錯誤;
B.裝置戊為多用瓶,右端進氣可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如H2、氨氣,左端進氣可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如CO2、Cl2、HCl、NO2等氣體,故B正確;
C.實驗室制氯氣二氧化錳和濃鹽酸需要加熱才能反應,故C錯誤;
D.制乙酸乙酯加熱揮發出的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直接插入碳酸鈉溶液會引起倒吸,故D錯誤.
故選B.
B. 下列實驗裝置圖正確的是()A.裝置甲可用於做HCl噴泉實驗B.裝置乙可用於吸收HCl氣體,並防倒吸C.
A、由於氯化氫極易溶於水,所以裝置甲可用於做氯化氫噴泉實驗,故A正確版;
B、裝置權乙不可由於吸收氯化氫氣體,應該把苯改為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且導管要插到四氯化碳液體中,才能防止倒吸,故B錯誤;
C、用固體氫氧化鈣和氯化銨加熱可以製取氨氣,裝置丙可用於實驗室製取少量的氨氣,故C正確;
D、由於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裝置丁的左側導管口進氣可收集二氧化碳等氣體,故D錯誤;
故選AC.
C. 下列實驗裝置圖正確的是()A. 實驗室制乙烯B. 實驗室制氨氣C. ...
A.實驗室用濃硫酸和乙醇製取乙烯的溫度是170℃,所以溫度計測量混合溶液溫專度,故A錯誤;
B.實驗屬室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在加熱條件下製取氨氣,氨氣常溫下和空氣不反應且密度小於空氣,所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故B正確;
C.實驗室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制備氯氣需要加熱,該裝置沒有加熱,所以得不到氯氣,故C錯誤;
D.制備乙酸乙酯時導氣管不能伸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否則易產生倒吸現象,故D錯誤;
故選B.
D. 下列有關實驗裝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圖1裝置可製取乾燥純凈的NH3B.圖2裝置可以完成「噴泉」實
A.氨氣密度小於空氣且常溫下不和氧氣反應,所以應該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A正確;內
B.極易溶容於該溶液的氣體能產生噴泉實驗,氯氣極易溶於氫氧化鈉溶液形成壓強差,所以能形成噴泉實驗,故B正確;
C.二氧化氮易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應該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錯誤;
D.鐵作陰極,鐵電極上氫離子放電生成氫氣,則溶液中不能生成氫氧化亞鐵,如果將鐵作陽極,陽極上生成亞鐵離子、陰極附近生成氫氧根離子,二者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故D錯誤;
故選B.
E. 下列實驗裝置圖正確的是()A.實驗室制備並檢驗乙烯B.石油分餾C.驗證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強弱D.
下.乙醇易揮發,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故下錯誤;
B.冷凝水下進上出,故B錯誤;
中.濃鹽酸易揮發,生成圖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H中l氣體,比較鹽酸、碳酸、苯酚圖酸性強弱時,應將H中l除去,否則會影響實驗結論,故中正確;
D.生成圖氫氧化鈣是糊狀物,會堵塞反應容器,應用分液漏斗,故D錯誤.
故選中.
F. 下列實驗裝置圖正確的是() A.實驗室制備並檢驗乙烯 B. 石油分餾 C.驗證醋酸、碳酸、苯酚酸
A.乙醇具有揮發性,加熱促進乙醇揮發,所以製取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也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導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從而影響乙烯的檢驗,所以在檢驗乙烯之前要出去乙醇,故A錯誤;
B.餾分溫度較高,如果急劇冷卻會導致冷凝管炸裂而易產生安全事故,所以冷凝管中的水從下口進、上口出,故B錯誤;
C.乙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乙酸易揮發,導致二氧化碳中含有乙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乙酸,二氧化碳和苯酚鈉溶液反應生成苯酚和碳酸氫鈉,所以該裝置能檢驗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強弱,故C正確;
D.電石和水反應較劇烈,且電石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微溶物,氫氧化鈣易堵塞長頸漏斗,為控制反應速率,應該用分液漏斗,故D錯誤;
故選C.
G. 下列實驗裝置圖正確的是()A.實驗室制備及收集乙烯B.石油分餾C.實驗室制硝基苯D.實驗室制乙
A.常溫下,雖然乙烯和空氣不反應,但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接近於空氣,所以不能版用排空氣法收集權,乙烯難溶於水,需用排水法收集,故A錯誤;
B.蒸餾時,溫度計應位於蒸餾燒瓶支管口附近測蒸氣的溫度,為充分冷凝,應從下端進水,上端出水,故B錯誤;
C.苯和硝酸沸點較低,易揮發,用長玻璃導管冷凝,制硝基苯的溫度是50-60℃,水浴加熱可以使反應物受熱均勻,並且溫度容易控制,圖示裝置正確,故C正確;
D.電石成分為碳化鈣,實驗室利用碳化鈣與水反應製取乙炔,此反應大量放熱,會損壞啟普發生器,生成的氫氧化鈣是糊狀物,會堵塞反應容器,故不可利用啟普發生器製取,故D錯誤.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