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改變滴管和小燒杯中的物質可以完成多個簡單實驗. (1)若滴管甲中吸有水,
1,水與生石灰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溫度升高,空氣體積增大,可觀察到氣球鼓起,一段時間後,溫度恢復到室溫,空氣體積減小,裝置恢復原狀.
滴管乙中所裝液體是:稀硫酸(或稀鹽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2,選將滴管甲中的稀硫酸滴入燒杯丙中,生成二氧化碳,觀察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紙花是否變色,再將.滴管乙中的水滴入燒杯丁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紙花上,再觀察是否變色。
⑵ 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實驗(圖中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Ⅰ.(1)儀器P的名稱是______
Ⅰ.(1)儀器p的名稱是分液漏斗;根據SO2可溶於水生成亞硫酸(H2SO3),H2SO3顯酸性;根據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根據碘能使澱粉溶液變藍,SO2具有還原性,能與碘水反應,使藍色退去;SO2具有氧化性,能與氫硫酸反應;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變紅 | 褪色 | |||
還原性 |
⑶ 如圖各裝置能完成相應實驗的是() A.裝置③:製取氧氣、氫氣等氣體 B.裝置④:乾燥,收集
A、裝置③是一個錯誤的裝置,因為長頸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故選項錯誤; B、裝置④中的鹼石灰是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氯化氫氣體與氫氧化鈉能發生化學反應,因此不能乾燥氯化氫氣體;故選項錯誤; C、裝置①是需要加熱的裝置,可以用來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故選項正確; D、裝置②是收集氣體的裝置,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應該從b進入;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應該從a進入;故選項正確; 故選C、D |
⑷ (2011北京)右圖裝置可以完成多個簡單實驗,具有葯品用量少、實驗現象明顯、尾氣不外逸等優點.(1)若
(1)由於氨水和酚酞試液不在一個燒杯中,但酚酞試液變紅了,說明氨水進入了酚酞試液中,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所以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運動,才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所以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2)本題是驗證使石蕊變色的物質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要先通過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發現石蕊不變色,再滴加水變紅,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3)將甲中的液體擠出,觀察到氣球明顯鼓起,由於甲中滴管是水,所以該物質溶於水放出熱量,溶於水放熱的有濃硫酸、氫氧化鈉固體、生石灰,所以燒杯①中可以是濃硫酸、氫氧化鈉固體、生石灰;
故答案為:(1)分子是不斷運動的;(2)先將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燒杯2中,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時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3)NaOH;稀鹽酸;第一次為溫度升高導致瓶中氣壓增大,第二次為產生氫氣導致氣體壓強增大.將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因為燒杯②中含有鎂,所以金屬可與酸反應產生氫氣,所以氣球鼓起,所以酸可以是硫酸或鹽酸.
故答案為:(1)分子是不斷運動的;(2)先將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燒杯2中,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時觀察燒杯1中的紙花是否變色;(3)NaOH(或濃硫酸或生石灰);稀鹽酸;第一次為溫度升高導致瓶中氣壓增大,第二次為產生氫氣導致氣體壓強增大.
⑸ 下圖裝置可以完成多個簡單實驗,具有葯品用量少、實驗現象明顯、尾氣不外逸等優點。小資料:Na 2 CO 3 +
(1)總在不斷運動 (2)先將乙中的液體擠出,一段時間後,再將甲中的液體擠出 (3)燒杯①:CaO;滴管乙:過氧化氫溶液 固體CaO 與H 2 O反應,放出大量熱,導致氣壓增大;H 2 O 2 和MnO 2 反應,產生O 2 並放出熱量,導致氣壓增大(2分) ⑹ 如圖各裝置能完成相應實驗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④D.只有②
①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會看到導管口有氣泡,說明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因此,該項實驗合理; ⑺ 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實驗(圖中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I.(1)儀器p的名稱是______
Ⅰ.(1)儀器p的名稱是分液漏斗;根據SO2可溶於水生成亞硫酸(H2SO3),H2SO3顯酸性;根據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故答案為:I2+SO2+2H2O═4H++SO2-4+2I-; II.(1)亞鐵離子會被氯氣氧化為三價鐵離子,反應實質是2Fe2++Cl2═2Fe3++2Cl-,故答案為:2Fe2++Cl2═2Fe3++2Cl-; (2)因Cl2能與水反應生成HCl和HClO,HCl具有酸性,能使石蕊溶液變紅,HClO具有強氧化性能使紅色褪去,故答案為:先由紫色變紅色,後褪色; (3)氯氣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化學反應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為:氫氧化鈉(NaOH)溶液. ⑻ (2014南海區二模)如圖裝置可以完成多個簡單實驗,具有葯品用量少、實驗現象明顯、尾氣不外逸等優點.
⑼ 化學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完成多個實驗.(1)若利用I、Ⅱ裝置製取氧氣:打開K1、關閉K2時 (1)若利用I、Ⅱ裝置製取氧氣,應該用過氧化氫分解製取,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