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同學設計了實驗裝置(如圖)來驗證葉的蒸騰作用:取三支試管,各注入相同體積的清水,分別插入一棵大小
(1)如圖分析來實驗裝置以及自結合題意可知甲、乙除了溫度不一樣,其它條件都一樣,因此是一組對照實驗,甲的溫度高,乙的溫度低,結果甲的液面下降大,說明甲中的植物蒸騰作用旺盛,散失了大量的水分,促進了植物從試管中吸水,可見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強.甲和丙除了枝條的葉不一樣,其它條件都一樣,因此甲丙是一組對照實驗.
(2)油的蒸發速度非常小,在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遮住了水分與空氣的接觸,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3)裝置中塑料袋內壁上也出現少量水珠,表明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
(4)蒸騰作用通過葉片上的氣孔 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使當地的空氣保持濕潤,使氣溫降低,讓當地的雨水充沛,從而對當地的氣候有調節作用.
故答案為:(1)甲與丙;葉子有無的變化;甲;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甲與乙;溫度的變化;溫度越高蒸騰作用越強
(2)防止水分從水面蒸發(3)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
(4)調節氣候、減輕乾旱
② 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經檢驗氣密性良好.若先將甲中液體擠出,觀察到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後,氣球明顯
A、雙氧抄水與二氧化錳混合產生氧氣,氧氣一段時間後不會被吸收,氣壓不能減小,氣球不能恢復原狀,故A錯誤;
B、濃鹽酸與碳酸氫鈉混合能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壓增大,氣球會變大,而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後會被氫氧化鈉吸收生成碳酸鈉,氣球會恢復原狀,再滴加鹽酸,碳酸鈉和鹽酸反應又會生成二氧化碳,氣球再次膨大,故B正確;
C、氫氧化鈉遇水放熱,瓶內壓強增大氣球鼓起來,恢復室溫後氣球恢復原狀;硝酸銨遇水吸熱,瓶內壓強減小,氣球不會重新鼓起來,故C錯誤;
D、氧化鈣遇水放熱,瓶內壓強增大氣球鼓起來,恢復室溫後氣球恢復原狀;鹽酸與鎂混合產生氫氣,氫氣不會被吸收,使瓶內壓強增大,氣球重新鼓起來,故D正確.
故選:BD.
③ 某實驗裝置如圖,在鐵芯P上繞著兩個線圈甲和乙,線圈甲中電流i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A、B、C、D四種情況.在t
A、線圈甲中電流不變,在線圈乙中產生恆定的磁場,穿過乙的磁通量不變回,不產答生感應電流.故A錯誤.
B、線圈甲中的電流均勻增加,產生磁場均勻增強,則穿過乙的磁通量增大,將產生感應電流,故B正確.
C、線圈甲中的電流均勻減小,產生的磁場均勻減弱,則穿過乙的磁通量減小,將產生感應電流,故C正確.
D、線圈甲中的電流不是均勻變化的,則產生的磁場也是不均勻變化的,穿過乙的磁通量是變化的,則在線圈乙中產生感應電流.故D正確.
故選:BCD.
④ (2013白下區二模)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若先將甲中液體擠出,觀察到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後,恢復原
A、雙氧水與二氧化錳混合產生氧氣,氧氣不會被吸收,氣壓不能減小,氣球不能恢復原狀,故A錯誤;
B、鹽酸與鎂混合產生氫氣,氫氣不會被吸收,氣壓不能減小,氣球不能恢復原狀,故B錯誤;
C、氫氧化鈉遇水放熱,瓶內壓強增大氣球鼓起來,恢復室溫後氣球恢復原狀;硝酸銨遇水吸熱,瓶內壓強減小,氣球鼓不會鼓起來,故C錯誤;
D、氧化鈣遇水放熱,瓶內壓強增大氣球鼓起來,恢復室溫後氣球恢復原狀;鹽酸與鎂混合產生氫氣,氫氣不會被吸收,使瓶內壓強增大,氣球重新鼓起來,故D正確.
故選D.
⑤ 某實驗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有關該實驗的問題.(1)該實驗所用的石墨棒須經過預處理;先經高溫
(1)如果石墨棒表面光滑,生成的氣體在電極上無法保存,所以不能形成燃料電池,這樣處理的石墨表面變得粗糙,且具有吸附性,使生成的氣體在石墨棒上保存,為下一步實驗作基礎;
故答案為:使石墨棒表面變得粗糙,有利於吸附氣體;
(2)要使發光二極體發亮,必須有電流通過,當打開S1、關閉S2時,電極和電解質溶液之間不能形成原電池,所以無電流通過;
關閉S1,該裝置形成電解池,電解一段時間後,陰極上有氫氣生成,陽極上有氧氣生成,且處理過的石墨棒有吸附性,所以兩極上存在氣體;
打開S1,關閉S2,兩電極上分別有氫氣、氧氣,所以該裝置形成燃料原電池,有電流通過二極體,所以二極體發亮.
故答案為:關閉S1;電解一段時間後,打開S1,關閉S2;
(3)開始時屬於電解池,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後來屬於原電池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則在實驗的全過程中能量的主要轉化形式是:電能→化學能→電能;
故答案為:電能→化學能→電能;
(4)①按下開關S1時,該裝置為電解池,C1與外接電源的負極相連為陰極,陰極上陽離子得電子,即氫離子得電子生成氫氣,其電極反應為:2H++2e-=H2↑;
故答案為:陰極;2H++2e-=H2↑;
②斷開開關S1,迅速按下開關S2,兩電極上分別有氫氣、氧氣,所以該裝置形成燃料原電池,C2上有氧氣為正極,正極上氧氣得電子生成水.
打開S1,關閉S2,兩電極上分別有氫氣、氧氣,所以該裝置形成燃料原電池,C2上有氧氣為燃料電池的正極,正極上氧氣得電子生成水,其電極反應式為:O2+4H++4e-=2H2O;
故答案為:正極;O2+4H++4e-=2H2O.
⑥ 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鐵芯P上繞著兩個線圈Q 和N,如果線圈Q中電流i與時間t的關系有四種情況,在t 1 ~t
A、線圈Q中電流不變,在線圈N中產生恆定的磁場,不產生感應電流.故A錯誤. B、線圈Q中的內電流均勻容增加,則磁場均勻增加,產生的磁場通過線圈N,根據E=N
C、線圈Q中的電流均勻減小,則磁場均勻減小,產生的磁場通過線圈N,根據E=N
D、線圈Q中的電流不是均勻變化的,則產生的磁場也不均勻變化,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在線圈N中產生變化的電流.故D正確. 故選D. |
⑦ 某一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鐵芯上繞著兩個線圈P和Q,如果線圈P中的電流i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有如選項所示的
A、線圈Q中電流不變,在線圈N中產生恆定的磁場,不產生感應電流.故A錯誤.
B、線圈專Q中的電流均屬勻增加,則磁場均勻增加,產生的磁場通過線圈N,根據E=N
△B |
△t |
△B |
△t |
⑧ 某一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鐵芯P上繞著兩個線圈A和B,如果線圈A中電流I和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的A、B、C、D
ABD、由圖示可知,通過P的電流發生變化,電流產生的磁感應強度發生變化,穿過Q的磁通量發生變化,產生感應電流,故ABD正確;
C、由圖示可知,P中電流不變,電流產生的磁場不變,穿過Q的磁通量不變,不產生感應電流,故C錯誤;
故選:ABD.
⑨ 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A.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並作
(1)實驗的目的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氣使裝置內外產生壓強差,水被吸入占據氧氣的空間,從而達到測定氧氣的目的,紅磷過量,可使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集氣瓶底要預先放一些水,目的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
(2)紅磷燃燒會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顆粒,所以觀察現象會看到白煙,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4P+5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