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情況下應設置安全泄放裝置
試驗和氣密性試驗相應地取1.25倍、1.15倍和1.00倍的最大允許工作壓力值,並在圖樣和銘牌中註明。2.當容器上安裝一個泄放裝置時,泄放裝置的動作壓力應不大於設計壓力,且該空間的超壓限度應不大於設計壓力的10%或20kPa中的較大值。 3.當容器上安裝多個泄放裝置時,其中一個泄放裝置的動作壓力應不大於設計壓力,其他泄放裝置的動作壓力可提高,但不得超壓設計的4%。該空間的超壓限度應不大於設計壓力的12%或30kPa中的較大值。 4.當容器有可能遇到火災或接近不能預料的外來熱源而可能釀成危險時,應安裝輔助的泄放裝置,應使容器內超壓限度不超過設計壓力的16%。 5.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可看成是一個容器,只需在危險的空間(容器或管道上)設置一個泄放裝置。但在計算泄放裝置的泄放量時,應把容器間的連接管道包括在內。與壓力源相連接的、本身不產生壓力的壓力容器,該容器的設計壓力達到了壓力源的設計壓力時。專注於解決中央空調自控和供熱採暖自控方案;諸壓力容器的設計壓力相同或稍有差異,容器間採用足夠大的管道連接,且中間無閥門隔斷時. 6.同一台壓力容器,由於有幾種工況而具有兩個以上設計壓力時,該容器泄放裝置的動作壓力應能適用於各種工況下的設計壓力。 7.容器內的壓力若有可能小於大氣壓力,而該容器不能承受此負壓條件時,應裝設防負壓的泄放裝置。 8.換熱器等壓力容器,若高溫介質有可能泄漏到低溫介質而產生蒸汽時,應在低溫空間設置泄放裝置。 9.一般可任選一種類型的泄放裝置,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必須採用爆破片裝置。 壓力快速增長;對密封有更高要求;容器內物料會導致安全閥失效;安全閥不能適用的其他情況。
B. 壓力容器上設置有超壓泄放裝置時氣密性試驗壓力如何取
謝謝五樓的詳細解答,氣密性試驗壓力仍然取1.0倍的設計壓力,而超壓泄放裝置提高到小於等於最大允許工作壓力,這樣就避免了氣密性試驗時超壓泄放裝置的頻繁啟動.
C. 超壓泄放裝置由壓力容器設計單位選還是工藝計算選取更合理
超壓泄放裝置在行業中一般由工藝計算,一般整套裝置的設計是由設計院完成的,設計院裡面有設備專業人員,也有工藝專業人員,他們分工很明確,工藝專業人員會去計算超壓泄放裝置並選取泄放壓力。
D. 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口與安全閥型號由誰負責提
我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工藝專業沒有設置超壓泄放裝置,我們設備專業是否需要向工藝專業提出?按照GB150附錄B的定義:「凡屬於本標准管轄的壓力容器,在操作過程中又可能出現超壓時,應該按照本附錄的要求配備超壓泄放裝置。」畢竟我們設備專業的人不知道是否會有超壓得可能性,所以工藝專業的人應該對是否設置泄放裝置負責。至於超壓泄放裝置的安全泄放量和安全閥或者爆破片選型應該有設備專業的人負責。
E. 超壓泄壓閥怎樣調節水的壓力
超壓泄壓閥 型號500X在沒起泵前 先在銅上面的調節螺絲順指針向下旋轉幾圈。
超壓泄壓閥:也稱持壓泄壓閥,泄壓保護裝置的工作主要依賴於對泄壓閥滑塞內腔的壓力控制,正常輸送時,滑塞在內腔設定壓力作用下將滑塞緊緊的與主閥座貼合,使泄壓閥處於正常關閉狀態,當管線發生水擊,異常升壓,超過其滑塞內腔所設定的安全控制壓力時,在壓差的作用下滑塞打開,通過滑塞外腔開始泄壓並報警,當管線壓力恢復正常工作壓力時,滑塞與閥座緊緊貼合,恢復關閉狀態,停止泄放,管線恢復正常輸送。
F. 壓力容器為什麼要裝設超壓泄放裝置
防止壓力過大發生危險
G. GB150關於安全閥泄放裝置的泄放壓力包括設計壓力和超壓限度兩部分怎樣理解
設計壓力是壓力范圍的一個等級,不確定到具體壓力值,整定壓力的取值標准中有規定。設計壓力可以參考壓力容器的設計壓力,超壓限度應該是安全閥的超壓泄放壓力
H. 水箱溢流管和泄放管的作用
溢流管位於水箱側面,加水時引導和排出水箱溢出的冷卻液,避免弄臟、腐蝕散熱管內和發動機零件。泄放管連接容小水箱,配合水箱蓋工作:在水箱蓋高壓閥打開時,引導高溫水蒸氣和液體進入小水箱(膨脹水箱)。溫度下降時,小水箱裡面的水通過該管重新迴流到水箱里。
I. 壓力容器安全泄放裝置有哪幾種 都有什麼優缺點 應用前景
主要有三種:安全閥、爆破片和自動調節閥。
1.安全閥通過彈簧進行專調節,在超壓瞬間泄放,並屬在壓力控制范圍內回落。但是容易泄漏。
2.爆破片是一次性的,一旦啟用,就必須全部泄盡物料,造成系統停車。它適用於平時一點都不3.得泄漏的地方。彌補的辦法是和安全閥聯合使用。
3.自動調節閥可以調節控制流量和壓力,相當可靠。但是一般起不到切斷的作用。
4.現在通行的做法是根據需要將幾種聯合使用。
J. 安全泄放裝置中開啟排放後可自行關閉,容器和裝置可以繼續使用的是什麼
安全閥的開啟壓力是根據容器或者管道的設計壓力來設定的;如果是鍋爐,安全閥的開啟壓力是根據鍋爐的工作壓力來設定的。您所提到的安全閥開壓力過高,是什麼意思?不是很清楚。請描述的清楚一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