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挖掘機,推土機履帶行走裝置的主要優點的什麼
採用履帶行走,就象鋪了一道無限延長的軌道一樣,使它能夠平穩、迅速、安全地通過各種復雜路況.由於接地面積大,所以增大了在松軟、泥濘路面甚至於某些河冰面上的通過能力,降低了下陷量,履帶板上有花紋並能安裝履刺,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會滑轉。
❷ 小松履帶式挖掘機行走裝置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履帶式行來走裝置由「四輪源一帶」(即驅動輪2、導向輪7、支重輪3、托鏈輪6及履帶1)、張緊裝置4和緩沖彈簧5,行走機構11,行走架(包括底架10、橫梁9和履帶架8)等組成。驅動裝置是雙速液壓馬達經過減速器減速,帶動驅動輪和履帶行走。導向輪是通過張緊裝置和行走架連接。張緊緩沖裝置是用以調整履帶的張緊度,並在前部履帶受到沖擊時起緩沖作用。履帶上部由托鏈輪支持,下部通過支重輪將載荷傳到地面。
挖掘機行走時驅動輪在履帶的緊邊一驅動段及接地段(支撐段)產生一拉力,企圖把履帶從支重輪下拉出,由於支重輪下的履帶與地面間有足夠的附著力,阻止履帶的拉出,迫使驅動輪卷動履帶,導向輪再把履帶鋪設到地面上,從而使挖掘機借支重輪沿著履帶軌道向前運行。
挖掘機轉向時由安裝在兩條履帶上,分別由兩台液壓泵供油的行走馬達(用一台油泵供油時需採用專用的控制閥來操縱)控制油路,可以很方便地實現轉向或就地轉彎,以適應挖掘機在各種地面、場地上運行。液壓挖掘機的轉彎情況,為兩個行走馬達旋轉方向相反、挖掘機就地轉向)僅向一個行走馬達供油,挖掘機則繞著一側履帶轉向。
❸ 小型挖土機行走裝置的組成
行走架是小型挖土機行走裝置的載重框架,它由支撐架,承重梁和履帶架構成
履帶行走裝置由「四輪一帶」(即主動輪,導輪,支重輪,錕軸,及其履帶)那樣可以使上端凈重勻稱傳到路面,有利於在承重力較低的路面應用,提升行走特性。
小型挖土機關鍵用於市政道路建設或是狹小空間內工作考慮辦公環境和具體標准等要素應選用硫化橡膠履帶,因為硫化橡膠履帶具備對地面毀壞小,噪音低,速度更快,震動小,接地裝置比壓小,驅動力大,能夠降低路面對機械設備的沖擊性等優勢,在極端環境中或在野外工作時能夠應用鋼制履帶以融入極端的工作狀況,而輪式行走裝置雖然有運作速度更快,操控性好,運作時車胎不損壞地面,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很火爆,可是其他接地裝置比壓大,爬坡度小,發掘工作時必須用專業支腳支撐點,以保證挖掘機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數。
❹ 試述履帶式推土機普通式行走裝置和高架式行走裝置的不同之處及優缺點急急急
個人認為,高驅行走優勢是通過性好,但是因為他地盤高了抓地力也許會有欠缺,不如一般行走方式的車爬坡性好
❺ 履帶行走裝置牽引力計算
鑽機行走時,需要不斷克服行走中所遇到的各種阻力,牽引力也就是用於克服這些運動阻力的。牽引力計算原則是行走裝置的牽引力應該大於總阻力,而牽引力又不應超過機械與地面的附著力。
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很多,主要有:履帶運行的內阻力、由履帶支承引起的土壤變形的阻力、坡度阻力、轉彎阻力、風載阻力、慣性阻力、傳動損失和液壓損失等。
圖6-12 雙排行星輪行走減速器內部結構
(一)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
1.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
履帶運行時,由於驅動力與履帶板的嚙合有嚙合阻力Fn1;驅動輪和導向輪軸頸的摩阻力Fn2;履帶銷軸摩擦阻力Fn3;支重輪的摩擦損失Fn4。
綜上所述,等效到驅動輪節圓上的履帶總內阻力F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當鑽機前進時和鑽機後退時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不同。考慮到這些損失,在計算時可取履帶行走裝置效率等於0.8~0.85。
2.土壤變形阻力Fd
該項阻力為土壤對履帶運行的阻力,是由於支重輪沿履帶滾動,履帶使土壤受擠壓變形而引起的。雙履帶的地面總變形阻力,即運行阻力Fd(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λd為運行比阻力系數,根據試驗測定,見表6-1。
3.坡度阻力Fs
坡度阻力是鑽機在斜坡上因自重分力所引起的。設坡角為α,則坡度阻力Fs(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
表6-1 運動比阻力系數
4.轉彎阻力Fr
履帶行走裝置轉彎時所受到的阻力較為復雜,而主要是履帶板與地面的摩擦阻力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μ3為轉彎時履帶與地面摩擦系數,一般為0.4~0.7,對於堅實地面取較小值,對於松軟地面取較大值。m為鑽機工作質量,kg;L為履帶接地長度,m;R為行走履帶的轉彎半徑,m。
當鑽機以單條履帶制動轉彎時,由R=B,所以,此時轉彎行駛阻力可表示為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B為履帶軌距,m。
5.風載阻力Fw
風載阻力可表示為Fw(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qW為鑽機工作狀態的風壓,取qW=250Pa;AW為鑽機的迎風面積,m2。
6.慣性阻力Fi
若鑽機的行走速度為1~2km/h,啟動時間為3s,則不穩定運行啟動、停車時的慣性阻力Fi(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二)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
綜上所述,以上6種運行阻力中,以坡度阻力和轉彎阻力為最大,往往要佔到總阻力的2/3,尤其鑽機的原地轉彎阻力比機械式的繞一條履帶轉彎阻力更大,但轉彎和爬坡一般不同時進行。因此,可以根據上坡時作直線行走的情況計算履帶行走裝置,並根據平道上轉彎的情況來驗算。故在實際計算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FT時,總是從下面兩種組合情況中選用較大者,即
爬坡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轉彎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在對鑽機的履帶底盤進行設計時,有些阻力很難精確計算,因此可用整機重力估算鑽機的行走牽引力,即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若鑽機的液壓功率PT(kW)為已知,則可根據下列公式驗算行走速度等參數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η為行走傳動機構的效率,取0.8~0.85;RV為泵或馬達的變數系數(如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則取RV=1);FT為牽引力,N;υ為行走速度,km/h。
採用變數泵系統的鑽機在爬坡或轉彎時可根據阻力的增加,自動降低行走速度,增加牽引力;在平坦路面上又能自動減少牽引力,提高行走速度。因此,牽引力和行走速度兩者通常都能滿足要求。
在採用定量泵系統時,如果發動機功率不太富裕,則可以適當降低行走速度,滿足必需的最大行走牽引力,使鑽機在一般路面能實現原地轉彎。
目前採用變數泵或變數馬達的履帶式鑽機的最大行走速度一般在2~5.5km/h范圍內,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的行走速度一般在1.5~3km/h范圍內。
為了保證鑽機在坡道上運行,應驗算其附著力,即牽引力必須小於履帶和地面之間的附著力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φ為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表6-2);Tf為鑽機的地面附著力,N;m為鑽機整機質量,kg;α為坡度角,(°)。
表6-2 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φ
❻ 挖掘機履帶式行走裝置個輪胎式行走裝置相比有哪些優點和缺電
挖掘機的行走方式大體可以分為三種:輪胎式、履帶式、步行式。
輪胎式挖掘機:一般為小型挖掘機
履帶式挖掘機:一般中小型挖掘機採用雙履帶,大型挖掘機要用四履帶或八履帶。
步行式挖掘機:利用機體上的大圓托盤及左右兩個履板交替支承在地面上,兩履板通過偏心輪、曲柄滑或油缸升降與前移而行走。
與輪式挖掘機相比,優點是:履帶挖掘機可以大幅減少路況對載重車輛的限制,可以在山上作業,有專門的輸送履帶,遠距離輸送,運行動作快,旋轉大,360度旋轉,動力性、通過性好過輪式,履帶可以上直角坡,而且不容易被泥澤限住。轉彎的半徑也小點,作業的時候,比較穩定,不需要打支腿。如果藉助附加裝置,還可進行樁工、土石方作業,實現一機多用,而且價格比較低。
與輪式挖掘機相比,缺點是:就是不適合走公路,會破壞路面而且在公路上速度也不如輪式挖掘機。
與履帶式挖掘機相比,優點是:以行走速度快,能遠距離自行轉場,並可快速更換多種作業裝置,具備機動、靈活和高效的優勢不損壞路面的特點,適於硬地施工。
與履帶式挖掘機相比,缺點是:價格較高,效率低,穩定性差,安全性弱,輪胎耐熱性差,不能進入礦山或者泥濘地帶,爬坡能力差,旋轉性也弱,只能180旋轉。
❼ 履帶推進裝置是怎麼產生牽引力來推動坦克前進的
由傳動裝置傳給發動機的動力帶動主動輪旋轉
❽ 履帶底盤總成的結構都有哪些呢
履帶行走機構廣泛應用於工程機械、拖拉機等野外作業車輛。行走條件惡劣,要求該行走機構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並具有良好的行進和轉向能力。履帶與地面接觸,驅動輪不與地面接觸。當馬達帶動驅動輪轉動時,驅動輪在減速器驅動轉矩的作用下, 通過驅動輪上的輪齒和履帶鏈之間的嚙合, 連續不斷地把履帶從後方捲起。接地那部分履帶給地面一個向後的作用力, 而地面相應地給履帶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 這個反作用是推動機器向前行駛的驅動力。當驅動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時, 支重輪就在履帶上表面向前滾動, 從而使機器向前行駛。整機履帶行走機構的前後履帶均可單獨轉向,從而使其轉彎半徑更小zy12。
履帶行走裝置有「四輪一帶」(驅動輪、支重輪、導向輪、拖帶輪及履帶),張緊裝置和緩沖彈簧,行走機構組成。如下圖所示。
履帶底盤結構組成
上圖中,1-履帶;2-驅動輪;3-托帶輪;4-張緊裝置;5-緩沖彈簧;6-導向輪;7-支重輪;8-行走機構。
❾ 汽車底盤結構設計要遵循什麼原理求設計類書籍
第1章 概論 1.1 工程機械特點、分類及組成 1.1.1 工程機械特點 1.1.2 工程機械分類 1.1.3 工程機械組成 1.2 工程機械的發展概況 1.2.1 工程機械的發展歷程 1.2.2 我國工程機械的發展現狀 1.2.3 國外工程機械的發展現狀 1.2.4 工程機械的發展趨勢 1.3 工程機械底盤設計要求 1.4 典型工程機械結構簡介 1.4.1 推土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4.2 裝載機介紹 1.4.3 鏟運機介紹 1.4.4 挖掘機簡介 1.4.5 起重機械的基本組成及分類 1.4.6 壓實機械的概述 1.4.7 混凝土泵車的主要結構及其特點第2章 行駛理論 2.1 工程機械的行駛原理 2.1.1 輪胎式工程機械的行駛原理 2.1.2 履帶式工程機械的行駛原理 2.2 行走機構的運動學 2.3 行走機構的動力學 2.4 行駛阻力 2.4.1 滾動阻力 2.4.2 坡道阻力 2.4.3 空氣阻力 2.5 傳動功率損失與行駛功率損失 2.6 附著性能 2.7 牽引性能 2.7.1 恆定功率發動機特性 2.7.2 功率平衡 2.8 動力性能第3章 傳動系 3.1 傳動系的類型和組成 3.1.1 機械傳動 3.1.2 液力機械傳動 3.1.3 液壓傳動 3.1.4 電傳動 3.2 傳動系總傳動比和各傳動部件傳動比的確定 3.2.1 總傳動比i∑ 3.2.2 各部件傳動比的確定 3.2.3 擋位數和中間擋位傳動比第4章 離合器與變速箱 4.1 離合器的設計要求和選型 4.1.1 離合器的設計要求 4.1.2 離合器的選型 4.1.3 離合器主要參數的確定 4.2 變速箱 4.2.1 變速箱的概述 4.2.2 變速箱主要零件設計 4.2.3 變速箱主要參數的確定 4.2.4 機械式換擋變速箱 4.2.5 定軸式動力換擋變速箱 4.2.6 利勃海爾靜液壓裝載機自動換擋變速箱系統 4.2.7 行星齒輪式動力換擋變速箱第5章 萬向節傳動與輪式驅動橋 5.1 萬向節傳動裝置 5.1.1 十字軸萬向節傳動裝置結構 5.1.2 十字軸萬向節的運動學和動力學 5.2 傳動軸 5.3 驅動橋 5.3.1 主傳動器與差速器 5.3.2 半軸、輪邊傳動及驅動橋殼 5.3.3 ZL40、ZL50驅動橋主要技術參數第6章 轉向系 6.1 轉向系設計的基本要求 6.2 輪胎式轉向機構 6.2.1 輪式工程機械轉向操縱機構 6.2.2 轉向橋 6.2.3 轉向機構 6.3 輪式工程機械轉向方式 6.4 輪式裝載機轉向系統結構原理 6.5 履帶式工程機械轉向機構第7章 制動系 7.1 行車制動系設計要求 7.2 制動系功能 7.3 輪式工程機械前後橋車輪制動力的分配 7.4 輪式裝載機的制動系統 7.5 TY220型推土機轉向制動器第8章 行走系 8.1 輪式工程機械的行走系 8.1.1 輪式底盤通過性的幾何參數 8.1.2 工程機械輪胎 8.1.3 輪式裝載機液壓行走系統 8.1.4 輪胎式液壓挖掘機行走裝置類型 8.2 履帶式工程機械的行走系 8.2.1 履帶式行走裝置組成與工作原理 8.2.2 履帶式底盤行走系的尺寸參數和結構布置 8.2.3 懸架設計附錄 附表1 國產ZL50型裝載機及與國外同類機型主要性能參數對比 附表2 工程機械輪胎技術參數 附表3 載重汽車輪胎技術參數 附表4 工業車輛輪胎技術參數 附表5 農業輪胎技術參數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