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的作用是為了什麼
胸腔積液、氣胸的主要治療方法。引流作用
⑵ 關於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的幾個問題
1、2是為了避免進入胸腔引起感染;3是因為人體胸膜腔為負壓;4提示引流管堵塞
⑶ 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
1、保持管道的密閉和無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裝置是否密封,胸壁傷口引流管周圍,用油紗布包蓋嚴密,更換引流瓶時,必須先雙重夾閉引流管,以防空氣進入胸膜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
2、體位 胸腔閉式引流術後常置病人於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勵病人進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運動,利於積液排出,恢復胸膜腔負壓,使肺擴張。
3、維持引流通暢 閉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應低於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況下引流瓶不應高於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時擠壓引流管,30-60分鍾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塊堵塞。擠壓方法為:用止血鉗夾住排液管下端,兩手同時擠壓引流管然後打開止血鉗,使引流液流出。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引流管是否繼續排出氣體和液體,以及長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隨呼吸上下波動,必要時請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時觀察。水柱波動的大小反應殘腔的大小與胸腔內負壓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動4-6CM。如水柱無波動,病人出現胸悶氣促,氣管向健側偏移等肺受壓的症狀,應疑為引流管被血塊堵塞,需設法擠捏或使用負壓間斷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暢,並通知醫生。
4、妥善固定 運送病人時雙鉗夾管,下床活動時,引流瓶位置應低於膝關節,保持密封。
5、觀察記錄 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水柱波動范圍,並准確記錄。手術後一般情況下引流量應小於80ML/U,開始時為血性,以後顏色為淺紅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顏色為鮮紅色或紅色,性質較粘稠,易凝血,則疑為胸腔內有活動性出血。每日更換水封瓶。作好標記,記錄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無需每日更換。
6、脫管處理 若引流管從胸腔滑脫,立即用手捏閉傷口處皮膚,消毒後用凡士林紗布封閉傷口,協助醫生做進一步處理。如引流管連接處脫落或引流瓶損壞,立即雙鉗夾閉胸壁導管,按無菌操作更換整個裝置。
7、拔管指征 48-72小時後,引流量明顯減少且顏色變淡,24H引流液小於50ML,膿液小於10ML,X線胸片示肺膨脹良好、無漏氣,病人無呼吸困難即可拔管。方法:囑病人先深吸一口氣後屏氣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寬膠布密封,胸帶包紮一天。
8、拔管後觀察 病人有無胸憋、呼吸困難、切口漏氣、滲液、出血、皮下氣腫等症狀
⑷ 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
意見建議:
你好,根據你說的情況是治療氣胸的情況的,需要你到醫院胸外科給予檢查,確診後可以給予對症治療的,同時需要你給予消炎葯物對症治療的
⑸ 胸腔閉式引流術適用於哪些病症
胸腔閉式引流是將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內,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氣體或收集胸腔內的液體,使得肺組織重新張開而恢復功能。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廣泛地應用於血胸、氣胸、膿胸的引流及開胸術後,對於疾病的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肋間細管插管法(6-10Fr):一般用於排出胸內積液,積氣或搶救時應用。因管徑較細,操作簡單臨床上經常應用。但其對排出較稠的液體如積血、膿液等不甚通暢。肋間粗管插管法(20-24Fr):就是經肋間插入一個稍粗一點的管,操作簡單,又可引流大部分不是十分粘稠的液體。但此法長時間帶管容易引起疼痛。經肋床插管法(28-40Fr):因此法切除一小段肋骨,經肋骨床插管,可插入較粗的引流管。並能通過手指或器械分離胸內感染分隔。因此,適用於膿液較粘稠的具有感染分隔病例,並可長時間帶管。但其缺點是損傷較大,手術復雜。術前先做普魯卡因皮膚過敏試驗(如用利多卡因,可免作度試),並給予肌內注射苯巴比妥鈉0.lg或哌替啶50mg。患者取半卧位(生命體征未穩定者,取平卧位)。積液(或積血)引流選腋中線第6~7肋間進針,氣胸引流選鎖骨中線第2~3肋間。術野皮膚以碘酊、酒精常規消毒,鋪無菌手術巾,術者戴滅菌手套。
局部浸潤麻醉切口區胸壁備層,直至胸膜並可見積液或積氣抽出;沿肋間走行切開皮膚50px,沿肋骨上緣伸入血管鉗,分開肋間肌肉各層直至胸腔;見有液體或氣體湧出時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過4~125px,以絲線縫合胸壁皮膚切口,並結扎固定引流管,敷蓋無菌紗布。引流管末端連接至水封瓶,引流瓶置於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胸膜腔大量積氣、積液者,開放引流時應緩慢。引流液體首次勿超過1000ml,防止發生縱隔的快速擺動移位或復張性肺水腫的發生。待病情穩定後,再逐步開放止血鉗。保持胸閉引流的密閉性:由於胸腔內是負壓,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發生逆行感染,要確保患者的胸閉引流瓶平面低於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1500px,囑患者活動時不要將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引流管不要過長,以防折疊。為防止胸腔管與外界相通,更換引流瓶時,必須用雙鉗雙向夾管;為防止患者外出做檢查時,管路連接不緊密或引流瓶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況發生,應用兩把鉗子不同方相進行夾管。若為有齒鉗,其齒端需包裹紗布或膠套,防止夾管時導致引流管破裂、漏氣。
⑹ 胸腔閉式引流的引流裝置的分類
1, 引流袋引流:適用於吸管引流,多用於引流胸腔積液。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沒有水封瓶不能產生負壓,因此,不適用肺內仍有漏氣的病例 。
2, 水封瓶引流:適用於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內積氣、積液、積血及膿液。
3,水封瓶負壓吸引引流:因能加大胸內負壓,故適用於胸內肺膨脹不良殘腔較大的病例。
⑺ 胸腔閉式引流的介紹
胸腔閉式引流是將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內,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氣體或收集胸腔內的液體,使得肺組織重新張開而恢復功能。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廣泛地應用於血胸、氣胸、膿胸的引流及開胸術後,對於疾病的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⑻ 胸腔閉式引流的適應症
看多長時間了,是否有機化,纖維化。如果沒有可以下閉式引流管引流,抗生素沖洗。如果形成了纖維化就復雜點可能需要開胸引流,進行剝脫術。具體的看你的
⑼ 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閉式胸膜腔引流術的適應證是:
①氣胸、血胸或膿胸需要持續排氣、排血或排膿者;
②切開胸膜腔者。閉式胸膜腔引流的方法:根據體征和胸部X線檢查,明確胸膜腔內空氣、液體的部位,選定插管的肋間隙。液體處於低位,一般選在腋中線和腋後線之間的第—8肋間插管引流。氣體多向上積聚,以在前方上部胸膜腔引流為宜,常選鎖骨中線第2肋間。病人取半卧位,胸部消毒後,在選定的肋間以l%普魯卡因溶液3~5ml浸潤全層胸壁。作一長約2cm小切口,插入血管鉗分開肌層,再沿肋骨上緣分入胸膜腔,將一有側孔的橡膠管或塑料管,經切口插入胸膜腔內4~5cm,其外端連接於無菌水封瓶或引流裝置。縫合切口,並固定引流管。
引流胸膜腔的標准水封瓶為一數升容量的大口瓶,橡皮塞打上兩個洞孔,分別插入長、短玻璃管。長管的下端插至水平面下3~4cm,短管下口則遠離水平面,使瓶內空間與大氣相通。使用時,將胸膜腔引流管連接於水封瓶的長玻璃管。接通後即見長管內水柱上,高出水面8~l0cm,並隨呼吸上下移動。如水柱不動,提示引流管不通。為保持管腔通暢,避免阻塞,要經常擠壓引流管。記錄每小時或每日引流液量。為了持續保持一定負壓,排除胸膜腔內氣體與液體,促使肺膨脹,可加用負壓吸引裝置。傳統方法是將水封瓶連接於一負壓調節瓶。調節瓶也是一個大口瓶,橡皮塞有三個洞孔,插置三根玻璃管。兩根短的分別連接水封瓶上短玻璃管和負壓吸引器。長的玻璃管上端與大氣相通,下端插入水面下(10~20cm),按水柱深度來調節抽吸的負壓。目前已有各種一次使用性塑料胸膜腔引流裝置供臨床應用。
胸膜腔引流後,如24小時內水柱停止波動,且不再有氣體或(和)液體排出,經X線檢查肺膨脹良好者,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時,囑病人深吸氣後屏氣,迅速拔除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紗布緊蓋引流傷口,並用膠布固定,或收緊結扎已放置在引流管切口的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