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和氣體體積或相同時間內放出氣體所佔的體積(或一定時間內右側水面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指產生相同體積氣體所需要的時間
(2)乾燥管;把帶火星的木條插入乾燥管,看是否復燃
(3)證明CuO的質量在反應前後沒有變化
(4)分別取加入雙氧水前後的氧化銅,進行與H
2 (或CO、C等還原劑)的反應或與酸溶液的反應的性質實驗比較
(5)使塞子上的凹槽對准瓶壁上小孔;左右兩端液面相平;反應前後容器溫度相同
⑹ 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證明氧化銅也能加快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並與相同條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做
(1)本題中要注意:不論用哪一種方法,都要形成液封.方法一必須夾上彈簧夾,還要加水浸沒長頸漏斗的下端,形成液封.方法二和方法三中要注意針筒或吸球造成的內外的壓強差.第二個裝置中也要注意內外壓強差.加葯品的先後順序:先加CuO後滴加H2O2.
故答案為:方法一:在乳膠管上夾彈簧夾,向長頸漏斗內加水,至形成液封,再加適量水,靜置一段時間後,若長頸漏斗液面與試管內液面差保持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或方法二:在試管內加入適量水,形成液封後,用針筒接在乳膠管上,當針筒外拉或內推時,若看到試管內有氣泡或長頸漏斗下端出現穩定的液柱,說明氣密性良好.方法三:用洗耳球或吸球代替針筒進行如上操作.)
加葯品的先後順序:先加CuO後滴加H2O2.
(2)因為1升水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氣,因此防止氧氣溶在水中.
故答案為:防止O2溶於水.
(3)本實驗的設計意圖是比較反應速率的快慢,實驗時間均以生成30mL氣體為准.
故答案為:生成30mL氧氣所需要的時間.
(4)本題要抓住催化劑的特點「一變、二不變」.即改變其它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不變,就可以設計有關的實驗步驟.
故答案為:(答案合理即可)
實驗步驟 |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
| |
把上述混合物,過濾所得固體晾乾後稱重 | CuO的質量在反應前後是否保持不變 |
將所得固體重新與過氧化氫溶液混合,觀察是否依舊加快過氧化氫溶液分解 | CuO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是否保持不變 |
.
⑺ 請用圖中所示實驗裝置證明氧化銅能加快約7%的雙氧水的分解並與二氧化錳的催化效果進行比較(即比較反應速
(1)此圖表反映的是催化劑不同時其他因素相同時反應的快慢,因此應該通過回測量答反應的速度,驗證結論,
故答案為:時間和氣體體積或相同時間內放出氣體所佔的體積(或一定時間內右側水面上升的高度);產生相同體積氣體所需要的時間;
(2)從圖中可看出B儀器為乾燥管,檢驗氧氣的存在一般採用帶火星的木條,若復燃為氧氣,故答案為:乾燥管;把帶火星的木條插入乾燥管,看是否復燃;
(3)判斷一種物質是催化劑,除能改變反應速度外,還要驗證:一是質量不變,二是其化學性質不變,
故答案為:證明CuO的質量在反應前後沒有變化;
(4)取樣品少量於試管中,滴加稀硫酸振盪,能完全溶解並且溶液變成藍色,說明是氧化銅,
故答案為:分別取加入雙氧水前後的氧化銅,進行與H2(或CO、C等還原劑)的反應或與酸溶液的反應的性質實驗比較;
(5)內外壓強相同時液體可以順利滴下,所以採取的措施是使塞子上的凹槽(或小孔)對准瓶壁上小孔;測量氣體體積的時候,兩側的壓強應該相同,且溫度也應該相同,
故答案為:使塞子上的凹槽對准瓶壁上小孔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對准瓶壁上小孔;左右兩端液面相平;反應前後容器溫度相同.
⑻ 下圖所示為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實驗裝置(圖中加熱儀器、鐵架台、鐵夾等均未畫出).圖中
(1)裝置中反應流程是需要制備氧氣和乙醇蒸氣在加熱時反應生成乙醛,通入氫氧化銅中需要加熱才會出現磚紅色沉澱,所以需要加熱的裝置有:F是加熱制氧氣,A需要得到乙醇蒸氣需要加熱;B處乙醇的催化氧化需要加熱;乙醛通入E氫氧化銅溶液需要加熱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故答案為:ABEF;
(2)B處的反應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的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
催化劑 |
⑼ 化學實驗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准備了如圖實驗裝置:請根據題意填空.(1)實驗室若用B裝置製取氧氣,該反應
(1)B裝置適用於常溫下,固液反應製取氧氣,故為以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於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來收集,故填:2H2O2 MnO2 | .
⑽ 苯和溴的取代反應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A為帶支管的試管改成的反應容器,在其下端開了一小孔,塞好石
(1)苯與液來溴在鐵催化下反應生成自溴苯和溴化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溴易揮發,易溶於有機溶劑,所以用C來吸收吸收溴化氫中的溴和揮發的有機物蒸汽,防止對溴化氫的檢驗造成干擾, 故答案為:吸收溴化氫中的溴和揮發的有機物蒸汽; (3)B中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溴苯密度比水大,該反應中有溴化氫生成,溴化氫溶於水得到氫溴酸,氫溴酸是酸性物質,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氫溴酸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澱溴化銀,所以觀察D和E兩試管,看到的現象是D管中變紅,E管中出現淺黃色沉澱, 故答案為:③⑤;④;①; (4)裝置D和E導管口在液面上方,能防止倒吸,倒置漏斗增大了氣體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接觸面積,有緩沖作用,能夠防止倒吸,故答案為:DEF; (5)F用於吸收尾氣,防止污染環境,故答案為:尾氣吸收.
與多功能催化反應實驗裝置報告相關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