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空調的製冷量如何計算
所需製冷量:(W)=單位面積所需製冷量(W/m2)×房間地板面積(m2)。 公式中單位面積所需製冷量是根據不同的房屋結構,不同的樓層而定。現在給大家提供一個大致演算法:對一般朝南水泥鋼筋結構房屋的最上層為185~195W/m2,中間樓層為145~155w/m2。夏天平均室溫較高的房間宜選大些,反之選小些(一般最小為145W/m2)。例如:房間面積為25m2,樓層為六樓公房的第三層,那麼,所需空調的製冷量就是:150W/m2×25m2=3750W;按照1P=2500w來換算,3750w=1.5P。如果房間面積不變,樓層為頂層,那麼,所需空調的製冷量就是:190W /m2×25m2=4750w,經換算為1.9P。如果空調是安裝在單位辦公場所,那麼,單位面積所需製冷量必須選在200W/m2以上,因為人員多,進出頻繁,加上現代辦公設備(如電腦、復印機等等)所產生的熱量應考慮在內,如按照普通住房情況來計算,空調的製冷量絕對不夠用的,這一點請用戶在選購空調時加以注意。 以上是所需製冷量的計算,那麼,冷暖空調的制熱量如何計算呢?我們只要把公式中的製冷量改為制熱量來計算,中間樓層單位面積所需制熱量約為220W/m2,最上層的約為250W/m2,代入公式即可。
應該注意的是,所有空調型號中所標明的功率都以製冷量為標准,例如:KFR-25GW中的25就表示製冷量為2500W;又如KFR-80LW的製冷量為8000W。制熱量數據則在說明書中標出。因此,用戶在購買空調時,應以自己實際使用需要來作出最佳選擇。最後有兩點建議:1空調加熱時所需的能量為製冷時的1.2~1.4倍,所以,選擇冷暖機型時,請以制熱量為主來計算。2.空調宜買大不宜買小,購買時請選擇功率稍大於計算值的機型。
B. 辦公室的空調冷量是按多少算
辦公室空調冷量一般是這樣:小辦公室:140-180,大辦公室:210-250
C. 請搞建築暖通設計(空調系統的總功率) 高手指教。
首先是空調製冷量或制熱量的計算,一般首先要考慮新風量,這是根據樓宇要求和設計規范得出的。新風量出來後,根據設計條件和焓濕圖得出新風冷負荷或者熱負荷。然後是人員,設備冷負荷,再然後就是維護結構的冷熱負荷。現在的要求好像是根據當地的氣象參數,算出分時冷熱負荷,這個要求就比較高了。一般設計開始的時候都是根據經驗來做的,比如京津地區,辦公樓夏季冷負荷為80~100w/m2,冬季熱負荷為60~80w/m2。
冷熱負荷計算出來後,就要選擇冷熱源了。熱源就是鍋爐或者市政熱源了,相對比較簡單,以下主要講製冷吧。冷機的選擇根據冷源一般有水冷,風冷,地源熱泵等(風冷熱泵和地源熱泵可同時提供熱源),一般跟當地氣候條件,投資什麼的有關,不過最關鍵的指數是COP。可以找一些設備廠家的參數來選擇冷源系統。
接著就是水系統了,根據水系統設計選擇相應的水泵,流量,管經,揚程等
風系統前面已經說過風量了,還要設計鳳管和風機;
最後是末端體統,選擇風機盤管什麼的。
這些就是空調系統所有的設備了,設備選型一般都根據廠家提供的參數來選擇。列出這些設備後就可以得知設備的總功率了。做配電的話又需要做配電負荷計算了,這里不多說了。
電費的話,一般可以做估算,但不太准。可以運用一些能源模擬軟體(比如equest什麼的)模擬出一年的運行電能(kWh),就能算出電費了。
說了這么多,可能還是不太清楚,我也是最近開始研究暖通空調的,如果您真想完全明白,在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後可以看看設計手冊。那樣就比較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