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聲刀治療過程中是什麼感覺
超聲刀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傷性)的肌膚護理,換句話說,它是一種體外的無創性手法。儀器共有三個探頭,針對個人情況可個性化治療。超聲刀能量傳導器(Transcer),有三種深度(1.5mm /3.0mm/4.5mm)的Transcer,深度、發數分配可依照醫師的判斷及求美者的需求個性化選用。
一號探頭是高能超聲波全頭面部皮膚掃描,目的是准確地找出需要養護的位置。掃描移動時,肌膚有溫熱感,臉頰與下巴有微酸和輕微酸痛的感覺,到大牙附近時,感覺會強烈些。專家解釋說,是因為那個位置是神經叢,特別敏感,探頭能量能直達筋膜層所致。
❷ 超聲波熏洗治療儀特點
超聲波熏洗治療儀具有多種特點,其中最突出的是其精密的溫度測量控制裝置,可以實現開機自動對水加熱,並自動控制溫度保持在40℃(設置38℃)。如果出現無液或液位過低的情況,儀器會自動報警,並停止加熱。此外,當報警狀態持續時,整個機器將無法工作。
該儀器還具有沖洗、超聲波要物霧化、熏蒸、臭氧殺菌、微暖風烘乾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的結合使得治療儀能夠提供全面的護理和治療,滿足不同需求的患者。
為了提高使用體驗,儀器還根據人體工學進行了設計。其靠背角度可以隨意調節,確保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到舒適和安全。這一設計大大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治療的效率和效果。
綜上所述,超聲波熏洗治療儀以其精密的溫度控制、全面的功能組合以及人性化的設計,成為了現代醫療領域不可或缺的治療設備之一。它不僅為患者提供了高效、全面的治療方案,也極大地減輕了醫護人員的負擔,體現了現代醫療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❸ 超聲波治療儀的注意事項
1、由於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強,能量集中,穿透力強的三大特點,盡可能做到對症調理,找准痛點和病變處,以達到最佳效果。
2、超聲穴位調理法:由於超聲波波束集中,能夠進入人體深層細胞組織,用於中醫穴位治療效果更好;
3、因人對超聲波的適應能力大小和耐受力不同,治療時皮膚有溫熱和輕微針刺的感覺是正常反應,如果皮膚感到灼熱,不能忍受則降低治療檔位或暫停治療。
4、超聲波調理必須要有足夠的導聲膏塗抹在皮膚表層,以便於超聲導入人體,同時治療頭要完全接觸皮膚才能保證超聲波的正常傳導。導聲膏過少或探頭與皮膚接觸不良,超聲波就難以傳導入人體,探頭易發燙損害;更不可用其他物品代替。
5、超聲探頭必須圍繞「調理部位」作往復式移動,不能固定或停留在某一部位。
6、使用本機會加速新陳代謝,排出毒素及廢物,請多喝開水。
7、超聲與通常所運用的電子脈沖、微波等電磁波治療完全不同,超聲波調理所運用的聲波能量是純粹的機械波,絕無任何輻射。
8、中葯超聲穴位導入調理法:使用中草葯濃縮葯膏,通過超聲波作用,經皮膚穴位或粘膜導入人體體內,達到葯物治療的目的,綜合了中醫穴位針灸、超聲理療和中葯外敷的優點,三效合一、協同作用,實現了針灸理療化、理療穴位化、中葯外治化、外治增效化,是中西醫結合研究的經驗結晶。
❹ 超聲波治療的治療作用
小劑量超聲波能使神經興奮性增高,傳導速度加快,減輕神經的炎性反應,促進神經的損傷癒合,提高痛閾,減輕疼痛。因而對周圍神經疾病,如神經炎、神經痛,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大劑量超聲波作用於末梢神經可引起血管麻痹、組織細胞缺氧、繼而壞死。
中樞神經對超波顯示較高的敏感性,一定劑量之內,超聲波對中樞神經的作用如下:作用於大腦可刺激細胞能量代謝,腦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加速側枝循環的建立,加速腦細胞功能的恢復;作用於間腦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作用於脊髓可以改變感覺、運動神經傳導。 房室束對超聲波的作用很敏感。超聲波主要影響心臟活動能力及其節律。大劑量超聲波可使心律減慢,誘發心絞痛,嚴重時發生心律紊亂,最後導致心跳停止;小劑量超聲波使心臟毛細血管充血,對冠心病患者有擴張動脈管腔及解除血管痙攣的作用,對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患者有一定療效。
治療劑量超聲對血管無損害作用,通常可見血管擴張,血循環加速。低強度超聲作用下,血管器擴張;在較大劑量作用下,可引起血管收縮。更大劑量的超聲可使血管運動神經麻痹,從而造成血液流動停止。用大劑量超聲時可直接引起血管內皮腫脹,血循環障礙。 將超聲波頭直接和治療部位的皮膚接觸進行治療。此時在皮膚和聲頭之間應加接觸劑。
(1)移動法:該法最常用。治療時聲頭輕壓皮膚,在治療部位作緩慢移動,移動速度以每秒1-2厘米為宜。
(2)固定法:較少採用。將超聲波聲頭以適當壓力固定在治療部位。此法易產生過熱而發生「骨膜疼痛反應」。故治療劑量宜小。 (1)水下法:治療時將超聲波聲頭和治療肢體一起浸入36-38℃溫開水中,聲頭與皮膚距離1-5厘米,劑量要比直接接觸法稍大。
此法常用於不規則的體表,局部痛覺敏感的部位或聲頭不便直接接觸的部位如手指、足趾、踝、肘、潰瘍等。
(2)輔助器治療法:常用有水漏鬥法,水枕或水袋法。後者是用薄橡皮膜製成袋,灌滿煮沸過的溫水,然後再塗接觸劑進行治療,用於面部、頸部、關節、前列腺、牙齒、眼等不平之處。
(3)聚集照射法:利用凹面鏡和聲透鏡將超聲波高度集中在某一部位而獲得大能量超聲波的作用,以做特殊治療。如治療腫瘤時用。 1.治療強度:以0.4-1.5W/cm2為宜,水下法、水枕法時強度可稍大臨床多採用低、中等強度。
2.治療時間:總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多選擇5-10分鍾。固定法要比移動法治療時間要短。
3.療程:一般治療次數5-10次,慢性病15-20次或更多。每日或隔日一次。療程間隔1-2周。 1.外科疾病:軟組織扭挫傷、乳腺炎、頸椎病、運動支撐器官創傷性疾病腰痛、肌痛、肩關節周圍炎、增生性脊柱炎、顳頜關節炎、腱鞘炎、退行性骨關節病等。
2.皮膚科疾病:蕁麻疹、瘙癢症、硬皮病、神經性皮炎、牛皮癬、帶狀皰疹、濕疹等
3.神經科疾病:腦血栓形成、腦梗死、腦出血、腦外傷、神經炎、神經痛、幻肢痛、坐骨神經痛等
4.其他腦血管病偏癱、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眼視網膜炎、玻璃體混濁、營養不良性、潰瘍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胃腸功能紊亂。 凡惡性腫瘤、急性全身性感染、高熱、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的心區和星狀神經節、出血傾向、感覺神經異常的局部、孕婦腹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