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聲波對人有什麼危害
安全風險——過度使用或影響胎兒發育
關於風險問題,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李建國明確表示,常規的產前超聲檢查對排畸非常有必要也應該提倡,但過度使用,聲功率過高,時間過長,次數過多,就可能對胎兒發育造成潛在影響。而這種影響也許是緩慢的,要經過幾代人才能夠被發現。
2014年12月,美國FDA發出聲明,強烈反對給胎兒拍照片,生物醫學工程學Shahram博士說:超聲波可以使人體組織升溫,某些情況下還可產生非常小的氣泡。而這種升溫和小氣泡,可能會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
(1)超聲波和低聲部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檢測原理
超聲波的波長比一般聲波要短,具有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過不透明物質,這一特性已被廣泛用於超聲波探傷、測厚、測距、遙控和超聲成像技術。超聲成像是利用超聲波呈現不透明物內部形象的技術 。
把從換能器發出的超聲波經聲透鏡聚焦在不透明試樣上,從試樣透出的超聲波攜帶了被照部位的信息(如對聲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的能力),經聲透鏡匯聚在壓電接收器上,所得電信號輸入放大器,利用掃描系統可把不透明試樣的形象顯示在熒光屏上。
Ⅱ 超聲波的作用和危害
人的耳朵所能接受的聲音域從16到20000赫茲。當聲音的頻率達到25到8200赫茲的時候,能感覺到振動。低於16赫茲的聲音稱為低音,高於20000赫茲的為超聲波。20多年前,科學家開始認真研究聲音對人體的影響,結果發現了超聲波對內臟器官的有害作用。
彈電吉他手關節和手指受到損害
原來,長期受20000赫茲以上的聲音的影響,會引起人體組織輕微發熱。當頻率高到超聲波或更高時,發熱越來越厲害。結果,體內水分子被燒,周圍的組織遭破壞。超聲波如果不受控制更加危險,會引起溢血、炎症和關節炎。高頻樂器,如電吉他,在演奏時發出大量的超聲波。這樣,樂手的手關節和手指受到損害。因為有衣服,身體受到的損害較小。有時把電吉他放在彎曲的膝蓋上,也會影響到膝蓋。
大功率的高強度的超聲波持續作用於人體組織是有害的。小功率超聲波在間歇式的作用於人體組織是非常有益的。超聲波是一種振動機械波。講個通俗的例子,當有人給你輕輕捶背你感覺舒服,但重擊你時你感到疼痛甚至傷害。
Ⅲ 超聲波和次聲波對人的好處和害處
一、超聲波
1、好處:超聲波的機械作用可軟化組織,增強滲透,提高代謝,促進血液循環,刺激神經系統和細胞功能。可使組織PH值向鹼性方面發展。緩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聲可影響血流量,產生致炎症作用,抑制並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細胞移動,促進血管生成。
2、壞處:脈沖超聲波在含有微米級小氣泡的液體中傳播時,可導致氣泡收縮、膨脹以至猛烈爆炸,這種現象稱為「空化現象」,靠近爆炸氣泡附近的細胞會受到損傷。
二、次聲波
1、好處:次聲波有助於消除硬膜外麻醉患者的緊張情緒;次聲波振動使神經元膜的電學特性發生改變,接著引起神經循環迴路神經沖動傳遞次數發生改變,進而改變了從丘腦到大腦皮層循環迴路神經活動的頻率,可產生催眠作用。
2、壞處:當次聲波與人的某個器官的固有頻率相同時,會引起共振。如1-3Hz次聲波可以使人產生恐懼心理。次聲波的頻率與人腦的固有頻率(8-12Hz)接近時,會引起共振,刺激人的大腦,對人的心理及意識產生一定的影響,輕者感覺不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路不暢。
(3)超聲波和低聲部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超聲波的用途:
1、超聲波全息圖像:在醫療領域,超聲波常常用來透視人體,並形成二維圖像。如今這項技術正在得到進一步改善,二維圖像將變成三維全息圖像。
2、「復明」眼鏡:超聲波另一個巨大用途,就是能讓盲人「復明」。這借鑒了蝙蝠回聲定位的原理。蝙蝠飛行時,不是靠視覺探路來捕捉獵物,相反它靠的是耳朵。
3、牽引光束
能量強大的超聲波,照射物體能使之離地懸浮。實驗證明,只要有足夠的能量,靠超聲波托舉物體騰空並向不同方向移動,是完全可能的。這與許多科幻電影里出現的牽引光束非常類似。
4、高效鑽頭:超聲波還可以用在地質勘探上。高功率的超聲波振動具有強大能量,可以有效地壓縮、擠壓物質。在地質勘探上,它可以當「鑽頭」用,就像真實鑽頭一樣,在地下擠壓出一條通道。
Ⅳ 超聲波和次聲波危害和作用
超聲波: 超聲治療學是超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超聲治療時將超聲波能量作用於人體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疾患和促進機體康復的目的。 在全球,超聲波廣泛運用於診斷學、治療學、工程學、生物學等領域。賽福瑞家用超聲治療機屬於超聲波治療學的運用范疇。 (一)工程學方面的應用:水下定位與通訊、地下資源勘查等 (二)生物學方面的應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處理種子等 (三)診斷學方面的應用:A型、B型、M型、D型、雙功及彩超等 (四)治療學方面的應用:理療、治癌、外科、體外碎石、牙科等 次聲波對人體能夠造成危害,引起頭痛、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 次聲波具有較大的破壞性。強烈的次聲波通過固體媒質的傳播,會直接破壞建築物,使其損壞或坍塌。 由於次聲的頻率很低,所以大氣對次聲波的吸收系數很小,因而其穿透力極強,可傳播至極遠處而能量衰減 很小。10Hz以下的次聲波可以傳播至數千千米的距離。1983年夏,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的喀拉喀托火山爆發,火山爆發時產生的強次聲波繞地球轉了3圈,歷時108小時後才慢慢消逝。全世界的微氣壓計都記錄到了它的振動餘波。1986年1月29日,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升空爆炸,爆炸產生的次聲波歷時12小時53分鍾,其爆炸威力之強,連遠在1萬多千米處的我國北京香山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監測站的監測儀都"聽"到了。通常的隔音吸音方法對次聲波的特強穿透力作用極微,7000 Hz的聲波用一張紙即可隔擋,而7Hz的次聲波用一堵厚牆也擋不住,次聲波可以穿透十幾米厚的鋼筋混凝土。
Ⅳ 超聲波對身體有多大傷害
超工作原理是利用聲波的物理原理,頻率>20000Hz為超聲波,醫用超聲頻率為1~15MHz。超聲的本質是聲波,即機械波,所以它沒有電離輻射的危害,目前仍未發現超聲檢查對人體產生過危害。
超聲對人體的生物效應,與超聲功率和照射時間有關。低功率超聲波,照射時間有限,不會產生明顯的生物效應。盡管高強度超聲(>5W/cm2)用來粉碎結石,破壞腫瘤組織,具有強大的機械功率作用,但診斷用超聲只是利用超聲作為一種信號,所需功率極小。
因此,多年來診斷用超聲一直被認為是很安全的。在國際規定的安全閥值條件下,未發現任何明顯副作用,包括對胚胎和早孕胎兒的不利影響。
盡管超聲檢查是十分安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日常超聲診斷工作中仍宜採取謹慎態度。即採用最小輸出功率,減少檢查時間,避免在固定部位(尤其是眼部和早期胚胎)做長時間照射,最大限度地減少產生超聲照射可能引起地某些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