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冰箱什麼是單循環製冷和雙循環製冷有和差別
1、單循環製冷系統多用於經濟實惠型,為機械式控溫方式,冷凍能力一般在4公斤左右;
2、雙循環價位一般在3000元以上,電腦式控溫,冷藏冷凍可獨立調溫,冷藏室可獨立關閉,冷凍冷力在12公斤以上。
單循環製冷:製冷系統內只有一個蒸發器,由這一個蒸發器帶動冷藏和冷凍兩個箱體製冷,冰箱運行時兩個箱體同時製冷,此類冰箱一般由冷藏室的溫控器或感溫頭控制溫度,冷凍溫度不可單獨調整。
雙循環製冷:製冷系統內有兩個蒸發器,分別安裝於冷藏室和冷凍室,由電磁閥來控制製冷液的流向,從而達到冷藏室和冷凍室單獨製冷的效果,此類冰箱冷藏室和冷凍室的溫度可以單獨控制,從而縮小了製冷麵積,使冰箱更節能並且製冷能力更強。
(1)一個製冷循環系統的比例是多少擴展閱讀:
製冷技術
製冷技術的研究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①研究獲得低溫的方法和有關的機理以及與此相應的製冷循環。從而為製冷機提供性能滿意的工作介質。機械製冷要通過製冷劑熱力狀態的變化才幹實現。
②研究製冷劑的性質。製冷劑的熱物理性質是進行循環分析和計算的基礎數據。此外,為了使製冷劑能實際應用,還必須掌握它一般物理化學性質。包括它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結構設計。
③研究實現製冷循環所必須的各種機械和技術設備。以及製冷裝置的流程組織、系統配套設計。此外,還有熱絕緣問題,製冷裝置的自動化問題,等等。
電冰箱除霜有高招:
有些冰箱需要除霜,人工冰箱除霜既費時又費力,而且除霜效果十分不佳。這里向你推薦一個除霜高招。
按電冰箱冷藏室的尺寸,剪一塊稍厚的塑料薄膜,貼於冷藏室結霜壁上,不必用任何膠,一貼即成。除霜時,將冷藏室的食物暫取出,再把塑料薄膜揭下抖動一下,冰霜即可全部脫落,然後重新貼一薄膜,放進食物,繼續使用。
節能:
遠離熱源,保持空隙:
冰箱周圍的溫度每提高5℃,其內部就要增加25%的耗電量。因此,應盡可能放置在遠離熱源處,以通風背陰的地方為好。熱食不要直接放進冰箱,達到室溫時再放入。冷凍室內的食品最好用塑料袋小包包裝,可以很快冷凍,既不易發干,又免濕氣變成霜;食品不宜裝得太滿,與冰箱壁之間應留有空隙,以利於流動冷氣;冷凍的食品,在食用前最好有計劃地把它轉至冷藏室解凍。
B. .什麼是空調器製冷系數(能效比)什麼是空調器製冷循環熱力完善度它們有何區別
通常將工作於相同溫度間的實際製冷循環的製冷系數ε與逆卡諾循環製冷系數εk之比,稱為該製冷機循環的熱力完善度,用符號η表示。即: η=ε/εk
熱力完善度是用來表示製冷機循環接近逆卡諾循環循環的程度。它也是製冷循環的一個技術經濟指標,但它與製冷系數的意義不同,對於工作溫度不同的製冷機循環無法按其製冷系數的大小來比較循環的經濟性好壞,而只能根據循環的熱力完善度的大小來判斷。熱力完善度始終小於1,而製冷系數可以小於1也可以大於1.
製冷系數(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是指單位功耗所能獲得的冷量。 也稱製冷性能系數,是製冷系統(製冷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表示製冷系統(製冷機)能源利用效率高。這是與製冷劑種類及運行工作條件有關的一個系數,理論上的製冷性能系數可達2.5~5。由於這一參數是用相同單位的輸入和輸出的比值表示,因此為一無量綱數。
C. 壓縮機製冷量怎樣計算
問題一:如何計算壓縮機的製冷量和功率 所謂的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縮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製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
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大卡×1.5×1.162=3486(W),以此類推。根據此情況,則大致能判定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2200W-2600W都可稱為1匹,4500(W)-5100(W)可稱為2匹,3200W-3600W可稱為1.5匹。
製冷量確定後,即可根據實際情況估算製冷量,選擇合適的空調機。家用電器要消耗製冷量的較大部分,電視、電燈、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製冷量1(W),門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製冷量,東面窗150W/m2,西面窗280W/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果是樓頂及西曬可考慮適當增加製冷量。
空調知識探討!!!
春意臨教你選空調
一、 空調基本常識
1. 製冷循環的方式:
製冷常見方式有電動機械製冷(常見的家用空調和冰箱都採用電動機械製冷)和吸收式製冷。由於電動機械製冷系統精確、效率高(參見製冷系數和制熱系數)、環保等特點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吸收式製冷系統由於安全性差、效率低下等缺點逐漸退出市場。
2. 製冷系數制熱系數
1) 製冷系數、制熱系數是空調機組製冷及制熱的效率的體現。
2) 製冷系數=空調製冷量(W)÷輸入功率(W)
3) 制熱系數=空調制熱量(W)÷輸入功率(W)
4) 輸入功率包括壓縮機輸入功率、室內機室外機組的風機功率。
5) 製冷或制熱系數越大則機組工作效率越高。
3. 常規電製冷系統壓縮機
家用、商用中央空調常用的壓縮機形式有活塞式、旋轉式(也稱轉子式)、渦旋式
三種。
1) 壓縮機的輸入功率:1馬力(HP)=735W
最常見的功率單位是英制單位-馬力。經常用1匹、1.5匹等來區分壓縮機。
2) 活塞式壓縮機:
使用歷史時間最長的壓縮機,工作效率低、抗液擊性能差、振動噪音大;已逐漸退出市場。
3) 旋轉式壓縮機:
工作效率高、抗液擊性能好、振動噪音小;是三匹及以下功率最常用的壓縮機。
4) 渦旋式壓縮機:
工作效率高、抗液擊性能好、振動噪音小;是四匹及以上功率最常用的壓縮機。
4. 單冷型、熱泵型空調的用途
1) 單冷型空調機組是指只能實現單一製冷功能的空調機組
主要適用於中國的華南等冬季氣候溫暖的地區。
2) 熱泵型空調機組時指能實現夏季製冷、冬季制熱的多功能空調機組
廣泛適用於中國絕大多數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地區的需要。
5. 製冷劑
製冷劑是機械製冷循環中通過壓縮、冷凝、節流、蒸發膨脹等物理過程實現製冷或
制熱的工作物質。目前的通用製冷劑是R22。但由於R22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在歐洲等發達地區已經開始禁用,目前在歐洲廣泛使用的是環保型製冷劑R407C(R22在我國將在2015年開始逐步禁止使用)。
額定功率1077w的空調一小時耗電1.077度.額定製冷量是指空調在正常製冷工作時所產生的製冷量,其單位為大卡,1匹的製冷量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製冷量為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w)是指製冷量,與電功率的(w)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舉例說明:一匹的空調製冷量為2500w(一般製冷量為2200-2600w都稱作一匹),但額定電功率......>>
問題二:壓縮機的功率和製冷量是什麼關系 壓縮機不直接決定製冷量,但間接決定了
製冷(科學的說叫致冷)不是由壓縮機提供的。
壓縮機將致冷劑壓縮,將氣態的製冷劑變為液體,這樣由於物太變化我們也知道,液化需要放熱,這樣就放出大量熱量,而由於熱量是在室外機冷凝器(就是那熱交換器)那放熱的,所以使製冷劑變冷,而接近常溫的製冷劑送到室內部分的蒸發器後,由於蒸發器前有一個膨脹閥(小型機組為毛細管大的也有用調節閥的),然後由於蒸發器壓力極低(相對來說),製冷劑開始沸騰,從而汽化,汽化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使蒸發器變冷,而蒸發器又與空氣進觸熱交換所以才讓空氣變了,不斷循環就實現製冷了。
所以,壓縮機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於需要壓縮製冷劑,所以製冷劑的多少,決定了壓縮機的功率,而製冷劑越多(通常比如中央空調有好幾十甚至幾百千克的製冷劑,而家用空調只有幾千克)製冷量就越大。
理想的空調機組
應當是壓縮機功率最大可能的小,這樣耗電就小,而被壓縮的製冷劑應當最大可能的多,也就是製冷量越大,那麼他們的比值,就是能效比了,能效比就是製冷量和電功率的比值,比值越大則效率越高。
而事實上目前機組只有3-4甚至有很多還不到3的能效比。
800W的壓縮機,估計你那機組應當整體功率在1000W左右(送風機,冷凝風機,控制電路也要用電的)這樣大概是1.5匹的空調,製冷量至少在2000W以上,而目前比較高的應當能達到3500-4000W
由於製冷劑的效率和溫度是有關系的,也就是溫度越低,那麼製冷劑就越難蒸發,這樣效率就會下降。
1.5匹的空調(或說空氣溫度調節裝置),如果以一般方式計算(即保溫等級在B以上甚至是A),要到0度的並保持的,那麼最多隻能驅動不到25立方米的空氣製冷。
這些沒有絕對的公式,而且根據不同的機組也不同,不同機組使用的製冷劑也不同
低溫機組在低溫性能下表現更好,而高溫階段(5度以上)表現就不好了,而中溫機組(類似目前一般的空調)通常只在20-30度之間表現出色。
問題三:壓縮機實際製冷量的計算公式為 排量Q1=60nv(v為壓縮機吸氣容積,n為壓縮機轉速)
製冷量Q0=[(h2-h1)/v]Q1(h2、h1分別為壓縮機吸氣口氣體焓值、蒸發器進口氣液混合物的焓值、v為壓縮機吸氣口氣體比容)。
查壓縮機樣本更為便捷
問題四:怎麼根據壓縮機的製冷量來製作蒸發器和冷凝器 蒸發器和冷凝器的計算需要首先知道製冷量,在此說明一下,壓縮機的名義製冷量(壓機選型表上有相應的工況條件下的製冷量表,可以查看)並不一定是系統的製冷量,這要根據工況來定,如確要計算,可以假定壓縮機的製冷量就是系統的製冷量或相應的百分之比;然後要確認系統的冷卻方式和蒸發方式,拿簡單的風冷冷卻和水冷冷卻來說,風冷時冷凝負荷一般是冷量的1.5倍,水冷時冷凝負荷一般是冷量的1.2倍。當然進行熱力計算時,要假設條件,比如冷凝溫度、冷卻介質的特性、冷卻設備的結構、傳熱熱阻等。蒸發器選型計算也要首先確認蒸發方式如乾式、滿液等,結構如殼管、板式、管翅等,相關的設計要求也不近相同,蒸發器的負荷就是系統的製冷量了。當然設計時一般都要1.1或1.2的餘量。
現在工程或一般的簡單機組進行選型時,首先確認工況、負荷,在選擇了機組形式後,直接找供應商提供相應冷噸的冷凝器和蒸發器,包括膨脹閥等,都是以冷量來賣的,根據供應商提供的冷凝器和蒸發器圖紙和數據進行復核校算即可。說句不好聽的話,賣這些東西的都比搞設計的懂的多,哈哈。
問題五:1p壓縮機製冷量是多少 提問: 熱心網友回答【滿意答案】 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力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製冷量應力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大卡x1.5x1.162=3486(w),以此類推,根據此情況,則大致能判定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2200W一2600W都可稱為1匹,4500(w)- 5100(w)可稱為2匹,3200W一3600W可稱為1.5匹。) 一般房間的話都用一匹,但客廳的話要根據客廳的大小來決定,一般咨詢一下售貨員就行了。 熱心網友回答【精華答案】 1、空調的功率分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 2、輸入功率即多少匹,首先是衡量耗電量的一個基準,當然耗電量也與工況密切相關; 3、輸出功率不好算,有製冷、制熱等不同情況。設計時按150~200kcal/h製冷量 每平方米(空調的耗電量是隨工況來決定的,也就是散熱的好壞,和壓縮機的工況《如有空氣》也有關系,一般電功率的換算是1匹=750W左右,這是輸入功率,輸出沒法算,不知是熱泵型的還是電熱型的。) 4.一般來說,1匹之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
問題六:製冷壓縮機怎麼選型,需要哪些參數? 蒸發溫度、主機功率,製冷量,機組排氣壓,等等
問題七:壓縮機製冷量怎麼計算 看電器上的銘牌吧。
問題八:如何計算冷水機組製冷量
問題九:怎麼計算冷庫體積所需製冷壓縮機功率,製冷量 常高溫冷庫製冷量計算公式為:
冷庫容積×90×1.16+正偏差,正偏差量根據冷凍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溫度、入庫量、貨物進出庫頻率確定,范圍在100-400W之間;
中溫冷庫製冷量計算公式為:
冷庫容積×95×1.16+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圍在200-600W之間;
低溫冷庫壓縮機組製冷量計算公式為:
冷庫容積×110×1.2+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圍在300-800W
但是實際上我們都是根據熱負荷計算的,通過入庫量,入庫溫度,出貨量,降溫時間,開關門次數以及物品的熱呼吸等等計算的,這個僅供參考
容積100立方以下採用